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普教育下科技馆展板设计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分析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的科技馆展板设计思路。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武汉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的展板设计为例,总结科普目的下展板设计方式。从“阐释性手段与体验性手段结合”、“运用教育模式”、“科普教育的多维表达”三个方面,增加观众科技馆学习体验,提高科普教育效果。文章希望为未来科技馆展板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展览;科普教育;展示设计;展板设计;科技馆
引言
科普教育类展示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展示形式,科技馆是其重要载体。作为大型的在地科普教育活动场所,科技馆基于广泛而丰富的文物馆藏为公众提供了重要的科普教育学习机会,在参观学习过程中,阅读图文展板是观众了解展览内容,获取展品信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直接的途径。在科普教育职能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对科技馆展板设计的要求越来越多样,从文字编排和图文排版的视觉传播方式、展示内容构建、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满足观众需求等方面,都对展板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文章以武汉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的展板设计现状为例,简要阐述在科技馆科普教育中展板的设计特点,探究以科普教育为目标的展板设计新思路。
一、科技馆的教育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释义》(2002)指出,“科普是国家和社会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8]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教育场所,以科学普及和文化教育作为其核心功能。科技馆通过各种展示手段,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科普教育活基于科普教育的科技馆展板设计研究RESEARCHONTHEDESIGNOF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EXHIBITIONPANELSBASEDONSCIENCEEDUCATION动机会,以此推动社会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实现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目标。科技馆教育的非正规性,体现在与正规教育机构——学校相对比的基础上。相较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学科、教育模式上的固定性而言,科技馆教育具有全民化、终身化的特点。在教育目标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自身的需求,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方式,并不是根据年龄和学科固定划分。而在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上,科技馆教育以观众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为主,并且会引进“做中学”、“寓教于乐”、“建构主义教育学习”等新颖的教育理念。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活动,是以科技馆丰富的科学内容和实物展示、提供互动体验机会、主题式展示模块为亮点,通过展示内容设定与展示方式结合的手段,引导观众进行自主性的体验、探究、协作型学习。这正是区别于学校以老师的灌输式课程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因此“博物馆是典型的、自由选择的学习场所,它们往往提供观众许多机会来选择和把控。当博物馆太过模仿义务教育或是强迫公众进行特定学习时,它们会削弱自己的成功,以及作为学习机构的价值。”[9]
二、科技馆展板设计特征
科学教育是科技馆的使命和担当。作为科技馆科学教育的载体,不同的展示手段为其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方式和参观体验。作为以动植物、矿物、等自然科学内容和技术科学、实用科学等人文科学内容为基础的博物馆,在展示方式上普遍强调展示内容的科学性与参观过程的互动性。展示手段上目前主要分为阐释性手段与体验性手段两个方向。阐释性手段通常是对科普信息内容进行事前设计编排,通过展板、展墙、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现。体验性手段目前广泛地运用在科技馆展项的设计之中,通过具体的科学道具、机械、互动展具等方式通过反映真实或虚拟的科学现象的过程。在科技馆展板设计上,目前还是以阐释性手段为主,体验性手段为辅。以阐释性为主的展板设计作为对展品进行介绍的辅助手段,展板与展品的关系在形态上较为独立,展板作用是阐释展品信息,传递科学知识。而融合了阐释性与体验性的复合型展板,一部分借助互动性展具创造体验过程,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阐述性传播方式,将科学内容进行综合表达。另一部分,将两种手段进行结合的复合性展板,是通过事前对展项内容进行规划,通过对展板造型进行设计创造体验方式,结合文字、图形、模型、多媒体等辅助理解。
三、展板在科技馆的设计现状
