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国语境下拉丁字体设计方法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总结拉丁字体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实践,探寻符合未来设计方向的设计方法与路径。通过对拉丁字体美学特性的研究,对中国元素在当代设计中价值的探讨,从“旧”之传承和“新”之突破两个角度,梳理拉丁字体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方法。中国语境下的设计不仅要关注视觉元素的应用,更要关注中国精神、中国思想的创新传达,这是更全面、更有效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拉丁字体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路径。通过梳理分析将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对未来设计方向的探寻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拉丁字体;中国元素;中国语境;传承;创新
引言
拉丁文作为国际社会通用文字,在我国设计行业中占据着一席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将二十六个拉丁字母和四个声调进行组合,构成现代汉语的语音音节,拉丁字符也由此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拼音方案的出现,借鉴、融合并改造了拉丁文字的书写标准,同时加入中国汉语体系的读音规则,因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拉丁文字的改造重组。拉丁字体是拉丁文字的外在形体表现,依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可分为五种类别,“衬线体、无衬线体、手写体、哥特体、装饰体”,而每种字体类别可以衍生出无限种风格。拉丁字体的设计方法就是基于这些字体风格进行再设计,用以适应中国语境下的拉丁字体应用场景,它可以是字母设计、字母组合设计或是整套拉丁字库的设计。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个性化的兴起和感官媒介的转变,造成信息形态的日益繁复,因而今天的文字应用公共性和文化力、美学表现力被提出更高的要求[1]。传统的拉丁文字设计偏重于理性设计,着重信息传递的实用功能,追求文字应用的易读性和适用性,而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拉丁文字设计应同样注重视觉表现的艺术性,从文化内涵和设计之美等方面去体现,进而形成视觉语言本国化的表现风格。此背景下,如何将传承与融合——基于中国语境的拉丁字体设计方法研究INHERITANCEANDINTEGRATION:RESEARCHONTHEMETHODOFLATINTYPEFACEDESIGNINCHINESECONTEXT东方与西方的设计理念结合,使拉丁文字设计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语境,探讨当代文字的设计方式与未来可能,成文本文的研究目的。
一、拉丁文字的美学特性
拉丁文字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表音文字体系,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象形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从A至Z共计26个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由罗马大写字母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卡洛琳小写字母结合而成[2],以笔画起始有无装饰衬线进行区分,可分为衬线体和非衬线体,除此之外的其他字体以风格为依据可分为哥特体、手写体、装饰体。纵观拉丁字体设计的发展,每种字体都受到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制字工具的影响。以古罗马字体为代表,其起源于古罗马碑文,经过平笔起稿、硬笔雕刻等制字过程,确定了理性严谨的文字字形。古罗马字体多以衬线装饰作为字体特征进行设计和表现,类似中国的宋体字,衬线装饰的出现强调了字母笔画的起止,有助于水平方向的视线移动,相比无衬线字体,具有更高的易读性,适用于长文排版。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的设计、生产与消费出现分离,消费品市场逐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拉丁字体大量被应用于宣传广告,创意字体与印刷字体并存。现代拉丁文字受益于数码技术的发展,具有更多样的创意表现,传达媒介的改变也为字体从二维设计到多维设计提供了可能性,拉丁字体设计由此展示出全新的视觉形式。拉丁字母的造型符合基本的几何形结构,如A、F、J、L、P、T、V、Y的外形轮廓呈三角形结构,C、O、D、G、S、U的外形轮廓呈圆形结构,E、H、M、N、W、X、R、K、Z的外形轮廓呈方形结构,几何形的关联为拉丁字符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视觉补偿体系,如具有相同高度的几何图形与字母,圆形和三角形比方形相看起来更小,因此,在字母组合设计中通常会将圆形和三角形结构适当增大,以保持视觉一致性。在拉丁字体设计中,通过顶线、X线、基线、底线可以划分字母结构的上伸部、X高和下伸部,拉丁字母的上、下伸部提升了组合排列时的节奏感、韵律感。此外,国外的设计者对拉丁字体的美化和装饰也有深入研究。例如,在近现代招贴设计中常有插图与拉丁文字同构的创意表现,在杂志排版中常有放大段落首字母并加以装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拉丁字体在特定使用场景下的创意设计。
二、中国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价值
