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艺术设计影响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注重物质表现,通常采用很多材料堆砌景观,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可能会由于材料不达标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以天然、简约、自然、环保的方式构建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有益的居住环境和活动场所.
关键词:
生态文明管;环境艺术设计;简约;环保
1引言
目前,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这些转变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由此生态文明观被不断提及,并开始渗透到我们的生产过程、工作过程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态文明观的影响下,如何用全新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生态文明观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2.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阶段,是人类在遵循人、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获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是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自然、社会互利共生,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保护、建造优美环境所得到的物质结果和精神结果的叠加,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人类要实现在工业文明中健康发展的目标,就需要积极发展生态文明,这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生态环境的层次达成高度一致,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2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是一个新的概念,并且其概念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可以说生态文明观是一种理论体系,由多个互相关联和互相支持的生态理论观念所组成.生态文明观是人类发展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思想意识,是一种动态的思想观念,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或社会环境下,会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和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生态文明观起源于可持续发展观,与多种生态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如生态价值观、生态经济管以及生态科技观念等,这也就决定了生态文明观是以尊重自然价值为前提,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立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2.3生态文明观与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综合型、应用型的艺术,在设计时应包含两个内涵:景和情.景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景的具体表现形式;情是设计者生活态度的表现,需要依靠景进行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框架都是以美术为基础,以建筑载体得以表现;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尽量维护人、自然和谐发展的平衡,并将其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引下进行的环境艺术设计就会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环境艺术与生态文明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生态文明观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原则,而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态文明观具体实践活动.
3生态文明观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3.1生态文明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3.1.1自然的回归
工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现代化产品,借助这些现代化产品的优越性能,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是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与此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文化发展也已经严重失衡,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破坏问题逐渐显现,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而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回归自然的意识也随之增强,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要通过一些设计方式使人们的身心能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
3.1.2重视文化精神的渗透
设计师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情感需要通过作品展现,因此好的设计者,应该使他人从环境艺术作品中感受设计者对环境的爱护,对人文情感的尊重,并激发他人的人文情感.遗憾的是,现代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过于重视环境艺术的形式表达,而忽略了内在情感的表达,也没有将生态文明渗透到作品中,这就导致艺术作品缺乏创新,毫无特色.设计者要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精神文化的传递,增加对美学的客观认识,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用多元化的思想和方式表现生态、人文以及情感等内容,提高作品的艺术创造力,使设计作品贴近大众的审美要求;设计者应在不同的空间环境内表达不同的精神情感,使受众群体能感受到真、善、美的艺术魅力.
3.2室内环境设计如何体现生态文明观
3.2.1建筑模式应体现生态文明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室内设计的需求,也不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的思想.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首先就要解决建筑模型问题.设计师应根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建立适应的生态模型.第一,做好建筑地点的考察工作,根据建筑地点所在的自然环境特点,利用建筑学和生态学的理论,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统一规划对建筑内部和周围环境有影响的因素,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利用建筑自身的调节能力,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无污染能源的利用,新型材料在隔声、隔热方面的应用.第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可利用非黏土砖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保持室内环境良好,为后续的室内装修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即在保障打造舒适环境的基础上简化装修程序,减少装修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3.2.2建筑材料应体现生态文明观
现代室内环境设计,要注意对空气、光线的合理利用,以打造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装修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应当是纯天然,健康环保,对人体,对环境无害的绿色建材,如竹、藤及其他可循环产品或材料;禁止使用环保系数低,不达标的油漆或人造板等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可充分、合理的利用绿色植物净化室内空气,提升室内的可观赏性;利用透明玻璃窗和建筑物自身的朝向将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保障室内空气流通,使室内废气得到及时的排出;供暖设备和照明设备的设计和选择也要坚持节能,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
3.2.3装修过程要体现生态文明观
在进行室内装修时,要尽量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量,利用艺术创新达到降低能源、材料消耗的目的.另外,在装修过程中要注意废弃物的处理,禁止随意堆放建筑垃圾及其他废弃物,做好装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3.2.4室内造型要体现生态文明观
传统的室内设计和装修多采用材料堆砌的表达方式,设计出来的环境空间给人以繁琐和复杂的感觉,这种设计方案与现代人们所追求的简约大方的审美理念相差甚远,而且这种设计方式需要大量的材料,很容易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若选取的涂料、地板、墙纸等含有挥发性有毒气体,更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这是应当避免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建立简单、大方、得体的设计理念,通过科学设计,利用天然材料进行细节处理,这样设计出的室内环境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并符合环保的生态理念.
