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书籍封面字体艺术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通过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相关书籍资料的考察与收集,将从抗战时期书籍中字体艺术的历史背景、文化指向、色彩构成、装饰风格及字体艺术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挖掘其艺术创作的精髓,为当代字体艺术创作形式提供设计理念借鉴。
关键词:太行根据地;抗战时期;字体艺术
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书籍艺术正处在战争频繁发生、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受战争中的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其书籍封面字体在设计方面,由于受到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影响给此时期的文字设计带来了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在书籍封面字体艺术的造型方式上,大量运用以宋体字和黑体字两种字体为基础并对其字体的大小、排列方式及对笔画进行简单设计的艺术形式,从而提高了书籍封面文字的艺术感染力;在色彩的运用上,主要在书籍名称字体部分突出以使用黑色、红色和纯度较低的色彩为主,展现出此时期书籍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的同时也融合渗透了当时期现代文化的传达方式。
一、字体艺术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的书籍艺术设计处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因此无论图形方面还是文字方面都紧紧围绕抗战主题为内容进行整理、编写、设计、出版,发挥了救亡图存的宣传目的及意义。在战争中的艰苦条件下书籍设计中放弃了复杂的装饰艺术,以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表述方式,反映了时代的革命背景及人民的抗战情绪。在各方面受限的现实条件下,此时期书籍中的文字作为政治思想武器,记述着全民族奋发一致抗日、救亡图存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由于战争频繁发生,印刷书籍的条件异常艰苦,很多印刷器材在转移和运输途中破损或流失,批量印刷难度增加,出现了一批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期刊及书籍。这些书籍无论在封面图案中还是在标题文字设计中普遍运用了写实概括的手法,通过木刻、漫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民群众学习、备战和抗战的细节,不仅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战斗热情,而且在很好地传承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也体现出当时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新形式、新思路。因此,木刻艺术和漫画艺术也在这个时期成为了运用较为广泛的艺术表现和传达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淳朴的审美视觉感受。
二、抗战书籍的文化指向
在这个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促使中国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不得不吸收西方的设计理念,正是这样的文化交融发展给此时期的书籍设计带来了许多新的动力,与此同时也使书籍设计走上新征程。抗战时期的太行山地区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战争的爆发甚至使人民生活水平都受到各方面条件的严重制约,但是在党的带领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护下,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在书籍出版及书籍宣传方面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时代特征下独有的书籍刊物。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此时的书籍艺术在版式、封面图案及文字上都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向近现代西式的艺术表现形式演变,在装帧上从线装到平装、精装演变的同时,书籍在文字设计、色彩运用、装饰及图案构思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受到西方简单明了的艺术形式和单线条的漫画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许多具有讽刺意味的书籍设计新艺术,影响了这一时期书籍设计的思路和方向[1]24。抗战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是文化走向多元化发展的代表作,是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内涵与近代西方先进的设计思路相结合的产物,进而更巧妙的传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抗战艺术》、《战斗文艺》、《群众月刊》、《新战士》、《儿童与青年月刊(十二期五卷)》、《别上当》、《战斗在太行山上》等书籍封面作品中的图案和文字中感受到设计者的巧妙构思,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也借鉴了西方书籍设计中图案及文字设计的形式。尤其是在书籍封面的字体设计中,使书籍不仅在抗战气氛上凸显出强烈的抗战气氛而且从审美形式上使书籍更加具有现代审美气息的视觉感受。此时期的书籍设计具有典型的时代政治性,受到强大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气氛影响,再加上先进社会团体、学者、各阶层围绕政治的前进方向创作出大量的文艺作品,作为战争中的政治武器为太行根据地的抗日战争胜利打下坚实的人文精神基础。与此同时,也为抗战时期的太行根据地书籍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契机。此时的书籍字体设计巧妙地体现出在艰苦条件下、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和广大爱国艺术人士高亢的抗战热情下,所创造出的大量值得我们后人去研究的书籍字体艺术,为当代书籍字体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2]97。
三、字体艺术的造型方式
封面和字体设计在书籍设计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封面中的字体设计决定着读者阅读的第一感受,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书籍传达的内涵,将抽象的主题表达进行图形化、文字化。书籍封面的字体设计是对书籍主题内容的提取和概括,同时能更好地表达书籍信息,进而使读者从书籍封面各部分中的文字上宏观把握书籍主题。此时期书籍封面的字体艺术由于受到印刷条件的限制,一般采用较为简单的排列方式,虽其形式简单,但传达战争的含义却也形象到位。太行根据地抗战时期书籍中出现的字体类型大概有印刷标准字、手工书写字及带有设计性的字体等。其中的印刷字体类型也相对较少,经常出现的有宋体、黑体和及其少量的草书,当时书籍为了起到普遍地宣传性作用需要进行大规模印刷及批量生产,因此印刷字在抗战书籍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字体类型的限制,此时期封面整体稳重、古朴,庄重有序。
(一)字体设计的本身趣味
