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错视艺术在图形创意设计中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不断探索出更多图形创意设计的形式,该文分析错视艺术独特的视觉现象、原理及其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以找到更多错视艺术在图形创意设计中应用规律,为图形创意设计拓展出更多丰富且有价值的创作形式和方法。
关键词:错视艺术图形创意平面设计
随着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错视觉作为平面设计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其艺术创作的形式逐渐趋向多样化。在图形创意方面,设计者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获得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错视艺术的应用使图形创意设计更加富有意象性、复杂性和趣味性,从而进一步表达了设计者的想法,深化了作品的内涵。设计者充分利用外界的客观因素和观者的心理因素创作作品,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心理感受。这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观者获得了视觉美感和精神愉悦感。
一、错视的形成原理
错视的形成源于一个人在观察某个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恰当的参考而作出的错误判断和感知。眼见未必为实,有时,人们的眼睛会欺骗自己。远古时代,先民就已经知道直接的感知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世界。如:放入水中的木棍在视觉上会发生弯曲;眼睛直视太阳后会形成视觉残影;高速运动的物体会导致视觉模糊;等等。这就是错视的现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错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认知引发了众多艺术家的探索,激发了他们在创作作品时的联想,形成了错视艺术。在艺术设计领域,错视艺术主要分为图形错视、透视错视、扭曲错视、大小恒常错视等。这些错觉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图形创意创作的思维和方式,其具有的象征性、矛盾性、虚幻性、趣味性、混沌性、大众性等特点,为图形设计带来了无限的创意和表达空间。
二、错视艺术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在图形的创意设计中,有许多形成固定思维方式的创作方法,如正负形、同构图形、渐变图形、矛盾空间等。设计者在运用图形进行某种艺术构成时,就在潜移默化地寻找突破口进行创新。错视往往被视为有效的方法运用在图形的创意设计中,因此,图形的创意设计与错视艺术也就在创作方法和技巧上有了相似点。基于此,笔者分析图形创意设计与错视艺术的融合,详细论述错视艺术作品中的创意方法和技巧,总结出现代图形创意设计作品中错视艺术的应用方法,为图形创意设计拓展出更大的设计空间。
1.错视艺术图形的相互性。(1)平面正负形。在图形创意设计中,正负形又被称为图底反转。以往,没有人深入探索图底之间的转换关系,直到埃德加鲁宾绘制出“鲁宾杯”这一具有强烈图底反转效果的图形,才填补了艺术领域的空白。因此,这种错视觉现象也被称为“鲁宾反转图形”。设计者通过简易图形可以达到图与底的转换。图与底两者的对立统一,能够激发设计者的兴趣。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作为擅长运用正负图形的设计者,曾认为所有作品无论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都是围绕着人们的感官完成设计的。因此,在设计作品时,他注意观者的视觉体验,利用错视原理将简单的事物变得更为复杂,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2)多构图形。针对同一事物,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往往会看到不同的形态。设计者通过这种方式灵活地赋予了图形双重意义,使观者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感知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形构成形态,使图形的形象在观者的眼中不断变换。这种多构图形会随着观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生改变。如,“鸭兔错觉”是典型的多构图形。观者在观察此类具有迷惑性的图形时往往存在怀疑心理,其视知觉在不同的图形之间不断转化,在兔子、鸭子之间产生试探性抉择。两种图形相生相依,使图形整体的视觉效果变幻莫测。(3)同生图形。同生图形又称共生图形,指图形之间可以共用一些图形或边缘线。同生图形主要分为依形同生和依意同生两类,其中,依形共生包含正负同生、同构同生、偏旁同生。这些同生的形式中蕴含了“中和意念”之美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中有许多造型设计运用了同生图形,如汉代以人为题材的共生画《五子十童图》、明宪宗所绘的《一团和气图》等。寓意吉祥、深受人们喜爱的“四喜人”也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相互颠倒的两个孩童通过巧妙重组形成了四个孩童的视觉效果,后世将其制成“四喜铜娃”流传至今[1]。
