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国招贴设计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招贴设计在中国起源较早,现如今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政治清明,文化渊博的优越条件下发展还是如此缓慢,即便是作为国人,也不得不承认在设计业的发展上路漫漫其修远兮。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国招贴设计发展的因素作了简要分析,以探讨招贴设计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
关键词:
一、招贴设计的概念及国内发展现状
(一)招贴的来源及定义
按照字义解释,“招”是指引起注意,招徕,“贴”是张贴,招贴即“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英文名字为“poster”,根据牛津词典是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displayedinapublicplace)。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指的就是张贴在墙、大木板、纸板或者是车辆之上的印刷广告,或者是其他各种载体的印刷广告,是户外广告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中国招贴又名为“海报”或者是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分布在街道、商业区、展览、机场、火(汽)车站、地铁站、公园、建筑等公共场所,因此还被称为街头艺术。据说在清朝的时候,洋人装载着货物的海船在我国的码头停泊,然后将poster张贴到码头上各个接到的最醒目的地方,这样可以方便他们来更好地销售船货,因此沿海的市民就称这种poster为海报。
(二)招贴设计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日本设计师龟仓雄策很早就说过“中国没有设计”。无论是哪一个国人在听到这一句评价之后,都会感到愤慨。然而知道生气的同时也知道这是事实,不能够去进行反驳,这是一件很憋闷的事。对中国的设计进行回想、思考,不难发现只有陈幼坚、靳埭强、李永全等少数的设计师的作品能够拿去和国际上的设计相比,这就使得我们难以有效地去回击这句话。21世纪的新中国,经济进入全球化、数字化、商品化时代,西方文化、思想随之产生迅猛冲击,国外各种艺术思潮大量涌入。设计们在面对如此之多的可以随手“拿来”的东西似乎是迷失了自己。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招贴设计发展历程并不长,因而有些设计师会以在外学来的西方味而自感科班正宗。在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伴随着亚运会圣火的点燃,专门为其设计出的招贴也在大街小巷贴满;1995年的时候,北京举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的设计师们通过自己的设计传递出了中国政府对于妇女问题的大力关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祖国统一,相关招贴传递着一份普天同庆的喜悦;21世纪初,中国的申奥工作中,招贴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配合宣传一直到申办成功。中国的招贴设计在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国际活动和事件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不幸的是,中国的招贴设计发展至今,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即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及东方文化对这个世界极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圣贤文化,也被当作历史垃圾而抛弃了。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也忘记了对自身精神之根的积极培育和自觉维系,缺失了自身对文化的自信力,千百年积累的文化自豪感荡然无存了,从而显现出浮躁的性格和对自身文化的质疑态度。
二、中国招贴设计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上
政治是中国的招贴设计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以农耕文明兴起的国家,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相关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在宋元明时期,商业繁荣,此时招贴设计开始有萌芽迹象,但是之后很快被扼杀了。一直到中国国门被打开后,招贴设计才开始正式以一种特殊的传达方式存在,并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招贴设计就数民国时期上海月份牌广告招贴,之后就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政治内容为主题的宣传。但还是受到政策的限制,因此商业的招贴并不是很常见,而是一种不被问起的发展状态,设计师在这个时候也很艰难,如红色革命时期。在中国这样一个历经千年文明的社会,过去很长时间都是沿袭正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正统大道”,政治上的很多因素对招贴设计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那也是一种很难打破的力量。
(二)经济上
首先,以古代和现代经济作纵向对比。在古代,国门未被打开之时,中国的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为重,即便是各行各业的技术远比不上当今的社会,但是经济依旧是繁荣昌盛的,特别是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宋朝集市的出现到11世纪时的刘家针铺印刷广告,都为招贴设计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蓬勃发展,经济迅猛增长,2011年超越日本成为位居全球第二的经济大国。中国的招贴设计的确也得以迅速发展,风格上也开始多样化、个性化,内容丰富,受西方各国的影响中国的招贴开始向国际主义风格靠拢起来,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政治海报了,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绘画、写实、抽象、极简图形、摄影创意、文字等;同时还培养出大批的设计师,如靳埭强、李永全、陈幼坚、韩家英等即为典型代表,他们为中国的设计行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回首整个中国招贴设计的发展历程,对比起初时候的招贴,现在的招贴设计虽说并不理想,但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其次,以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作横向对比。根据2015年世界GDP排名来看,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名第二位,而面积较小的波兰排名仅仅只是第26位,在经济上的确远远不如中国。但说起波兰在设计上的成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波兰招贴设计,他们以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孕育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却是我们所不及的。因此可以说经济是推动招贴设计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但是经济的发达并非是最根本的原因。
