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主题与空间形象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从台湾会馆、台湾街看外来移植概念与原生文化氛围的协调性
台湾会馆和台湾街曾被称为前门区域的“重中之重”,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大众媒体的热情宣传。台湾会馆初名全台会馆,1896年在前门外大蒋家胡同(现大江胡同)扎根,1950年《北京市各省市会馆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所有会馆逐步移交政府房管部门管理,台湾会馆搬进居民,成了大杂院。1993年,这里恢复为纪念场所,并于2009年翻修扩建。前门本是会馆云集之地。清末《都门纪略》卷二收录的北京会馆达391处,位于前门周边的就有76处,台湾会馆是其中很小的一员。但重新设计扩建后,它的面积从500余平米拓展到3900平米,设有《中华魂•京台情》展览以及木偶戏表演,还经常接待两岸要人。然而,如此精心礼遇的“重点建筑”却门庭冷落,并没有成为地区亮点,其原因在哪里呢?台湾会馆与前门的不协调,有功能定位方面的偏差。此会馆的主要任务是商务接洽和高端文化交流,需要相对私密、人员单纯的环境,其对台湾民俗、文化形象的宣传只是额外功能,每周仅周二开放一天。而在前门这样一个公众游览、购物区域内,在诸多热情的游客、旅人的好奇目光下,任何建筑都无法摆脱被围观、被探听的命运。半公开的台湾会馆将大部分游客拦阻在外;而到访的游客也往往为吃了闭门羹而抱怨。台湾会馆的建筑外形也未能与环境融合。这组清末民居样式的建筑,外部古香古色,采取了北京四合院的围合形制。房屋屋顶上有斜坡,墙壁以深灰为主,内部设有骑楼、露台、敞墙等,是岭南样式。四合院大多低矮,虽然是封闭的院落,却不会给街道以压迫感;岭南建筑举架较高,但通风敞亮。南北建筑因地制宜,各有优长。台湾会馆意在南北兼顾,实际却事与愿违:过于高大的岭南房屋充当北方封闭的合院围墙,深灰色墙体没有向外的窗户,给背后狭小的胡同和低矮的房舍造成强烈压迫。在当今社会平等的风气里,在平民气息浓郁的前门,这组高大建筑无异于一个庞大而不友好的特权禁区。从整体设计来看,隔阂感并非没有被考虑到,甚至还以背后大江胡同里的“台湾风情街”弱化会馆的封闭性。遗憾的是,街道布景过于单一,广场上没有供休憩的座椅,不是一个引人停留的场所。广场地下的台湾美食街由于采光不足,客流不饱满,仅有部分档口开灯营业,十分萧条,也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作为前门地区重点工程的台湾会馆,不仅没有增加普通人对台湾的好感和了解,还人为设置出一个与台湾相关的公众禁区;台湾风情街没能弥补前者的不协调,其将游人引入地下的设计还分散了人流;地下美食街的惨淡经营更使“台湾风情”变成敷衍。
2从天街、廊坊胡同看街道设计预期与步行导向效果
号称“天街”的前门大街于2008年5月正式开街。大街北口架设“天街”牌坊,仿佛一座大门,将街道从天安门广场南侧繁忙的现代交通中隔离开。街道全长846米,纵向分为有轨电车道、御道和人行道三部分。两侧商铺青砖灰瓦,全聚德、月盛斋、中国书店等80余个老字号整齐地亮出了油漆一新的黑底金字招牌。遗憾的是,这条“古装购物街”的人气不仅难比王府井,就连许多二线城市步行街都比这里热闹。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条所谓“步行街”其实并不属于行人,而是一条完全以现代思维设计出来的虚拟景观街道。在天街上,可以看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最现代化的有轨电车。它们行动缓慢,走不到一公里的路程就需要10分钟,三十元的票价更是普通公交的数十倍。它显然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街道景观的一部分。有轨电车使步行街聚拢人气的作用大打折扣:原本任由横穿斜插的路面被隔断了,行人无法“之”字形游览,而是需要避开轨道。在这样虚置背景、人为构建意义的环境中,老字号的名气、传统和历史也好像是虚构景观的一部分。天街的街道形态和景观布局不利聚拢行人。如果景点都聚集在这一条主干道上,行人虽不易横穿,却可能在街上形成回环,但大街两侧布置了许多分散的胡同景点。主干道仿佛鱼骨,两侧小胡同宛如鱼刺向外发散。台湾街位于东边大江胡同,从这里走到台湾会馆后,如果还想回天街,就得掉头,或者向南到刘老根大舞台。而这一小段南行路线所在的前门东侧路相对单调,景点之间也缺乏呼应,等于无形中向外疏散游客。