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影视人物形象塑造中形象设计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除了依靠台词、言行等表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那就是形象设计。形象设计是集轮廓、造型、质地、色彩及风格等多种因素来表现整体人物效果的手段。
关键词:
形象设计;人物塑造;影视
影视人物塑造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影视人物塑造是将表演者代入剧情的重要手段,拉近表演者与剧情人物的距离关系,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激发表演者的表演欲望,加快表演者进入角色的速度。其次,影视人物造型是体现影视作品人物性格、人物特征、所处环境以及人物形象要素与剧情紧密联系的关键。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镜头语言表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影视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形象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形象设计进行剖析,解读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1形象设计的概念
广义上的形象设计从服务对象上划分可分为城市形象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及产品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是针对个人与生俱来的人体色基本特征和人的面部以及身材、气质及社会角色等各方面综合因素,通过专业的工具,测试出符合人物形象的色彩、服饰,树立人物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从概念上分析得知影视形象设计的主体则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主要依托影视作品中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个性特征对表演者进行外观上的改造。
2形象设计作用于人物塑造的因素
2.1服装服饰造型的作用
2.1.1服装服饰造型反应人物身份及地位
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着装基本判定此人的社会地位,影视作品创作也同样适用这个规律。影视剧中人物地位身份的表现除了言行表演外,服装服饰造型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古装剧中不同等级的人物服饰造型的差别,武侠剧中刀客、剑客、侠客等的服装差异。用服装服饰表现影视人物身份地位差别的影视作品,《红楼梦》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服饰上的精致、多样与林黛玉每次出场的简单、单一的服装服饰造型形成了鲜明对比,观众可以通过服饰切实感受到二者家族地位的差别,二人身份地位的差距,一定程度上为后期二人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服装服饰造型衬托人物性格和处境
服装服饰对影视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也是极其明显的。值得一提的是周迅版本的黄蓉形象,其服装造型是由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著名影视美术指导叶锦添设计的。他在基于原著中黄蓉人物的性格设定上,加入了时尚元素和创新设计理念,不仅使黄蓉的古灵精怪跃然纸上,表现得活灵活现,更让人物形象趋于青春化、时尚化,符合一大批年轻观众的审美观。古装大剧《甄嬛传》服装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中也是一个典型的体现。初期青春少女的甄嬛形象,前期明哲保身,中期初露锋芒的形象,后期高贵却不奢华的威严形象,通过服装服饰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2.2化妆发型造型的作用
2.2.1化妆造型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化妆技术将一个原本在外形上和人物影视人物相差甚远甚至相反的人物性格成功塑造为剧情需要的人物性格,这就是化妆造型的神奇所在。这种重要作用常见于影视现代剧中。一个原本外形上安静贤惠的表演者通过化妆和造型就可实现与泼辣跋扈的形象相转换。例如,影视剧《陪读》中用一个典型的爆炸头就改变了表演者的人物性格。
2.2.2化妆造型生动地展现影视剧情
与其说是剧情发展需要,要求人物造型改变,不如说是人物化妆造型的改变推动了剧情发展,实现了剧情的展现。化妆产生的不同视觉感官效果,有利于将跌宕起伏的剧情顺利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随着造型的变化而感受到剧情的发展。化妆造型通过对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拉近观众与影视人物间的距离。例如,讲述医院故事的剧情,观众可以通过人物妆容感同身受人物饱受的病痛折磨,化妆造型对人物形象的渲染可以更好地感染观众。
2.2.3化妆造型也有利于表演者酝酿情绪
表演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影视人物形象中,才能够体现出表演技巧,将表演者与影视人物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激发表演者内心的情感。化妆造型是可以让表演者尽快入戏,进行更加真实的剧情演绎的途径之一。
3结语
成就一部影视作品的因素有很多,除成熟的且有价值的剧本,导演演员的配合、表演者精湛的演技等外,形象设计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形象设计成就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形象设计除了本文以上介绍的,当然还有更多造型方法,无论是服装服饰造型设计,还是化妆造型设计,抑或是其他的造型设计,其目的只有一个,塑造符合剧情的影视人物形象。观众往往是通过这些形象设计而对影视作品形象有深刻印象,产生观看的兴趣。形象设计不仅要求设计人员完全掌握服装、化妆技术等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感及审美观,同时还要适度掌握影视作品的基调,设计出符合影视作品需求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游力.浅谈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塑造的作用[J].电影文学,2013(1).
作者:杜菁菁 单位:山西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