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过程中,美术绘画教学属于基础教学课程,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美术绘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求,因此,加强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术绘画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是时代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术绘画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创新和改革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美术绘画;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建立为国家专业化人才需求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效缓解了由产业快速发展造成的人才需求压力。艺术设计专业属于高职院校中的传统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工业设计技术人才。然而,随着各种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随产业发展的步伐,美术绘画课程属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加强专业认知能力的基石[1]。因此,落后的美术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将严重制约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术绘画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和改革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绘画课程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高职学校美术绘画教学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老套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教材作为引导学生绘画的主要材料,统一按照课本目录开展绘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绘画能力。此外,大部分教师的上课风格都遵循先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再要求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临摹任务。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其绘画能力的提高来源于自身的灵感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这种传统固定的单一老套的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创新引导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和艺术创作灵感的获得。
(二)重视课堂效率,忽略实践活动的开展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将学生的课程成绩与教师的绩效直接挂钩[2]。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很多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效率以及学业成绩的高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将教学重点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多到自然环境中写生、参与绘画设计比赛等实践的机会,将有助于其快速提高专业绘画设计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就如同课本一样抽象,难以理解。
(三)进行绘画教学的同时没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在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侧重于传授学生绘画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艺术设计能力。但是,教师在传授绘画技巧和相关知识时,去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和绘画艺术创意的培养。学生的大部分课后绘画练习任务都是单纯地模仿范本或者在已有绘画方向和思路上进行艺术创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以及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
二、创新和改革美术绘画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述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绘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想将社会发展需求切实体现到教学中,必须依靠改革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打破单一教学
创新和改革美术绘画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抓起,彻底打破传统单调、老套的教学内容的局限性,采取内容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传统的美术绘图教学内容在促进艺术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但针对职业教育,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此外,在美术绘画教材的设计上,要重点突出专业性和方向性,可以从学科角度出发进行教材编写,如工业设计方向、建筑设计方向等。这种按照学科进行教材设计和教学讲授方式更吻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二)倡导实践教学,提高教学实用性
美术绘画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同时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在美术绘画教学方式改革上,只有大力倡导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美术绘画教学的实用性。比如在美术绘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对静态的人、物、风景等进行描绘,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自我设计灵感的培养,不具备很强的实用性,不利于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4]。因此,为了提高美术绘画教学的实用性,可以考虑将建筑设计或工程设计的相关实际产品设计需求作为锻炼学生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去描绘与工程设计相关的物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以后求职可能会遇到的产品设计问题。
(三)强调科技性,打破教学局限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采取纸笔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量的美术绘画软件应运而生,很多复杂的工业设计都是依靠科技手段完成的。因此,在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美术绘画软件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为学生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求职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帮助。此外,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软件与教学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艺术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结语
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艺术绘画设计不仅仅是一种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的艺术,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丰厚的利润。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美术绘画等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培养出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艺术设计师或绘画设计人才,从而进一步创造出更具艺术价值的绘画设计作品。
作者:李艳艳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术绘画教学的创新和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2]孔令桂.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实践分析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3于鑫.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中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探微[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03.
[4]徐志勇.地方传统美术资源引入高等美术师范教育中的教学方式探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24
第二篇:高职体育教学艺术设计发展研究
摘要: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未能针对学生专业和学生的职业特点来因材施教,导致教学理念老化,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僵化,考核评价泛化,师资队伍弱化,对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服务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应更新高职体育教学理念,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改革高职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考核评价制度,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良好的对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职教育;体育教学;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学生专业差异、个性特点的不同和对学生未来就业的体能训练要施行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根据教授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及就业方向等方面入手,通过调查与分析,总结与归纳,研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的规律,以期建立和实施新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体能及职业所需的体适能。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以专业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体育技能,促进专业教学发展,增强就业优势,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技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良好的对接,也为其他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体育教学中体适能、职业体适能的概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体适能的特点及职业人格的特点
(一)体适能、职业体适能的概念
