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设计中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转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图形设计中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转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图形设计中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转换

摘要:茶叶包装中的语言文学、视觉表象设计可以在包装中凸显出茶叶的特质。茶叶的包装最好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茶叶区分开来,以便消费者能够熟悉和了解。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是将语言文学视觉表象融合后,呈现给消费者最为直观的设计表述。基于此,文本从图形设计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了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的表现方式。总结了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的转换的具体方法。最后,提出了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语言文学、视觉表象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茶叶包装;图形设计;语言文学;视觉表象

我国茶叶种类繁多、类型区别较大,所以茶叶包装设计也需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在目前茶叶销量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平面设计师希望在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时,能够融入更多包含中国文化的文学艺术与视觉元素。这样不仅能够推动茶叶出口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元素。由于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较好,茶叶市场中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国内市场中,茶叶产品来自于不同生产厂家。同类茶叶产品的规格以及设计包装也会相应的有所不同,茶叶的包装设计是可以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的一个重要要素。语言文学以及视觉表象方法作为茶叶设计图形设计中的重要方法,能够在消费者消费的过程中向消费者传递隐含信息。因此,恰到好处的茶叶包装图形设计能够起到促进茶叶的市场销量。

1茶叶包装图形设计

1.1茶叶包装图形设计

茶叶包装图形设计是在包装图形设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包装图形设计主要是利用图形的直观表现力、简易易懂的方式表达商品主要信息。包装图形设计的主要作用,主是通过对商品的包装设计进行宣传,并最终达到提高商品销量的目的。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主要是为了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对外包装图形进行设计后,可以更加直观地表现出各类茶叶的不同点,使消费者对茶叶价格、茶叶品质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茶叶包装图形设计流程,主要是设计者通过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基本认识,运用画图软件进行组合构造,最终完成茶叶包装上的图形设计。茶叶包装中的图形设计一般包括:语言文学设计和视觉表象设计。鉴于此,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对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进行讨论。茶叶作为实体商品的范畴,符合市场经济运作的一般规律。因此,茶叶的包装设计主要是通过点、线、面三种要素,构成和组合出复合大众审美的视觉构图。在当今主流图形设计行业里,茶叶的包装图形设计,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诉求。于是多以现代要素为主,传统要素为辅。

1.2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的语言文学

语言文学是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关键要素。茶叶包装图形设计需要通过语言文学要素,来传递茶叶的基本属性。茶叶包装图形语言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是大众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原始表达方式。从概念上来说,语言文学要素简单清晰地对茶叶背景、茶叶特质、茶叶类型进行语言概括。不仅如此,还能表达茶文化等抽象概念。一般而言,茶叶包装设计语言文字可以分为具象型语言文字、抽象型语言文字、“具象型+抽象型”语言文字三种类型。这三种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在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都有体现。比如,具象型语言文学主要是在茶叶包装图像中使用照片素材、绘画素材等,由直观地形式来表达茶叶的具体特质,可以使得茶叶图形更为具象、真实;抽象型语言文学在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多使用英语或其他语言文字。主要体现在对文字或者符号的大量应用,有时也会采用简明的logo来体现出不同类型茶叶的特征。第三种是具象型语言文学与抽象型语言文学相结合,主要是通过视觉思维模式,更快、更准确地让人们详细了解茶叶商品的信息。

1.3茶叶包装图形视觉中的视觉表象

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视觉表象往往是茶叶包装中最引人注目的。合理的视觉表象可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视觉冲击力,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一般茶叶包装为了体现文化底蕴,会选择利用水墨画凸显出茶叶的清新、悠远的特性。视觉表象一般由茶叶包装的画图结构、色彩应用、图形与文字、茶叶包装所使用的包装材质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茶叶视觉表象的效果。茶叶包装图形作为茶叶包装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若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则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端的消费体验。茶叶可以从包装的视觉表象直观的表现出不同价位、不同等级的茶叶,一般等级较高、价格较为昂贵的茶叶包装图像上显得更为细致,在颜色搭配方面多会使用深色。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具体设计,一般年龄较大的消费群体多喜爱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茶叶包装,而年轻人更多喜欢现代的,以抽象画风格的茶叶包装。

