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极大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城市绿化以及生态化建设成了重要关注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生态城市及园林化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这对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丰富扎实的园林工程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大多数园林工程专业人才都来自于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园林建设行业的发展。就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引言

园林工程技术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等特点,此专业毕业生步入社会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时,普遍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况,因专业教学中如果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就会导致学生对实际施工项目的流程、技术标准缺乏了解,所学知识无法加以运用,甚至对现场施工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也不甚清楚。这种状况不仅使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信誉受损,同时也对后续学生的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园林行业发展以及学生就业需求,园林工程技术课程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园林工程和技术课程特点概述

此课程作为园林建设专业的基础及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通过将园林艺术和市政工程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使建筑物或构筑物能够在对自身功能进行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又能有效起到园林绿化、环境协调的生态保护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对园林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施工技术实战能力[1]。

二、园林工程和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园林工程技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有:土方工程、园林给排水工程、假山工程、园路工程、水景工程、种植工程等,而课程学时安排方向则主要偏重理论教学,由于理论教学的课时远超实验实践课时,不仅造成学生对知识实践应用的忽视,教师也会将一些实战项目予以舍弃。此课程特点决定了实践应用的重要性,课堂学习远不如现场教学的学习效果,而这种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就业需求[2]。在课程教学中,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知识讲授和灌输,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大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即使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只是进行知识点的罗列,课堂气氛枯燥沉闷,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造成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缺乏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实验内容中,还普遍存在着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的问题,不少实验内容还是几年前施工技术知识,与现代化园林建设发展脱节,也导致学生就业后无法即刻投入工作。另外,学校也普遍存在着实训基地较少的情况,与有关企业缺乏紧密合作,导致实践教学力量较弱,学生缺乏机会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造成学校的技术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最终的实践运用。

三、课程培养目标及定位的重新审视

面对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定位进行重新审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3]。针对学生存在的对市政工程与园林设计施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习质量和效果较差的情况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且划分为两个分支体系: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设计。前者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工程技术知识,主要侧重于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设计的经济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并能够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予以应用;后者主要围绕项目工程的规划设计,基于工程原理,依据相关的生态科学以及园林艺术理论,结合行业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对综合性、可行性、系统化的施工设计图进行制作,能够充分体现自身的设计理念和思想。此课程需要根据新的教学框架,对教学内容体系中教学目标和学科方向进行重新定位[4]。结合发展政策以及科技专项课题、科技项目重大理论和技术突破以及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校最新研究成果,并制作成为专题模块,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园林工程与技术最新的发展问题、前沿科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等能够及时被学生所了解和掌握。针对目前海绵城市理论中的各种先进技术以及专题模块也应有效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其中包括低影响开发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地形设计模型模拟与应用等专题模块。同时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主要方向为:对土方设计、与市政道路无关内容、供配电给排水等进行弱化,对路面设计和线行设计、工程细部设计和景观照明、节水环保等现代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应用进行强化。另外,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材料做法、尺寸等要素关系进行梳理,并通过园林工程现场实测和写生等活动对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以及分析能力进行培养。针对设计作业以及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将假山、地形、水景照明、道路铺装等传统教学中独立、单项的设计作业进行改进,形成系统性、前后相互关联、具有连贯性的集中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课程中自行设计和规划园林设计方案,并通过进一步的深入和扩初,使局部设计质量达到满足相应施工图的设计需求水平,使实践应用的有效性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起到有效调动的作用。

四、实践基础和实训平台建设

由于此课程实践教学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除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外,还需要学生具备思维辨析、空间想象以及数学运用能力,这也是实践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实施起到有效促进和保障作用。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基地建设的机会,将教学活动划分为基地建设中以及建成后两个阶段进行。在基地建设中,学生可以参与其中的施工环节,通过实践参与以及对建设效果和效益的观察,对所学知识以及行业发展现状加深理解,通过大量实践实训平台和基地建设参与,能够让学生对各项设计要素的工程技术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主要包括施工过程、结构层组成、技术手段等。