在体育教学中,所谓体能又称体适能,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核心主要表现为速度、耐力、柔韧、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方面。所谓职业体适能,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身体素质,以及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体适能的特点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虽然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很多,但学生无不是从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等手绘开始过渡到电脑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是耗费脑力,更多是耗费体力。由于大多艺术课程知识结构较为紧密,需要在记忆曲线内消化和强化记忆,课程内容的完成又需要思维具有不间断性、连贯性、重复性,致使各门课程的开设时间趋于集中于某一阶段性完成。学习某一课程几周内完成,某一小小设计内容需要4节课连续反复操作,甚至课间没有时间休息。虽然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但是身体已经不知不觉进入到疲劳期。不起身,不活动,造成身体的某些部位处于疲劳工作状态。例如,腰椎、肩肘部关节、韧带由于长时间重复性操作产生疲劳;视觉方面,长时间聚焦于某一实体,对实体的形态、规格、色彩等方面的定位产生视觉疲劳。所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二?一六年第五期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体能外,更需要与艺术设计类职业相关的体适能。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人格特点
现代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人格要求包括沟通、团队合作、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态度、自信、创意思维、道德修养、懂得心理学。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直率坦诚,才思敏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喜欢接受挑战,想象力丰富,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喜欢体验新鲜事物,天性好玩好动,具备了企业所需的一定的人格特质。但是他们又有不足的一面,比如重视自我的发展,个性张扬,随意性强,粗心大意,性格急躁,这样就导致团队合作意识较差,道德修养欠佳,缺乏意志力。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在广告公司、装饰设计公司、网络媒体公司等部门担任设计师,繁重的设计工作任务和苛刻的工作要求,使大多数设计师避免不了连续地熬夜加班,饮食和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身心疲劳,严重者甚至因过度劳累而死亡。而且他们又面临着本科院校毕业生更多的挑战,这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严重的职业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特定的体育教学,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其身心全面发展,将来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基于调查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对省内37所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未能针对学生专业和学生职业特点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滞后化,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僵化,考核评价泛化,教学师资队伍弱化,对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服务的效果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问题包括:
(一)高职体育教学理念落后,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所需的体适能。所以高职体育教学和其他普通高校相比,不但具有普通高校体育的共性,更应具有其个性。但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还滞留于完成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和培养体育素养的体育教育共性。在体育教学中缺少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忽略了体育教学对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影响及促进作用,忽略了学生工作中的职业心理压力及身体适应能力等问题,也势必出现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与未来就业不相符现象,致使体育教学与专业发展相脱节。最后导致出现学生的体能及职业所需的体适能发展的空白,不能彰显高职院校的体育特色。
(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僵化,考核评价泛化
从辽宁省内22所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情况来看,有95%的高职院校实行“2+1”的整体教学模式。在受整体高职教学模式的制约下,体育课程的开设只有4个学期,总学时不超过108学时,学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不低于120学时的标准,体育课时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有82%以上的高职院校在4个学期实行选项课的体育教学模式;其余的高职院校开设的是“1+3”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一学期的基础体育,采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方面的内容,三学期选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传统的体育项目,提高各项体育技能与方法。有90%以上的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课程数量在8项以内。并且都开设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缺少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打造的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质测试方面,基本都执行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但统计结果显示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难以达到90%以上的合格率,导致出现学生体能及职业所需的职业体适能较差的问题。如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由于知识结构较为紧密,需要在记忆曲线内消化和强化记忆,设计过程中实践操作的不间断性、连贯性、重复性,造成身体多部位处于疲劳状态;未来就业过程中出现职业病症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修复。而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远远没有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没有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学习特点、思维和行为方式特点、就业特点等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体能,职业所需的体适能实施教学没有体现,导致体育教学没有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
(三)高职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弱化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对一线体育教师的培训重视不够,与外界环境的学习和交流有限,导致教师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能力不足、科研意识和能力欠缺、社会实践能力缺失。只谈体育教学,失去与专业课程的必然联系,造成体育教学没有鲜明特色,出现短板现象,难以推动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与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一)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更新高职体育教学理念
高职体育教育兼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和职业体育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体育教学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体能方面,还要根据其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用操作性和定向性的特点,实现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特色体育知识和相匹配的内容,来提高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体适能。高职体育教学应与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二)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改革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考核评价制度
1.依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设置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办学特点确立具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目标。让学生在运动与参与方面,根据艺术类职业特点选择运动项目,具有编制个人锻炼计划的能力;在运动技能方面,发展运动技能水平,提高与未来从事艺术设计类职业的相关技能;在身体健康方面,学会与未来所从事艺术设计类职业相关基础保健知识和运动知识;心理健康方面,改善身体技能促进与职业相关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方面,提高社会艺术设计类职业适应能力。
2.开发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特点的职业体能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体适能和职业人格的要求,体育教师应深入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践课堂中,与专业教师加强沟通,了解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编排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课程体系。教材的编排总体上既要体现高职体育教学和其他普通高校的共性,又要体现高职的个性特色。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提高学生基本体能锻炼部分、职业体适能锻炼部分、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职业病的预防部分、职业心理问题、对艺术设计类职业人格培养等方面内容。
(1)进一步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体能)为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90%以上的合格率,在遵循主体体育教学模式基础上,第一学期基础体育课内容中,重点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进行训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好与坏,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耐力、力量、柔韧、灵敏、速度等方面进行训练,来实现90%以上的学生达标。体育理论知识、卫生保健常识、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内容采取“渗透式”的方式融入每节课堂教学中,以便未来适应于社会。在各项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为摆脱训练的“枯燥”“疲劳”,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将拓展训练的内涵融入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坚强人格。同时为助推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将艺术设计类基础知识穿插在教学训练中,作为“调味剂”,独特、新颖、调节课堂氛围,又实现学科交叉。
(2)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强化对学生职业体适能训练,实现职业体能储备体育教师根据艺术设计类工作要求视觉敏锐,捕捉、抓拍、分辨能力强;腰椎、颈部、肩部抗疲劳能力强等特点,在遵循主体体育教学模式基础上,第二三学期开设与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体育技能选项课。如羽毛球、太极剑术等体育项目。开设羽毛球主要针对颈部、腰椎、肩部、肘部的锻炼,加强各部位承受强负荷的工作能力,尤其击高远球技术、正反手击球技术,由于颈部关节不停地转动和屈伸,促使颈部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抗疲劳能力增强,同时平推球技术对视力起到良好的锻炼技术。太极剑术主要促进视觉、脊椎、筋络等方面提高。太极剑的运动特点,动作柔和、缓慢轻灵,姿势舒展大气,劲力刚柔相济,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犹如美术各学科提腕运笔及电脑鼠标操作来设计的整个过程,所表现的内涵恰与艺术设计类职业相吻合。