2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的对比分析

2.1艺术形式

茶叶包装设计是多样化的。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所体现出的语言文学和视觉表象都是茶叶包装的艺术形式。在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中,艺术形式往往体现在艺术通感上,艺术的通感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茶叶包装的艺术形式也是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的结合体。但是就艺术通感形式来说,茶叶包装设计中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语言文学主要是从文字、文化的角度,对茶叶包装进行阐述,通过对茶叶简介或字体的改变,表达出茶叶包装的艺术效果。而视觉表象主要是从颜色、图形、形状等要素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例如,在安溪铁观音茶叶的包装上,摒弃了传统的铁盒或是包装袋,反而选择了木盒,并在木盒中间设计出铁观音茶叶片形状的镂空,给人以全新的体验。从根本上来说,语言文学通过文字来向消费者传达茶叶的特性,而视觉表象更多的是利用图片来向消费者传达茶叶特性要素。

2.2表达效果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来看,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语言文字以及视觉表象方面。由于使用的创作元素不同,茶叶包装会体现出不同设计理念,语言文学的表达效果与视觉表象的表达效果的差别很大。语言文学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描述的手法,使消费者在理解茶叶时,能够更加直观、简洁。而视觉表象主要是从图像或是色彩要素入手,利用图像或是色彩的搭配,实现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因此,视觉表象要素虽然看起来更加直接,实际表现出来的效果更加婉转。如,正壶塘茶叶店选择在其铁观音茶叶的包装盒的材质上选用瓷器,体现出铁观音茶叶厚重的文化底蕴,还在茶叶包装瓷器上绘制了花、鸟、虫、鱼,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使人看到茶叶的包装便能感受到品茶的愉悦感。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的语言文学、视觉表象要素在茶叶包装表达效果上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和谐的视觉体验。

2.3创作方法

从茶叶包装图形设计的创作方法入手,对于语言文学以及视觉表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看出,茶叶语言文学主要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学艺术,通过对我国传统的文化或是传统诗词歌赋结合,能够提升茶叶包装图形的设计韵味。而视觉表象要素主要是从茶叶实际图片入手,对茶叶包装图形设计进行完善的,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中的视觉表象也是通过图片来传达设计者的思想。从创作方法来看,茶叶包装中的语言文学要素能够充分体现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突出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更加符合茶叶带给人们的文化体验。比如,大红袍茶叶包装设计成红色小礼盒的形式,符合大红袍茶叶的名称特性。

3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的转化策略

3.1具象型文学转化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名片。目前,茶叶包装图形设计希望将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进行转化,则需要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叶图形设计的视觉表象中。例如,有的茶叶公司将金骏眉茶叶的包装的图形设计中融入了牡丹花的要素,并在茶叶包装盒后配有相应的诗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利用牡丹花来体现该公司的金骏眉茶叶为茶叶中的精品,而且还加入了赞美金骏眉茶叶的诗句,使得茶叶包装更加能体现出金骏眉茶叶的韵味,可以给予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兴趣。

3.2抽象型动态转化

我国市面上所出现的茶叶包装图形类型多为二维平面设计。而安溪芯轩茶庄所生产的铁观音茶叶包装为三维立体图像。将铁观音茶叶的形状以三维立体图像的形式刻在茶叶的包装盒上,可以使得消费者在看到包装盒的一瞬间,了解茶叶的最基本的信息。与二维平面图像比起来,三维立体图像更加具体也更加直观。不仅从文学角度,还是视觉表象角度,都可以将茶叶属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3.3具象型与抽象型艺术转化

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主要体现的是艺术特征。飘茶香茶叶公司所设计的铁观音茶叶包装,将茶叶名称用水墨字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清新飘逸的感觉。另外,还在外包装上将茶叶包装的颜色设计为清新的淡蓝色,给人以淡雅的视觉体验,并在茶叶外包装中融入水墨画的设计元素,将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进行了和谐的艺术转化,这种设计方式值得茶叶包装设计公司借鉴。茶叶包装设计不仅仅需要从语言文学、视觉表象的融合出发,更多的是需要体现出艺术感,给予消费者更好的感官体验。

4结论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叶包装设计应当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从茶叶包装图形设计的语言文学、视觉表象两个要素入手,寻找出适合自身的设计风格。不仅如此,我国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还应该将传统语言文学和视觉表象要素相结合,推动平面设计向多维化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平面设计多维化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另外,我国茶叶包装图形设计师应当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推动我国茶叶出口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亚祥.基于视觉效应的茶叶包装设计策略分析[J].福建茶叶,2016(1):161-162.

[2]宋丽丽.平面视觉设计效应在茶叶包装上的效果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52-153.

[3]王净,邹大力.色彩视觉效应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3):234-235.

作者:时晓楠 詹秦川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