“中国元素”应定位在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环境外在有形符号和内在无形精神的物质载体上[3]。从有形符号的角度来说,中国元素是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造物文化、人文历史的图形符号、工艺、色彩及器物,如中式图案、水墨书法、文化建筑等。从无形精神的角度来讲,中国元素是包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思想、文化信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儒家哲学、道家哲学和禅宗哲学。可以说,中国元素凝聚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体现着国家尊严和形象。中国元素在17-18世纪就已经流传到西方并引领了一种潮流,但当时主要集中在陶瓷、家具、丝绸、银器等类别上[4]。19世纪,西方现代设计初见端倪,法国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埃米尔·加莱从中国元素设计中汲取灵感,其家具设计作品带有明显的中国家具工艺及装饰特征。20世纪,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典型明式家具式样的“中国椅”设计赢得了西方民众的喜爱。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的使用热情并没有减弱。以2018年GUCCI品牌的春夏服饰为例,大量的设计源自对中国传统图案元素的解构提取和中国刺绣工艺的应用。中国元素的使用,受到了市场的好评,同时也为GUCCI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东方梦工厂与美国DreamWorks共同制作的动画电影《雪人奇缘》,应用了上海、黄山、乐山大佛等中国元素,讲述发生在中国的故事,获得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称赞,堪称中国文化输出的样本,中国元素的艺术价值同样被消费者认可。利用国外文字进行本国化风格设计的案例在多个国家都不少见,例如日本的日文就是在中国汉字基础上进行改造形成的。在当代汉字字体设计中,设计师廖恬敏利用拉丁文字逆反差的设计规则,将汉字中的粗笔画逆反成细,细笔画逆反成粗,创造了具有拉丁文字风格的汉字字体形态,对当代文字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见图1。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中特定元素的运用以及本国化风格设计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中国元素也可以与当代设计,包括拉丁文字等进行交融设计,从而带来更多的可变性。2020年9月22日,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内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更应根植传统文化的土壤,考虑文化附加,更有效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三、“旧”之传承——古意西作,宛然新生
(一)基于中式图案的拉丁字体设计。原本拉丁文字只是“供人阅读的”,但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人们不断提高其装饰性[5]。通过字体装饰的改变,往往能获得独特的视觉体验。在拉丁字体设计实践时,需要站在本民族的设计语境,深度挖掘中国本土设计元素和思想,善于借鉴,以增强拉丁字体设计的文化底蕴,提升艺术审美价值。中式图案是自古至今流传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时代风貌的艺术资源,其种类众多、内涵丰富,保留了时代的、地域的文化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拉丁字体历经千年演变进化已形成稳定的结构框架,而中式图案具备独特的样式特征但形体结构相对自由,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可以借鉴中式图案的样式构形,适应拉丁字体结构,改造字体视觉效果进而表现中国语境下的拉丁字体设计,例如,设计师张强的青铜体拉丁字体设计,利用周代青铜纹样内涵丰富、具可塑性强的特点,对其进行提取、重构,打造了具有中国古代特色艺术感的拉丁字体设计,设计中应用了视觉补偿原则,使文字达到了相对统一,见图2。基于中式图案的拉丁字体设计方法,文字结构往往起到辅助作用,字体的装饰功能往往强于信息传递功能,这既是它的优点,也伴随着缺点。因为图案创意字体在大字号应用时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觉表现,但在小字号应用中,很容易因为复杂的细节导致印刷或屏幕显示中墨点或像素分布不均,进而产生粘连效果,影响视觉表现。同样的拉丁文字,用不同的图案和结构进行表现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和意境,同时赋予给拉丁字形特定的信息。以中式图案作为出发点创作的拉丁字体,图形视觉表现与文字信息传达应达到高度统一,否则只会流于表面效果,从而失去字体设计的意义。
(二)工具的尝试。从甲骨刻书到青铜铸字,从毛笔写字到雕版印刷,从金属活字再到当代数码字体,制字工具带动汉字造字方式的转变,字体的样貌、性格、审美标准都随之发生变化。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毛笔书法是中华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书法理论注重“意”和“形”的概念,其中,“意”指内在意境的传达,“形”指外在形体视觉的表现。历代书法家主张以形传意,通过毛笔的运笔走势、用墨浓淡,化为具体的形体,传达书法的意境美。利用毛笔书写拉丁文字或将毛笔笔触、水墨元素与拉丁文字融合设计,能够呈现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字体展示效果,例如中国著名设计师韩家英设计的OrientalOne标志作品,将中国的毛笔书法作为工具进行设计表现,形成前卫的艺术效果,同时传达出了中国文化的意蕴,见图3。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外国设计者也对中国水墨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有所研究,英国设计师GlennMellor将中国的水墨元素与拉丁衬线字体做结合,一刚一柔,增加了作品层次,表达作品的意境与时尚,赋予了观者思考的空间,见图4。书法与拉丁字体的融合是中西观念的碰撞、方法与个性的探究,彰显了鲜活的东方气息。