(3)依据艺术设计类职业素质需求,开发体育教学内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职业体适能得到提高了,更不能忽略在日后职业生涯中进行保养及预防。通过对美术类教师及毕业生跟踪调查,艺术设计类职业常见的职业病多数为腰椎、颈椎病及肩周炎,个别还患有白内障等病症。针对此职业病症,依据主体体育教学模式基础上,教师可以在第四学期开设眼睛保健操课,对颈部,肩部、肘部关节、韧带及周围组织起到修复和保养的保健操课及太极剑课来进一步巩固和改善颈部、肩部、肘部关节、韧带及周围组织的承受负荷的能力。例如针对颈椎病可以设计颈部为“龍”字路线进行环绕、屈伸等动作,这些保健操能有效促进易发病部位血液循环,防止组织病变,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的职业保健知识带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便于随时应用。
(4)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人格的需求,开发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师为了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职业人格,包括沟通、团队合作、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态度、自信、创意思维、道德修养、调适心理压力等,应开发一些有效的体育项目。比如素质拓展训练,定期开设体育审美学讲座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调整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每个太极剑、眼睛保健操、各关节保健操的图解利用美术知识画出来,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内容也将在第四学期开设,为适应学生就业做好一切准备。
3.开发具有实用性艺术设计类体育教学的课程模式
实现高职体育教学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发展与就业的目标,依据高职院校整体运行的教学模式来规划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体能及职业所需体适能为主要内容充实到体育教学的框架中,使体育课程建设更加便捷、操作性更强,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设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一:“0.5+1+0.5”模式(主体体育教学模式)。在第一学期开设基本体能训练为主要目标的基础体育课,第二三学期开设选项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技能课,第四学期开设职业专业体能训练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主要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即“基础课+选项课+职业专业体能训练课”。模式二:“0.5+1.5+0.5”模式(针对个别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在第一学期开设基本体能训练为主要目标的基础体育课,第二三四学期开设选项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技能课,第五学期针在实习前进行“职业专业体能训练”短期培训,主要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即“基础课+选项课+短期培训”。模式三:“0.5+1.5+0.5(学生校内体育俱乐部)”模式。在第一学期开设基本体能训练为主要目标的基础体育课,第二三四学期开设选项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技能课,第五学期在实习前开设“学生校内体育俱乐部”,主要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即“基础课+选项课+学生校内体育俱乐部”。模式四:“渗入式”模式。在每学期进行的体育课教学中,有计划地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所需的体适能训练内容和实用性体育理论的学习。
(三)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高职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依据学生职业能力需求,树立未来职业所需的体适能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思想。由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到与整体高职职业教育相匹配的教学轨道上来,体育教学要从“竞技型”转为“实用型”。因此,必须打破以往的教育模式传统思想,要走进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探索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开发。结合艺术类专业特点把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职业所需的体适能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开辟适应于社会需求的“职业体育教学”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体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结合得更加紧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使体育教学在高职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必须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融入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到体育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培养所需的身体素质要求有机的结合,针对学生专业和学生职业特点来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增强就业优势,实现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发展与就业的目标。
作者:崔自璞 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陈玉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56-58.
〔2〕谭震皖.探析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体育〔J〕.职业时空,2008,(7):45-46.
〔3〕孙永梅.结合职业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整体设置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5,(33):69-72.
第三篇:高职艺术设计体验式教学实证研究
摘要:
文章运用案例实证的研究方式,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论证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推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发展与课程改革。
关键词: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实证研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早已不是高职教育的新鲜话题,项目教学在高职院校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今,构建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更是以“培养立足岗位创业,具有良好的技术素养、职业素养、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不断推动实践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和职业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真实、有效地培养社会需要的设计专业人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备受关注,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从企业中寻求真实项目导入课堂教学,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1.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平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给高职教育明确了定位,高职教育必须立足实践,把握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要将高职教育打造成真正的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为推动教学改革,纷纷寻求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推动工学结合,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把企业引进学校,欢迎企业在学校建立实训室、工作室或建立校办工厂,方便学生实习实训;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兼职,开讲座、授课、指导学生学习。同时,学校也会派遣年轻教师去企业学习、挂职锻炼,提升师资水平;甚至还把学校教育引入企业工厂,进行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这些都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方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迎合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岗位技能教育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出高技能的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2.真实有效的企业项目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到“实验、实训、实习”,让高职教育更趋向职业化,更贴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以地区经济和职业需求为依据的,针对不同职业需求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用专业课程支撑核心课程,同时又以基础课程为依托,一步步推进,真正做到课程设置有的放矢,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实有效的企业项目通常依托一门核心课程教学,所以,以项目、任务驱动实施的课程教学无疑是最基础、最客观、最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
3.学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体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授课方式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由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真实项目实践,在项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以学生作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企业需求对接,运用专业知识、网络信息或市场反馈武装自己,并从中找到答案,力求举一反三,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原来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更像协助者、顾问,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并协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学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体,同时也是知识的获得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4.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色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来体现创新课程的立体性、多维性。新的评价体系要在体现课程评价客观性和现实性的同时,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的墙地砖配套设计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企业合作的开发性课程,迄今为止,已经有四年与企业连续合作的教学经验。该课程与企业真实项目对接,从企业需求出发,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驱动,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外聘教师共同授课,教学效果受到了学院领导、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这门课程的评价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如今,墙地砖配套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已从探索阶段逐渐走向了规范化,通过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体现学训结合的评价机制。该评价体系包括企业专家审评、专任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部分,企业专家审评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审核,占总分的50%;专任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团队合作以及知识点的掌握,占总分的30%;社会评价采用举办作业展的方式,通过实物展览或网络展览平台以评比投票的方式统计学生设计作品的社会认可度,占总分的20%;最后由校内专任教师统计,按百分比录入教务系统。此评价系统既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将团队合作、学习态度纳入考核范围,以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岗位要求规范学生,力求全面、整体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已得到了学校和企业的一致认可。
