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服装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革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教学内容与目的
(一)教学内容
《服装材料》课程是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针对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所设置的。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服装材料学》不同,工程专业的服装材料学更倾向于对面料成分、组织结构、后整理洗涤保养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而艺术设计专业的《服装材料》课程既包括了《服装材料学》的理论部分,同时还包括面料再造部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服装再造范围内,更倾向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方面的教学占总学时的3/4。
(二)教学目的
其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材料与服装制作、造型、服饰卫生及设计思路的实现之间的关系;能较正确地根据服装设计的需求来选择理想的材料,能够对面料作出纤维类别的分析;同时,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制作技巧和工艺要素作基本介绍,使学生能够运用材料的特性来对材料作二次创新处理,并能够根据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在不断出新的服装材料中寻找创作灵感,在设计中提升服装的视觉审美风格,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艺术和情感消费需求,使服饰形象更加具有独特性。
二、教学现状与不足
(一)艺术设计专业特点
服装艺术设计类专业与服装工程类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工程类专业关于《服装材料》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主要服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特点,使他们具有对服装材料的选择、鉴别的能力,使他们能从纺织、生物、物理、化学、人体工程学等方面才研发新产品。而服装艺术设计类专业关于《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更倾向于服装、美学、市场、心理学等人文类知识,更侧重从视觉美学角度出发,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创造性思维与设计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艺术设计专业更倾向于对学生面料再造的创意思维、手法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已是这一群体的普遍现象。然而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扩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已拥有相当的规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高考前的速成教育方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较差,对设计艺术不了解,兴趣不够;学习被动,许多学生对大学教育方式一时无法适应显得十分迷茫和困惑;很难从格式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得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显得十分薄弱。
(二)教学现状与不足
目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践练习,能基本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质量的要求。但从教学整体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四个方面:1.服装材料学理论讲授部分是课程基础,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广,包括服装、纺织、生物、物理、化学、美学、市场、心理、人体工程学等学科。课程内容体系繁复,学科内容体系庞大,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枯燥,相对这些内容而言课时量太少。2.缺乏材料实物给学生鉴别、感受,学生没有直观的印象,理论性的知识点很快就会忘记。3.面料再造方面,收集归类整理信息资讯的能力较差,学生对于通过哪些渠道来获得资料比较茫然。4.创意构思的方法掌握不够,有想法,但构思不完整;实践动手能力不够。
三、教学改革
(一)理论知识的优化整合,突出重点
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保证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针对性地对理论内容进行优化筛选,归纳整合,突出重点,应以简单扼要的文字进行描述,注意介绍某些材料的书面名称与市场惯用名称之间的差异,重点在于服装面料再造的设计方法和实践手法。
(二)大量图片、视频
若采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使概念性的知识点容易遗忘。本课程通常以多媒体演示为手段,运用大量的服装图片、视频来加深同学们对材料的基本组织结构、物理性状及风格特征的认识,指导学生在服装设计中合理巧妙运用材料;并介绍各类面料再造工艺的手法,并加以大量利用面料再造工艺的服装及其他装饰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网址和书目,通过老师自行搜集及各级学生共享,建立小型面料再造图片库,供学生查阅学习。
(三)实物感知
在教学中根据各部分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个简单的服装材料库:我国大型的服装面料商城,可以免费索取一些面料小样;要求每位学生结课前提交一些零碎布头及样品;有的学生家里是做与服装相关行业的,或者家里附近有大型面料市场的,可通过部分学生帮助准备或购买部分面料样本;商场、市场购买面料样本;然后分类保存,方便查用。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大量面料实样让同学们进行实物比较,通过对样布的手感与目测进行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种类的分析,并通过常规的感官法和燃烧法试验对材料成分进行鉴别,认识和掌握各种服装材料的外观特征和本质属性;面料再造部分,展示物样品及作业,使学生了解面料再造的方法、形式,提出对作业的要求,明确训练的数量和最终方案的交稿效果。
(四)互动体验
以教师作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形式进行。以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师作品图片或者往届优秀作业作为切入点,共同讨论面辅料的种类、搭配原则、制作工艺、舒适性能等,重视对面料再造创作过程和方法的研究分析,在对问题的探讨中,相互借鉴启发,既活跃了课堂,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外调研
由于服装材料学课程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了解理论知识,而是为了今后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准确的运用各种材料,所以对于材料的认识、识别、运用,对新型材料的了解,以及掌握各种材料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调研各类市场、商场;观察面料辅料,试穿衣服感觉面料的特性,发现新的材料;在实践中认识和了解材料的性能、价格、应用及发展情况,在课堂上对调研情况分组讲评、讲解。除此以外,提供一些网站网址及杂志名称,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整理资料,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在市场调研以后结合当前服装市场的流行趋势以及这类服装产品的特点,讨论服装材料的选择对廓型风格价格等的影响,讨论面料再造的意义与价值,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做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眼界,还会引起了学生对面料再造的强烈兴趣,能够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大师作品分析
分析讲解大师作品,关于面料如何选择、搭配,面料再造及其应用,与大师所处社会背景、惯用风格、设计主题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创作时提供一些有利借鉴。
(七)团队合作、动手实践
由于课程时间有限,而面料再造方面又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构思及实践制作以积累经验。为解决上述矛盾,笔者把学生以8人为单位编成各个小组,各小组必须在同一主题下,每人设计8款面料小样,并各自选择其中1~3款小样来设计服装。这种模式使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各种兴趣小组,方便讨论研究,共同商议共同实验,结合大家的意见使最终成品更加丰富、更加完整;学生们也在互相促进互相启发中受益良多,掌握更多面料再造的技法,很大程度上拓宽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许多学生课下成立各种学习小组把课堂上的兴趣点继续研究下去,使教学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八)分阶段总结学生作业
每次作业上交后及时反馈信息,通过展出学生作业、集中点评、在作业旁边贴即时贴(写上评语方便学生课后继续揣摩)、各班级之间交换优秀作业进行展出,这种方法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鼓励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作业设置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有一定手针工艺基础;课前提前准备好手针、线、坯布或各种面辅料等基本缝纫工具。
(二)作业要求
1.市场调查: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考察某商场,观察三组服装品牌(一种品类中2个服装品牌为一组),它的材料选择搭配与风格、款式、廓型、工艺、价格及目标市场的关系;面料再造的实际意义;拍照、做笔记,整理成A4大小的调研报告,打印装订成册;在课堂上每组派一个代表与其他同学分享一下体会及心得。2.资料搜集:通过杂志、网站、市场调研、平时观察等,搜集电子资料,根据工艺手法或风格的不同分类保存提交,收入小型数据库;然后一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2~3款有代表性的大师作品,对其面辅料如何搭配,面料再造的构思及其运用进行分析探讨。3.材料创新练习一张:以白坯布为原材料,运用各种手法制作出面料再造小样8款,用卡纸装裱成A4大小,面料再造小样尺寸要求10x10cm。4.根据灵感图片设计出4款面料小样,材质不限,尺寸要求10x10cm,装裱在半开的卡纸上;然后把面料小样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要求在A4纸上画出3~4款上色效果图;在这些款式中选择一款在人台上制作成服装成品。
五、总结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的《服装材料》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理论内容多,且市场更新快,不仅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更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搭配,从而于服装工程专业学生区分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他们掌握创意思维的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作者:甘薇薇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