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摘要: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相较于一般综合性大学或各类职业院校有其不同之处。在人才培养定位和方案制定上有一定特殊性,具有学习资料立体化、学习思维个性化、师生间互动强等特点。当前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存在教材针对性不强、教学重理论轻设计实践、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等问题。提升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效能,要面对问题,立足现实,创新专业课程体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设计实践教学。

关键词:独立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

我国独立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独立院校产生。独立院校的产生是本科招生“量的扩充”的产物。独立院校基于民办性质,在生源、师资、人才培养定位上具有一定特殊性。加之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要求极高的学科,独立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更应结合现状,立足实际,促进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建立落地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

独立院校在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因而作为应用型和实践型学科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也具有自身特色。呈现出学习资料立体化、学习思维个性化、师生间互动强等特点。

(一)学习资料要求立体化

独立院校生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不上不下”。总体来说,与一类本科和二类本科生源有一定差距,但强于职业院校生源。这样的生源特点决定了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谋篇布局、有的放矢。此外,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更加强调实用,“用”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灵魂。因此,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具有学习资料立体化的特点。片面化和单线式教学有悖于独立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多媒体教学资料、实际设计案例等立体化和形象化教学资料是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关键基础。学生特点和学科特色决定了学习资料的立体化特质。

(二)学习思维要求个性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审美呈现出审美取向多元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等特点。艺术设计是“美”和“用”的有机结合,一个有活力的艺术设计作品二者缺一不可。艺术设计不是背几本书、熟悉几条原理就能做到的,它需要的是创新思维。尤其在多元化社会发展趋势下,能否彰显个性是衡量艺术设计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以应用型为人才培养定位的独立院校,要把创新和个性思维培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主打方向。在教学中避免用“金科铁律”培养出“千人一面”的学生。

(三)师生间要求互动性强

自主学习是高等教育改革始终追求的一个重要向度。在这种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教师不知何处去”的现象。学生们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只能见到任课教师几面,师生间面对面交流非常少。自主学习对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强的学生而言不失为良好的学习模式,但对于多数独立院校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放任自流。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强调创新和个性,教师的及时启发和引导是学生快速成长的必然要素。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可能走错路、走歪路、走歧路。师生间应加强交流互动,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创作方向和思维动向。

二、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全国大多数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在立足自身特点,不断调整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教材针对性不强、教学重理论轻设计实践、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等问题。

(一)教材针对性不强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师生间知识联系的桥梁。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版本多,但多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甚而鱼龙混杂。体例和内容出现雷同的不在少数,案例选择和解读视角趋于一致。看似教材丰富,实则“多而无用”。“教材数量的庞大及质量的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在教材选择上的理性判断,也造成了读者在阅读上的无为重复”[1]。此外,多数教材重广泛性介绍轻针对性解读,关注大设计概念忽视各专业特殊性,对艺术设计原理和方法统而论之,在既博且专上做得不够。一般性教材都以学术研究的姿态编著,在内容和文字上理论性都较强,这让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望而却步”。有的学生读不懂教材,有的学生一遍读下来却没有什么收获,究其原因就在于教材未能贴近学生实际需要,针对性不强。

(二)教学重理论轻设计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求,学以致用是最基本的旨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艺术设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中,围绕培养方向,立足基础和专业平台,合理划分基础和实践教学环节,统筹课程间关系,整体设计实践教学要素。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及展示能力,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完成对课程方案的构建与塑造的教学内容体系,培养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然而,相当一部分独立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上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成两橛,大学前三年学习时间基本是以理论和专业知识为绝对重心,最后一年为实践教学。这种安排造成理论与实践不能较好结合。加之最后一年学生忙于毕业设计、就业、考研,原本就不足的实践教学变得更加“少得可怜”,走过场、应付等问题常而有之。

(三)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是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掣肘因素。国内高校教师招聘重文凭学历,一般的年轻教师有学历却缺乏艺术设计实践经验,自身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够。这部分教师构成了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主体,具有丰富设计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匮乏。而且多数独立院校由于其自身办学条件限制,难以吸引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学生知识学习在广度和深度上相对欠缺,进而导致对设计原理理解不深、设计方法掌握不精。学生所学非社会所需,社会所需非学生所精,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日益严重。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突出,呈现出年轻教师和退休教授两极分化现象,骨干教师缺乏,且师生比重严重失衡,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因师资力量不足,部分课程采用大班制授课方式,课堂纪律尚且管理不好,教学效果更难保障,久而久之出现学生不愿听、教师不想讲的恶性循环。