西侧廊坊头条与交叉的煤市街、南侧的大栅栏街相互勾连,在地理上形成交织的网络,在业态方面相得益彰:大栅栏的老字号、珠宝市的便宜货和廊坊胡同的旧房子,满足了游客差异化的需求。因此,这几条胡同是如今前门地区最热闹的所在。因为小店相对集中,大栅栏向西的铁树斜街、樱桃斜街也各有值得一看的特色,整体游览所需时间长。这里的繁荣自成一体,走进大栅栏,就没有必要再回到天街,反而形成分庭抗礼、抢夺人气的态势。店铺招牌对行人构成潜在影响。天街的统一外形容易引起视觉疲惫。西侧与之平行的小小珠宝市街虽然十分狭窄,但多是价格便宜的小铺、露天摊,此起彼伏的吆喝叫卖营造听觉上的热闹,横七竖八的招牌幌子给人以视觉上的繁荣。有时一个门面就竖出三四幅招牌,凌乱拥挤,目不暇接。在这条因狭窄而天然形成的步行街里,行人可以放心地慢下脚步,边逛边看,耽搁的时间越长,越增添热闹。与天街的严肃空旷不同,珠宝市街没有压力,街景也重重叠叠、引人探寻,因此兴旺许多。在北京,前门一度是一个包括两侧小胡同的平面区域,是一个繁荣商圈的整体概念。而修缮后对天街、城门、牌楼的特别凸显,将“前门”限定在一个线性的封闭的街道里,两旁灰色建筑严阵以待,因此出现了中间鱼骨状大街十分空旷,延伸到两侧的鱼刺状小胡同却人气爆棚,二者落差极大的局面。对于漫步城市的人们来说,那些呈现出来专门给人看的景观过于普通,真正吸引人的是能够深入其中、自行挖掘的那些被藏匿起来的细节。
3从火车站、大观楼看功能性建筑与纪念性建筑的有效利用
历史渊源是前门的资本,但也是区域整改争议重重、左右掣肘的原因。虽然前门拥有众多纪念性建筑,但它没有完全被保护起来,而依然承担着城市功能。因此,当前前门应将纪念性和功能性需求结合,使之相得益彰。功能型建筑要想具有纪念性,有赖于时间的淘洗。如果强行使纪念性建筑承担不恰当的使用功能,则文化韵味大减,纪念性建筑会被消解成一具空壳。前门火车站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它修建于清光绪年间,一度是北京最大的火车站,承担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通任务,直到1958年北京站投入使用后才改作他用。前门火车站本是英国人设计的欧式建筑,剥离车站职能后曾作为铁道部科技馆、北京铁路工人文化宫和剧场,还顺应潮流改成“老车站商城”、“电讯市场”。作为商场的老车站,经营项目和宣传手段都不突出,甚至连原本颇具特色的建筑外形,都被不断变换的新旧招牌遮挡得轮廓模糊,难以辨认。2000年后,前门火车站被划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渐还原面貌,2010年又开始作为铁路博物馆正式开放。与之相似的还有大栅栏街上的大观楼影院。其前身是“大亨轩茶园”,曾因首先播放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而引起轰动。1907年左右,丰泰照相馆经理任景丰将这里改装为主要放电影,兼营曲艺、杂耍等的“大观楼影戏园”;1917年正式改为电影院。大观楼堪称北京放映史最悠久的电影院。1960年,它成为北京第一家放映立体宽银幕的影院,连续上映数万场,场场爆满;1987年,它重新装修再度开业,并延续至今。如今大观楼的经营状况令人失望。由于电影院需要吸引来自各个城区的观众,便利的公交、停车配套必不可少,而地处大栅栏步行街内的大观楼在这方面却呈弱势;其建筑规格不适合如今电影的特效距离要求,在片源方面也不具备优势。所以,从对当代大都市影城的要求角度来看,如今的大观楼难以跻身一流。作为北京城区历史延续最长、遗存保护最多的传统市井商业区,前门历史建筑俯拾皆是,却大多逃不脱拆迁、翻新的命运。然而,仅仅喟叹时间的无情却不加以保护,一味强调纪念的重要却不赋予实际功能,那些精美的建筑即使不被岁月摧毁,也终将在记忆中消逝。因此,比起建筑本身的拆除或保留,更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地区的纪念性与功能性统一起来。
4从前门餐饮业态看老字号品牌形象的差别化配置
各色美食是前门的魅力所在。光绪年间《都门纪略》收录的70余家食品店铺中,位于前门大栅栏一带的有29家,占43%,可见其餐饮业繁华历来就有传统。大名鼎鼎的“全聚德”烤鸭店诞生在前门肉市街。自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建后,无论社会动荡、政权更迭还是民运兴衰都没有使它衰落,如今更成为身家百亿的上市集团,连锁店不仅覆盖国内大中城市,还开到了遥远的澳大利亚!“都一处”和“一条龙”也是前门有历史的饭店。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曾得微服私访的乾隆喜爱并获得御赐匾额。