3.3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如何体现生态文明观
3.3.1合理规划景观形式
室外环境设计的关键环节是景观设计,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应对景观的形式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对景观设计的成本、能源消耗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避免成本预算过高,能源浪费严重、体积或重量过大的情况发生.如,在设计喷泉等水体景观时,尽量不使用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的设计形式,可采取竖向空间扩展的形式进行立体设计;另外还要根据人流量设计水量、照明设备的用量,确保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降低资源浪费.
3.3.2绿色景观的设计
室外景观设计要提高对土地、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城市环境的发展离不开绿地,绿地设计可为城市居民营造健康、舒适、清新、愉悦的生活空间,还能对周边的气候和环境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设计师在进行室外环境设计时,要对建筑周边的空间环境进行充分利用,设计和建造更多的绿色景观;在对景观空间进行布置时,可运用山、水、植物营造具有层次感的绿色植物景观,而且多种植物的搭配还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景观设计时,要在强调欣赏性的同时,还要加强实用性,为人类更好的亲近自然提供便利条件.
3.3.3环境自然属性及植物生态功能的设计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而应使人在景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设计和建造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尽量减少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减少对植被、土壤等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护当地的微气候和生态平衡.在确保原有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增加绿色植被和绿地面积.
3.4现代环境设计发展趋势
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和谐已经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谐,不仅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产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只有实现了真正的和谐,社会经济才能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才会更加健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我们只有坚持生态文明观,在生活、工作、生产、学习的各个方面融入生态文明观,才能构件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推动提升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文明层次.
4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生态问题成为全人类关注的话题,生态文明观由此被提出并发展,至今已经影响了多个领域的生产方式.环境艺术设计应到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利用自然能源和天然材料进行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在降低能源浪费的基础上为人类构建环境友好的生存环境.
作者:姚定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TheDecoratedSchool:cross-disciplinaryresearchinthehistoryofartasintegraltothedesignofeducationalenvironmentsCatherineBurkePaedagogicaHistorica2013-6Taylor&Francis期刊.
〔2〕戴珊珊.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06):287-289.
〔3〕郑曙?.生态文明与艺术设计[J].装饰,2005(11):7-9.
〔4〕宋霞.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分析[J].现代园艺,2015(02):78.
〔5〕刘旭.试析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74-75.
