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的运用

摘要: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充分考虑人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要求,营造出适合其身心发展的良好氛围。将环境心理学渗透设计工作中,不但丰富了园林设计的探究方向与内容,还能提高园林整体审美水平。本文将主要围绕环境心理学和园林设计融合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探究前者在后者中的应用。

关键字: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审美水平

环境心理学源于美国,诞生于20世纪末,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分支,还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边缘性科目,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其探究范畴主要有人造和行为与大自然间的互相关系;人们行为和物理环境与阅历间的互相联系;侧重关注物理环境,还尤其注重环境和主体作用的交互性。

1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园林属于一种单独的科目,其所重点探究的内容便是如何对社会要素、大自然展开科学的运用,进而对可以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活领域展开建设。简而言之就是,园林之所以存在的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在设计园林的进程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便是如何减少环境和人的冲突联系,而且让设计的园林能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然而若无法对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充分掌握,便不能有效掌握园林设计中的各个因素间的联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满足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氛围展开设计。但环境心理学身为一门单独的科目,其重点在于对景观和人的行为之间的联系展开探究。所以,在园林设计的实际进程中,一定要对环境心理学展开一定的运用探究,以此符合现阶段时展对园林设计提出的全新要求[1]。

2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2.1个人空间方面

所有人都具备一定的空间感知力,以身体为中心向外扩散的空间区域,一般被叫做个人空间。当某个物体闯入个人空间时,人体便会出现相应的应急反应。依据有关调研显示,所谓个人空间并不是一个圆柱体,人的头脑在感知个人空间时表现最佳,随着往下则愈来愈差,从而生成了锥形感应磁场,并且伴随移动空间也开始渐渐转变,比如视野前或者迁移方向的个人空间比较宽阔,但视野死角与逆向的空间感知力会减少。从大量空间机理探究中可知:在个人空间被侵占时,人的情绪会出现波动,通常表现为焦躁与心神不定。此种表现也存在于人在过度疲惫的状况下会选择休息,一般挑选安静的地点,以此加大空间张力,保证休息效果,但在人群的聚集的环境下,人体恢复活力的速度便会大大降低。依据此原理,在园林内的休憩场所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确保人们的个人空间,比如布置L形的桌椅,且要强化休憩地点的灵活性,比如椅子是可移动的,这样人们便可依据本身空间习惯做出改变,杜绝由于空间留余较大限制游客间的互相沟通和交流。

2.2人际间距方面

互相交际中人和人之间所维持的间距主要有以下4种:公共距离:3.7-7.5m;亲密距离:0-0.40m;社会距离:1.3-3.5m;个人距离:0.46-1.1m,各种类型的人际间距有着相应的行为特点与感观反应,映射出人在交际时的各种内心所需。园林空间属于公共场合,交际活动一般诞生于不认识的游客间,设计空间氛围时不但要确保沟通正常,并且还不可违背个人空间要求,杜绝由于拥挤而出现焦躁情绪。所以,人际间距可看做是园林小品分布的根据。设计景观环境的休憩区时,要确保一人占据R≥60cm空间范畴是很关键的。其中公共距离可视为冷静旁观的最短距离,特别是女性与老年人青睐此间距观察其他人的行为。据人际距离调查显示,人景观空间内沟通时具备不同需要,所以椅子的大小与分布也要有所不同[2]。

2.3领域性

此种空间是个体或者集体的固定领地。在园林空间内,有的地点会重复被固定的游客所霸占,长期下来会让大众以为其是领域性空间。在他人出现时,便会形成防御思想。领域性的出现有利于推动目标人群的集体性,园林设计要充分运用这一现象,为不同人群设计其所应用的空间。设计重点在于掌握边际与地区差异,空间边界能起到警醒应用人的作用,让其清楚本身所处领域的范畴,以此确保此地区中展开属性相匹配的活动,避免不良影响。比如:可为一些老年人设计出单独的活动范围,合理布置有关器械。

2.4隐私性

人挑选私密空间,则表示其需要一个人独处,追求依据自己的意愿布置环境,或者一些人密切相处不希望他人影响。园林空间具有公共性,然而依然时常开展私密性活动。园林空间的休憩地区,一般在适当的状况下被用于私密沟通。站在人的此种要求来看,园林空间要供应确保隐私性的地区,在此人们可放松自我,不被外界所影响。此种空间间隔的形式不必非选用封闭式,还可利用开放式与半封闭式。其中后者的优势在于和外部有视线沟通,但空间范围依然属于封闭化的,不会有人突然闯入,有一定的约束性。前者的优势则在于视野宽阔,约束性较低,能运用地表材料或者高差来划定空间,然而最少要确保背面是封闭化的,避免人精力涣散。

2.5安全感

依据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属于一种基础的本能性需要。人们潜意识里常常喜欢在大众面前隐藏自己,让自身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中。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这种感受:在缺少护栏的楼台上,即使面积非常宽广,然而依然感觉此楼台不够安全。同理,在较大空间中人们同样会感到害怕,所以通常在小空间内寻求安全感。调查显示,园林空间内背后有依靠的区域备受休息游客的青睐和喜爱,然而空间内滞留的群体并非均衡散布的,一般在拐角处、树木、墙边以及亭廊等区域停留的人众多,展现出人对依赖感与安全感的追求。所以,要在类似区域多多添加一些供人们休憩的桌椅。

2.6看和被看

人观看人,是人们间直接或间接的互动,其作用目标没有范畴约束,可以是认识的人,也可以是不熟悉的人。一般状况下,人乐于观看他人活动。在你观看他人的过程中,同样也有被看人在观看着你。有些人喜欢被人欣赏的感觉,这是个人自尊心的一种展现,利用在他人眼前的表现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不管是处于观看人还是处于被看人的视角,均会得到自身的满足。乐于观看他人的人通常会坐在屏障前或者人群活动较多的地方,而被观者则常常挑选在活动中心区域。在设计园林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可以符合被看和看的场合。下沉广场是一个代表性十足的空间,在此空间展开活动,不但符合被看要求,广场的阶梯与附近座椅还符合看的要求。

2.7趋光行为

就景观氛围而言,晚上大众乐于在带光的空间里休息或是活动。所以,要重视活动场所与交际场所的灯光分布与挑选。活动广场可挑选在光强度比较突出的射灯或者庭院等搭配应用。在固定活动的小范围内,最好挑选光强度正常的庭院灯。

3结论

综上所述,在设计现代园林的进程中,有关人员可从个人空间、人际间距、领域性、隐私性、安全感、看和被看以及趋光行为等方面着手改善,充分研究和考虑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对策,以此确保园林设计满足现代人的实际要求,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雷.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对其研究[J].居舍,2017(21):90.

[2]徐岩岩,牛海珍.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对其研究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9,39(04):113-115.

[3]赵润东.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农业,2014(09):98.

[4]李允菲.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9(02):133-137.

作者:陈加养 单位:千亿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