(三)从本土文字中寻找灵感。在悠久的文化传承中,汉字艺术一直在动态地发展和演变着,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体、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形态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汉字之美,每一种字体都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其构形原理还是装饰形式,都值得设计师们去研究和尝试应用。从文字构成角度看,研究中国传统文字构形方法在拉丁字体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拉丁字体设计的视觉样式更为丰富且有趣。在此对先秦隶书的变体“鸟虫篆”的构成规则及其在拉丁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略作探讨。鸟虫篆是我国传统文字中极具趣味性、装饰性的文字,具有图形、文字的双重性和较强的视觉表现力。其特点是在笔画起笔、收笔和转折处融入凝练简化的鸟、虫等图形符号来丰富字体表现,追求奇妙精巧的视觉效果,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结构美。以鸟虫篆的构形规则为基础,对鸟、虫图形符号简化提取后规则置入拉丁文字起收笔及转折处,以鸟虫符号替代拉丁衬线装饰,可形成具有传统感的拉丁字体设计。图5是方正字库与设计师洪卫合作开发的方正呢喃宋,其拉丁字体部分融入了鸟篆形态,衬线处如同鸟儿探头,是一款充满人文感的衬线拉丁字体。研究不同类型的本土文字、图形符号,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也可以创造出更多拥有中华文化表现的创新实验方案。
四、“新”之突破——创新表现,形神兼具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启示与应用。中国语境下的当代设计不应只是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入,更应是有着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整体表现。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它可以作为在中国语境下创新设计的思维指导。从中国哲学思想中汲取养分,应用到拉丁文字设计,这是形成本国化风格设计的重要途径。例如,国际知名设计师石汉瑞于1962年为香港希尔顿酒店(HiltonHotel)设计的企业形象标识,借助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阴阳哲学观,将HiltonHotel的两个首字母“H”以虚形结构呈现,实形结构则巧妙融入了八卦图的形态内涵,给拉丁字体注入了中国的哲学文化元素,使中国哲学与拉丁字体设计相得益彰,能最大化地被中西方受众群体所接受,对中文语境下的拉丁字体设计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见图6。将中国哲学成为指导拉丁文字设计的重要思想,使传统文化在文字设计中能够被体现,无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当代设计的理论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图像的借用。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我们带入电子媒体时代,各类数码拍摄设备为信息的图像化提供了可能。随着阅读媒体、电脑技术的更新升级,尤其是当下视听设备的普及,逐渐形成图文并存,甚至图大于文的阅读局面。相机技术的发展,使图像的获取更加便捷、画面质量愈加清晰,为艺术设计中图像素材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以图像借用方法设计拉丁字体,要求设计师对拉丁文字与图像素材进行文字叠加、解构等创意处理,使传统的文字形态得到拓展,打破原有拉丁文字样貌,形成一种多层次的视觉样貌,进而提升字体的审美体验。在创意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图像选择与文字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以确保文字与图案之间的完美融合。通过图像与文字的重组可以兼顾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以一种“中和”的方式[6],将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相融,营造出图文共生的拉丁字体表现形式,使视觉审美与信息传达得到有效结合。
(三)游戏作为创意。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传统智慧且趣味性强的游戏,通过对民间游戏进行探索研究,总结规律,往往能够启迪当代设计。将游戏转化为平面设计创意,不仅可以用于创意性的字体表达,也可以用于实用字库字体设计,实属难得。七巧图是中国传统的益智玩具,由七块几何图组成,通过改变组合方式可以拼出1600种以上的图案。以七巧图作为构成元素,进行拼组设计,能够发现中国语境下拉丁字体呈现的新思路、新方法,如图7。以此作为创意思路,折纸、剪纸、益智图等民间游戏也可以作为拉丁字体设计创意的来源,如果使用得当,能够建立文字与受众的情感联系,是值得设计师们去探讨应用的。
(四)新技术的介入。新技术的介入使当代设计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同时也给予了字体设计更多的呈现形式和设计方法。设计师们从创作手法、形态表现上都有新的尝试,如图8是广州美术学院2020年毕业展的视觉形象设计,其文字形象突破了传统二维平面的基本概念,利用三维软件和动态软件为拉丁字体获得了空间感和时间感,增加了设计的趣味性,深受当代年轻人的喜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软件、新媒介将为拉丁字体的设计研究提供更多的维度。但是,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拉丁字体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语境是当代设计师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五、总结
传承与创新像两条腿走路,一前一后交错而行,如果前腿不是有力地深踩大地,后腿就跨不出一大步[7]。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西文字体在国内设计行业占据着一席地位,国内研究者们也在不断探索基于中国语境的拉丁字体应用与设计方法。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外在有形元素的应用,更要关注内在无形的中国精神、中国思想的创新传达,这是更全面、更有效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拉丁字体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路径。文章通过对拉丁字体美学特征的研究,对中国元素在当代设计中价值的探讨,从“旧”之传承和“新”之突破两个角度,梳理了拉丁字体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方法,对未来设计方向的探寻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芦佃杰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