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新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探寻以交互体验的方式引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及创新路径。通过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研究法,对交互式体验与城市公共艺术相关文献及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归纳城市公共艺术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定性归纳,分析国内外案例并提出交互体验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及创新路径。以交互式体验作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新的基础,提出技术与艺术融合、增强交互体验感、大众参与、信息化设计的发展方向及创新路径。
关键词:体验;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技术;设计创新
引言
“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其中交互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与之相关的交互设计、体验设计都得到了发展,并且从工业设计领域迅速渗透到设计领域的方方面面。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方面,公众已不在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艺术家带来的艺术,而是希望能够参与到整个公共艺术或公共艺术设计中,因此可交互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新成为必然。
一、研究综述及概念
“体验”一词最早出现在黑格尔的信中,用来形容他的一次旅行[1],德文中“体验”是由“经历”一词再造而成,其特点在于直接性,也就是对事物的认识来自直接感受和亲身经历,并且能够继续发生影响,那么这种东西就是“体验”[2]。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体验”被理解成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体验服务,Prahalad认为体验创新是为了实现个性化、可进化的体验,其余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3]。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是在二战以后,为修复人们的心理创伤、重建城市及城市文化起到巨大作用。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学者们分别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应立足于城市文化生态,以丰富的形式和内涵走入城市公共空间[4];公共性与互动性是城市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互动性也是增加公众参与度、增加公众话语权的重要属性[5];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进入发展时期,其边界、功能和创作方式都更加宽广,并不局限于城市雕塑一种表现形式[6];引入新技术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7];宋倩、尹智欣在对城市街区、城区进行改造设计过程中引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来增加其文化价值[8]等视角来对城市公共艺术及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新方面进行研究。综上所述,基于交互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应以城市公共场所为背景、技术手段为媒介、艺术追求为基础,保证公众在城市公共生活中能够充分与城市公共艺术进行交互,以满足公众对城市公共生活中娱乐、教育、审美、逃避的体验需求。
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现状问题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缺失
国内大众对与城市公共艺术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对于其概念解释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各个地区发展并不均衡,以沈阳太原街、上海南京路、纽约时代广场、长沙黄兴街等公共空间为例,如图1。由于城市公共艺术的缺失,建设者一度追求现代化、大都市,虽然满足了城市大众的基本使用功能,但却忽略了市民大众对文化认同的精神需求,导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趋同。
(二)城市公共艺术信息传递方式单一
城市公共艺术对于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视觉、触觉、听觉来对信息进行简单传递,如图2。对于体验需求的满足并不全面,并且每种信息的承载设施都是单独设计单独传递,之间没有联系,导致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出现信息重复、欠缺等一系列不必要的错误,不能使大众在同一公共空间中简单、有效、及时地获取当下所需的必要信息。
(三)城市公共艺术的同一性较强
由于国内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较晚,且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时为了盲目赶超,没有针对具体景观环境规划进行设计实践。以鞍山胜利广场、长沙芙蓉广场、沈阳中山广场、大连中山广场为例,如图3。其形制、规格都比较相近,并且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割裂感严重,对树立城市形象,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没有明显效果。
(四)城市公共艺术公众参与度不高
现阶段国内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面临传承与创新的矛盾问题,面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冲突与碰撞。设计师如何突出中华文化,如何包容现代艺术,针对不同的内容、环境、人群等因素,采取不同的设计理念、手法及元素,使城市公共艺术更能为城市大众所接受是首要问题。其次,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的交流互动大多停留在简单的视觉或触觉等感官上,缺少能够将公众的情感带入其中的交流互动,因此很难引起受众的文化及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如果一味迎合大众的口味也不见得就是能够被大众所认同的优秀设计,例如著名的概念艺术家维他利•科马和亚历克斯•梅拉米德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举办了一场“以用户为中心的艺术”,结果缺遭到接受调查问卷者的厌恶,因为完全缺乏艺术性。也就是说,在为大众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时,如何权衡、预设设计中的利弊也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及创新路径