第二篇: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作用探究
摘要:
借助于教学经验总结,陈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产生过程,揭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建立规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策略。
关键词:
实践教学;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专业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民众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消费观念均与计划经济时代大不相同。商品从此不再是权贵们的专利,艺术与审美也并非高贵与贤达的代名词。人民大众也可以享受到艺术设计所带来的美感、情趣与便利。这就要求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及实践的人们,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从消费者的心理及需求出发,要求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作,既要考虑美学价值,又要注重产品的实用性,更不能忽视受众的接受性,还应兼顾古今中外优秀的美学文化元素的传承。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从商品经济及信息经济时展的视觉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审美志趣出发,从受众的实际利益出发,尤其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产品”———学生,必须是符合社会需求,契合时展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1]。
一、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产生
在艺术设计教育专业中,实践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制已经趋于完善,而实践教育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考量要素也已初见端倪,并逐渐形成完整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该体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思维和美学思维的教学体现,而是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审美与创造的交融,精神需要与物质消费的统一。在这一时期,艺术设计教育倡导一个主要观念,即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专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等。当然,在该领域取得辉煌成果者,自然离不开西方国家灿若繁星的艺术大师们的非凡奉献与天才创造。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德国包豪斯[2]学院的师生们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展现,更多表现为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给全世界艺术设计教育所引领的发展道路。在那里,老师和同学们在失败和挫折中的不断尝试,思维的不断交流与碰撞,设计思路的不断创新,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并通过其丰富的教学及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最终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尤其是他们的“双规教学体系”,已成为开启世界艺术设计教学思维的钥匙。即使在今天看来,该教学体系依然十分科学和适用。包豪斯学院十分看重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艺术设计的文化修养和动手能力的塑造。包豪斯学院校长格罗皮乌斯所开创的“双轨教学体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被誉为经典艺术教学体制的表率,以此为主导理念的教学主要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是“造型导师”,主要教授学生具体的造型设计和材质方面的知识,特别强调学生对艺术加工所需材料的掌握;二是“形式导师”,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修养。这里的设计修养具有较为宽泛的外延,譬如设计思维、色彩、构图、文字、内容、审美法则等方面,旨在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化创意和形式语言的认识与感悟。“建立工作室”,则是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又一极具创新性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最初的“工作室”,实际上就是一个艺术产品的加工作坊。在这里,学生随着基础知识的掌握,便开始各尽所能式地实践操作及创造活动。对于订单要求的艺术品,每个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客户需求、设计创意、草图、最终设计稿、制作生产等的设计制作流程进行。经过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包豪斯学院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在未毕业时就已经成为成熟乃至成名的设计师,并能很快融入到艺术设计需求旺盛的社会市场。总之,包豪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不仅看重学生设计修养的培养和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包豪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开创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先河,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优秀教学模式更是世界艺术设计领域的领航者,其独到的课程设置,迄今也被世界众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所沿用!
二、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比较晚。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又被称为“癸卯学制”,自此,我国学校教育才正式开设简单的手工艺课程[3]。1906年,“图画手工课”在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正式开设。1912年,刘海粟和一些进步人士共同筹资在上海创办私立图画美术院。随着该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1919年又独立设置了工艺图案科,表明我国正式开始了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独立培养。1918年,在梁启超先生的倡导下,政府全力支持并在北平创立一所国立美术专业学校,该校开设了许多与工艺美术相关的课程,校内还建造了许多车间,譬如陶瓷、印刷、金工等[4]。在20世纪初,由于我国的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教育水平均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济世情怀的考量,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艺术救国之理念,他们躬身于留洋学习与出国考察。如雷奎元、陈之佛等学成归国,带回了国外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开始独立探索与实践,意在寻找一条适合我国现状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到上个世纪中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设计家及教育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逐渐充实与完善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与体制。到了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此举标志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3]。从新中国建立至上世纪70年代,“图案与工艺学”已经成为我国艺术设计的主流学科[4]。从此,我国民间的艺术类工作室便呈现为多样化发展态势,除了前述的“陶瓷工作室”外,还新增了染织、工艺美术、装潢等“工作室”的新秀。进入上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思潮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成为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工艺图案教育演化为艺术设计,并且成为国家艺术设计的主流。1990年,原国家教委把以前的“工艺美术”专业更名为“艺术设计”专业,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的诞生。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艺术设计从创意到制作都呈现出空前的飞速发展状态。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到大工业、制造业、传媒、文化、民俗等均在不断提升着艺术设计的地位。艺术设计也从此不再是简单的图案设计,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必然途径,也成为了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大凡有艺术设计以及与之相近的美术学师资的高等院校,均争相开设艺术设计教育专业,以求其学科结构的完备,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从专科学校到二本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招生额度的增长情况来看,均出现了中国教育史上前无古人的井喷状发展态势,也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泛化发展或以市场为导引的功利化掠夺式发展。