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更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增设也是在今年才逐渐蓬勃起来,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从纯美术学等专业直接转换过来的,无论是教学计划还是人才培养方案都有浓厚的“艺术化”痕迹,注重美学而忽略了技能。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从中职扩充而来,其人才培养又过于重视操作而忽视了思维训练。涉及工业设计、家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领域时,纯艺术的容易发挥自由与个性却成为施工与制作的掣肘。过于偏重技能技巧而忽视美学培养又明显在设计项目规划过程中后劲不足。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理念上必须更新,与时俱进,确立课程设置、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适应时代,更加适合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思维。避免再出现“三年在校不出门,实习半年就走人”的一贯制教学流程。
2革新教学方法,转换课程思路,加强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强弱是直接影响学生未来毕业就业的关键因素,为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创意思维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尤为重要的。
2.1大力调整设计基础课教学
设计艺术的起点是美学素质的培养,基础审美的培养是艺术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但由于目前国内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早年是跟着前苏联、法国跑,过于重视传统基础学科,却忽视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殊性。紧随市场需求,思维及实践能力的训练需要渗透到课程体系的所有环节。例如,对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课程进行改革,增强专业针对性,从设计思维的训练角度出发。素描、色彩等课程与三大构成相关知识点融合,根据专业需要进行作业内容的调整,不再是单纯的写生练习,强调思维的训练及扩散。有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传统基础课为“造型基础课”,课程重点放在创意思维的训练中,用创造性的思维探索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专业实践课夯实基础。
2.2革新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对这些伴随工业进步,科技发展而生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因此,创意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重点应该放在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需要对专业课程设计创意思路和视觉化的创意表现等方面进行实践。创造能力的训练要从培养思维的创造能力出发,需要积累多方面的基本素养,从生活中得到创意的思路,找到创作的灵感。在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广度十分重要。因此创造力思维的训练涉及内容必须足够丰富,表现在取材、创意、造型、组合等各个方面。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从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融合,从现实世界与未来科幻世界的演变,都是我们进行设计创作所要涉及的内容。一件设计艺术作品,不仅仅要依靠艺术方面的知识来指导,还要得到其他学科诸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工艺技术、人体工程学、人文情怀、空间构成等多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在设计创意过程中,思维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败。要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进行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思考完善设计方案。为此我们的课程改革要从创意思维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两个基本点入手,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能力和搜寻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需要从发散性思维训练开始。首先,彻底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加大思维训练强度,减少理论灌输。其次,增加实践环节,多采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将完成项目任务作为必需。老师不仅仅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授教,指导作业,而且要将自己放在客户或者设计项目管理者的位置来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市场、适应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再次,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现在高职生大多以独生子女为主,个人意识较强,难以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意识,缺乏合作意识,没有一个宽容的心态,这也是许多学生难以真正踏入社会的原因。在项目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加入到项目实践,每个学生能够尽其所能,发挥其所长,又能配合团队其他成员完成整体项目,要让他们知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必须承担任务和责任的。最后,与市场的接触是非常必要的,闭门造车是做设计的大忌。现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太过依赖电脑搜索引擎,不愿意真正走出校园看看外面的世界。以工业造型专业学生为例,网上搜寻到的只能是产品图片但是没法感知事物的触觉、质感、轻重与人体构造的契合等,而这些因素又是产品设计市场调研实践中重要的环节,仅仅依靠数据和冰冷的图片,必将导致思维的局限。所以工业设计学生必须定期安排市场考察,根据不同课程的设置,进行实际现场考察是非常必要的。
2.3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演练,实践训练的多少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早期,高职艺术设计课程基本采用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学生在一片理论知识灌输的昏昏入睡中完成每一门课程,真正的实践环节也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用价值。因此还是要加强综合性设计实践,目前,状态有所改观,各高职已开设专门的实训课程,常规专业课也要求必须设置半数以上的实践课时量。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虽然实施过程中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并不可能十分完善,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一大进步。针对这一现状,建立与校外企业联系,引用真实课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搭建与专业对口企业的桥梁,将企业真实项目带入课堂,在综合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设置,运用真实课题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市场与企业的运作模式来进行设计实践。制定项目委托书、时间表、设计任务、市场调研、设计创意、材料选择、成本预算方案实施等诸多环节,让学生切身经历产品整个从无到有,从创意构思到产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为真实项目的历练做好准备。
3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在进行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过程中,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意识培养的对象是学生,主导却是老师,老师设定情境,老师安排实践环节,老师引导思维的扩散,传授实践经验,教师的授课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艺术设计师资团队的建设。艺术设计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行业,教师要时刻紧跟市场,具备广阔视野,敏锐的前瞻力,对两三年后的市场做出良好预估,并将这些元素带入课堂,引入实践环节。但是目前我们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师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多数高职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师自身参与的实际项目几乎为“0”,严重缺乏设计工作经验,无法带领学生进入“实战情境”。其次,众多高校将重视实践当成空喊口号,建立几所实训室,联系实训基地就完成了所谓“实践”环节,但对于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教师却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外,以科研来衡量成果,教师们分身乏术。最后,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设计师来校授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是让学生能够获得市场上第一手信息的最佳途径。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一线设计师,没有教学经验,表达不准确,学生没有办法完全理解老师意图,常常听得云山雾罩。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为此,院校应完善设计艺术教师培训,创造对外交流、深造机制,通过参观考察、学术访问等方式培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作者:史晓燕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