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美学思想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研究人与空间的和谐共生为目标。现代设计美学作为一门开放的体系,将其审美活动的特性与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融入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美学理论意识在专业课程中应用的自觉性,以独立思辨的专业视角完成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美学;公共空间;人性化
0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内容涵盖美术、园林、景观、建筑及心理学和设计学等内容,其综合性的特点与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密切相关。据对十余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读,可知目前国内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都是要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具有设计思维和表现能力的专业人才。教学体系由基础素养、专业知识、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设计思维和表达、创新能力培养等教学模块组成,除思政、体育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之外,造型、建设设计、环境心理学、陈设设计、装饰材料与应用、空间设计、园林设计和环境生态学等专业课程构成了整个教学体系。课程纵深且横向交叉发展,涵盖材料学、人机工程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创造学和美学等学科内容。这些核心专业课程侧重实践性教学,以理论、案例和个人审美修养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美学与城市建设概述
美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是主要研究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的学科知识体系。人对审美的追求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产生,它与人类自我意识相关联,是对生命体验、生活意义及人生价值的体现。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的发展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先进程度的标志,而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无限放大,使人们对基本生活和情感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美”成为公共精神的感性表征。但当前城市急速扩张,安全、技术和资金虽然已经不再是发展的障碍,但是忽略“美”的同步建设,一直是城市的自然性和功能性抑制着审美的发展。理解美与艺术在现代城市建构中的主导作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融入美学思想,也成为当前环艺专业教学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2环艺专业课程教学中美学思想的渗透
2.1美学思想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中偏重于专业课程学习,忽略基础学科的学习。2019年清华大学重新把人文学科纳入各专业的必修课,正说明人文课程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也是学生在未来从事任何职业所必须拥有的底层知识储备。人们对艺术和美的法则所创建的作品分为两种:一是精神的作品,即艺术;二是物质性的基础,是作为泛艺术存在的工业品。建筑、雕塑及园林的设计等,都属于人工制品,有着物质性和精神性共同存在的特征。易中天教授在《美学讲稿》中指出,美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美学的程度是美学的精华。构成、形态、设计原理和建筑史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生活美学”和“设计美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意识。形态及构成的教学沿袭包豪斯倡导的美学理论,主张形式依随功能,尊重结构的自身逻辑,强调几何造型的单纯明快。构成元素的文化符号意义,其技术层面的象征美学与形式美学、媒材美学,决定着作品的美感概念和层次的表达。在教学中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深度挖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审美的“秩序感”。秩序是视觉美感和谐的重要组成,它以视觉生理为基础的美感心理反应,不受地域、民族、阶层和文化等社会因素的约束限制,对于造型繁简形式的感受是人所共有的,包括对光的适应、对冷暖的感知,它经由人的视知觉更易与环境对象协调与统一。掌握以上的目标与原理,教学内容设计就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学生的作品也取得了技术与美感统一的效果。
2.2美学思想在环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美学将追求心理的愉悦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标准。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是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而这些美学研究内容与环境艺术的专业课程也可一一对应。美学与环艺设计同样重视人的主体地位,设计中强调人性化的设计,“宜人化”是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学习中,主要是研究空间和建筑,环境美学的主要转换体现在从自然开始并终于人类环境的实用和审美化建构。环境艺术设计的制图课程,其深邃在于细密的法则与规定,以规范的制图系统量化,这种法则与量化遵循着严格的力学、美学等形式。严谨的科学态度,出发点源自对自然环境分析后的决策。例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特性和方位特性决定着场景中设计元素的大小、位置和色彩,而最易忽略的是设计角度要考虑到与人的互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不同的层面,也引发观者的思考。
2.3美学在环艺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本雅明认为,在传统与现代交叠的年代,现代艺术已经从审美的问题位移为真正的问题,在以挑战传统的方式,保持艺术的超越品格。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是所有教学学科的基本要求。审美是一种感性活动,在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艺术拓展资源平台的搭建,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经验的感知敏锐程度、观察力及创造性。公共艺术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以模型制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展示,它被视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环境的融合性是对其评价的重要尺度,其自身的存在感要与环境相连。为适应现代教学,资料库的搭建可以更广泛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对现代设计作品的赏析也有助于他们尊重客观规律,以设计美学的观点进行研究。如北京中央电视台的新大厦,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它都是反形式的,有悖于传统的审美经验。但是它的反形式,也使其在千城一面的现代建筑中显得高度引人注目,它挑战并培养着公众的审美承受力。这种因公众的审美经验引发争议的设计作品,也在城市美学普遍存在。要引导学生对于设计与美的本质进行思考、认识和探讨、把握,以美的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3美学思想在环艺教学中的多维视域开展
徐恒醇教授在《设计美学概述》中指出,一切设计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和享受等需求的满足为宗旨,这正是以人的生活世界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意义所在。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也是创造宜居设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设计思维的多维视域培养,在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确立人与空间的关系,重视整体又重视细节,在各种设计元素的因果、整体和关联性方面,以均衡和全面的视角审视设计的功能与情感。
4结语
现代城市和现代艺术的发展,创造出闪耀着人性光彩和色彩的优秀作品。现代审美活动中,城市公共艺术也在艺术和生活渗透的边缘地带探索,使用传统的审美和价值标准对其判断是不适宜的。传统艺术设计中关于造型、光色和明暗的评价,也转换为材料、情感宣泄、设计领悟以及理想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因为艺术受众、媒材和艺术展示的空间环境都发生着变化,设计美学成为了从审美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的学科。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美学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及交叉性,教学中应该加强从设计计划、构思到设计方法、技术、制造的把握,从设计物的实用功能到设计的文化品位和表现风格的把握,以及审美时尚与审美价值的把握,更好提高学生对多维视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季翔.建筑视知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刘成纪.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中美及美学的位置[J].文艺研究,2010(6):113-119.
[4]闫埔华.基于设计美学思维培养的《建筑美术色彩》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7):133-135,154.
作者:虞磊 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