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文人思想,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和韵味,是中华文化的真实写照。无论是苏州园林还是颐和园,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文化,比如园林设计中偏爱梅兰竹菊的配置和摆设。基于此,就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哪些方面体现了文人思想展开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文人思想;传统文化;园林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一些思想内涵,无论是从园林的构造上,还是从园林的艺术内涵上,都充满了浓郁的文人思想气息。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伊斯兰园林相比,其特征异常明显。中国古典园林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文学、绘画、书法,因而能充分反映传统文化的精髓。
1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等,在园林构造和设计的特点上,可以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人合一”来形容,即对自然的尊敬,对自然景观的仿造,融诗于景的表现方式,自然宜人的舒适环境,灵巧设计的视野范围,徐循渐进的空间布置,大小合宜的景观视觉,委婉含蓄的表达技巧。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于商周秦汉时期,转折于魏晋南北朝,在隋唐时代达到发展顶峰,到了宋代,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熟,元明清继续发展成熟。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背景在这些时期的影响很显著。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极为深刻,促使园林向着封闭性方向发展。在经营方式上,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散性经营。精耕细作下的“田园风光”体现在了园林景观设计上,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象和审美情趣。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下,皇家园林表现为宏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学而优则仕”,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成为国家政治上的一股主要力量。民间造园活动的主流则是士人所经营的“文人园林”。
2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文人思想影响的体现
2.1主流思想对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儒、道、释三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体现了道家的核心价值观。“天人合一”具有三层内涵,第一,人是天地间的产物,强调“天道”和“人道”的和谐统一。第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是和谐统一的。第三,以《易经》为代表的早期阴阳理论与汉代儒家的五行学派相结合,天人合一又演绎为是“天人感应”说。中国古典园林虽然体现的是“天人合一”、亲近自然,但是中国古典园林并不是所谓的“自然式”的。“天人合一”为古典园林向风景式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把园林所要表现的自然天成关系相整合,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寄情山水”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山水的喜爱。“崇尚隐逸”与“寄情山水”是相通的,山水田园的自然之美引发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隐逸思想[1]。而隐逸思想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的发展。隐逸的文人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他们向往山水之美,所以有着构建自己园林的思想,然后付诸实践,精心设计、规划自己的园林,从而构造出人为的自然之美。
2.2移情手法的运用
移情于景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园林设计上,移情艺术手法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以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还包括乾隆六下江南把江南的美景移入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中的许多景点。汉唐时期大气蓬勃的皇家园林,只能从一些典籍中窥见其踪影。移情运用体现在园林植物的种植上,种萱草,表明乐以忘忧;种竹林,向往圣贤(竹林七贤),表明志趣高雅(苏轼说过,无竹令人俗);种莲花兰花,君子之花;种菊花,隐士之花;种牡丹,富贵之花。还有其他精致的奇花异草,无不显示主人情趣高雅,不沾铜臭[2]。现在的园林设计大多都是重视再现古典园林的空间、质感、意境,而不是思想,大家都在尝试复制古典园林外在的“样子”。比较典型的有新中式,其中运用了很多古典园林的要素、手法,包括建筑风格、水系处理的风格、空间分隔的手段等,但是唯一没有体现的就是古典园林的“思想”。
3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具体写照,其浓厚的文学艺术气息来源于古人对文化的感知和体验。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无不体现了古代文人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移情于景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董晓璞.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王胜霞.中国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园林文化背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作者:乾朝阳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建筑与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