“一条龙羊肉馆”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原名“南恒顺”,由于曾接待过天子,被民间称作“一条龙”。它们虽然都是前门延传至今的老饭店,但地位和作用却不尽相同。其中,全聚德最有品牌意识,店铺门廊上装饰了许多老照片,讲述发展历史。但由于连锁店太多,全聚德烤鸭已成为标准化品牌,它民族的、老北京的独有文化形象味已不再清晰。现代化的流程工艺,标准化的口味消解了其特色,所以全聚德老店对前门历史文化氛围的塑造没有太大帮助。都一处和一条龙产出食品具有独特性,构成了与“前门”之间的固定联系。然而,两家饭店如今都走的是老国营饭店物美价廉,粗放经营的大众路线,就餐感受不够精致。他们与前门的平民气息相融恰,却未对文化历史意境的营造作出贡献,浪费了历史文化资源。门框胡同是大栅栏内一条宽仅3米的小胡同。据清《京师坊巷志稿》记载,旧时这里有两座过街佛楼,用石板架起来宛如门框,胡同因此得名。门框胡同虽小,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却非常著名,所谓“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这里因小吃闻名。上世纪50年代后,兴隆的门框胡同逐渐冷落,但80年代个体经营放开之后,一些老字号回到这里,小肠陈、褡裢火烧、爆肚冯、月盛斋等在附近经营并重新建立了口碑。一时间,门框胡同的老餐饮具有了时尚意味,越发声名鹊起。前门改造后,虽有优惠政策,但新店铺的租金对这些平民美食来说还是太高,它们等于被逐出了前门。
5采取针对性措施,塑造城市文化主题
满足现代城市功能需求和延续历史文化脉络是老城改造中不可或缺的两方面。前门是与王府井、西单齐名的传统商区,其区域形象却不是单纯的商区,而是与文化、演艺、美食、民俗等多方交缠,公众印象也各不相同。空间上它胡同交错、古建遍布;业态上它老字号、小地摊共生;居民中老北京与新游民共栖。由于年深日久,前门承担现代都市功能已十分勉强,但俯拾皆是的历史遗迹,对区域历史文化形象的界定等问题,导致改造工程迟迟不敢启动,直到2006年为配合奥运需求才仓促动工,这不可避免地造成规划不周,导致后人的诟病。然而为改善区域环境、增强使用功能而进行的改造,并不一定就会阻断历史文化脉络,而且流失的人气通过合理的保护与利用,依然可以找回。
5.1针对重点区域,采取恰当对策
对于前门各区域存在的问题,可考虑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策略,具体如下:
5.1.1台湾会馆及台湾街,应主要解决好外来文化概念
与前门原生文化氛围不协调的问题台湾会馆原有的商务洽谈、会等活动的私密性,具有禁忌的特权色彩,易带来不良感受。在前门这一公众区域内,会馆的功能应当考虑重新定位,或将类似活动转移到其他地区开展。对公众开放台湾会馆,使之成为集展览、餐饮、文化活动于一身的公共服务场所,如加强宣传京台文艺交流活动,引进台湾民间文艺团体演出,召开“歌友会”、“签售会”等。真正起到沟通两地百姓的作用,使大众气息回归前门。同时,积极利用台湾街,在街道两侧墙面张贴台湾景点介绍,丰富阿里山广场景观设置和娱乐、购物内容。适当设置座椅和娱乐项目(如可将原本台湾会馆内的木偶戏、折叠伞展览等转移到此处),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对位于地下的台湾美食街,突出台湾特色主题,除小吃外,可考虑开设售卖台湾水果、台湾化妆品、小手工艺品的摊位,丰富品种,强调此处台湾货品的独特性,以及货物、投资、经营者等与台湾之间的联系。
5.1.2针对前门天街,采取面貌多样化、价格亲民化路线
目前“统一面貌、统一黑底金字招牌”其实是一种现代性规划的结果,与前门的多样化、原生态文化氛围有所抵触,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可以对天街商铺的面貌进行多样化整改,设置富于变化的“招牌”、“幌子”等,恢复古老商街外观,给人视觉上的繁荣;组织有实力的商铺恢复“叫卖”、“亮绝活儿”等老北京传统,营造听觉上的热闹。市声起伏,街景重叠,使行人放慢脚步边逛边看,引发兴旺人气。另一方面,对于街道景观铛铛车,可适当延长其行驶线路并降低票价。如能形成覆盖北京著名景点或是前门特色景观的线路,则既有效利用了铛铛车,又消除了鱼骨刺状胡同对人流的分散。
5.1.3火车站、大观楼区域,突出古建文化价值和纪念
