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园林设计人才应满足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接轨,实施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实践证明:在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中践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改革,切实推动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突显了园林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提高,园林行业快速发展成新兴的朝阳产业,这使社会对园林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多而学生生源的锐减,如何保证高职院校在国家大众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凭借高职院校教学特色在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学生就业压力竞争下获胜,是目前高职院校需要深思的问题[1]。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同时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鉴于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成立了“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推行“工作室”模式教学。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践行一种具有特色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完善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推动园林技术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将课堂与企业有效对接,实现课堂教学的企业化、市场化。
一、工作室成立背景
我校园林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大三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一是具备园林制图与设计技能;二是具备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技能;三是花艺设计与制作技能。最核心的技能是制图与设计能力,这需要学生具备设计类课程所需的综合知识技能,既要掌握一定的园林设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实践技能,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手绘和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设计出最优的方案。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的成立将设计技能所需要的各个设计类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完成课程间的综合技能训练。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紧扣高职园林技术人才的目标,以艺术性、实用性、创新性、实践性等方面为基点,尽最大努力将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整合在一起[2]。工作室教学模式是由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式封闭教学转换为以导师为单位的开放式教学,由一名导师负责,多名设计教师参与工作室教学。学生采取自愿报名、面试的方式产生,一级带一级,届届相传。前期工作室是以真实的项目进行模拟训练,然后挑选素质好的学生参加竞赛,后期对外承接社会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二、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1.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所需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包括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种植设计等课程,这几门设计类课程内容,彼此交叉,相互融合,学生学习后经常一头雾水,很难对专业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出现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得吃力的现象,而且很难激发学生的热情。大多高职院校园林设计类课程都在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这个教学过程,教师起主体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的设计作品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设计,设计作品毫无创新、缺乏灵魂,甚至与企业行业标准、规范要求脱节,很多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企业对园林设计类人才岗位需求,还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上岗,无法实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2.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是需要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种植设计等课程内容来支撑的,可是这几门课程之间彼此交叉,相互融合,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代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只是针对自己所授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没有与其他课程建立联系,学生很难体会到职业的构建和对专业的理解。比如,园林工程制图课程侧重点在制图,与园林设计结合不是很紧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依靠机械图来表达,对于基础差的高职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晦涩难懂,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理论性太强,偏重于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长时间学生也会失去兴趣。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如何将设计类相关课程融合在一起,构建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3.教师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效果差
在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厌学心理,教师布置的方案,部分学生很难完成,甚至出现很多抄袭现象来应付交差。不难发现,这并非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而是僵化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热情不高,产生疲劳,这样的状态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三、以“工作室”为平台的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改革
1.改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
园林设计人才技能重在方案的创新与技术规范,高职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的制图规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换为新型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传授者和引导者双重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我校工作室运行模式按照企业制度推行,根据学习的意愿、能力进行分类培养,按照企业制度,确定职业岗位。将园林设计类课程进行融合,把各个课程的知识点通过几个大的模块来体现,包括园林设计基础模块、园林表现模块、园林要素设计模块、规划设计模块、园林方案制作模块、课程综合实训模块等六大模块。每个模块又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统一到项目中完成,给予学生真实的教学场景和实战训练,使课堂既符合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又具有职业特色,同时满足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2.加强园林设计专业团队梯度建设
工作室模式教学团队不仅要注重园林设计教师团队水平建设,更要注重学生队伍的梯度建设。教师在团队中具有双重角色,不仅是作为项目的指导教师同时还是项目团队的引领者,也就相当于企业设计总监,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及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3]。这就需要教师进入企业参与设计,积累实践经验,也可以引进企业实战经验丰富并且热衷于教学的优秀设计人才参与到工作室教学中。同时,工作室还应重视梯队的培养,根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学生的学情,一般在大二学生中吸纳新成员,二年级学生再指导一年级学生,级级相传,通过这种滚动式的人才培养方式来确保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
3.以工作室为平台,以赛促练促改,提升职业技能
以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参加园林专业各类职业设计大赛。“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同时,教师必须具备园林专业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近年来,我校园林技术专业在安徽省“园林景观设计”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目前正在积极备战“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设计、论文)国际竞赛和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为了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学院积极搭建校内园林景观设计比赛平台,把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进行项目分解,融入到学生日常实训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在校内进行展出,得到领导和师生的肯定,同时也让大家一起见证工作室模式教学的成果。通过各种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园林设计实训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提升了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4.以工作室为平台,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优化实训教学
工作室模式教学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企业化,更接近实战。工作室成立后就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工作室,先后承接了巢湖市柘黄电灌站景观设计、六安市舒城金域华府小区景观规划设计,浙江台州某工厂的园林绿化设计等项目,实现了真正的校企合作,这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既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及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又能为企业节约一定的成本。整个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导师起引导作用。每个小组出一套概念方案,对每个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最终由工作室全体人员共同研究决定,然后分解具体任务,责任到人,共同完成设计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从项目的策划、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场踏察、资料搜集、测量、草图绘制等)到方案的完成都全程参与,这不仅融汇了设计类各个课程知识,还实现了课堂实训教学模式的企业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践行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4]。
四、工作室模式下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工作室模式教学为在校学生提供了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的教学实践平台,切实实现了理论学习向知识应用的转化[5]。通过工作室平台,以实际项目为引导,以项目为“线”,以设计类相关课程为“珠”,用“线”将“珠”穿起来,把设计相关的各个课程的知识点统一到项目中,既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又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课改提出的要求,切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专业素养和技能。对教师而言,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构建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教学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更好地搭建与企业交流的通道。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园林设计团队教师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战教学经验,优化了实训教学方法,同时还与企业深入合作,扩大业务范围,以更好把握用人单位对园林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企业而言,工作室模式教学实现了虚拟仿真训练向实际项目案例的过渡,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与企业合作,与企业施工对接。学生毕业后也能很快融入到企业,提高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对院校而言,在高职院校数量增多而学生生源减少的形势下,工作室模式教学模式突显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大大提高了同等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综合竞争力及院校的知名度,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在国家大众教育中的地位。
五、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园林专业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园林专业一种积极的尝试[4]。将学生、教师、企业三者有机衔接,使课堂与企业一体化、学生与员工一体化、模拟实训与实际项目一体化,切实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实现了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在协助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目标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文萍.环艺专业双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课程改革的探析[J].才智,2014(7).
[2]杨韵.“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以“网络营销”为例[J].职教通讯,2015(33).
[3]陈刚.试论高职园林专业教学中工作室模式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4).
[4]马敬民,李少博,廖智慧.工作室模式在高职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6).
[5]赵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3).
作者:闫小满 周逢旭 赵弼皇 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