当时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文字设计相对集中地体现在书籍的封面文字设计部分,书籍封面的字体造型设置与封面设计的整体风格和书籍传达的主题内容相互映衬。不同内容的书籍及期刊有着不同的字体表达方式,首先在书籍中不同内容主题的书籍在字体设计形式上各有特色,例如《时代》、《燎原》、《新战士》这几本书的封面文字设计就各有特点,但它们都能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抗战时期战士及群众团结一致抗日的高涨热情,《时代》这本书籍的封面字体艺术效果最突出的是对时代二字字体本身的设计,它将时代二字里的点及日字旁设计成圆形的表现方式,体现出当时艺术家们独具匠心的设计思路。再如《燎原》这本书籍封面,整个封面的主要设计就在对燎原二字的形态设计,燎原二字被一团战争的烈火包围,给人一种如战场上的战士不畏艰险英勇奋战的视觉感受,火焰中若影若现的战场画面又巧妙地传达了战士的抗战热情就像烈火般生生不息,进而也体现出了抗战时期书籍封面字体艺术的政治性、现实性和亲民性。《新战士》封面的整体设计是以漫画形式展示的,书籍上半部分是对新战士书名字体的设计,对三个字进行45度角的向左倾斜,在战和士中间空隙处加一把土枪,整体上看似乎是战士正在刺杀敌人的场面,在书籍封面的下半部分是漫画部分,描述了一位高大的战士伸出拳头正在打倒举着日本国旗小兵的场面,在画面空隙处还有“迎接敌人,把敌人的新进攻粉碎”的45度角度倾斜的文字旁白,有趣生动形象的设计体现出当时人民群众受到袭击的亢奋心情和坚决抗战的决心和士气。看到不同书籍的封面和字体设计都能产生不同的视觉传达的效果,当封面设计的传达内容和字体的设计形式与书籍主题内容形成一致时,就能够更好地提升书籍含义的准确传达同时也能增强书籍的整体性美感。
(二)书法字体的实际运用
中国汉字历史渊源留长,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产生再到开始形成了蒃、隶、草等书法艺术体系,书法不仅作为世世代代传递信息的符号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字体设计凭借一张纸作为媒介,通过把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状态作为基础背景铺垫,创造具有装饰意趣的文字形象,烘托出此时期下的社会状态及广大群众的心声及愿望。早在唐宋时期书法便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书法依据字的方块形态规律经历艺术家们对字体的结构、走向、用笔等多方面的感悟和创造,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字体。书法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书籍封面字体的设计以书法字体为基础,对其进行形式上的设计更加符合书籍的主题内容,形象生动的设计让读者印象深刻,产生阅读兴趣。宋体字体是太行山地区抗战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字体样式。宋体美术字是常见的印刷字体,其笔划粗细均匀且富有变化,文字横细竖粗,起笔和落笔都具有带装饰的部分,衬线,点、撇、捺的末端笔画都有尖端即常说的衬线体,典雅大方[3]48。在这个时期的书籍封面字体中的书籍名称部分经常选用宋体直接作为封面字体形式,例如《世界的新面貌》、《未熟的庄稼》、《别上当》等书籍封面字体都选用宋体,只是它们在版式中的排列顺序有横向排列、竖向排列和横竖相结合的多种排列方式。另外,也会经常出现以宋体为基础,在保留其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对其部分笔画进行设计,使字体更加具有视觉上冲击力的同时也会更加符合书籍的内容。例如《劳动英雄回家》、《战场》、《苏联新歌》都会在宋体字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意,使读者感受书籍的文化内涵和字体的气韵之美。黑体是在宋体和篆书共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字体,黑体字体从视觉上看起来是相对均匀的,横竖撇捺的粗细几乎相同,黑体不像宋体字轻灵活泼,但却厚重有力、引人注目。黑体字起先都运用在书籍的封面和标题中,起到提示、强调的作用,再加上字体笔画粗细均匀,实用性、简洁性、概括性也相对较强,因此在此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此时期的书籍封面中除了对黑体字基本运用之外还会出现对字体的大小、位置及排列方向进行设计,产生艺术美感,提升书籍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效果。例如《儿童与青年》是在书籍名字部分把字体的大小进行变化,再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增强了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巧妙传达了儿童与青年要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新生》把新字里所有点的笔画变成像一个小芽刚发出的形状代替,微妙准确地传达了书名新生的涵义,准确形象生动。使这种字体重心偏下设计的黑体美术字,具有鲜明的抗战时代特征和情感表达。
四、字体设计的色彩表达
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字体的色彩设置能够增强书籍的视觉效果和主题表达,抗战时期太行山根据地在书籍封面字体的色彩选择中一般都使用单色印刷,偶尔在字体本身的基础上会出现深色阴影部分或者也会在儿童相关的期刊中出现双色套印[4]142。这时期的书籍封面字体由于受到印刷条件的限制在色彩选择中大多数都选用单色,单色中红色、黑色使用最多,在表现形式中当字体与图案相互形成图与地的关系时,字体常常使用白色表达。《西北文艺》、《文学创作》、《抗战艺术》等书籍的名称字体设计就是运用图地关系相互转化,在书的名称部分做黑、白或纯度较低的底色,字体以白色凸显。体现出设计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创造相对丰富的视觉效果来增强书籍封面的艺术性。有时字体在封面中单独以白色呈现时,会添加黑色阴影作为衬托。《燎原》、《新生》、《抗战知识》等书籍就是在白色的字体周围进行阴影或者简单图案的设计,增强了书籍名称的立体效果进而增强了阅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体在色彩使用上简单明了,采用简单的黑红色在封面中增加视觉感染力,但又不耀眼使书籍增加了几分古朴的意味。总之,抗战时期的书籍封面字体艺术由于科技水平的制约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限制,其色彩没有丰富的表达,而是选用红色、黑色及纯度较低的中性色进行表达,这与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密不可分。抗日战争时期的书籍字体设计,是中华民族上下一致抗日、救亡图存的伟大武器[5]65。
参考文献:
[1]王媛.桂林抗战书籍的封面设计[J].艺术探索,2010,(2):24-26+138.
[2]田君.抗战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J].编辑之友,2016,(2):97-99.
[3]李林森.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发展历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8-49.
[4]王瑾.太行根据地书籍封面艺术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5,(5):56-58.
[5]赵晓娇.谢光辉.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名人书法题名在书籍设计中的文化内涵[J].装饰.2016,(6):142-143.
[6]章霞.民国时期书刊封面设计的发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6):65-67.
作者:王瑾 单位: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