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天人合一艺术设计思维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文化价值观,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文章从“天人合一”理念的历史发展背景出发,从中国建筑设计、展示设计、绿色建筑和环保设计等方面的进行分析,深入的阐述了“天人合一”理念对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从相对立的角度分析了“天人合一”理念现存的矛盾与问题,在继承与批判并存的视角中探索“天人合一”理念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天人合一”理念作为思考行事的基本法则。“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经典文化思想,突出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其对传统艺术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传统艺术设计观的形成。
一、“天人合一”理念的终极体现——人与建筑的和谐共存
“天人合一”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意在强调人与自然共存、永续发展的平衡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对接,传达了古人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是艺术美学与人本哲学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是人们自身与自然环境二者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索。从人类开始有居住意识的萌芽阶段起,例如原始社会的穴居与巢居,古人对待居住问题都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不断探索人与建筑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居住环境之间的均衡统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体系通过台基、屋身围墙、屋顶三个元素构成居住空间,其设计根本来源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一座建筑的产生体现了人、天、地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人来平衡天与地的宇宙关系。古人崇尚“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例如明堂辟雍的建筑形式,通过方圆相合的构建方式,将天地容纳于建筑当中,将建筑看成微观的宇宙世界,探索人与宇宙的共存关系。又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的规划思想更是将“天人合一”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整体规划在形式上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在布局设计上,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按照“五行”思想分别在东西南北四郊设日坛、月坛、天坛、地坛,以日对月,以天对地,用来祭祀天地日月,而且符合乾南坤北,日升月降的顺序。在宫城内廷分设的“乾清”“坤宁”二宫,象征天地,并在两宫之间设有交泰殿,象征“天地交泰”之义。由此可见,明清的北京城以追求天、地、人及万物的安定、平和,“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二、“天人合一”的创新体现——绿色建筑与环保设计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没有节制,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甚至引起了全球的生态危机。因此生态环境保护被人们日渐重视,绿色建筑与环保设计成为当代的热门话题与重要课题。绿色建筑与环保设计的出现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思想,同时也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创新体现。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展馆建筑从设计理念、材料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都以绿色环保、节能低碳为出发点,从点滴细节处体现了“天人合一”理念倡导的永续发展,和谐共存的环保主旨。通过对环保材料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大大降低了有害物质的排放数量,同时提高建筑本身资源的循环利用,平衡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内部环境的同时,保证自然环境的绿色发展。世博园内的绿色建筑设计采用目前国际最新、最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并将降温喷雾、透水地面、太阳能风光蓄能等绿色技术大面积投入建筑使用,赋予建筑本身生态环保智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三、天人合一与现代设计的矛盾与关系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慢慢的将传统文化与艺术摒弃,认为传统艺术文化思想是对现代设计的一种束缚,它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实用艺术的客观需求。自春秋以来,无数先人对“天人合一”这一哲学理念顶膜礼拜,推崇倍至。然而面对现今社会发展的现状,一味不假思索,不与时俱进的继承,带来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必定会大于积极因素。任何思想事物都是双面性的,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同时也就有守旧落后的一面,因此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运用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现代设计虽然在某些方面背离了传统的美学理念,但归根结底其设计根本与思维体现,还是源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现代设计提倡的“以人为本”观念,更是对“天人合一”理念的全新解读。“天人合一”理念是一切形式美法则的基础,是一切艺术设计追求的至高境界。尽可能用最自然、最干脆的语言进行设计与创意,或者说从自然的元素上提取一种师从自然的审美情趣。设计不仅要与人融合,还要与自然融合,以人为本,和谐至上是设计褪去所有繁琐包装后的本真面貌。
综上所述,“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是维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纽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人的心理结构和价值取向,指引着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作者:崔蒙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