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艺术特征反思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歌艺术特征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歌艺术特征反思

摘要:湖南民歌在当地流传极广,取材大多源于民众生活,是民众情感及精神的反映,更是当地群众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湖南人民独特的审美理念。不仅具有丰富的形式,而且由于人文风俗、语言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湖南民歌;艺术特色;地理环境;语言和民族

湖南一带地域辽阔,民歌传播的范围极广。当地的劳动人民采用质朴的语言及形象的比喻,塑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色彩。其歌词内容丰富、韵律优美是当地民众表达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

一、湖南民歌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一)群众生活的地理环境

湖南一带多山多河流,北面靠近洞庭湖,西部一带地势偏高,中间部分多丘陵,省内河道交错,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河流,地域环境方面极具特色,即使是在湖南境内,不同的小区域,文化习俗上都存在差别,各个部分之间同时又相互交流,进而形成湖南民歌独特的风格。尽管湖南境内的河流数量众多,但其中大部分最后都会汇入洞庭湖,水运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商业及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许多在水上作业的劳动人民,通过民歌来抒发自身的情感,而这些人员在各个区域之间不停地活动,从而加快了湖南不同地域之间民歌的相互融合。

(二)主要生活群体的民族结构

根据相关资料,我国56个民族在湖南境内都有分布,其中89.9%属于汉族,10.1%为少数民族,从而形成了小聚居、大分散的社会形态。在湖南省内,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每逢重大的节日,当地群众就会举行各具特色的民族表演活动。虽然各个民族的民族文化都存在差异,但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再加上各个民族之间频繁的往来,其传统文化同样也在不断变化,但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仍然会代代相传,进而形成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时间不断流逝的同时,湖南当地的汉族人越来越多,汉语开始得到各个民族的认可,成为当地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所以,虽然湘西一带少数民族数量众多,但仍然将汉语作为最主要的语言。受汉语的影响,当地的民歌逐渐呈现出共通的特征,但各个民族也仍然保留了自身原有的文化,特别是各个民族的民歌。例如土家族新娘,在出嫁之前都会演唱“哭嫁歌”,来表达对新生活的忐忑与向往,以及作别家人的不舍。

(三)多种方言构成

湖南境内方言的种类也较为丰富,大体上可分为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方言等两个大类,汉语方言又包括客语、湘语和赣语,少数民族方言则主要包括土家语的龙山土话、湘西次方言以及保靖土话等。湖南一带的方言种类非常丰富,部分少数民族不仅可以运用自己的民族方言,同时还能运用汉语方言互相交流。湖南方言状况之所以如此特殊,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上对境内下一级行政区域的划分,造成不同行政区域之间方言的差别。其次,当地的地理条件导致各个小区域之间既相互阻隔又互有来往,使得当地人民的方言既有相似的共性又存在差别。第三,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人口迁移,使得方言出现变化。对于湖南一带的民歌,方言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同一民族,在唱民歌时采用的方言也不同。比如土家族民歌,整体上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各个区域的民众在演唱时,会因为方言的差异而造成风格上的不同,湘西土家族在演唱时,其唱法及效果就与鄂西土家族的演唱风格大相迥异,尤其是在衬词的使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演唱民歌时,湘西土家族多以“也、嗬”等词作为衬词,而鄂西土家族则主要采用“姐呀罗也,咿呀的儿咿”等作为衬词。

二、湖南民歌的分类

(一)小调

小调主要在人口较多的市集当中流传,是湖南一带特殊的民歌体裁,通过长时间的反复加工与锤炼,最终形成曲调舒缓柔和,结构整齐均衡的特征。由于进行过多次加工,极大地削弱了歌曲的即兴性,但艺术特色却更为成熟。在历史上,小调也被称为小曲、时调等,后来才有了小调这样独特的称谓。根据内容方面的差异,还可以将小调划分为抒情、风俗、童谣及诙谐等四类。根据小调的用途,又可以将小调划分为生活、灯调等两个大类。比如《洗菜心》,就是生活类小调的典型作品,而《十月怀胎》,则是灯调的典型作品。在表演小调时,通常采用独唱的形式进行表演,除劳动人民之外,还有专门的民间艺人进行反复的加工与创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小调的艺术性,使得小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号子和山歌。