5.深化教学改革,完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
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在中国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还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结合中国国情,既不能照抄别国或别校的做法,又要善于甄别、因地制宜,发展与地区经济和职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式,逐渐完善自己的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既然是校企合作,就应该由校企双方承担课程任务。目前,有些企业以多种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如,企业在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基金,奖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创业基金;设立大奖赛基金鼓励设计;如果学生的设计方案产生效益,企业还会付给学生设计费或效益提成;许诺表现好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就业或推荐到其他公司任职……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为推进教学改革也做出很大力度的扶植和激励措施。目前,学校不仅高度关注校企合作,还鼓励课程由在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承担,并为企业专家提供相应的课时费。不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还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课程结束后的后期跟进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牵涉到企业生产的问题,虽然课程的设计部分已经完成,但设计转化为产品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课程的作业展示、课程评价都会相应延迟。由于设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场地和实习设备有限,目前为止,学生在生产工艺的认知方面稍稍有些脱节。综上所述,工学结合还需要校企双方互相协商,逐步推进全方位合作,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只有这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1.问题的提出
在高职艺术设计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改进和完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高职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走向职业化、实现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形式。
2.研究准备
为进一步验证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对高职人才培养起到的积极作用,为了证实测试效果的可靠性,我们先后用了两年的时间进行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方式的测试:(1)纵向测试被测试的同一专业不同届的建筑陶瓷设计专业班级,班级人数都是42人,两个班级分别在第五学期的第四周上同样的课程——陶瓷配套设计,都是60课时。2012级建筑陶瓷设计班为测试班级A班,我们在A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教学;另一个班级则是参照班级B班,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学习。两个课程的主讲教师为同一位教师,不同的是测试班级A班因为有校企合作项目,所以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教授。(2)横向测试被测试的是同一专业、同一届的建筑陶瓷设计专业的并行班,班级人数都是42人,两个班级在同一学期、同一时间上同样的课程——陶瓷配套设计,同样也都是60个课时,其中一个班为测试班级C班,我们在C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教学;另一个班级则是参照班级D班,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学习。两个班的选派的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相当,不同的是测试班级C班因为是校企合作项目,所以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教授,而对照班D班只有一名校内专任教师教授。
3.研究方法
艺术教育跟理工科教育有所不同,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答案判定对与错。因此,我们采用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完成测试实验,通过班级教学过程跟踪走访、教师访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分析,以验证企业项目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4.研究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跟踪走访中,四个班的学生学习都非常认真,特别是B班和D班,上课秩序很好,学生认真听讲,跟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市场调研、方案讨论、分工合作、拟订方案、修改方案、定稿设计等井然有序,能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学过程中A班和C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学的时间较少,企业导师每星期来学校一个上午,其余时间的指导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如作业的收取、评讲,企业导师布置项目任务,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企业产品和设计理念,感受企业展厅的装饰风格、生产工艺。然后进行市场调研,反馈海量信息,企业导师解析市场信息并进行项目分组,小组展开讨论,进而拟订方案、修改方案、定稿设计、下单生产。在四个班的学习过程中,每个班随机抽出10名学生座谈,大家一致认为课程非常好,具有针对性。相比之下,A班、C班学生对专业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较多,知识面更宽,思维相对B班、D班学生要活跃得多。在与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A班、C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大得多,尽管备课与课堂讲授时间相对较少,但工作压力比平时上课更大。
5.结果与分析
为了深层次了解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情况,方便进行量化统计,我们针对四个班的所有学生做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测试问题采用封闭式问题,学生在这个问题里,只能选择a或者b,如以下问题:你对这门课的学习满意吗?a.满意b.不满意可以通过数据统计满意率,也可以单独统计“满意”问卷份数。为了方便统计,这里我们只列出了表示“满意”的问卷份数统计。所有问题经过整合统计,如表1。从上述表格来看,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的效果显著,尤其是专业知识与企业要求的对接,为枯燥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真实的企业项目出发,以理论“够用”为原则,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体验式思维和创新思维。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述为主,由教师引导学生实操训练,以模拟作业的形式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以章节为单位,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而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实战,先由企业直接下达项目任务,再由专任教师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够用”为原则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分组教学法进行企业市场调研,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产品特色和产品展示风格,认知企业文化与品牌理念,以企业文化为出发点,让设计有的放矢,立足于企业并服务于企业。先是学生筛选、整合市场调查取得的资料,然后结合企业产品与企业文化的需求对接项目任务,以组为单位整理出头绪,商定出初步的设计方向,然后通常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设计专家进行评讲,锁定设计方案,再由企业专家进行方案审核,通过的方案要继续进行细化,暂时没有通过的方案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直至通过。方案通过之后,由企业打板试制,做出产品,最后布置作业展,进行教学评价。优秀的设计产品企业可以直接采用,投放市场,产生效益,学生可以从中拿到设计费或提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而是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实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直接接轨,这正是高职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三、结论
以上研究实践与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进而有效地推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
作者:姚素媛 李雪玲 刘妹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美)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王灿明,朱水萍,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亮.体验式教学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模式研究.职业,2011(3).
[3]钟启旸.体验式课程的教学知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4]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5](美)BruceJoyce,MarshaWell,EmilyCakhoun.教学模式.荆建华,宋富刚,花清亮,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6]王志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7]陶文中.学科教学中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肖海平,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
[9]孙立仁.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源泉和归宿.电化教育研究,2006(2).
[10]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科学,2005(1).