2.错视艺术图形的运动性。(1)虚拟轮廓图形设计者改变线条或图形的布局可以触发观者对边缘的感知,使观者在视觉上将图形的各组成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从而看到实际上不存在的、虚幻的轮廓。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虚拟轮廓图形被运用于各个设计领域,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从海报设计到字体设计,形式丰富且富有动感。(2)螺旋图形螺旋图形造成的错视是通过不断地重叠规则的同心圆产生一系列倾斜的元素,使观者在视觉上感受到幻影的扭曲并看到一个螺旋。通过画面中的曲线线条指引,丰富的视觉肌理形式形成了三维的、富有空间动感的错视图形。“弗雷泽螺旋”是著名的螺旋图形之一。观者在观察由无数个同心圆组成的螺旋图形时,其视线往往定位在图形的中心点上。当观者的视线被中心点吸引时,静态旋转的图像便会产生运动错觉,使观者被视觉感知“欺骗”[2]。在此类螺旋图形中,设计者试图通过对色彩、形状的设计“欺骗”观者的双眼。通过这种“欺骗”,观者才能认识到在同一轮廓中产生的形式变化会营造出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3.错觉图形的空间性。(1)不可能图形。利用错视原理,设计者能够创造出几乎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图形和空间,让观者误以为看到的视觉图形是真实存在的,这种错视现象又被称为矛盾空间,如《盗梦空间》中无限循环的阶梯、《纪念碑谷》中空间错位的建筑等[3]。“不可能立方体”“彭罗斯三角”“彭罗斯阶梯”“恶魔的音叉”等不可能图形,都是设计者利用人的视觉局限性,遮挡一部分图形或是巧妙地利用线面的转化让观者的眼睛产生错觉。埃舍尔在1960年创作了《上升与下降》,作品中有着奇异的画面。画中有一个楼梯,在其高度没有任何变化时,观者可以认为它是向上的,也可以认为它是向下的。若跟随画面中小人的步伐移动,观者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循环。画家将整齐的立方体形状的建筑体堆砌成一座阶梯融入整个建筑群。当观者在观察建筑的每一个部分时,都找不出任何错误。但是在将这幅画作为一个整体看时,观者就会产生疑惑:台阶是上升还是下降?这种错视艺术把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图形或图像,用出其不意的手法创作出来,使作品富有无限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2)混维图形。混维图形指通过对画面中的图形的某个部分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形成三维的空间视觉效果,把原本的二维图形画面三维化,从而产生多维共存的错视现象,使画面不合常理但富有情趣,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被“欺骗”的感受。混维图形在三维与二维之间游走跳跃,使原本立体的图像呈现出平面特征。平面的物质有立体转化的趋势,使画面产生多角度透视,获得错视幻觉的平面空间效果。设计者利用混维错视原理,将视觉上不同维度的空间或不同空间层次的图形混合,以达到空间的跨越。以埃舍尔的作品《手画手》和福田繁雄的海报作品为例,这两幅作品的画面都是二维与三维的碰撞。设计者仿佛在自然地讲述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赋予了画面生命力,使画面在无限的循环中催促着观者探索图形世界的奥秘。
三、错视艺术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的应用
1.错视图形设计的思维模式多样性。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人们往往难以从固定的事物中深入了解其内在的联系。错视艺术的应用一方面强化了创造性思维在图形创意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强了图形创意设计中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错视艺术在创意图形设计中的应用对于设计者来说也是一种训练思维的过程,它能够使设计者的创意思维由某一方面发散到其他方面,这无疑增强了设计者的图形设计思维模式的多样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日新月异,艺术表现手法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新兴的科技手段与新材料的运用使错视图形的形式同其他艺术形式有了更多形式的碰撞,设计种类的多样化与形式上的创新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和艺术表现力。
2.错视图形设计作品的信息传达。错视艺术由于其丰富的构成形式和刺激人们感官的趣味体验,为图形创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错视图形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具有热烈、迷幻的效果,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观性,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内心,带领人们进入天马行空的世界。凭借着新技术的支持,设计者将错视艺术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能够在拓展艺术形式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意境,从而使设计作品更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观者。
四、结语
文章通过研究错视艺术的原理及其成因,探索错视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深入剖析其相互性、运动性、空间性三个特性下的艺术创作方法。无论是构思巧妙的正负图形、静止似运动的螺旋图形,还是颠覆空间的不可能图形,都是以求新、求异、求妙作为创作的初衷,从而使观者在视觉上获得愉悦感。创意是建立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的,并在奇妙而有趣的线条、图案与错视觉的组合碰撞中变得与众不同。错视艺术在图形创意中的运用为设计者提供了个性化的语言符号,为设计者未来探索出更多艺术形式开拓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晓婕,杜士英.现代插画设计中的视错觉研究[J].设计,2019,32(19):34-35.
[2]王世龙.视觉之巅,幻觉之美——浅析“视错觉”艺术的图形设计语言[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2(Z1):46-48.
[3]竟永华.探析图形中矛盾空间的艺术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194.
作者:慕景妍 单位: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