(一)武汉科技馆展板设计。武汉科技馆以不同主题将展区划分,基于科技馆“参与”、“互动”、“体验”的展示理念,馆内多数展示项目的设计都可以让观众参与其中,互动体验。展板作为将科学信息进行表达和呈现的直接媒介,是观众接受信息、学习知识、进行博物馆教育的第一线。图1“蛇的红外线感知”展项融合了多种设计手段:展板上蛇的形象卡通图案;以红圈来代表红外线;展示信息的文字描述;显示屏和红外线接收器的装置。在展示方式上初步结合了阐释性手段与体验性手段。在阐释性手段上运用了色彩、图形这类抽象符号元素,使参观者,尤其是科技馆中占据多数的青少年对展示内容产生兴趣;在走近展项后阅读展墙上解释说明的文字,通过语言符号准确把握内容。在体验性手段上,运用红外线接收装置模拟自然界中动物利用红外线进行感知和活动的行为,当参展观众以不同的距离站在红外感知区域内,视频中的动物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在信息展厅的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展项中,如图2信息交换技术展项设计是以展品为中心,通过文字解析、图案符号、互动项目这几种展示方式相结合,对信息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进行科普。然而武汉科技馆的展板设计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虽然展项普遍强调互动性,在实物展陈或图文视频的基础上结合互动方式可以让观展人和展示内容形成交互,这种互动性强,游戏性和娱乐性丰富的展项常常可以吸引很多观众上前“试玩”。但在实际观展过程中,观众更加偏向于进行操作体验,尤其青少年观众更注重“娱乐性”而忽略文字解析,且在实际展陈中,展板和展签这类阐释性标识面积不大,没有设置在便于观众阅读和学习的区域,导致部分观众在一番互动之后也无法得知到底是什么知识内容,无法形成互动模式和展项信息的有机结合,给科普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
(二)广东科学中心展板设计。广东科学中心座落于广州大学城,是大型综合性科普场馆,其展览内容丰富,常设展厅众多,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展示内容。临时展览的主题内容紧跟当下热点,为观众创造了一个非常新颖且全面的科普教育场域。2020年中期,广东科学中心紧跟时事,在二层入口展区进行了以COVID-19病毒为主题的科普展览。展示内容包括对不同冠状病毒的介绍及COVID-19病毒相关的主题内容。如在应对COVID-19病毒时,医疗行业的相关设施用品,包括口罩、急救设备等实物陈列,同时还有COVID-19病毒如何在人体内和人际间进行传染,医疗人员如何对病毒造成的症状进行治疗的过程等相关内容的科普展陈。图3中的冠状病毒科普展区以阐释性手段进行展示。展板的主要形态虽以平面为主,但是通过层叠的造型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分区,同时加上电子屏幕,让观众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种展示手段中获取不同信息团块内的科学知识。同时利用模型,通过透明的半球形材料,将病毒的放大版实物模型固定在展板上,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不同病毒之前的形态、大小、颜色、状态差别。图4关于病毒繁殖方式科普的展板以阐释性手段为主,在图文展板基础上结合博物馆教育手段。在信息内容的表达方式上和传统展板的平铺直叙不同,通过融入“提出问题——深入思考——给出答案”的教育模式,首先激发观众好奇,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带着疑惑加深对展示内容的兴趣,从而增加观众逗留时间进行更深一步地学习思索。而在展示内容信息团块的表现上利用屏幕、图表、文字、模型、色彩和实物照片,将信息进行多维度整合,从而让观众增进对科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图3、4可以看出以阐释性为主的展板设计,在同一主题下展项内容的表现上,将复杂的信息进行分层次、分区块、多维度进行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展示手段。将信息团块进行多种方式的表现,首先可以降低观众对接受大量、深入科学信息的陌生感。其次,根据参观习惯,越到观展后期观众的注意力会持续降低,而对内容进行多维呈现可以抓住观众眼球,降低参观疲劳,让参观兴趣在一定时间段保持稳定。信息的分散便于不同兴趣的观众对不同内容进行重点抓取,有的放矢。并且在科普展示中,展示内容通常会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规划,对内容的分层处理可以让不同知识层级的观众可以从不同层次进行学习,同时结合“设问——思考——回答”的教育模式引导观众学习过程,对青少年群体而言有利于形成自发的学习模式。
四、科普教育目标下的科技馆展板设计思路
(一)阐释性手段与体验性手段结合。当下,展板设计手段的构成朝着多维度,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展示活动中运用广泛的展示方式,传统展板主要以阐释性手段为主的平面造型展板。在展品中心制下,展板是作为对展品进行介绍、解析和说明的辅助形式。而随着以观众为中心的设计思路转变和现代展示方式的不断演进,在科技馆主题化的展示中,展品作为科普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以“科学证据”的身份表达展示内容。图文展板也向着结合视频、音频、3D投影等多种技术方式演进,而小型造景、互动装置等体验性手段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展板设计中。而单纯的体验性手段主要是通过互动性展示道具反映科学过程。但在实际的科技馆调研中发现单纯的体验性手段在科普效率上有一定缺点。青少年观众更偏向于进行娱乐性互动,忽略对科学知识的接受,无法达到提升公众科普文化内涵的目的。因此,阐释性手段与体验性手段在展板设计上进行结合,是降低传统图文展板在科普中说教性的同时,在注重参与体验展项中增加科普内容的传播效率的一种手段。展览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展览的呈现形态,展览内容的多样性对应了展览形态的丰富程度。强调阐释性手段与体验性手段相结合,是因为展板可以在对展示内容进行事前设计的基础上引导观众参观过程的同时丰富参观体验。通过色彩、图形吸引观众,利用图文语言作为内容的解析和引导,同时借助模型、触控版面、展板造型等体验性手段,其次,可以让观众在有一定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体验活动,将两种手段进行复合,有利于观众在潜移默化中用多维度感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强化科学认知。例如图5广东科学中心人体奥秘展板设计融合阐释性手段和体验性手段,同时操作简单、内容直观。该展板的展示内容是人体消化系统和其运作过程。在形式上以平面展板为基础,通过抽象图案表现成年人的轮廓,借助文字进行内容说明。