第四篇:高职艺术设计改革教学训赛实践
【课题项目】
“教学训赛”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探索;“桂职院〔2015〕174号”文件,课题编号:152213。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并未充分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践教学内容少之又少,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教学训赛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能够同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其引入艺术设计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分析了教学训赛模式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其具体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学训赛;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改变。高职院校作为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其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学训赛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以竞赛为依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成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师生之间的角色
教学训赛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不同,教师不但要为学生提供比赛资料,同时还要明确自身的作用,负责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具体分组、方案设计等内容,在参赛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设计作品,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作品设计的全过程实施整体评价。
(二)竞赛与课程内容要匹配
教师要明确竞赛的要求和性质,同时结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合理安排竞赛。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竞赛内容。学生对知识具有清晰的了解和完整的学习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此时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可以挑选自身感兴趣的比赛,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比赛的内容,不可盲目实施,参赛内容要与课程内容匹配,以免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比赛。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学训赛模式想要发挥效果,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键。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定层面上反应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赛的参与者是学生,而比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将自身的优势转化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训赛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要对比赛的内容和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比赛的要求和学生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参赛学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往届比赛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对比赛的了解程度。高职院校在接到比赛通知后,要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根据比赛的主题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具体实践,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将参赛的要求、作品要求、具体时间等信息详细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指导学生进行作品设计。
(二)调整教学设计
教师要根据比赛的要求,调整教学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比赛内容上。指导学生进行相依的课题调研,分析课题的核心诉求,协助学生确定设计创意和设计策略。在实践教学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向学生详细讲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将创新理念应用到作品设计中。学生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将作品创意与教师和同学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学生的创意进行模拟,鼓励学生团结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作品创意实施和评价
学生作品创意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要针对比赛的要求,指导学生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作品。师生之间要共同探讨作品的包装、材质等内容,学生在这些方面经验较少,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经验的作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反复推敲和审稿,并吸取相关专家的指导意见。通过教学训赛,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比赛之后教师要对参与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比赛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今后的比赛积累经验。
总结
教学训赛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技能的综合评价。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训赛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势明显,能够有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通过教学训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其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提高。教学训赛模式良好的整合了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今后发展指明方向。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并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李翠 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海慧,邓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
[2]陈彦卿.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性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
[3]杨球旺,王洪亮.艺术设计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1(07).
第五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改优化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常设专业,当前主要采用传统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但由于高职院校与大专、本科的培养目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传统教学方案难以适应现实需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即从当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实行教改的原因、以及具体教改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有所借鉴。在教育部方针的指导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逐步探索出适应其自身特点的教学培养方案,并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创新性的特点。伴随着其自身的快速成长,一部分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露,并最终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在此情形之下,深入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着本科学校扩招的规模逐步增大,艺术生的升学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形下依然无法在根本上转变高中生升学难的问题。在普通高中生报考大学的选择中,学习艺术专业成为绝大多数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学生的选择。然而,即使艺术生的高考分数要求相对较低,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难以达到标准,因此,这些学生只能选择高职院校继续学习。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大类学科每年招生规模相对较大,但同时亦导致学生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难以得到保障,并由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师资力量而言,由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可提供的薪酬有限,而一位研究生学历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求学阶段的花费十分高昂,在难以令人满意的收益面前,其更愿意选择诸如设计师等其他行业而非教师,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难以达到比较满意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案改革原因分析
首先,就高职院校的自身性质而言,其作为传统大专院校转型的产物,其培养目标在于塑造具备一定理论文化基础和熟练动手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应该加强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专业教育中专业化层次较高的一类学科,其自身更注重对于理论的学习,从而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初衷,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最终不利于日后的长远发展。其次,就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而言,由于选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因此其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高深理论存在障碍,从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其相反,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较强,再加以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可以收到不错的成效。最后,就当前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其更需要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以当前最为普遍的广告公司为例,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正规的广告公司,往往在总监之下设立不同的分组,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应该具备从设计稿到完成实际印刷稿的能力,这就要求其不仅仅具备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改优化措施
第一,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程度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要实现全方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从艺术学科的自身特征出发,充分结合科学性与完整性,将人文素质的提高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为踏上更高的阶梯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增强师资力量,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加上学生本身素质不高,就导致对于人才的培养困难重重。高职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存在很大差异,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教师多为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往往缺乏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扩大专业性计算机教师的比重,从而提升学生的现实技能十分重要。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形成完备职业规划。高职院校更多情况下是培养优秀的就业者而不是学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早日形成完善的就业规划对于其日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通过与企业、其他高校的联合,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该行业的现实需要与自身存在的不足,学以致用。其次,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平台,从而帮助其提升自身价值,最终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具备更强的就业优势。最后,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社会艺术设计工作与学生自身的长足发展。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院校的整体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态势之下,深化教学改革,营造崭新风貌,是一项长久工程,需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作者:陈思思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雁燕,刘爽.市场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关于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报告》教研立项结题报告[J].商场现代化.2009(19)
第六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目前,江苏省内的一些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授课方式缺乏针对性、教育目标功利化、实践环节表面化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应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打造精品化教学;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转变教学理念;强化产研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
