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当代艺术介入公共艺术设计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介入空间中的艺术,公众的参与成为公共艺术不可缺少的因素。当代艺术作品引起大众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参与者介入公共艺术的讨论,是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艺术家作品超越于民众视觉经验,将大众带入话题讨论,在此过程启发民众思考。
[关键词]当代艺术;公共性;观念
公共艺术是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所共同孕育的文化产物,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等多方面综合性的体现。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发展中应运而生,随着当代艺术形式的变化,公共艺术打破空间的局限,与环境艺术、建筑艺术的交叉融合,使公共艺术有更多的表现的可能。在当代语境下,融入城市生活,与人们互动,并且产生意义。
1对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的阐释
自卢浮宫的公开以来,博物馆向对公众开放,艺术品可以被皇室贵族之外的人参观欣赏。艺术与人的关系愈来紧密,发展至今艺术已不再受限于场所,只静置在博物馆之中,有更多的公共艺术作品放置在公共空间,而公众性、互动性、参与性则是公共艺术的必要因素。公共空间无处不在,其功能的属性定义不同,社会活动也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场所精神。公共艺术作品在不同的场合,在不经意间与观众发生互动。公共性可以最早追溯到希腊时代,男性公民权利高度发展。17世纪中叶出现“公众”词汇,直到了18世纪启蒙运动之后,宣扬民主与人性,公共性才渐渐有所发展。社会学家汉娜.阿伦特说的公共领域是指作为行动实现的场所,是人们平等对话、参与行动的政治空间。所谓行动”是指人们之间不借助于中介而直接交往的活动,它是人类意识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是优于劳动和工作的真正人类自律。”在城市的发展中,在公共领域内,民众不同的观点之间交流、争论、融合,实现独立个人之间相互承认和自主交往的关系。作为公共艺术中的主要参与者,艺术作品要以“人”为核心,确定公共艺术如何表现。如何体现“人”的存在。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多的绿地、街道、广场的营造,为公共艺术作品提供了发声场,同时艺术的环境让人们耳濡目染的接受艺术。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家的作品中观念性的装置艺术作品冲击了原有的绘画方式与理念,艺术不再是单纯的架上绘画,结合新技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表达艺术的新的可能性。单纯物质层面与美化的使用性已经不能满足人的需求,公共艺术激发公众参与其中,并介入公共艺术的讨论,将作品发挥更大的原创性与独特的魅力。
2当代艺术的解读方式
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不断引发轰动,艺术通过各种形式和当代流行文化相遇和碰撞当代艺术置入文化表征的程度上看,具有观念性。艺术作品不局限于二维平面,更多的装置作品呈现从空间中表现观念。作品不单单从审美、造型上切入,对形式美的解读和分析,而是从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多方面结合语境进行多方面的解读。当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自然资源为人类所用。在理性主义的思潮下,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破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思考,比如:AndyGoldworthy的作品在当代环境中,对自然介入城市的方式问题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在英国艺术家理查.隆的影响下,艺术家对大地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命意义的本质产生思考。他的的作品创作手法上考虑以自然材料为素材创作,以探索自然与文明的关系。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不再局限于风景画的方形画框,亦不局限在传统架上绘画,而是在广场、公园等创作户外雕塑与壁画。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的元素为工具材料,运用凋谢的花、飘落的叶、散落的松果、折断的树枝、冰雪碎石等等元素进行创作,制作出天然的“雕塑”。他的作品往往是短暂的创作,艺术家并不试图通过改变自然的手段来反映人对自然之物的控制,自然中任何风吹草动就会带动作品的轻微变化,甚至导致作品不复存在而推倒重来。所以作品的随机性也是映射着自然的不可复制性。艺术家通过录像影片的方式将变化记录下来,向人们展示人类存在的短暂与渺小和自然的伟大力量。由于作品诞生于自然中,与周围环境看来十分协调统一,取材于自然又成为自然中的一部份,最终随着时间的流失,消失于自然之中。作品展现的人造之美,静止的几何造型、与自然之物强烈对比的颜色与线条,(如图1、2))是违抗了自然法则发展规律。在他的作品中展开了对人类在工业进步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的矛盾问题之间的讨论。他的作品的呈现方式是一种非理性的唯美舒缓的表达方式。
3当代艺术置入公共空间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的观念性作为艺术作品的最重要的因素。透过艺术家作品,当代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对当下社会问题提供反思的可能。然而,当代艺术引领时代,财团、赞助者、资金综合目的以教化民众,将民众拉入社会问题的反思讨论,在此过程实现对每个人的教化。所以其思考能力应超于民众视觉经验。如克里斯托夫妇在二战结束50周年,他们的作品是将德国柏林国会大厦被10万平方米的银白色的丙烯面料和1.5万米的深蓝绳索包裹起来,使得国会大厦原本建筑肌理被全部覆盖遮挡,遮掩建筑本身的装饰,变成一座简单到极致的几何抽象物体,成为一座通体闪烁着银色光芒的大地雕塑。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商品化不仅仅是可见的,所见到的世界就是商品的世界。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异化的消费作为大众的表现,引发一种附加的异化的生产。“资本不再是统治生产过程的无形的中心;因为它的积累以有形物体的形式一直蔓延到地球的尽头。整个社会的膨胀就是它的肖像。”在居伊.德波看来,今天的社会发生天翻地复的变化,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引人目眩的景观秀,这一点在现代人对于新闻、宣传、广告和娱乐等等的大量非本真需要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Anishkapoon在千禧公园的弧形雕塑,无疑是对当今现代景观的尖锐的映射,不锈钢镜面反射的强烈效果虚像的,作为一种奇特的景观植入社会,它无时无刻不在对周围的都市社会进行回应。这种真实的虚像,创造了每一个到来的公众独特的情景,人们参与作品的展示,使每个人拥有独立的影像。所以公共艺术作品不限定是被动静止的观赏静物,人可以参与到作品之中,甚至可以成为作品的完成的部分。
4结语
将大众带入参与讨论的环境中来,作品的思想性作为支撑艺术作品的重要依据,公众参与作品互动,解读作品的能力也与参与者的修养以及知识背景息息相关。每个人都作品的解读都有自己的方式,艺术与思想的碰撞出火花,探讨的问题是关键因素而不在于作品的亲民性或是参与人数,而是作为组织者的身份与大众进行互动,公共艺术作品与公众产生情感共鸣,引发人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朱旗.公共艺术探微[J].中国美术馆,2015(10):20.
[2]王新生.市民社会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白刚.超越现代性的两条道路:马克思与阿伦特[J].人文杂志,2003(01):1.
[4]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孙楚格 周越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