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艺术设计专业源于工艺美术专业,后在电脑大面积应用之后改为艺术设计专业,大纲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大纲中更多的是说“教学和研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提到技能,学生不具备技能,工作自然无从谈起。艺术设计专业,更像是一个学科的总称而不是一个专业。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在英国可以分为两大类:平面设计类,服装设计类。而平面设计又可以细分为: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3D设计,动漫设计等和平面宣传相关的课程;而服装设计类的课程可以延伸至:服装设计,时尚设计,珠宝设计,纺织品设计等。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看似涉及面广,然而专业并不是一加一大于一,反而可能事得其反,造成没有一个专业能学好。设计脱离了具体的工艺,就失去了实践性。但是课本有课本的局限,擅长著作的并不是实践工作的操作人员,教材与实践没有联系。
二、重修养轻技能训练不足
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课程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史等等,不一一罗列。这些课程固然重要,可是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就失去了和实践发生联系的机会。这些课程并非不重要,却不应该作为核心课程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些课程都是理论课程,是便于学校开展教学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于是大量的时间被学生用来学习理论。即便是理论同时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学校的教材编写都是以学术高度为突破口,于是大都是放眼全球,拿着最艺术、最有说服力的实例作为参考案例。学生在学习时都是天马行空、大胆想象,但是对于最基本的市场需求置若罔闻。学生们动不动将靳埭强挂在嘴边,将作伟大的设计师做为己任,而实际的作品可能不如打印店没有上大学的小工。学生学过字体设计就是不知道每个字号的具体大小、学过平面设计不知道一个版可以印几张名片、做好设计却算不出一批设计成品报价。训练不足是高校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缺陷。艺术设计专业沿袭了美术学专业中的以最好的作品作为作业的模式。其副作用就是学生对设计耗费的时间没有概念。一个文印部,一天需要制作的名片可能比一个大学的教学班的作业多。高校老师的作业也缺少针对性,经常性让学生制作海报招贴。但是即便是国内知名广告公司都是为了获奖大面积制作艺术性高客户不认可的“飞机稿”来获取奖项。学生就将优秀的海报等同于获奖作品,弊病就是学生也是作好看、从不会用的飞机稿。技能训练是一个枯燥反复循环的过程。高校老师大都是学历和修养比较高,但是大多数都没有设计公司实践工作的经验。老师会的就是学生学的,与实践的分裂也更远。
三、产学研脱节的艺术设计学科
艺术设计的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中都是主张将专业和必要的设备实践联系在一起。颜文?创办苏州美专时,将自己早年从事印刷制版的经验都运用到教学生,学校的校刊均有学校内部的工厂自行印刷。同时接受社会的印刷工作,因此苏州美专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都是市场上的抢手的人才。也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反观现在的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并不乐观。现在的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投入只是注重基础的画室、美术基础课设备等。也正是由于这些比较低的门槛,造成了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各种类型的高校都要开设艺术设计专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产”,就是将艺术设计的活动市场化,以公司和设计工作室作为主体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学校的公司、工厂里边学习理论边实践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技能。将设计、制作、公司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接触到,上学的四年也是实践工作的四年。但现实的情况是,各个开办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只是急于收取学生的高学费,对于这些需要巨额投入的实践产业没有热情。针对艺术设计学科在学科定位、技能训练、产学研相结合的时间学科等的问题从新规划学科的专业方向、知识与课程、作业与训练、产业与实习等四个方面。
1.细化学科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在学科方向上,要突出特色在艺术设计的基础上细分将其分为: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3D设计等更有侧重的专业。将基础课的美术史、设计史等课程适当压缩,将围绕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3D设计等小专业特点的课程具体化。以印刷品设计为例就要学生熟练掌握纸张的开本尺寸、印刷工艺要求与局限、纸张特点与适用、装订工艺、特殊工艺与成本、印刷品成本核算等一系列书本上从来不会有的内容。以专业的细化来促进知识的深化,万金油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亟需改变。改变现在艺术设计专业多个似乎会、一个也不精的局面。专业设计的方向不用求全,而要具体深入,也是办出学科特色避免同质化的一项举措。
2.基于市场找学术切入点
知识与课程的更新不仅在于课程的扩展,更在于课程的设置。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将创新置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市场环境当中。不能立足于市场需求的创新,是没有竞争力的。现行的艺术设计教学是在老师的课堂授课之后,然后学生去做作业,然后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学生都是无所适从,只在精雕细琢地完成作业,称之为“闭门造车”的方式也不为过。改革后的课程要改变这一做法,那就是基于市场找学术。学生开设一门课程之后,将以学校所在地的市场作为基础,学生都基于市场上的设计作品类型作为基础。比如开设名片设计的课程,就要求学生在所在的城市广泛收集名片,学生同时需要知道这一地区市场上所有的名片种类、材质、工艺、设计类型、成本、制作价格等。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生硬和不切实际。老师将根据学生收集回来的名片,进行归纳和总结分类点评,并根据学生的收集情况来评定学生的实践(部分)成绩。通过去市场收集的方式了解这一地区的设计水平和认识市场需要的设计类型。避免学生怪诞、不切实际的设计。设计水平在各个城市是与有所差别的,地方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并不是水平划一,让学生通过实践确立思考、对比的心态。有市场收集作为铺垫之后,老师开始讲授所要开设的课程,并要求学生在掌握市场既有类型的设计作品后的创新。并根据学生的设计成品做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核算,将材料、工艺、成本、盈利等都考虑在内。最大限度地按照社会实践的方式模拟。
3.作业量训练技能模拟考核
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考试交作业大都是只需一份作业,甚至是小组合作一件作品。但是往往是效果不错但是运用了太多的时间和成本。没有工作效率也是大学生就业后的第一个突出问题。提高效率并没有诀窍,就是大量的重复训练。针对作业,一份作业也不能再是一种类型的设计作品一件,而是增大到之前的十倍。一个设计师的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一件作品而是取决于一系列作品所呈现的整体水准。所以学生作为设计师训练时也不能脱离实际,还是需要学生大量重复训练。考试成绩也不在仅仅去看最好的一件作品,而是在一系列作品中考核。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十件设计作品,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模拟现实的考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作业量完成作品,按照作品的完成时间打分。让学生的设计活动从一开始就具备效率、现实可能性、成本考虑等市场要素。
4.设计产业和学校实习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都是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当中去,但是学生要么在企业大都充当学徒工,难以学到最有用的实践知识,很多时候学生的教学质量都没有保证。凡是开设艺术设计学科的学校,都应该建立艺术设计学科的设计产业实体即设计公司、设计工作室等。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在是教师的同时还应该是一个设计行业的从业者,我们不能让不会游泳的教练教授游泳的理论,设计也是同理。高校的设计老师也成为要么参与实际设计工作,要么全然变成了设计师,没有将设计老师的角色扮演好。在学校建立设计公司、设计工作室才是解决好设计专业老师角色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在学校设计实体的实践中来实习,并且将实习在三年中贯穿,自然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学与用,将设计变成谋生的职业技能。也因为有了设计实体,艺术设计专业才能有更完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空间。艺术设计专业如果在上述的专业方向设置、知识与课程、作业与训练、产业与实习等四个方面都进行相关的改革的话,相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一定可以通过正确的学习和训练,将设计专业最本质的技能和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相信对于增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和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科建设都将大有裨益。
作者:王?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