全人教育理念;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是我国东部沿海省市中工业化程度较高,职业教育亦较为发达的省份。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迈入中高端,企业的品牌意识的增强,创意产业迎来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创意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要求,艺术设计逐渐成为高职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但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模式过时、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亟需以新的教育思想引领教育改革。全人教育是欧美等地的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广泛采用的教育指导思想,对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功不可没。本文即从全人教育理念出发,分析了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优化路径,希望对高职教育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全人教育理念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全人教育的基本内涵。现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最早是由美国的教育学家隆•米勒提出,后经过世界各地教育界专家学者数十年不断研究、拓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全人教育思想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强调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发展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受教育者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在于受教育者道德与精神境界的体验与提升;其不仅关注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还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互动。
(二)实施全人教育是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后工业时代产业边界的日渐模糊,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智能化的机器设备、生产工具也在不断取代传统的低端人类劳动,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更重要的是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其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吸收运用高新技术成果、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艺术设计是一项集艺术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生产实践活动,既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也需要从业者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因此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必须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同时兼顾学生的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对内在的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挖掘正是全人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由此可见,实施全人教育是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授课方式缺乏针对性。从客观条件来看,由于江苏是我国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高职教育生源广阔,加之近年来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入学人数的持续增加,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设备捉襟见肘;主观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本质差异,教学方式仍然沿用中学时期的模式,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授课普遍缺乏针对性,表现出规模化的特征,课堂教学学生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二)教育目标功利化。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升本校在招生方面的吸引力,过度追求毕业学生的就业率数据,导致了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中的功利化特征明显。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部分高职院校一方面过于注重对各类设计工具的熟练运用,过于注重对实用性知识的教授及考核,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专业教学深度和广度不足;另一方面过于追求专业与岗位的对口,在专业划分和教学内容上割裂了关联专业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三)实践环节表面化。首先,由于江苏省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建设不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实践锻炼有限;其次,受限于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足,在校学生实地参与企业一线艺术设计工作的机会不多;最后,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停留在实习报告、实训总结、书面评分等纸面化考评上,导致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呈现出表面化的特征。
三、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打造精品化教学。全人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挖掘,艺术设计也对人的创意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高职教育领域,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通过个性化教学来实现,创造性的培养则有赖于启发式教学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这都要求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授课方式规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增设一线教师岗位,适度引入社会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应鼓励教师积极进修、参与培训,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为打造精品化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提高认识,转变教学理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虽然在现实中,教育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功利色彩,但教育者工作者应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尽力避免功利主义因素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就高职教育中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相关教育工作者首先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应过度追求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短期的就业率,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上应加大人文学科的比重,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内在基础。
(三)强化产研融合,校企合作。全人教育强调人与社会的协调互动,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强化产研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能提升办学水平,有效提高教育质量,还能极大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一,高职院校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建立健全有利于产研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保证两者工作的顺利推进;第二,高职院校要着力拓宽与有关制造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公司等以创意服务为主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的合作渠道,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产研融合,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高职院校要努力做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校企合作新的增长点。
作者:刘韬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
[2]吴良勇.新时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4(2).
[3]徐娜子,万礼.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4]邱德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方法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9).
[5]王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6).
[6]李小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美术大观,2011(3).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全人教育视域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201503053。
第七篇: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订单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订单教育是国家在重视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下产生出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和探索教学的方法。本文联系本省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情况,着重提出如何探索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如何加强教学改革,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如何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好订单式培养模式和短期教育培训,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问题。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异军突起,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科技教育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订单教育成为市场生存中所探索的一种新型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它也成为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教育方法和教学实践的突破,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着深化与改革。艺术设计订单培养是由企业提出招聘人才的标准,数量和培养方式,高等职业院校根据签订的合作协议来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实践,提供人才上岗。
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误区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呈现出勃勃生机。近十几年来,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速,高职教育的投资比重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百分之50,但是,仍然有诸多教育误区的存在,本文针对艺术设计领域浅谈一二。
1.在思想认识上,高等职业院校老师教育理念比较陈旧,没有赋予创新精神的意识。学生基本是在苦学,没有体现出实践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整个教学的设计主要是理论讲解,相信书本,脱离实际现象较多。因此,在这种办学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基本属于作品基本雷同,缺乏闪光点的现象较为普遍。
2.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离。高等职业院校长期处于对高职教育定位模糊、不科学的生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习惯参照或沿用普通高等院校或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将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本科院校的分支教育,有的甚至就是“翻版”。高等职业型的院校在教学发展设计上,忽略了市场需求,社会变化,学生需求,单一式的去培养教育理念中的高素质美术应用型人才,其结果是理论重于实践。学生感到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学校所学知识基本用不上,用人单位还需重新进行上岗培训,部分学生甚至面临失业。因此,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突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就成为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大项目课题。
二、新型办学模式——订单教育和短期培训
所谓“订单教育”,就是指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双方签订合作契约后,由契约双方根据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计划,参与学生就业指导,考核岗位职业素养等整体办学活动的新型教育模式。
1.订单教育和短期培训产生共赢。艺术设计订单教育是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供需相呼应;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的需求相呼应;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的标准相呼应。企业的订单促使高职院校开始根据实际需要来把握办学的方向,确立艺术设计教学的准确定位,逐步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市场的需求,专业的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而对于企业而言,有助于获取较为稳定的员工队伍。在院校受教育的期间,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过关,到企业后可以立即上岗,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培训成本降低,企业赢得利润空间活力运营。作为大学生,感受学习产生的压力,形成实践学习的动力,逐步明确学习和能力训练的目标,迅速适应岗位的需求,在企业中顺利找到一份适合于自身价值的工作。
2.订单教育的签订。我院建筑装饰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开展校企合作,在系部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长期调研,系部领导带领专业教师到多次赴企业考察洽谈,2012年至今先后与山西点石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山西承方印刷广告公司、山西满堂红设计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依照校企合作的要求,参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制符合发展所需的人才。截至目前,已经为山西点石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培养输送几届优秀毕业生,得到企业的好评和家长的赞赏。