(三)文化上
1.中西文化的矛盾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从古至今文明都未曾中断过,这是我们国人的最巨大的财富和资源,中国的文化发展道路应该是最先进的。但是现实却不那么简单,这一财富似乎演变成了负担,成了压迫人们的枷锁。文化交流是一把双刃剑。清末的中国奉行的是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而战争迫使国门打开,受西方国家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国人的思想开始产生了变化,如洋务运动时兴办学堂,选送留学生,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洋务派还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互派留学生、新媒体数字媒体的出现等一系列中西文化的交流方式,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但从如今的形势来分析,西方有的国家设计发展着实比中国先进一些,这导致了很大部分人盲目的崇洋媚外,抛弃了中国的设计元素。即便是有一些设计师意识到“中国化”的重要性,将一些中国元素放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但是却并没有拥有中国文化的内涵,例如2015年戛纳电影节上某女星所穿的花棉被长裙设计,争议不断,国人看着觉得就是一件失败的服装设计作品,因此很多在各大传播媒介上吐槽,说道那样都能成为设计,成为审美艺术,那些乡村的村妇们都能成为艺术家了,这是多么的嘲讽。
2.设计者自身的素养
在中西方文化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设计师的专业知识不牢固,中国风的元素研究不透彻,永远不可能做出所谓中国风的设计。文化多样化的熏陶也会使得人们的知识能力多而不精,这也不利于设计这一专业领域发展。在我们国家有这么一个设计群体的存在,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电脑软件的迅猛发展,很多人学会了软件技能就加入了设计的行列。他们的作为形成了程式化的“设计”,从而使得国内的招贴设计界产生了一大批有视觉刺激却无视觉内涵的劣质招贴产品,这给招贴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对自己认知不够是对别人最大的利益。中国元素丰富多彩,我们在很多方面未曾传承,但是其他国家对外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却做得极为精致。对比日本的招贴设计,有很多元素都是从中国唐朝传过去的,如唐朝的茶道、书道、和服等,到现在很多中国元素都被他们应用得极为得体与和谐。这和他们所受到的文化熏陶是不一样的,他们由于地域性的影响和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得他们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性格特征,比如对资源的利用非常精确节俭;再加上他们土地面积小,又是地震多发地带,使得他们一直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就是因为这种极致的心态也让他们在技术上更是精益求精。在设计领域也是如此,他们懂得先要摹其形,方可改其意的道理。日本的设计师具备着“墙头草”的性格特征,当他们入侵中国后发现很多他们不具备的东西,他们就会努力汲取精华,他们高薪聘请中国的匠师传授技艺;在二战后,战败的日本需要整顿国态,因此在发现欧洲国家的先进之处后,开始向欧洲国家学习和靠近。这就是日本的招贴设计可以在他们这么小国家发展迅速的原因——文化性格、文化结构、文化形式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这也许是中国人所缺乏的一种文化自信力。由此可见如此小的国家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要求之精湛。当文化缩小到个人的审美、受教育程度,成长的经历、专业领域等等各个方面时,也是影响设计文化发展的一大原因,这是人们受到的文化领域影响的一方面。作为招贴设计师,曾遇到过客户要求在版面上放置过多信息,他们认为放上去的信息是越多越好,原本一张言简意赅的招贴设计硬生生地快变成了报纸设计,同事感叹“我们只是个没有话语主动权的编排信息的机器人”。绝大部分的设计师一直都是如此,一直向消费者屈服,向他们所谓的设计屈服,从而淹没了设计师本身的思想。若设计师和消费者不能平等对话,那么这种现象将一直存在。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审美教育的差异性直接影响了我们对设计的判断,设计师应该是引导者,而不仅仅是执行者。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中国的招贴设计一直发展缓慢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需要抓文化这个主要矛盾,同时要钻研符合实际的办法去解决问题。面对文化自信这个问题,不过很肯定的是,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力量,如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当前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国家也越来越关注文化领域的发展,大力宣扬中国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设计文化的发展。招贴设计的发展不仅仅只是领导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设计研究者,我们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丢弃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断向前探索。在招贴设计中,我们可以向西方学习和借鉴,汲取精髓,再和我们自己的文化元素完美融合。我们需要持之以恒的去完善、传承和更精致、深层次的坚守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去理解“中国化”精髓和底蕴,从而在招贴设计上重新找到平衡点,让一直慢速发展的中国招贴设计能够腾飞。
参考文献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7.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牛学.招贴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4]肖勇.国际招贴设计[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5]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
[6]杭间、何洁、靳埭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山东书报出版社,2005.
[7]李先瑞.浅析招贴设计[J].职业圈,2007(15).
[8]书琳向保.梳理中国广告发展史脉络.现代广告,2005(4):P100-104.1007-2888.
[9]师欢欢.中国当代招贴艺术设计的新动向——“文人精神”的研究[D].湖北:湖北美术学院,2011.
[10]藏蕾蕾.中日近现代招贴设计比较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
[11]申冰.基于波兰招贴设计成功原因探析研究[J].设计,2016,(11):134-135.
作者:向南 单位: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