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研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艺术设计是一个偏向于具体应用的专业,传统教学方法只是理论灌输加作业设计,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且存在理论与实际项目需求出现脱节现象,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符。项目引导式教学的应用流程,意在改变传统教学思路,解决专业与就业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学方法;项目引导;学生就业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及设计服务产业,各项政策的扶持以及社会需求使得设计行业发展迅速,所以对于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方法上的挑战,传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所以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一是教材陈旧。现有教材多为高校教师编制,教材内容多以前人理论和陈旧案例为主,加之教材编制到出版时间跨度大,使用周期长,多版次印刷后已经与市场要求脱节。二是软件教学与个别设计专业不符。专业软件教学往往不分具体方向,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往往所学软件课程一样,与实际设计要求不符,导致学生就业无基本的对口专业软件操作能力。三是教学模式陈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学过程中互动性差,学生学习被动,对学习无兴趣。四是教师普遍缺乏实际的设计工作经验。现在多数设计类专业教师从业都是学校到学校的衔接模式。即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具有丰富的项目设计经验。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五是缺少实践平台。单一校内学习是无法完全与市场对接的,所以必须建立与实践衔接的平台,拉近专业知识与市场间的距离。
二、项目引导式教学特点
通过校企合作的企业平台,引入企业项目,教师与企业设计师配合教学,通过学生全程化设计操作项目,将专业知识贯穿设计各个环节。
(一)教学主体关系的转变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加练习为辅。项目引导式教学把以往学生被动受教转变为主动求教。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产生真正的交流与互动。各个设计环节中的讨论和交流彰显出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作为主体地位能有效促进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目标明确
项目引导式教学根据具体课程设计明确的项目设计课题,因为设计目的明确,使得学生学习有着具体的目标,依据此目标制定个人的计划和安排,教师则辅助指导学生完成整个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程衔接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专业知识不断更新
项目引导式教学脱离教材,将各专业教程知识穿插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并在设计过程中得到拓展和深化。项目设计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必须与项目相配套,每个项目又是当时市场的真实需求,这需要学生和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从而解决传统教学受限于教材导致的知识陈旧、与社会脱节等问题。
(四)注重团队精神培养
项目引导式教学使得每个学习的主体不再是单一个体,而呈现团队化和小组化。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分担设计任务,在全程中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中培养出良好的团队意识。这与社会现实需求是紧密相联的,任何一个实际的项目都是以团队的力量完成的。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为以后就业能快速融入团队打下基础。
(五)良好的就业衔接
项目引导式教学的项目本身来源于企业平台,且为真实项目案例,学生在项目流程操作中和企业的真实运作流程相似,加之企业教师的配合教学,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正是市场当下需求。外加企业平台本身可能营造的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项目引导式教学流程
(一)教师专业再提升
项目引导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因为所有的课程都是引入实际项目案例作为课程主体,对教师个人的专业要求是必须切实做过相关项目案例,只有教师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设计全流程,才能在指导学生过程中给予合理的建议以及辅导。现在多数教师缺少项目实践经历。所以教师在引入项目引导式教学之前首先要提升个人设计能力。一是积极参加设计实践,个人利用业余时间以及寒暑
假积极参加到设计公司第一线,实际操作项目案例。二是积极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以及论坛,了解最新设计趋势和方法。三是与同专业教师或相关从业者交流学习,探讨专业设计方法以及正确的设计流程。四是直接参与实践培训,充分将理论与现实设计结合。以上多重方式相结合,能够快速提升个人专业水平,从而达到项目引导式教学所要求的专业素养。要杜绝在指导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无法解答学生问题以及无法有效指导设计的问题。
(二)企业平台搭建
项目引导式教学的项目来源于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企业教师的参与,也就是从企业中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师辅助学校教师进行教学和指导。所以企业平台的搭建是项目引导式教学的首要条件。搭建企业平台需要有选择性,首先合作企业必须是教学所需专业公司或设计研究机构。艺术设计类各专业要求和方向不一样,所以企业必须对口专业,否则后期项目与教学无法衔接。其次,所选企业平台必须具有一定高度,也就是所选择合作的企业在行业内要有一定知名度和规模。因为教学项目必须具有超前性和引领性,小规模或不知名企业的项目多不具备代表性,而且项目质量较差,对于教学来说不能给学生带来新的和前沿的设计理念。另外,企业平台需要提供专业的设计师做辅助教学导师,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将现实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指导过程中教给学生。企业平台除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拓展空间,同时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学校则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研发平台,实现校企双赢。