3.重视订单教育,与企业多元化合作。根据艺术设计产业的特点,市场对艺术设计领域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少,和其他领域的专业有所不同,因此想要让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唯有加快与企业合作的步伐,推进订单教育和短期培训班的运行,保持与市场的竞争才能把艺术设计订单办学模式做好,做出成效,形成健康有序的循环。面对部分企事业单位对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量较少的情况,作为院校可以进行专项服务的短期培训,比如,对企事业单位里美术宣传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而大型的企业和工艺美术厂通常需要较多艺术设计类人才,我们可以着力打造“订单教育班”,入校培训并接受订单培养的教育模式,力求教育培训的社会性与科学性。
三、订单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艺术设计订单教育想要办出特色,校内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训教学基地就是核心所在,这是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体现。为实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各专业教学计划与实践实训课程的结合,我院建筑装饰系先后建立了装饰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模型构造实践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又成立了平面设计工作室,字画装裱工作室,装饰设计工作室,模型加工工作室。近几年,学院为系部的发展共投资五百多万元,提供实践教学的场地,配备购置专业实践教学的各种设备,提升各个工作室的生产效率。初步形成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产学研与生产实战相结合,专业培养与订单教育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发展体系。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校企合作共赢”的原则,我院建筑装饰系运用与企业联合办学和短期培训的订单教育思路,邀请学术委员会专家、行业指导专家、社会活动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分析市场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对愿意开展校企合作的用人机构签订相关合作协议,以此来促成双方长期有效的合作模式。为此,建筑装饰系与山西点石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协议。企业实训基地的建立,即保证了建筑装饰系师生到企业一线合作实践的机会,又拓展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眼界与实习的需求。
3.培养“双师型”教师。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建筑装饰系部分教师在企业、培训机构、社会团体中都有兼职,建筑装饰系逐步培养出较多的“双师型”教师。全系40名专兼职教师近一半已为“双师型”教师,为培养技能型高职院校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院建筑装饰系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技能教育的培训,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提供优质教学环境的同时也为订单教育铺平了道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的计划中,专业教学计划与证书课程考试计划相互交叉,创新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上,使高职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方可顺利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面对人才的输出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选择余地。
4.开展教研探究活动,加强师资的培训与建设。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导,以强化实践操作为特征,积极推进教学实训指导的改革,为企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展现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的改革,因此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就是关键性因素。近几年来,我院建筑装饰系积极开展以加强学生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定期组织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参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安排学生走进实践课堂,到企业第一线模拟完成实训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订单教育模式的创新,使教师的职业规划得到了转变,高职教师更加关注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技术短期培训与校企的合作,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诉求不断增强,通过参与企业实践,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从而加快教育模式的改革,促使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目标导向型发展,逐步弱化理论基础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的定位,开展校企合作,共享人才资源库。
总之,订单教育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这一新生概念仍处在大众探索的阶段,职业教育者应本着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去关心与培养,使其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理性的订单教育理论。
作者:吴洋 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系
第八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跨多门学科、技能要求高、重人文感性、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等诸多特点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简单照搬其他专业做法,而必须给予充分独特的考虑。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工学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滞后、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对此,为了推动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快速且健康发展,应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打造政府、学校、企业的联合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如今,随着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激发了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对江苏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江苏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对创意人才的需求,亟需优化完善。
一、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细分化程度过高,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专业课种类繁多。这一方面使得学生不知如何在数量众多的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的课程,学校层面又缺乏对学生专业选择过程的指导,导致学生在个人专业发展方向上陷入迷茫;另一方面割裂了各细分专业的内在联系,使得一些原本联系紧密的专业因为分类原因被强行区分开来,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零散化,限制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不利于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高。其次,实践课程权重偏低。艺术设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实践课程的学分集中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中,而在更重要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分配给学生观摩、学习、参与企业设计一线工作的课时数很少,且学分占比也较低,使得教师没有动力创造学生参与艺术设计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二)工学结合不紧密。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与当地的行业企业有着形式多样的合作,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也比较注重与企业生产发展实际的对口,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参与企业艺术设计工作的时间和机会较少,程度也较低。第一,“双师型”师资缺乏,无法有效引导教学实践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充满了“学院派”风格;第二,在教学内容编排和课程设置上,理论和知识的教授占比较高,实践环节内容较少且深度不足;第三,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效果评估体系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较为突出;第四,高职院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经营融合度不高,学校艺术设计教师与企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交流以及流动机制不健全,工学结合平台建设不完善。
二、原因分析
(一)学科专业建设滞后。学科专业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模式设计等主观层面,二是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客观层面。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创立时间不长,起点也较低,目前仍处在模仿学习、消化吸收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阶段,因此总体教育水平偏低。加之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预算投入不足,社会和学校也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教育理论的研究,因此我国尚未形成与国情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成熟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另外,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由此导致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的基础教学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实际教学要求,极大地限制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不足,难以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形成有效支撑。首先,校企合作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总体上停留在自发层面,既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化合作体系。其次,缺乏健全法律法规的保障。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局部的利益矛盾或纠纷,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明确划分双方权责、义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校企双方对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顾虑重重。最后,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导致实践性和针对性不足,弱化了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使得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的动力不足。
三、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也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的职能,调动社会各个行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第一,政府应加大对艺术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扶持力度。可以设立更多的国家课题,增加研究经费预算,鼓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还可以增加对艺术设计领域研究成果的奖励,加大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第二,各个行业企业应主动积极地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强与合作高职院校的人才交流互动,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运营经验和专业能力帮助学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第三,高职院校应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和理论研究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加强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分析,想法设法提高自身的学科建设能力。
(二)打造政府、学校、企业的联合培养体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各方都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或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队伍贡献力量。首先,政府应制定更多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统筹规划区域性的校企合作,积极协调、维护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对具体工作予以指导,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其次,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增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技术服务能力以及创意服务能力,让所有与学校开展合作的企业能收获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最后,企业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应当意识到帮助高职院校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完善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机制和方式,寻求双方合作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
作者:刘韬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俞伟忠.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1,(02):27-29.