这种发展所造成的假繁荣的背后推手,少不了学校领导挖空心思找寻的创收增长点的功利性思维模式,并将其眼光置于可以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艺术设计专业上。又由于该类院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缺乏成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条件,尤其是制约教育教学方案实施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的严重匮乏,最终致使原本设想美好的艺术教育产品质量不尽如意。通过调研发现,诸多院校除了动手完成三大构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的手工涂抹外,基本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实践教学的介入,至于与艺术设计相关的机器设备近乎于零,致使教师以照本宣科为能事,最为可怕的是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许多教师,面对最基本的艺术设计教学软件却是陌生的,完全忽略了实践教学及必要的见习环节。有的学校甚至把艺术设计专业演变为绘画专业,在课程教学的实施方面,一年级画素描、二年级画色彩、三年级开设构成设计、四年级方开设美术理论。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当成批量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每每遇到实际问题便不知所措,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及应对能力,尤其缺乏独立的创新能力,究其原因不外乎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方法过于单一和老套;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不完备,譬如严重短缺的优质配套教材,以及学生在校期间严重不足的校外实习;双师型教师的严重短缺;实践教学系统化、科学化管理的缺位等。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过渡期。若将其与其它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及效果相比较发现,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明显滞后与落后。因为,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极强的实践设计及制作能力,如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实践教学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艺术教育的特色所在。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及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变革陈旧的教育模式,重新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艺术设计教育评价体系,挖掘实践教学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培养顺应社会发展、富有艺术设计素养、艺术创造的求实态度,以及具有积极进取和高尚审美情怀的高级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便成为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得不直面的严肃课题。
(一)建立规范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包括系统的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还包含艺术设计专业所必须的各类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求学生具备超强的实践创作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实践创作为中介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同时也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与‘产学研’相结合”[5],旨在开拓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路径,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思维以及综合设计素养的培养。当然,“产、学、研”平台的构建,也有利于打破学校与企业相隔离的传统格局,使学校、企业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在这一平台上实现积极互动与互利共赢。1.只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贯彻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理念,有效实施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管理规范,进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2.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实现多学科融合的艺术设计专业全新的、综合的教育教学体系。譬如聘请工科类实践教学教师参与观摩课、实习课、见习课,并通过座谈、交流,分享实践教学课设计思路之心得,为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教师提供有指导价值的实践教学方法[6]。3.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是可能的、必须的,而且是由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4.加大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实践教学教师或双师型教师,这也是有效破解制约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瓶颈的唯一路径。5.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与科学设计,保障教学时数以稳步提升教学效果。6.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及师资的建设力度,争取与地方政府及有关社会团体的有效合作与交流,尤其是通过帮扶、助教、援建等途径,将地域空间较近的地方中小学校定点为教学实践与实习、见习基地,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案的落实创造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应当把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制作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只有在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设计与创作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必要保证[7]。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设置有针对性的制作训练课程;实践教学应该贯穿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但获得了艺术设计的丰富知识、设计经验、制作才能,也体验了艺术理论应用于艺术设计实践的成就感、自豪感和愉悦感;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艺术与设计美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对艺术设计与创作价值的自信水平。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艺术反思与设计创造的主动性。2.“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学校要加强对课外实践活动的引领与指导,学生只有置身于艺术设计的殿堂,才能心领神会艺术设计的无穷魅力,其艺术设计的潜力才能被发掘,创造性制作的敏感性才能被激活,追求艺术设计价值的人生信念也才会因此而坚定。
四、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艺术设计教育应牢固把握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尤其是目前的就业现状,应针对市场需求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调整;高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不仅仅要具有深厚的设计修养,还应具备独到的设计理念、传承美学文化的崇高志趣;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教学,必须全面贯彻实践教学主线,以培养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强大艺术设计、艺术创造与艺术制造能力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作者:邢博川 邢梦婷 单位:陇东学院美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华勇.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J].装饰,2006(8):91-92.
[2]刘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多元化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8):73-74.
[3]秦赞.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54(2):52-53.
[4]胡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新美术,2011(5):97-99.
[5]刘李明,何晶.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艺术与设计,2007(7):105.
[6]刘萌.实践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中),2011(7):60-61.
[7]褚常胜.论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3(6):76-79.