1.土方工程教学区

此教学区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学生通过对场地内已设计的地形情况进行观察、实测并对地形图进行绘制,能够对地形设计、空间尺度感的营造有所了解和感受,对不同尺度的地形设计方法有所掌握[5]。利用直观的教学展示以及有效的教学训练,使土方工程内容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地形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对各种园林工程类的名词概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对地形塑造的设计方法逐渐掌握;将指示牌放置在场地中相对标高位置,通过对设计原点间与场地其他地形之间的高差、位置、尺度、大小等进行观察对比,对竖向标高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仿真教学实训,采取小组形式进行小规模的地形竖向设计。依据图纸,学生进行放线、测算、施工等操作,在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对实操过程进行训练,对土方施工技巧予以掌握,对土方运输进行有效组织,从而对整个土方施工流程做到充分全面地了解。

2.园路工程教学区

此教学区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根据已建成道路,学生对其土面材质、原路类型、施工过程与技术、结构层构造等进行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施工过程现场观象或实物展览或影像资料展示等进行实训学习;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实训基地土方施工情况,对园路进行设计,通过常用辅装材料的识别及合理施工工艺的选择,使学生对园路设计施工工序进行有效掌握;根据设计要求,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园路铺装样式进行设计和建造。

3.园林建筑工程教学区

此教学区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学生通过对已建成的建筑及单体建筑模型进行观察,并利用实测和写生的方式,对建筑加深印象;教师组织学生对建筑高度进行现场测量,对建筑的外部构造、内部空间营造等进行视觉感受,对建筑平面立面图进行绘制,对建筑模型进行构建;另外,通过对建筑材料与设计结合方式的学习,针对绿色建筑所采用的低碳、环保型材料,学生借助小尺度建筑的设计,对绿色园林建筑的相关知识和原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水景工程教学区

此教学区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结合不同区域的水系设计特点,进行不同水系设计内容的相关教学[6]。学生需要对水系景观营造加强感受和体验,加强对水景开合空间设计的整体把握,并对灵活变化水体设计的有效方法予以掌握;在设计与岸坡植物种植实现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对水景设计的技术性和工程性问题进行熟练把握,这也是此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基础建设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水景现场施工进行参观,并通过制作的影视资料进行后期教学展示,对相关的水系立体模型或3D动画模型进行制作,利用水循环系统的模拟,对水系动作原理进行分析,通过水系在不同水量时期的水环境、水质、污染物等变化情况的展示,对其自净化功能原理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加强对生态自然设计原理的体验;在水井与驳岸设计教学中,可以根据已建成的生态驳岸类型进行拓展,对于其他设计方案,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展示说明进行详细呈现;通过驳岸施工方法、尺寸以及设计技巧等具有可视性的立体模型进行呈现,利用水景与驳岸形式和构造的展示,并与数字分析技术结合,对不同类型的水景以及其相对应的不同水流强度的压力变化等相关知识进行呈现,使学生对动水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手段更加了解。

结束语

园林工程与技术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园艺、城市景观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林学等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园林专业需要通过创新性设计的运用,使艺术、科学技术以及社会需求有效融合得到实现,因此需要根据创业教育以及社会就业需求,对园林工程和技术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进行制定和完善,以培养具有扎实设计和技术功底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规划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工程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靖,张媛媛,娄娟.“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院校的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以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建设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9):96—98.

[2]魏雯.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生态教学模式探索———以《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126—127.

[3]赵亚洲,张琰,何祥凤,等.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4):39—43.

[4]马琳,刘兵.GIS在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5):7—10.

[5]赖文波,江虹,夏晖,等.风景园林硕士课程TDB教学模式构建———以重庆大学“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硕士课程为例[J].新建筑,2017(1):138—141.

[6]何丽波,冯烨,胥应龙,等.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7):218—220.

作者:胡志杰 林毅颖 李静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