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改革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较为随意
作为目前较为热门的一个专业,艺术设计需要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然而,为了塑造全面的学科门类,很多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时,较为注重经济利益,对于教学质量没有严格把关,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不能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特点设置有特色的专业,致使各个院校之间的专业几近相同。种种问题之下,出现了办学后劲不足以及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教育者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发生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相脱节的问题。现阶段,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并不理想。虽然大力提倡人才培养要符合社会需求,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却只是单纯地注重形式,流于表面。现今,很多学校对于社会需求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在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时目标较为模糊,因此应该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并且有意识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之间没有紧密相连,如理论课与实践课、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缺少联系,以至于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训练中去。学科本位在传统教育中受到了重点强调,但有些科目却非常零散,并且多注重理论,缺乏实践。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学生既不能正确地把握知识结构,也无法将各门课程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良好的串联,最终会使人才的综合素质下降。
(四)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很多高校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此模式不能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重视。学校利用过多的作业以及频繁的考试来迫使学生进行学习,这实际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丧失了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作为一种应用型的专业,设计专业的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实践能力,这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实践课也被归为各个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但出现的问题是,虽然实践课有了相应学分,但是往往被安排到假期进行,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形式与效果也得不到保证。于是,原有的课题只能存在于学生的想象之中,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实际情况的分析流于表面,而设计也失去了实践意义。学生一方面没有对材料以及市场的价值性和功能性进行实际调查,另一方面,即便调查了也不够深入,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使用的很多研究数据也都不是原始数据。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对的。
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一)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特色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要制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安排,让艺术设计学科迅速发展起来。而学校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学科的调整,构建有特色的专业,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努力。
(二)提高教学观念,增加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此种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并结合科学的课外实践、实习以在社会活动来实现。高校作为扭转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问题的主要力量,可以采用“常规认知实习”与“非常规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学生。
(三)强化市场意识,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与时俱进,始终保持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找到艺术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着力点,并通过这个点加深艺术设计教育,使社会与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重新建设课程体系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能够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融入国际潮流,提升学生现代设计语言能力
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形式表达、现代设计理论、现代设计思维方法等是现代设计语言的主要内容,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相应变化。现代设计的变化趋势是艺术设计教育者必须要掌握的。现代设计语言的广泛使用,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并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提醒了我们,我国的设计除了要保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外,还要保证艺术设计教育要使用国际通用设计语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的飞跃和发展都是在一次次融合和借鉴之后才逐渐形成。也正因如此,我们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取长补短,取精去粕,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形式与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文化艺术也步入了全球化进程中,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与时俱进的观念,才能真正促进中国艺术文化的飞跃。
作者:赵明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