第三篇: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传统服饰元素创新运用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的特点,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一些创新性的设计,我们可以将传统服饰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艺术中去,旨在促进现代服装艺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
传统服饰元素;现代服装艺术;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的提升,现代服装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但在现代服装艺术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和忽视传统服装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直接复古传统服饰,但是我们可以将传统服饰元素创新的使用到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去,为我们提供更多更舒适美观的服装,促进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
一、传统服饰的特点
(一)宽松长款为主
传统服装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宽松,它们以平面结构和上下联属为基本特征[1]。很多衣服都不够贴身,靠腰带来束紧,就像长袍。宽松的设计会让他们感觉到十分的舒适,不会给人束缚感,但实际上这种宽松的设计会让他们的行为受到限制,在行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无法察觉到的附带动作。而且很多衣服都是上下一体的长款,衣袖比手臂要长,即使是在夏天,他们也都是穿长款的衣服。
(二)以手工为主,工艺精细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问题,传统服装都是以手工缝合为主。而它们精细的手工缝合技巧是它们的一大特色。特别是传统的刺绣,通过针线的穿插给我们绣出来一件件美丽的服装,精巧的图案加上完美的手工,传统服饰十分具有观赏性,很多技巧都已经失传,就连现代工艺都无法再现那些图案。(三)色彩传统服装在色彩的搭配上比较温和,大多以冷色调为主,看上去给人一种很平和的感觉。但是对一些特殊人群或者特殊时刻,他们的服装色彩就会变得鲜明。例如对于皇族,他们的衣服色彩以紫色和黄色为主,例如在办喜事的时候,大红是主色调。(四)装饰丰富这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而言,他们在服装的搭配上很有创意,而且极其具有时代的特色。花哨美观而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少数民族服装给我们传统服装文化增添了浓厚的一笔,是传统服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服装的特点
(一)人性化
现代服装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根据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和环境的实际情况设计服装。因为冬天天气冷的关系我们会在衣服里面加绒来保暖,在夏天的时候会减短衣服的长度来散热。人性化的设计是现代服装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舒适,而且这种相对开放的态度也能够满足我们不同的穿衣风格。
(二)修身设计
为了体现出形体美,现代服装会有一些修身的设计,可以勾勒出人体的特点和线条,更加贴身和符合形体特点的服装让人看起来更加精神、帅气或者性感,尤其表达穿着者心理对美的诉求。而且修身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布料。修身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也更加愿意穿着一些能够显示他们完美身材的衣服。
(三)开放设计
文明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思想越来越开放,这种开放直接体现在服装的设计上。现在我们走在夏天的街上,会看到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少。同时衣服的款式和式样也很少受到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设计自己想要的衣服,这种自由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对我们的服装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工艺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有着极大的进步。在服装行业,我们的工艺水平更加的先进,利用纺织机、缝纫机、印花机等机械设备在服装的设计上展现出不同的效果,用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这些先进的科技能够使我们的衣服更加的美观舒适,能够让衣服更加工整精细,在细节的处理上也更加完美。
(五)专业化
现代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行业,我们有专门的服装设计学校和服装设计专业。通过系统培训能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进行服装设计,让我们具备专业的服装设计的知识。同时我们有一批专业的人员去进行服装设计的研究,促进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
三、传统服饰元素创新在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一)文化传承
传统服饰元素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2]。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服装艺术,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无法摒弃这些传统服装文化,我们无法忽视它们,我们需要去学习。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服装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这些文化沉淀将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二)促进现代服装艺术的发展
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们无法直接复古,但是我们可以将传统服装艺术与现代服装艺术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服装艺术的同时不断的完善现代服装艺术的发展,促进现代服装艺术行业的进步。从传统服装艺术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启示和创造灵感,让我们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服装艺术的优点和长处,可以在对传统服装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借鉴他们优秀的一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将这些好的东西与现代服装设计进行融合,补充我们的不足,最后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通过借鉴、融合和补充,促进现代服装行业的发展。
四、传统服饰元素创新在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步骤
(一)学习