(二)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又可以简称作“号子”,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民歌,主要是劳动人民结合生产劳动而创造的。根据各个工种的不同,劳动号子可具体划分为:搬运号子、农事号子以及船渔号子等。特别是澧水船工号子,可以说是号子之中的典型,歌曲内容多为反映船工艰辛的劳动,它既无具体的唱词,也不需要演唱者专门进行学习,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播,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歌词的含义大都十分浅显,澧水船工号子音调富于变化,极具地方特色,因此在号子当中的地位极其重要。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澧水船工号子纳入我国非物质文化名录。

(三)山歌

山歌一般在田间劳作时演唱,因此被称作山歌。就艺术特色而言,可以将湖南一带的山歌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高腔山歌。此类山歌一般十分洪亮,音调粗犷,节奏方面相对较为自由,主要运用“啊呜”等词作拖腔处理。2.平腔山歌。此类山歌的声量比较开阔,多数的音调都十分悠扬,可以由演唱者自己把握速度,演唱者以成年男子为主,一般在野外进行演唱。3.低腔山歌。此类山歌的节奏和旋律都比较舒缓,适宜运用真声进行演唱,通常不进行拖腔处理,既可以在野外演唱,也可以在室内演唱。4.放牧山歌。此类山歌一般是在放牧时进行演唱,曲调大都十分欢快,演唱者多为放牧的孩子。

三、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

(一)湖南民歌歌词艺术特征

湖南民歌的歌词大部分产生于民众的日常劳动,清新自然,浅显通俗,与民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许多歌词均是采用衬托及比拟的手法进行创造,使得歌词的内容富有活力并且极为雄厚。

(二)湖南民歌曲调艺术特征

1.湖南民歌调式多为羽调式和微调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易于掌握。特别是羽调式,在湖南民歌当中最为常见,同时运用得也最为广泛。2.湖南民歌一般十分精短,在一首歌曲当中,一般内容只占其中一段,表现方式也十分简单。湖南民歌的曲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时使用的方言,表现的形式和手法也比较随意,要求并不严格,使得曲子更为自由活泼。湖南民歌曲子的变化极其丰富,能够适应各种唱法及各类场合,适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在任何场合当中都可以进行演唱。湖南民歌不仅在节奏方面极富特色,同时旋律和语言也都有着强烈的乐感。

(三)湖南民歌声腔艺术特征

湖南民歌曲调悠扬,极具气势,对演唱的嗓音及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演唱时主要采用民族唱法,声音与腔调尽量保持圆润,要求将声、字、腔、味、情等五个方面融合成一个整体,此外还需要注重形体的配合。演唱民歌时吐字一定要标准,声音要尽量保持柔和,要结合演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唱法。咬字、气息及声情并茂是唱好湖南民歌的关键所在。由于湖南民歌的声音具有高亢嘹亮的特征,演唱者必须唱好唱响空声、闷声及虚声。演唱时必须全神贯注,把所有的声音集中在一个地方,鼻腔部分要完全打开,将气息凝聚成一点,从而获得最为理想的演唱效果。

(四)湖南民歌语言特征

语言是湖南民歌最大的特色所在,湖南民歌具有以下特色:1.对于语言性较强的歌曲,演唱时必须要把握好语言方面的特点,结合语言特征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演唱;2.对于旋律性较强的歌曲,可以采用汉语普通话演唱其中的大部分词句,然后根据需求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其余的字词,从而体现民族特色。比如《浏阳河》这首民歌,在进行演唱时,主要运用普通话,只有在演唱“几十里路”这一句时,将“路”字唱成“楼”,在演唱“出了个什么人”时,将“出”字唱成“屈”音,而这种唱法能够让观众更觉亲切。3.对于旋律性极强的歌曲,则所有的字词都可以采用普通话进行演唱;4.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装饰音进行演唱,从而增强湖南民歌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曦泽.浅论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2]李闽.湖南民歌中的地域性差异成因[J].中国音乐,2010,(03).

作者:赵弦箫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