(三)导入项目遴选
企业平台搭建成功后,对于项目的选择尤为重要,因为教学与项目挂钩,那么项目必须涵盖教学的所有知识点。另外,项目要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能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最适合市场的设计流程和模式。同时,项目的规模要适合学生设计能力,不能一开始接触就是大型或超复杂类设计项目,难度大的项目会因难出成果而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根据课程设计循序渐进。如景观设计基础这门课程,选择项目时应以基础类景观设计出发,规模不宜过大,设计内容能涵盖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硬景铺装、植物配置、景观构筑、设施小品等方面。设计面积应根据课时量计算,应控制在两万方以内,以广场和小型公园设计类为主。合适的项目选题是保证良好教学的开端,这同样也需要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相互沟通配合。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预计效果来考虑项目遴选。
(四)项目任务书的编制
项目任务书是项目设计的第一条件,后续所有设计都需要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现实项目设计中,任务书其实就是甲方对设计方的具体设计要求。设计任务书在教学中则是教师针对课程及教学要求对学生提出的设计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知识点的贯穿问题。设计任务书的编制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设计概念清晰,细部要求恰当,才能触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新意识。二是设计条件充分具体才能让学生有效开展工作,避免返工现象,影响学习积极性。以景观项目设计任务书为例,其构成如下:一是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区位、规模及现场条件;二是设计依据,即甲方提供的红线图、甲方项目定位建议、现状基础条件及上位规划条件;三是设计要求。具体项目需要满足的甲方意向性要求,比如功能需求、成本控制、与周边环境协调性、文化展示性等;四是设计内容,根据不同项目拟定不同的设计内容要求,如景观设计则是扣除建筑占地及沥青主干道外所有红线范围区域的硬质铺装、植物配置、设施小品,景观水电照明、景观构筑、景观导视等内容;五是设计文件及深度,教师提出的具体设计文件提交形式,是以文本还是展板提交,是电子版还是纸质版需要明确。具体的平面图、效果图、设计所应具有的能清晰表达设计思路的图纸。设计深度满足不同设计阶段的具体需求,比如概念设计阶段,方案阶段,扩初阶段等都有着明确的图纸要求。
(五)项目过程指导
整个项目引导式教学的核心都在项目指导过程中。这种教学就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下完成知识的传授。项目过程指导是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完成,学校教师是主导,企业教师是辅助。教师的理论和专业能力解决学生设计各个节点的知识点补充问题。企业教师的专业经验和现场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的设计更加贴合现实项目,同时在工作前就能预判到未来项目可能在哪方面出现问题并提前做好知识储备。项目引导式的教学指导与传统设计指导不同,教师不能过多干预学生设计,只能是提供专业辅助和设计意见,让学生自己发挥并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以景观项目为例,设计任务书的充分解读中,可能有些学生会不理解具体条款,毕竟学生没有实际设计经验,对相关条款的理解不能很到位,那么教师在这个环节需要补充市场中的设计条款知识,其他方面则让学生个人去深入了解。设计方案开始后,具体定位阶段,教师不能够?太多参考意见,应该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定位。当定位结束,教师再与学生集体探讨定位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当初定位的出发点,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设计分析及定位的重要性。方案设计进行阶段,有关设计中的具体尺寸以及规范等,教师给予提醒,但不能直接纠错,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设计表达阶段,教师主要指导基本的作图规范,至于创意排版以及效果图和相关图纸的表达形式应由学生创作发挥。设计成果汇报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授基本的汇报方式和重点,其余由学生组织设计汇报文件和选举汇报代表并针对设计进行方案汇报。整个设计的环节中教师指导是渗透式而不是强压式。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体现一种教学的民主和平等,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项目验收与考核
项目引导式教学的考核和验收与传统课程不同,传统课程以平时成绩和期终成绩考核相结合,一般是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主要考核学生出勤率以及平时作业情况。期中占百分之七十,主要考核学生的最终设计作业质量,这种考核明显存在缺陷。学生的出勤率不代表有效的学习,最终的作业可能存在抄袭、网上下载等诸多可能性,也体现不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况且传统的课题设计与市场结合度低。即使学生认真完成也难免在各个环节出现错误,而学生本身又难以解决。项目引导式教学是全过程考核方式,将总分分配到设计各个环节。如一个项目设计分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设计汇报、设计交流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适当分配分数,总分为100分。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成果以及表现都是考核点,公平且有效。出现问题教师能即时发现并提示修改。每个环节点的知识学生都能有效掌握,相当于全程跟踪教学,指导与过程考核并行,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教学效果。
四、结语