想要很好地运用传统服饰元素,那么首先需要学会它们。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了解我们的传统服饰元素,了解我们的传统服装文化。我们要学习它们的组成、它们的含义、它们的内涵和它们的一切。这是我们能够正确使用它们的前提,是我们能够创新的应用到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的前提。同时,学习的过程能够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传统服装元素的魅力,能够让我们走进传统服饰元素的世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传统服饰元素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二)取舍
当我们学习和掌握了他们,接着需要有所取舍。传统服装元素并不都是好的,也不都是适合现代社会的。我们不能强行使用传统服装元素,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例如,传统服装艺术中的那种宽大的袖口设计很明显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但是取舍的过程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由于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程度和喜好等不同,每个人进行取舍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好坏有时候只有在针对特定对象的时候才有意义,也许你觉得不好的地方别人觉得很不错。因此我们在进行取舍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人云亦云。由于我们已经经过了学习了解的过程,所以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取舍的标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是我们需要的。
(三)改良
创新性的运用并不是直接照搬硬套,而是要有所改良,通过改良让传统服饰元素更好地使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去。我们要保留传统服饰元素的精华和内涵,通过改变一些表现形式或者是使用条件,让这些传统服饰元素更加适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改良方案,改良的工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个角度对传统服饰元素进行改良,既要保存传统服饰元素的内涵,同时又要让它给现代服装设计增光添彩。
(四)融合
通过我们的改良,将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深入配合中不仅发挥出各自的特点,同时还能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展现出不一样的效果,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融合并不是生硬地将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这样会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会破坏我们对服装整体的美的感受,这样生硬的融合不仅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甚至会破坏整个服装设计。真正的融合是要他们浑然一体,让他们在发挥出各自的特点的同时,能够让人从视觉上完成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让人容易接受同时也真正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真正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找到传统服饰元素和现代服装设计的契合点,做到真正的融合[3]。
(五)创新
创新是现代服装艺术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之所以融合传统服饰元素,就是为了要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中有所创新。我们要利用前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服饰元素,通过传统服饰元素给我们灵感,在融合使用传统服饰元素的过程中有所启示,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将传统服饰元素创新在现代服装艺术的设计之中,为现代人设计出更多更有创意的服装。例如唐装,唐装的就是基于传统服饰元素的创新,它将传统服饰元素和现代服装设计的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有所创新,才有唐装的成功。
五、结语
创新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需要力量和想象力的过程。传统服饰元素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美的享受,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力量和想象力。在现代服装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服饰元素的创新性应用,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好的服装设计,满足现代人对服装的要求,促进现代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
作者:王卿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彦岭.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统服饰元素的创新性运用[J].社科视点,2011.
[2]肖瑶.浅析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3.
[3]胡雅丽.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J].大众文艺,2008.
第四篇: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影响分析
把地域文化因素巧妙的运用于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之中,可以让商品的文化内涵更加独特,从心理上暗示消费者,不仅可以提升商品的知名度,为企业赢得赞誉,更会提升商品的销售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笔者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地域文化和现代包装,然后探讨了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了让消费者在消费层次上的需求得到满足,需要把地域文化和现代包装艺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升商品的文化内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笔者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地域文化和现代包装,然后探讨了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1.地域文化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
所谓的地域文化指的是不同的区域、民族,在具有差别的环境中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演绎出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语言等。其主要的表现为生活方式、古迹、环境、利益等。所谓的包装艺术指的是不同程度的保护和美化商品,以便于其更好的展示自身的优点和形象,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提升商品销售量的活动。包装设计灵感的发源地为区域间文化的差异,其在商品包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包装设计中运用区域文化特色,对包装设计风格的形成极为有利,是设计人员长时间以来的战略定位。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由于文化和区域的差异,为了便于商品便于沟通和提升销售量,把商品的形态和性质更好的展示,通过特定的区域色彩、图案、文字等并充分的使用现代包装技术,让包装艺术设计更加人性化、区域化、生态化,让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均获得满足。影响包装设计的最重要因素为消费者,要是消费者不认可市场上的商品,那么对商品进行包装就显得毫无意义。所以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水平以及经济水平决定商品的包装价值。商品包装的富有区域特色,不让商品独有的文化性和特性得到体现,更会提升认知程度,获得市场的认可,提高销售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意味着作为设计师应该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以及有效的把握市场,然后有针对性的包装商品。
