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陈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陈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陈设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社会需求而开设的新兴专业,开办该专业的院校多沿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结构,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该文针对陈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该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以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设计人才为教学目标,加强各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尝试多元化教学方法,为陈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关键词:陈设艺术;创新型;应用型;课程体系

陈设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是环境设计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近几年,我国部分院校结合社会需求开设了这一专业,但在陈设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设计上多沿用环境设计的课程结构,而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在课程设计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出现脱节现象,学生无法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其二,教学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课程之间缺少联系,课程内容设置缺少渐进性与前沿性。其三,课程教学方式陈旧,无法适应陈设艺术设计作为应用型专业的教学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在总结国内外相关高校陈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在设计上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整合深化设计能力为落脚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对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

一、明确创新型与应用型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方向的导引,是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依据。陈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目标的确立需要体现出专业教学的渐进性,在强化学生对空间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对空间环境、陈设器物以及受众的行为心理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空间表达能力。通过对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就业需求等相关内容的调查研究,笔者将陈设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主要目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核心目标是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目标是设计情感与价值观在作品中的呈现。

1.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为陈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维度要求学生掌握空间概念、装饰表达、材料工艺等基础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技能维度则培养学生在课题项目中的空间几何图解、工程图样绘制、模型设计制作的能力,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若得到全面解决,将为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的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

2.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陈设艺术设计是多学科融合的创新设计行为,需要设计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基于社会对本专业设计人才的从业要求,高校在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的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在进行空间环境分析时应具备独特的观察、鉴别视角。设计实践能力则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开设室内外空间设计的课程,引导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利用头脑风暴对主题词汇进行符号分析和图词转换,并要求学生按照比例制作实体模型以表达设计想法,传达设计理念。

3.情感与价值观的作品呈现

这一阶段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升华阶段,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表达能力为主要研究方向,意在引导学生分析当前社会陈设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思考陈设设计与人类发展的利益相关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设计意识,积极构建自身的美学素养和对空间艺术的评判标准,有意识地将设计情感与价值观融入作品,创造富有情感个性和艺术性的空间环境。

二、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陈设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即通过设立“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主干、实习考察”四个课程群,形成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到实践训练的多层次学科训练体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群解决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的专业概念问题;专业基础、专业主干课程群解决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能力的创新培养问题;实习考察课程群则培养学生解决设计难题、把控设计项目的能力。

1.通识教育课程群

通识教育课程群由通识必修课与通识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强调内容的实用性、生活性和有效性,在本科第一、二学年开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外文期刊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国际视野。

2.专业基础课程群

专业基础课程群由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共同组成。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三大构成、中外美术史、数字媒体设计基础等课程,在本科第一学年开设。在基础课程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探讨如何对传统造型进行创意表达,以及如何在色彩呈现中强调其本身的张力和环境影响力,加强对学生空间意识的培养,形成基本的空间概念,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创新意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专业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在本科第二学年开设。这部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包含制图学、透视学、人体工程学、空间设计基础、环艺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应形成良好的空间尺度概念,具备成熟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并通过对灯光照明的学习、对装饰材料特性的分析以及对不同材料施工工艺、成型过程的了解,掌握不同空间意境的营造方法。

3.专业主干课程群

专业主干课作为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对专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式学习,在本科第三学年开设。这一阶段是专业学习最重要的阶段,是对前两个学年所学知识的整合运用阶段,也是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能力的创新提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住宅空间、商业空间、文化空间”的专题设计课程,让学生对不同功能的空间环境进行合理设计,注重对设计过程的整体把握、设计思维的互动转化,以及设计作品中情感与价值观的呈现。此外,开设漆艺与空间表达、金属艺术与空间表达等课程,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基本性能特点,掌握陈设艺术装饰品与空间各个界面相互契合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空间表现形式。

4.实习考察课程群

实习考察课程主要安排在本科学习的最后一个学年,这一阶段以项目教学为主,鼓励学生到设计公司实习,在企业项目运作中整合所学知识,熟悉设计公司的运作模式与项目实施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限制条件下选择设计表现方式,解决设计难题的能力,在项目中深化对陈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解,并根据自己的实习经验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创作。

三、探索跨专业与校企联合的多元课程教学模式

多元的课程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为实现学校教学模式与企业工作模式的对接,使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设计者的转变,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跨专业协同教学与校企联合办学。

1.跨专业协同教学

跨专业协同教学是将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教师统一在一个课程教学活动中,通过协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融入统一的整体。跨专业教学活动由陈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主导,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专业教师辅助完成。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整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目标,将空间形态要素、视觉展示要素紧密结合,采用“分阶段、分专业穿插讲授知识点”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题主题设定上,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设定由难到易的设计题目,由最初的简单矩形空间到家居室内空间再到公共室内空间的陈设设计,在完成室内空间的训练后,可将课题延伸到对室外空间进行陈设装饰设计训练。在课题进行中,主导教师对空间尺度、符号选择、工艺造型、效果呈现等进行详细讲解,辅助教师侧重对界面版式、信息传达、影像构图、装置艺术等方面进行补充讲解。这一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课题实践训练中,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加开阔,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的知识远远大于最终设计成果的展示。

2.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联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期。在实际教学中,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将工艺师与设计师纳入教师团队,形成专业骨干教师作主导、企业人员作指导、相关教师作辅导的教师团队结构。改变原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把企业项目引入教学环节,让教学内容围绕真实案例进行,遵循“设计调研、设计创意、设计决策、设计制作、设计评估”的工作流程,实施独立设计或团队设计的教学方法,课题范围大致涵盖三个方向:文化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以及家居空间设计。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把握项目实施的总方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定期安排设计研讨会,对设计中存在争议的问题给予参考意见,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强化学生的团队交流与合作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和完善设计方案,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得到全面训练。综上所述,构建完备的陈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需要高校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专业特性和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准确分析,共同确立教学方案,整合陈设艺术设计专业各课程知识的契合点,强调渐进式课程结构设置,采用理论、实践、探索与交流的交叉式教学方法,同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以项目为引导,在设计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设计的能力,这对高校陈设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萌 魏勇 唐文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