基于交互式体验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及创新路径的提出,是在城市公共场所营造的基础上借助技术手段通过不同景观设施、装置提供不同交互方式,在满足其艺术、审美属性后,满足使用者在公共空间中多种需求的设计,以期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一)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体感交互技术等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与设计行业紧密融合,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同样带来很多可能,如何使技术更好地与艺术融合成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现在城市公共艺术面临表现形式单一,设计形式趋同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交互技术介入后的城市公共艺术应向交互方式多元的方向发展,是技术手段与艺术表现形式充分融合的发展,澳大利亚昆士兰150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是在威廉•乔利大桥上进行灯光秀,以大桥作为画布,多名当代艺术家通过几何线条图形,或明亮跳跃的颜色,或实验性的创想来反映建筑风格。城市公共艺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将打破原有城市雕塑这一固有艺术形式,以体感交互感应器、数字显示系统、计算机、通讯工具、LED、虚拟现实技术等带给城市公众精神上的思考、审美上的体验、行为上的交互。多种交互技术的结合,增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效果,打造身临其境的娱乐、审美体验。Nike的城市跑道以Nike经典的LunarEpic跑鞋为跑道形状,以高精度RFID传感器为媒介,将用户跑步的实时信息以虚拟影像的形式传输到LED大屏幕上,满足用户对超越自我的体验需求,同时还将信息存在手机APP上记录自己的运动记录,如图5。
(二)交互性体验化
“体验”一词已不单存在工业设计行业,在《体验经济》一书中,Pine与Gilmore指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增长点[9]。交互式体验的出现主要依赖于上文提到的交互技术的发展,交互技术的介入对传统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带来的冲击可以叫作“降维”打击。现在城市公共艺术的体验感很弱,这种弱不光是技术的欠缺,还包括设计理念的欠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应更具有体验感,重塑参与者、城市公共艺术、整个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公众带来全新的、真假难辨的、优质的交互体验。日本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设计了一个可交互的艺术装置,使用了AB全景投影空间,这里的海洋、瀑布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并且投影会随着参观者的移动而产生多种真实的变化,给参与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如图6。城市公共艺术体验化设计将以更直接、更多元、更深刻的方式融入大众的公共生活。设计者在对城市公共艺术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对目标与技术的错位、体验中断、使用方式的忽视等不良体验进行预设,以保证体验的连续性。在设计中,明显的装置位置、使用指示、装置放置地点都是极其重要的,它决定了公众能否明显地看到这个装置并没有“障碍”地使用它,以及所观看的视角是否为最佳视角,这些都影响着公众的体验。美国纽约的“PulsePark”,以互动灯光雕塑的形式呈现,通过作品内置的传感装置检测受众的心率,并激活广场射灯,由于受众者的心率不同,从而使看到的作品大不相同,带给公众千变万化的娱乐体验与沉浸体验,如图7。
(三)大众参与
现阶段城市公众的参与方式简单,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视觉或触觉等感官上,城市公众与城市公共艺术的交互感弱,因此,城市公众很难与城市公共艺术产生文化及情感上的共鸣。基于交互式体验的大众参与,是以交互技术为依托,将城市公众作为一部分设计到城市公共艺术中,能够将公众的情感带入其中的交流互动,其成果将是城市公众与设计师共同完成。而不仅仅是设计师将城市公共艺术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深圳人的一天》却是大众参与很好的例子,如图8。这是一次成功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活动,使公众参与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在给城市公众带来体验感的同时,展示了大众参与对于提高城市公共艺术认同感的重要性。虽然其公共艺术设计中大众参与的意识已经有了,但是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其带来的交互感并不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大众参与还包括除了设计师与城市公众等其他社会大众、城市公共空间的参与。现阶段城市公共艺术的大众参与还很浅显,参与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元素更是少之又少,芝加哥的“云门”,通过椭圆的、反光的制作材质给城市公众带来参与的娱乐体验,并且其反射范围能够将芝加哥极具标志性的建筑全部含括在内,能够实现人与公共艺术、景观与公共艺术的完美交互,如图9。
(四)信息化
“十三五”规划中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达100个,其关键在于信息,信息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每天在城市公共生活中产生大量信息,这些信息的安全、有效、便利的利用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也要借鉴其成功之处,对城市大众进行充分了解后,对不同的体验者有个性化的、针对性、可选择的交互体验,不同的交互内容、不同的交互形式、不同的交互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计算、处理,还会对交互的发生进行预算,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风险进行规避,提供连续、良好的公共生活体验。
四、结论
交互技术为城市公共艺术带来了技术与艺术融合、交互性体验化、大众参与、信息化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创新路径体现了三方面的价值。一是文化价值方面,能够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活力、提升公众文化艺术修养;二是公共服务价值方面,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创新,使得公共参与城市公共艺术管理的机制得以实现;三是经济价值方面,通过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新促进城市公共艺术产业化,带动经济发展;四是设计再思考的价值,对城市公共艺术中的交互方式、交互理念、交互体验的设计,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参与体验。
作者:王琳 李正军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