(四)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于一般综合性大学,也不同于各类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特殊性,必须把实践放在第一位,把自身特点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考虑院校发展状况和软硬件设施、生源质量、就业前景等,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上应协调多种因素,多方考量,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当前,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趋同,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结构排列,教学科目基本一致,教学课时也基本相似。这种课程设置只重视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同一性,忽视了多样性,忽视了院校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大众审美需求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变,要求产品不仅仅具有实用性,还要具有艺术性、独特性、差异性”[3],艺术设计教育的趋同性遏制了艺术性、独特性、差异性的发挥,不利于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教材针对性不强、教学重理论轻设计实践、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直面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一)创新专业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的灵魂是“用”,而“用”的灵魂是创新,没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尤其在大众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具有极端重要性。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要把创新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创新引导课程体系改革,以创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院校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以创新理念为思想,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创意思维的课题,融合多学科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4]。独立院校可将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和应用课两大类。学生的创新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扎实专业基础的“灵机一动”,没有专业基础的支撑,再好的灵感都找不到表达的渠道。因此,独立院校要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上下足功夫、用对力气。尤其要高度重视基础课的意义,将基础课分为二维平面和空间的形态,三维空间单色和彩色形体等,每个部分有各自的独立性,同时也具有紧密的交叉衔接性,既独立开放又相互联系,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张力。独立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特征来建设教学模式”[5],并以此为依据具体规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打破传统造型基础课程限制,突破课程彼此隔膜的壁垒,适应各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教学计划中要以基础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空间形象感知、各专业方向特点为植入点,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手段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重要方式。教学手段的好坏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不断发挥作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教学活动日渐产生影响。“丰富多彩”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主题,教学活动亦如是。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手段逐渐失去吸引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基于独立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考量,立体教学、多种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多运用启发式教学,开展分组讨论、主题辩论、课题演讲等课内活动,把教学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们在研究、交流、讨论、辩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出艺术的灵感。还可组织学生深入研究视觉化表现力的课题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课题训练中找准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路径。此外,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将教师课堂讲授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转移到课外,由学生提前观看教学视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要秉持精良制作、有的放矢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化无趣为有趣。把教师从教学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对学生的设计创意和设计过程的关注中,投入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中,投入到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和基础良好学生的提高中。同时,以慕课补足课堂教学和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师要了解和运用慕课形式,“整合升级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尽快融入慕课教师这个角色”[6],引全国优秀的艺术设计课程为我所用,尽可能拓展课堂教学外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优秀的师资队伍的标准是年龄结构分布合理、理论知识过硬、设计实践经验丰富。打造这样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良性发展的关键。独立院校在引进人才时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确保引进的人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制定严格的人才引进方案,做到不唯亲只唯才;制定有效的人才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积极性,让优秀的教师最大限度发挥才能。此外,院校应注重培养兼具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加强对教师相关方面的培训与进修[7],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和进修机会,选派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参与相关设计项目。与国内外相关艺术设计院校多交流,不定期举行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动态,奠定人才培养规划的基础。组建校内专业教学指导组,加强教师间的联系交流,彼此学习,共同进步,为学生指引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方向。还可邀请艺术类专家、企业行内专家等到校举办讲座,建立校内教师与专家不定期见面交流机制,及时捕捉艺术设计领域前沿动态。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破格聘请行业内的突出人才为本校的专任教师,为师资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四)强化设计实践教学

实践是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最终目的。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无一不是在为“用”服务,对于艺术设计而言更是如此。独立院校要把实践教学摆在艺术设计教学的突出位置,实现“学为实践”和“实践中学”的有机统一。实践教学要坚持市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与社会需求,以企业要求为标准,积极与市场需求接轨,找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充分利用和统筹规划校内外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构建并完善以悟、探、求、用、评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用好、用活、用对校内实训、企业见习、艺术采风、市场调研等实践形式。独立院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签约协作,“构建校企互动的培训工程,在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与实训、实习培训活动”[8],为学生提供实际基地和实践平台,通过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走进企业、融入行业,身临其境感受行业氛围,为学生检验理论知识和就业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如市场竞赛项目、广告和创意大赛,通过竞赛形式衡量学生艺术设计水平,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找准优势、发现不足、取长补短、积极进取,以项目竞赛促学生学习和实践积极性。大力发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作用,建立教师与设计工作室相结合的实训室,模拟办公室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职业氛围。从而增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能,将在实践中学与在学中实践统一起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方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现状及对策[J].艺术探索,2016,(3):106-108.

[2]高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7):111-112.

[3]孙立新.“非遗”传承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模式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68-71.

[4]杜冰.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3):73-76.

[5]王少文.从认知方式角度探索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基础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2017,(1):86-88.

[6]李敏.MOOCS视域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6):609-610.

[7]李超.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高举措研究[J].高教论坛,2017,(11):38-40.

[8]崔平平等.独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关系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74-76.

作者:马小娅 肖科坤 单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