项目引导式教学是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和尝试。其能改变教学主体间的关系,衔接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从各个方面来分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引导式教学都是具有理想的教学效果。但现阶段由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所以新的模式探索和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所有教研人员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作者:孔磊 曹烨君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米永龙.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2]符祥康.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
[3]彭涛,王文广.探析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所模式[J].现代装饰(理论),2014(9):214.
[4]杨静.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106-107.
[5]蔡玉硕.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装饰,2014(9):129-130.
[6]曾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重点环节研究探讨[J].艺术教育,2014(11):224-225
第二篇:互联网+高校艺术设计改革创新
摘要:
“互联网+”自从2012年被提出到2015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现在被人们耳熟能详已经有了相当惊人的发展。传统行业接轨互联网,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决定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日常生活所需,从最初的网上购物到全方位的在线服务方式,改变的不单单是企业,整个社会形态都在为之变化,人才需求也在为社会服务发展寻求着合理的改革方式。艺术设计专业在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着必不可少的艺术审美支持,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门类,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
互联网+;艺术设计;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2016年课题(SKL-2016-1074)研究成果。对于互联网我们并不陌生,自从有了电脑和信息网络,世界就紧密联系到了一起。互联网的发展在之前十几年期间,被人们称为PC互联时代,在潜移默化中家家户户普及了现代网络。而当人们还沉浸于传统网络信息方式中时,最近4-5年问智能手机又席卷而来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称作移动互联时代。而在这之前我们无法想象会有如此惊人的改变,手机任意支付,手机购物比重远远超过PC端,成为现在支付方式的主流,物流快递业的飞速发展,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最新产品。到2016年我国已经拥有7亿网民,互联网的增长已经不能依靠人口红利的驱动了,国家进入新常态,现代经济增长需要靠“互联网+”新计划进行推动,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互联网的效率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移动互联已经不能引领时代特征,人工智能将成为之后互联网形态的新维度。各个行业的先驱们决心要把人工智能带到大家的生活中,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一、“互联网+”环境下开拓艺术设计新专业
这些年我们已经感受并享受着互联网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新生活,快捷、便利、高效与质量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设计行业在互联网企业的新发展促使了很多新的专业的产生,比如UI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VR虚拟现实,等等。传统专业已经从传统印刷媒介层面升级,形成新的视觉界面多栖形式,人们更多的去体验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动态视觉、仿真影像,其图像本身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促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近些年来,信息媒体、图像处理、互动艺术已经成为各大院校竞相开设的新课程、新专业,但人才的输送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现有的人才在学校和企业对接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随着专业发展的日趋成熟,这些问题也成为各大高校存在的普遍弊病。
二、新专业开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由于“互联网+”形势下的市场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科学技术诞生,更新速度相当惊人。在当下任何一门新兴的技术都不可能一直引领时代,也许下一秒钟就会有更高效的技术替代,这就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新型专业提出了很大的难题。首先是人才引进问题,绝大多数的专业技术人才都来源于企业,而我们更多的人才输入方式却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虽说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可实践能力却和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相差太远。其次是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不完备,没有太多前人的研究成果提供参考,需要老师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现有技术层次进行全面的教学体系建设,这一般都需要几年的实践进行完善,新技术更迭周期越来越短,对课程体系中技术细节的完善和提高对教师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再次是学生学习此专业之后就业实践跟企业的对接,有没有相关企业能够为专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是否能够学以致用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和专业长远发展的上层决策息息相关。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