意义,统一纪念性与功能性,使古建空间在文化产业的链条中找到归属老车站从最初实用功能退役后,进行了多次探索,被用作文化宫、百货商场等,均只利用其建筑空间,由于改装自车站,它的空间格局的使用并不便利。经过多番辗转后,最终成为博物馆,其凝聚的历史文化价值真正得到开发。但目前还应当丰富展品,组织主题性活动,增加与北京历史相关的宣传。大观楼影院与时尚影城相比,悠久的历史和对历史事件的亲身参与是其无可替代的优势,应当对这部分资源加以更有效的利用。例如,扩大展览和陈列区域,放映片目选择别处不常看到的老电影,特别是曾为人们喜爱的国产电影,并依据不同时期、主题加以组织,这样既不失娱乐效果,也具有资料性质,还能突出与商业院线的差异,显示其独特价值。这样,对于往来大栅栏的游客,无论是到大观楼稍事参观还是坐下来看片,都可以获得在饭店、咖啡厅等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经验。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
5.1.4老字号餐饮业,应当塑造差异化、本土化、风俗化
首先需要差别化配置品牌。全聚德等连锁店应当进一步突出前门老店的独特性,加强传统文化展示功能。都一处、一条龙等老字号,应在强调平民化的同时,满足当今食客精益求精的需求,适当推出精品菜肴,差别化经营。其次,在做好特色餐饮同时,引进夜市、凉棚,发挥小吃在吸引人气方面的作用。小吃量少,所占时间少,品种多,食客在不断选择、品尝的过程中在摊点间不断穿行,能够增加街上流动人员的数量,是步行街吸引人气的法宝。老北京有夏季夜市宵夜的习惯,前门天街应在夏季引进夜市、凉棚,两侧店铺也可考虑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以新加坡乌节路为例,其白天是类似王府井的高档商业街,晚上则是灯火通明的廉价夜市。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街道资源,形成业态互补。
5.2结合前门特色,突出区域文化主题
总体来说,人们对前门“硬形象”的期待应当是有民族特色和历史感的,目前建筑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软形象”却比较复杂:既是具有景观性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人们生存其中的城市功能区。将二者统一,使之成为恰当的整体,凸显文化主题才是关键。这里的“主题性”不是迪斯尼那样复制真实场景,营造虚拟环境,创造仿真经验,而是认为区域内一切建筑、业态、配套设施等功能型硬件都应当为文化主题服务,在文化娱乐项目、百货餐饮等业态的选择上,也应当有所侧重、主次分明。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说,前门的繁荣包含着长期发展、区域内百姓生活劳作的印记,并不是现代社会规划的结果,但近年来为了更加繁荣,它却一次次被规划、被设计。在多种理念的主张下,在多次维修、整改、建设后,这里被各方力量划分出了势力范围:天街的整齐划一、台湾广场的概念移植、珠宝市的凌乱无序等,显示着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经济业态、不同设计理念的争夺。每一个区域都各有主张,也都强大而不肯妥协,过多的主题相互悖谬,使如今前门仿佛总是处在未完成状态。它要让每一个抱有不同目的的人提供亮点,却由于顾虑太多,每个地方又都不够精当透彻。这种无序的状态遮蔽了地区主题。
6结语
因此,一个区域给人们的印象是渊源有自、根脉清晰的真实感受,还是视觉刺激、外在体验的虚拟后现代感受,也就是说主题性前门和迪斯尼的区别,根本在于其主题是以现代技术强行复制出来的,还是从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具体来说,就是区域软硬形象是否融洽配合,在整个城市文化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自列斐弗尔之后,人们对城市空间的理解从物质层面向文化层面转变。拥有长久历史的中国都市无法复制美国洛杉矶、波士顿那样全新规划的发展模式,只能因地制宜地修补整改。直到现在,那些从大杂院、柏油路走来的北京人,在CBD过于泛滥的环境中依然会感到不自然。他们特别热衷回首确认自己的根基,这种感受包含了发展中中国的城市人的念旧情结。对于他们来说,千疮百孔的前门显得特别亲切,而那个整齐簇新的前门则令人不适应。所以,对前门的建设当以尊重原生态为主。针对现阶段前门人气衰落的现状,在未来的改造利用中,如果在满足该区域功能需求的同时,同时能更加明确地突出京味、平民、历史等主题,就能使之成为一个带有历史感和亲切感的、街道繁荣、人气兴旺、活跃而热闹的都市新区域,从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焕发出独特魅力。
作者:许苗苗 单位: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