[2]李小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美术大观,2011,(3):170-171.
[3]李晔.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浅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55-156.
[4]高学强.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8,(3):214-215.
[5]肖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云空间培养模式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9-112.
[6]郭建忠.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89-92.
[7]朱红霞.浅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三实一强”素质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86-187.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全人教育视域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201503053。
第九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手绘的重要性
摘要:
通过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就业等方面的分析,阐述手绘对于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
手绘;环境艺术专业;高职院校
0引言
当下设计行业大部分区域机应用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们完成以往很难实现的效果,以至于当下许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减少了手绘课程的课时量,或者干脆去除了手绘课程,只教授应用软件的课程。笔者将从各方面来分析及阐述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
1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1.1专业名称及内容
从2016年9月开始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名称改了,究其原因是以往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名称与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名称冲突,为了有效地区别以免混淆,相关部门对各高职类院校的专业名称进行的统一的名称改革,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景观类专业。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农林牧学为主的园艺类的,旨在培养从事园艺生产,园艺产品营销,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艺植物培育养护,花艺设计加工,盆景制作养护,草坪建植养护等工作人才;②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完成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绿地养护管理、花卉苗木生产经营、花艺设计与经营管理、园林景观要素材料的应用与营销、室内外软环境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等工作人才;③以往室内装饰专业整合而成的,旨在培养面向家装设计公司、建筑装饰设计公司,展览展示设计公司、家居配饰设计公司的设计人才。本文的环境艺术专业主要是指后两种类型。
1.2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也一般定位是国内外设计公司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担任着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工程管理、工程预算、工程监理等岗位的工作。
2简述一般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成长阶段及具备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设计行业岗位从传统的设计师,装修师傅转变成细分为设计团队、工程建设团队、(甲乙双方)项目监理几个部分。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如若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设计团队,无论是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是室内空间设计师,起初并不一定能够接触核心设计内容,主要是从事设计师助理、制图员、绘图员相关工作,帮助设计师完成平面图渲染,效果图制作等工作,此时毕业生应熟练地具备相关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而随着设计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大型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把最终效果图都转发给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制作,既节省了项目制作的时间,又节省了前期设计费用。当毕业生进入公司或企业一段时间,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流程都有所了解,在能够完成设计师助理、制图员或绘图员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慢慢接触基础设计师工作的内容,主要完成项目设计概念的具化与细化工作,此时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好的手绘能力,在与上下级设计人员的方案沟通中完成及时有效的交流。最终,若毕业生自身具备较好的设计创造能力就可以担任主力设计师甚至设计总监的工作,此阶段设计任务主要是设计概念的创想和实践工作,毕业生也基本摆脱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主要以各种沟通方式为主协调上下级设计人员的工作,这其中手绘能力尤为重要。另一个方面,有一部分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效果图也主要以手绘效果图表现为主,这是因为当下一位熟练的效果图后期制作人员的市场薪资较高,而专业的效果图单位收费也不低,在前期投标没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方案投标书全部由本公司设计人员完成,加之时间的限制,多以手绘表现为主。
3手绘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已经证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直立行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人类直立行走以后,双手解放出来了,通过劳动而与外界产生了十分频繁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而神经、大脑通过双手与外界的反应关系的建立与频度,使得双手的活动越来越多,由此而刺激了大脑物质的迅速增加,使得人类大脑的容量与反应速度都飞速增长。这说明手指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采用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医学界也认为,人类经过进化,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上肢比下肢更加灵活。手指功能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这便是经常活动手指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保持与强化,延缓或阻止大脑衰老之理。甚至有专家直言:由于大脑和手的关系密切,中年以后,如能经常做手指运动,有助于大脑血流通畅,这样既健脑又可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原因是因为:手部的血液回圈丰富且微循环密集,毛细血管网和神经末梢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每平方英寸所含的神经末梢数量高达50000,为大脑提供了极多的资讯,从而促进了脑细胞的发育。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手的活动刺激大脑的发育,让人更加聪明,对于设计师来说,手绘活动可以使设计者脑部活动频繁,让他们更有灵感,可以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高职院校与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学生的设计构思与创想,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参照物完成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效果图制作,从而可以胜任如效果图制作员似的工作,但在没有参照物的基础上,这类毕业生就很难办法完成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来完成具象的效果图制作,还要有丰富想象力来创造全新的设计。手绘对于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师在跟客户前期沟通时,运用手绘表现完成设计草图可以更具象的与客户在设计概念与细节方面达成双方的共识。假想一下,设计师通过操作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软件与客户沟通,利用起码20分钟的时间来阐述与修改设计者的初步设想,而这期间客户无所事事,此时会发生设计师与客户无法有效及时沟通的不良后果,从而对设计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更甚者,客户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与设计师沟通,所以运用手绘来完成与客户的方案沟通是非常适合的方式。根据前文可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中后期上升阶段,不仅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上文提到的与客户的沟通,还有利于设计团队内部完成上下级设计人员有效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如若毕业生不能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势必对今后的工作和职业晋升有所影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以就业为主,不似本科相似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所以从就业方面来分析,手绘能力的具被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智能化,应用软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出色地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成倍时间的才能结束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大方向,我们并不否认许多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但传统手绘表现能力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计时,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完成此方面的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删减手绘课程,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晋升打下基础,为国家培养给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应莉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皮佳.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0,07.
[2]相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工会论坛,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