(一)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在完成大一基础学科的学习后着重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注重设计理念的传达,为新专业打好坚定的基础,用最流行的技术和理念加强学生对后续新专业学习的理解和认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引进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战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沟通能力。用互联网的新思维引导学生多关注新设计的趋势,运用好网络资源多去自学,涉猎更多的设计形式。根据市场的变化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
(二)从传统教学方式中寻求新突破
在“互联网+”的引导下,教育也和网络信息紧密相连,从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到新媒体方式的运用再到现在慕课微课的流行,我们的教育方式也一直在不断的变化。老师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是固步自封还是跟着时代前进不断接受新科技新趋势洗礼,将决定着教育的长远发展。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让我们优秀的老师、优秀的课程普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得不说,教育的职能因为互联网的深化变得更广阔更有意义。教育者要勇于尝试,突破自我,用新技术去感受教学的乐趣,真正体会时代赋予教育的美好变化。
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校企合作是近些年被热议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优化了双方的资源配置,强效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不断地新专业的增设下,校企合作很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的专业度和人才输送问题,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有很多不错的合作模式和创新形式值得我们进行广泛的学习,为进一步提高人才输送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学校企业人才互通
教师在学术研究上有一定优势,但缺乏实践经验,企业工作人员却能够很好地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学校可每年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到企业及下属相关单位挂职锻炼,培养“双师”队伍,积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活动。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并确定每次实习的内容。企业选派高层领导、高级工程师、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实习导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参与到学校科技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中。
(二)校企合作实习模式
企业与学院建立联系,双方考察过后,为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学分置换,学生可在企业实习,实习期间,企业提供住宿和学习教室。实习期满,学生获得学分,想继续实习的学生可留下接受更深入的教育,继续实习期间,企业与学生签订合同,保证学生实习期满就业,并保证薪资水平,具有法律效应。实习期满,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学生就业之后达到合同承诺薪资水平,学生为企业偿还学费。若学生实习期满却就不了业,或就业薪资达不到合同承诺标准,学生不需偿还任何费用。
(三)校企合作普通模式
学校在充分了解企业的实力、资质情况下,结合艺术设计新专业方向、学生人数、就业想法等,分析艺术学院专业与新专业的切合点,为本学院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就业方向,共同探讨新专业就业前景、岗位、薪资及发展等。学院通过宣讲讲座的形式,邀请合作企业进行定向的知识普及,宣讲内容主要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移动互联网与本院专业的联系、新专业就业前景等。通过宣讲让学生了解到新专业,宣讲结束后对于有意向参加学习新专业的学生进行记录,答疑解惑。组织有意向参加新专业学习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参观企业学员的学习状态,以及与学员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其次,可以观看企业往期学员的就业信息等,真真切切地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实力。
(四)校企合作定制化模式
企业进行长远规划的人才投资,针对有潜质的在校大学生发起人才战略投资。投资优秀大学生,为大学生量身打造成长计划,通过企业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专属的职业规划和精英圈等服务,让学员成为更有发展潜力的精英人才。可称作为“订单英才班”,岗前高薪就业创业“订单英才班”全部采用实训免费、达到指定薪资、进行投资回报模式。
1.针对本科大三、专科大二的学生进行初步选拔,通过选拔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参加一至两周的考核免费培训。培训后,学生参加公司笔试考核,通过者正式纳入创业英才订单班。
2.公司安排教师到学校进行定期教学,校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4-6个月的岗前强化训练。学生在大三或者大四可以离校时,到公司继续进行集中实训。
3.公司在实训学员达到指定年薪时,进行成本分红。每年分红利率为:大四年薪11%,大三年薪11%,分红三年。未达到指定年薪的不进行成本分红。
五、结语
新时代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创新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得以更全面的发展和创新,前人的经验需要我们多去学习,更需要我们充满饱满的热情去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封闭在象牙塔里搞学问的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抛弃。我们的教育家、领导者、老师、学生都已经在“互联网十”时代下开拓了新的学习、交流模式,教育方式的改变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我们也无法预测未来的教育将是什么样子,不过只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方式,接受并运用,这个时代就能被我们所创造,也将是最好的时代!