2.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
(1)以现代包装设计的色彩表现来看,包装设计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为色彩,让消费者的联想和想象被激发,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区域文化特色中有很多特定的颜色,赋予颜色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已经认可特定色彩所代表的意义。因此,对商品进行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想要凸显商品的区域特色,可以使用固定的色彩,在色彩区域特定的暗示下,激起消费者的联想,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迅速的打开销售市场。如呼伦贝尔某清真商品,包装颜色为清一色的绿色,消费者一眼被其吸引的同时会联想起呼伦贝尔,不仅让消费者的视觉受到冲击,也会体会到独具一格的区域文化,对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2)现代包装设计在表现地域文化的时候可以使用图形实现目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被独具区域特色的图形所影响。区域的不同,语言也会不同,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会存在问题,但是,区域的不同对图形的认知差异不大,甚至没有差异。就现代包装设计而言,设计者在体现设计思想的过程中大都借助图形元素,在文字的辅助下把商品的内涵很好的传达,对消费者的感官造成直接的刺激。因此,充分发挥图形的直观性特点,设计者在包装设计中使用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图形作为其主要元素,提升商品的外在形象,把独具情感内涵的产品内涵向消费者展现,体现该商品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和风俗性,消费者接受感官的直接刺进,会产生强大的购买欲。
(3)包装设计中应用符号元素是区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又一影响因素。作为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符号具有独特的作用。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可能用语言无法表述清楚,但是使用独具代表性的符号可以淋淋尽致的表现,展现出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如中国的太极图符号的识别性较强,在商品上科学的使用符号可以把独具区域文化的商品很好的传达,在众多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4)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充分的运用区域文化特征,树立品牌形象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阶段,国内商品包装中文化特色类包装占有比例较高,仅仅观察其形式就可以对地域文化的精神有所了解,同时设计师的自我修养会在文化内涵中展现,便于包装设计层次的提升,唯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巧妙的表现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师新生命力的赋予,让消费者在视觉上的享受更高,不仅让区域文化特点强烈的体现出,更把富有时代的精神淋淋尽致的展现。
3.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现代包装设计中区域文化的影响较大,借鉴区域文化不仅仅可以让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展现出特有的中国特色,升华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作者:向馗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学院
第五篇:现代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吸收与应用探析
【内容摘要】
中国民间美术元素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元素的结合,从本质上讲,就是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尤其是民间美术创作过程中的构思方式、大胆想象以及夸张技法等,都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特点有着诸多相通之处。民间美术凭借其独特的创作思路与创作技巧,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等,为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关键词】
艺术设计;民间美术;美术元素;文化艺术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深刻反映出我国人民特有的审美情感、意识与准则。民间美术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源与基础,其主要包括宗教文化艺术设计、宫廷文化艺术设计与现代文化艺术设计。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哲学思想以及在追求概括、简单等艺术特色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共同点,同时,两者在打造真实、自然、返璞归真以及色彩应用等方面也有着诸多交叉点。民间美术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多样化的形态,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最本质的审美精神,更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源泉与母体。所以,针对现代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起步时间较晚。
艺术设计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在工业革命快速发展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我国甚至对艺术设计这一概念还未有任何的认知,以至于这一历史阶段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常出现代人作嫁的惨重损失。直至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才逐渐认识到艺术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艺术设计也自此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1]
(二)“崇洋媚外”现象严重。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西方的艺术文化迅速进入我国,其中也包括艺术设计行业,西方成熟的、时髦的艺术设计风格对我国陈旧的艺术设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诸多设计者也纷纷照抄照搬西方的艺术设计,使得我国当前的艺术设计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崇洋媚外现象。[2]在市场上流通的一些艺术设计产品,放眼望去很难看到汉字,如果不加以仔细辨认,很容易误认为是进口产品。甚至部分标志性的建筑物也要专门请国外的设计师进行设计,比如北京市的国家大剧院,以数千万的设计费聘请了国外的设计师,所设计出的作品也是与周边的环境极为不相称,从而备受争议。
