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与完善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关键。高职是艺术设计行业人才输送的主要渠道之一,肩负着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性质和社会需求进行分析,指出应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方向,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引言

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20年6月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高等学校共3005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培养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应用型综合性学科,集科学、艺术、技术为一体,注重艺术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其人才培养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紧密相关。近年来由于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高职成为我国艺术设计行业人才输送的主要渠道之一。而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与完善成为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关键。尽管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呈现出很多的问题,但是社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人才应具备的素养有了清晰的认知。

1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趋势及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紧迫性。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持。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人才培养模式滞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区别于中职和本科院校,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更多地是依据兄弟院校和在职专业教师意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所以很多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大部分仍然模仿传统本科的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质化严重。很多地方高职院校虽然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但仍处于自发自为的探索阶段,没有找到突破口,不利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1.2教育教学缺乏特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目标的制定存在不足,专业特征和区域性特征不突出,缺乏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和学院特色,课程设置和教材同样也缺乏个性。学科专业特色不鲜明,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地域发展上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地区有各自地域的产业结构优势。若忽视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其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行业结构不匹配,培养出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难以找到对口工作岗位,浪费教育资源,也导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无法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

1.3人才培养不够重视。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过分重视规模化发展速度,忽略了艺术设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搭建与整合、理论和实践结构比例,现有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很难符合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加之在综合性的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规模较小,所以对校企融合的方法探究、教育政策的活化及教育资源投入等不够重视。人才培养最终不能符合企业需求、不能服务地方产业、不能带动区域经济,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共同问题。

1.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由于高校的评审需求,师资队伍建设普遍存在重视学历和理论水平,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不高的问题。很多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并且由于工作时间、薪资、职称评审等各种原因,专业教师也无法深入企业学习。艺术类专业是一个更新快、发展迅速的专业,仅靠教师课余时间的了解,远远不够。加之学校资金和审批等各种限制,难以通过教育培训和引进高端企业技术人员,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制度简单粗略,难以有效地激励和监督教师改进授课内容与授课方法,难以激发教师深化产教融合的动力。师资队伍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环节上的短板。

1.5校企合作不深入。科研、教育及生产一体化的长效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参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产学研合作难深入。而职业院校想要通过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借助行业企业的力量、资源和智慧。行业企业如果不参与高校教育,为高校的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需求信息,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人才供需不平衡。虽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但是开展效果却不理想。首先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培养急需人才的浅层次上,而忽视了各自的优势;其次校企合作被双方看作是搭建满足各自需求的平台,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学校向社会输出了满足岗位需求的人才,提高了就业率,但是却在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对高职学生的其他实践技能的考核,造成就业面窄的问题。

2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创建基于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认清目标准确定位。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应用型人才是各级各类、各行各业中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应用的工程方案或设计图纸;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其主要任务是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将工程方案与图纸转化并具体化为产品。因此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差别,培养方式方法也不相同,每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培养应用型或者技术技能的人才要基于院校自身特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2.2利用优势寻找特色。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与服务定位,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首先要合理利用院校优势,在院校特色的基础上发掘专业特色,制定凸显院校优势资源的新艺术设计理念,融入到各艺术学科专业设置上。其次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当面向地方经济,肩负起服务地方产业的重任,强化区域化应用型专业教育,开发艺术类特色专业。将高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严格按照企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检验。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与实践中,实践反馈教学,集教学的共性与个性模式为一体,同时项目化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最终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当与区域(行业、产业)相融、相长、相促、相亲,互利共赢,建立一个培养模式合理化、培养课程个性化、实践教学系统化、教学内容更新化的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使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相符合。

2.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视教学条件的建设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关键。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进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特色和定位,建立完整的校内外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打破原有课程界限,建立专业课程群,结合学科特点以及自身的实践教学规律,建设校内教学基地。创建校内实训中心、创新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开展实践创新教学,以应用型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展开对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创新研发基地,建立与艺术设计产业相关的研发平台,如动漫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文创设计平台等。

2.4重视师资团队建设。通过校外引入和校内培养的方式改善高职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校外引入主要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深化合作方式,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在相关学科的科研所、企业设立培训点,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实践能力培训,在培训中获取行业新讯息、了解市场新需求、把握专业新方向,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从行业企业引入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团队,使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5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制定符合企业行业规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结构的“专”。高职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相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所学课程的宽泛性和就业面广。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与当地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结合学院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结构设置,创办特色专业,培养特色人才。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不断变迁,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设置的不断更新。

2.6探索适用的校企合作模式。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人才培养要突出“用”。各个高职院校不仅要深入理解艺术设计各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要时刻关注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要求。校企合作的成效取决于三个因素:院校实力、企业实力和合作方式。在校企合作方式上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模式,如校中厂、厂中校、校企互动、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方式。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就业企业岗位的要求。另外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共享资源、互利互惠,促进教育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究,这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院校综合实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艺术设计类专业更需要重视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满足岗位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校企合作培养的经验,正确设置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素质育人的办学理念,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作者:杨慧芳 单位:郑州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