作者:梁亮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第三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优化
[摘要]
部分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无法跟上时展步伐,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课题。下面在进一步认识和明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及其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提出若干优化措施,希望对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是新世纪研究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热门话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具备自身的特征及规律,不仅要强调科学化、结构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还要求具备专业精深度。因此,高校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结合实践训练与综合知识等特征合理定位其人才培养,以适应专业的客观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
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
环境艺术具备自身内涵,它依托环境而存在,是一种通过作品来强调和环境的融合、依存关系的一种艺术形式,重视表达作者的艺术观念,通过空间体型、材质肌理、比例尺度以及光影色彩等表现出作品在环境氛围里的融合。现代教育迅猛发展,它不仅受到各个学科自身发展的推动,还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专业的教育,并对各学科产生反作用,使各学科更加完善,在持续的推陈出新中划分新的学科门类。从当下国内各个高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是一门最热门的专业,学生录取数量逐年攀升。高校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量本科毕业生投向社会市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大大刺激了其他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学科的发展。
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数量取决于社会发展要求,社会需求是优化培养专业人才的直接动力、必要条件。尽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还很年轻,但发展态势是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下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倾心的行业,该专业也被戏称为有前途、有钱图。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迎来了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佳机遇。当下,社会所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主要包括三部分,即从建筑学专业转去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美术专业转去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由具备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会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职业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且这同时也是社会判断该专业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重视培养和提升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优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质量非常有效,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也取决于社会需求。
三、优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注重学科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
在社会需求的导向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重视培养人才的复合型思维,而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前提。因此,教师要用联系的理念来看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结合,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拿艺术设计的理论课来说,传统教学内容有显著优势,对学生掌握中西方发展艺术设计的历史、设计创造思维及设计风格变迁、掌握艺术设计史料等至关重要。但教师不能受到传统教学内容的局限,要注意更新和优化专业教学内容,用现代知识来补充,以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留基础性的传统教学内容,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术动态信息,将新的研究成果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学术性。
(二)坚持因材施教,分组分层培养人才
基于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按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教师可在同一个年级采取课堂互动以及独立快题练习的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爱好、志向,并以此为依据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学生分组并合理设计课题。在分组时,教师从自己所了解的学生情况出发,把处于各个水平段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一组,实现以优带差,并在结束课题设计之后采取模拟招标答辩的手段让每一组选出代表,准确表达各小组真实的设计意图、实施手段,然后让各个小组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选出小组最成功的表达、最突出的设计作品。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分课题的形式,按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题要求的不同、学生能力的差异及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的区别,分派几类空间类型不同、难度不同的快题设计训练,让各个小组自由选择主题,并鼓励小组的每一名学生都要展示各自的长项,且教师要加以辅导,最终进行模拟招标答辩。
(三)参与教师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同时承载着教育和科研职能,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不仅要严格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还要自觉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参加项目设计工作,这是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是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在科学研究和设计创作中,教师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应鼓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主动参与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设计创作项目。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项目,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并不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过于繁重,确实无法在科学研究及设计创作中投入太多精力;第二,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较低,无法在教师的项目中发挥应有作用。但随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教师将会慢慢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身,调整更多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而高校对教师科学研究及设计创作的重视也会促使更多教师主动投身各种实践项目,并带动学生参与。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能提高高校整体的科学研究水平,还能整体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他们毕业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优化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离不开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创新,即借助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等坚持创新和优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校研的合作来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主要有4种:第一,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和企业签订合作教育的相关协议,约定当学生学习完3年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后,企业就到高校招聘,和学生签订协议,约定学生最后1年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均在企业里完成,企业按月将补贴发给学生,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到企业工作。