该展板运用管道将口腔、食道、胃部和肠部造型的模块连接并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球体置于管道内部,留出开口,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指将球体“运输”到展板中不同“消化器官”,模拟食物消化过程。在参观过程中发现,因为操作方式熟悉、过程简单,青少年观众在互动过程中无需讲解就可以进行互动,而管道设计也在每个器官的部分进行了曲折,让球体停留的同时观众的注意力会被旁边的文字内容吸引,了解科学信息。同时在实际参观过程中,青少年观众会不断地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运用语言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学习。整个展板通过“互动操作”、“文字输入”、“语言输出”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多媒体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的当下,该展项的表现形态虽然非常简单,但其基于常见的形态,让观众通过简单基础的互动模式,结合文字这类阐释性手段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也能获得良好的科普学习体验。
(二)结合教育学习模式。科技馆科普教育展览的本质,是在给观众传播科学信息的基础上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之中增强自身的科学文化内涵。而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基础的观众对科普教育信息有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理想状态下的展板是在满足不同观众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科技馆的展示形态为教育模式的实践提供了基础,科技馆作为非正式学习场所带来的学习优势,相比学校更容易进行强调自主性、体验性、参与性的实践学习活动。传统展板的教育方式是跟学校教育类似的说教式教育,而现在的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体验式学习模式。体验式学习的探究过程可以概括为设问质疑、实验探究、思考答案、回应改正这四个步骤。在展板设计上融入探究四步骤,可以设定为:第一,提出与科学信息相关的问题,引导观众带着问题进行参观;第二,通过将多媒体互动装置或互动性展示道具的结合,让观众通过操作来得到认知过程;第三步,在操作结束后,观众通过操作体验得出一定成果;第四步,最终展板将完整的知识结论通过文字、图案、视频、音频等方式传递。让观众在这个流程中经历“得到问题——实践互动——自我解答——完全理解”的思维过程,与传统的说教式展板仅仅学习知识的“教育”相比,更进一步地获得了学习方法。因此,在展板设计中运用体验式学习理论,可以让观众在观察、触摸、感受的过程中结合内容学习和互动方式强化体验。其次,在展板设计上结合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引导观众进行自主学习,还能让观众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在科技馆中通过这种方式“授人以渔”,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科普教育的多维表达。在科技馆受众的年龄层、教育背景、社会文化程度、参观目的各有不同的情况下,为不同的观众提供多维度的参观体验是提升科普效能的一种好的选择。一方面,科技馆科普教育是通过知识面广,科学性强的展示内容体现,将复杂自然科学知识和人类对其进行探索的过程普及给公众,这是科普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科普教育科学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在强调科普活动需要推进公民人格素养与社会进步的当下,科技馆对观众情感需求的满足上也需要紧跟时代,让科学普及体现人文关怀,表达人文精神。如何通过科普展板体现科学精神的人文底蕴?广东科学中心在两方面为此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第一,和传统科普展示一样,在展板内容上选择与展示主题相关的人物进行介绍。如图6通过图文的方式介绍了面对COVID-19病毒时临危不惧的一线工作者,同时用漫画的形式描绘病毒在武汉爆发后涌现令人感动的平凡人物的事迹。第二,如图7中,在参观的最后设置了一面寄语墙。通过留言的形式作为在结尾升华情感的点睛之笔。这种形式让单向传播的科普形式增加了双向交流可能的同时通过观众参与完善基于科普人文性的情感体验,来满足在教育内核中更高层次的情感诉求。通过对展板中主题性展示内容的脉络梳理和环节设计,为观众参与过程中理性层面的学习需求和感性层面的精神需求服务,可以进一步对科普内容进行解析,升华主题内容,带给观众更加多维度的学习体验。
五、结语
科技馆作为大众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在深受观众喜爱的同时,也担负着播科学文化、科学思想、研究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使命。随着博物馆教育职能重要性的提升和国民精神需求的增强,科技馆展板在满足观众需求和科普教育功能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参展过程中,展板与观众的交流密切,观众通过展板了解展品信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文章以武汉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两处科技馆的不同主题下不同表现形式的展板为例,对以科普教育职能为主的科技馆展板设计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展板的在科技馆教育活动中的优势,提出在展板设计上,从阐释性手段与体验性手段结合,运用教育模式,通过科普教育的多维表达这三方面,进一步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展需求,让展板能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教育活动。
作者:叶周瑾 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