二、民间美术的重要特征
(一)实用性。
实用性是任何艺术形式的最初要求,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要求与标准。实用性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民间美术最显著的特征,无论是人类的居住环境设计,还是服装设计与食品包装设计等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人们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坚持的实用性原则。民间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将现实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真实的状态以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的创作。所以,实用性也成为民间美术的主题与主要风格。
(二)民俗性。
民俗特征作为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对人类社会的独特认识与理解,也正是这种认识推动了民间美术以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民间美术中的年画、风筝等。这些艺术形态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功能,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民俗文化形式,通常应用于祭祀、祈福等民俗性的活动之中。其中,放风筝预示着人们将一年中所遇到的晦气全部释放出来或者赶走,年画则是人们祈福的一种主要形式等,这一系列艺术形式都体现出了浓郁的民俗风情。[3]
(三)审美性。
民间美术的审美性不但自始至终都存在于创作中,更是构成民间美术结构框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民间美术的审美性还经常存在于其本身的其他特征中,这主要是因为民间美术长期处于生活与艺术的交界点,一方面具有明显的艺术特性与审美特征,另一方面也具有显著的实用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民间美术不但具有独立的审美性,而且在其实用性中也同样蕴含有一定的审美性。
三、现代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
(一)观念。
我国民间美术以民族性作为创作的根本观念。纵观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只有具备显著的民族特色,才能够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产生更深更远的影响力。民间美术的实用性、民俗性以及审美性特征无不体现着民族性的创作思想。民间美术独特的个性风格、淳朴形式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真实的审美标准,都使其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间美术所表现出的真挚的民族特性,深刻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与鲜明的民族意识。[4]将民间美术的民族观念引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必定会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来讲,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可以摄取更多的原创性元素,采用更多的民族性设计元素,应用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色彩、图形以及纹饰等等,充分促进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特性的融合,有助于构建中国化、民族化的现代艺术设计。
(二)色彩。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更是现代艺术设计不可替代的资源。我国民间美术比较注重对回归自然的追求与意境的表现,尤其是在色彩的应用方面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其中红绿蓝或者红黄蓝是民间美术的基本色彩。现代艺术设计可以借用民间美术创作中色彩应用的特征,汲取民间美术色彩元素选用或者搭配的精华,进而提升现代艺术设计的水平与层次。比如,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适当运用红色,以此表示喜庆、昌盛、红火等意义。科学合理地参考与借鉴民间美术中色彩元素的应用规律,可以很好地增加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5]
(三)造型。
我国民间美术作品造型多种多样,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但体现出了劳动人民讲究实用性的特征,而且还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思想,即在朴素的作品创作中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期盼,常常采用谐音与象征等创作手法,促使不同的创作技法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葫芦与石榴等是多子的象征;仙鹤、松树等是长寿的象征;牡丹则是富贵的象征等等同时,民间美术所具有的装饰性功能,例如,民间美术对物象特征的大胆捕捉与表现,促使民间美术包含有趣、怪诞的特色,都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6]将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元素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有效丰富设计作品的形态与造型。
四、总结
总而言之,具有显著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美术元素,构成了现代艺术设计灵感的源泉与创作的基础,其特有的审美思想、造型手法与造物原则等都极大地拓展与丰富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内容。比如,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对民间美术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特征的样式、色彩与图形等的应用,就是对传统艺术设计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研究和探索。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相关人员要进一步努力将民间美术的传统优秀文化与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同时又符合世界审美思想的现代化艺术设计。
作者:李丽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麻可.解构与重建: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科学),2013,5
[3]严爱林.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4]杨薏.民间美术造物的人性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科教文汇,2006,6(上半月)
[5]李洋.论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李相臣,陈振英,马红霞.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大舞台,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