第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基于科研课题和同行的科研单位、企业等研究多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前沿学科的综合性理论及应用课题,通过科研成果使校企实现双赢。第三,高校举办专业讲座,鉴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名教师被企业、设计院等聘任为兼职的设计师,高校可邀请企业、科研院所等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定期到学校讲学,做一做学术报告,在学校及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先进设计理念及现代管理经营理念、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四,校企合作开办培训班,即高校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及企业高级设计师针对学生、企业员工开办培训班,按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课程的学时及内容,主要应针对学员的薄弱处来设置。这四种优化培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模式有机结合了教学、生产与科研三个方面,最大限度发挥出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的资源优势,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优化,成功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五)创新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但很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都较薄弱,甚至很是欠缺。部分教师没有从业经验,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就走上专业的教师岗位,尽管理论水平过硬,但缺乏实践经验,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约高校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造成学生在毕业后很难直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师资队伍亟待创新。但创新师资队伍并非否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有师资力量,而应针对问题将新鲜活力注入师资队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不但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储备人才素质,还离不开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验经验。高校具体可从两方面创新师资队伍:第一,聘任一线设计师到学校兼职当教师,在解决现有师资缺乏实践经验这一问题的同时补强师资力量,从而时刻把握好社会需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最新的设计潮流、理念及工艺等,使学生获得了解设计岗位实际需求的新渠道,帮助学生灵活应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改变。第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理念,自觉到一线企业兼职或调研,把握一切机会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市场趋势,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下产生的艺术设计类学科,与市场经济体制息息相关,社会需求是其根本出发点。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才、全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须对该专业的内涵及人才培养定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优化人才培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
作者:蔡汝庄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邱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人才,2013(6):265-266.
[2]李安琦.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59-60.
[3]王海.以创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8):82-84.
[4]胡静.刍议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J].美与时代(上),2015(1):120-121.
[5]郭林林.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154-155.
第四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创新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面对当前飞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不仅要紧随时代步伐,而且要不断培养创新理念。由杨会编著的《环境艺术教育》一书是艺术教育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措施,对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环境艺术教育》一书从多个方面反映了艺术教育的特有本质,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思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过多,而专业技能型课程比例不足,与专业课程联系甚少的课程占据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其次,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许多高校不重视实践教学,无论是课程的排序还是课程之间的联系,都呈现出实践教学与理论相脱节。最后,“教育”与“应用”之间产生矛盾。调查结果显示,许多高校学生毕业后在工作领域并不能发挥专业知识的应有价值,而许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无法从学校中获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视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当今艺术设计的目标不再局限于解决人类最基础的要求,而是要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走出综合性的发展道路。其二,重视课程内容与市场的连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要适当开设市场营销、市场管理调查、心理学、广告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市场思维理念,从而设计出满足市场需要的艺术作品。其三,重视实地考察。单纯的理论授课并不能满足艺术设计课程的需要,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次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收获的效果要远远优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也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应用。在具体操作层面,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切实感受艺术工作操作流程,这对于他们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其四,重视讲座的拓展作用。教学之外的讲座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艺术素养,拓宽艺术视野,同时为学生与知名设计师、优秀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机会。其五,开展各种艺术设计竞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艺术设计方式与技能。高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积极开展艺术竞赛活动,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社会。每一次的艺术设计竞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技能的锻炼与培养,学生可以在比赛中碰撞出更加精彩的艺术火花。本文是陕西科技大学校级自选项目“西安遗址公园‘汉’文化景观设计研究”(编号2013ZX-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调研,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环境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与市场的衔接中存在一些问题,国内众多高校开始对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进行积极探索。例如,调整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设计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等。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当在校内积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不断培养自身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为自己创造实践机会,多参加实习活动,这样才能在学业结束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可以说,《环境艺术教育》一书所论述的观点,不仅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实践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常亮 张英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