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案例教学下图形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背景了解与调研
在案例主题阐述之后,学生需要首先对案例的背景有充足的了解。自古以来,不论是写鱼的文化,还是画鱼的水墨,许多名人大家都有过精彩论作。而南通的鱼俗习惯,受得天独厚的濒江临海环境影响,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陪伴着百姓们的日常生活。“鱼”字无论是在甲骨文中,还是在篆书中,都是极其概括、生动的形象。现代文字中的“鱼”,经过变革,文字的下半部分变为一条水平线,似乎由水中鱼跃而出,意味更浓。有着“鱼米之乡”称谓的江南,鱼字排列在米之前,可见鱼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南通旧称崇川,位于江北。小城四面环水,南靠长江,东临黄海,河塘港汊,水网密布,被誉为“崇川福地”。水墨画中的鱼,寥寥几笔,浓淡相宜,非常精到,这都离不开对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悉心观察。南通有着丰富的鱼资源,四季不断,为鱼俗习惯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条件,鱼的图案更是被民间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学习与研究本土的一些民俗,对于发展新的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使学生对民俗文化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能运用以点到面的研究方法,进行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以全新的角度来演绎鱼俗文化的风采。
2主题讨论与分析
应用小组讨论分析法,让学生对国内外市场传统鱼俗文化衍生品进行调查,并邀请南通的民俗文化专家讲授,使学生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鱼俗文化。鱼俗文化设计的衍生产品往往出现在旅游品市场中,如蓝印花布、布艺双鱼挂件、双鱼剪纸、民间年画、织绣纹样等,采用的鱼纹为最具象的原汁原味的形象,摇头摆尾,跃然纸上。这种民俗工艺品土生土长、物美价廉、朴素实用,寄寓了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演变,这些民间工艺样式渐渐地从人们生活中淡化甚至消失,面临消亡。学生要学会思考分析:传统民俗文化如何更好地进行传承?南通鱼俗文化相较于其他传统民俗文化,为何更加能够广泛地运用到生活中?应该从什么角度来定位鱼俗文化设计衍生产品?凡此等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3案例启动与创作
案例的启动与创作,可循序渐进地分为以下3个步骤:
1)观察联想。
无论何种设计,都需要有一个前期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掌握很多原有素材及内在信息源,寻找可表现的、从而深入挖掘的新形态,扩展其内涵的辐射面,在原有素材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态的想象,培养多重创造能力。而联想是视觉创造的开始、图形创意的基础,需要仔细观察、逻辑推理、引发联想、多角度地进行换位思考。可以借助已有形态,由一个“起点”引发数个多角度的想象,再回到起点进行新概念的想象,反复循环,并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以作为后期创造的灵感储备。除了可以直接从原作中获取信息,更要让学生学会从其他作品中获取信息。毕业设计中学生设计的一副关于水资源的命题海报。对于这个永恒的主题,有别于其他学生千篇一律地使用枯木枯井、干涸的水龙头、荒漠等单纯化的设计元素,设计者在原有熟悉的反映表现和水有关的生物前提下,将鱼类赋予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由于长期缺水导致了河流干涸,鱼类为了生存,不得不逐渐进化长成了拥有四条腿的怪物,进而警示人们需要珍惜水资源,缺水的世界将会是如此可怕。这是一种因果联想,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到设计中,比起那些常用的直观元素能更加引起观者的共鸣。因此在图形创意中运用联想,可以以生活中事物的表现作为起点,加以巧妙的转化,从而创造出新的图像,传达出新的理念。日本设计大师永井一正设计的美术双年展海报,画面以精细密集的线条构成,重叠设计手法的运用让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两种不同透视角度的双鱼叠加而成,作品中的底“地”为大鲸鱼,“图”为小鱼,两个图形共同利用尾部的相似形,重叠组成一体,营造出一种新日本风格的纹样图饰,造型雅拙,极富个性化。学生在“形态构成”课程中所做的一组有关于鱼的装饰变形练习,要求以视觉形态中最为基础的点、线、面为主要表现元素,在完整的鱼的形态里做出更为丰富的构成肌理。学生的这组练习中,整个鱼从鱼头、鱼鳍、鱼身到鱼尾都做出了极为丰富的纹理感觉,避免了单调化。在这些装饰意味浓厚的构成中,点、线、面相互转化,各自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点的大小、疏密、方向等不同形态的组合,展示出不同的形态、节奏与韵律。线与线之间的平行、交接、组合、密集、空间等,也是学生在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的内容,练习中的这些鱼正是对不同的线进行了不规则的、不同表现效果的新尝试。作为图形的三大基本要素,丰富多彩的点、线、面经过我们的精心组织与安排,可以派生出无穷无尽的形态,并能够产生丰富的肌理感与装饰美感。
2)解牛再造。
作为一种既有事物,鱼类图形本身的构图非常完整,但是如果机械地照搬图案会受到局限,体现不出自己的创意性,主要表现为图案载体的不规则与原本现成的构图之间的矛盾。因此,无论选择何种载体形式,在载体的不同部位使用,都需要首先进行分解。富于变化的鱼纹图案,从产生之时起即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装饰器物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之一。解牛再造的过程主要包括:①造型研究与元素提取。图案的分解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形状的提取与色彩的归纳。就形状而言,让学生从各种鱼类表现形式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元素,将元素记录并发展为一个个可以单独使用的图案。这个元素可以是一个点,也可以是一个局部。②色彩研究与造型提取。色彩的归纳即为将原有事物的色彩进行提取,抓住主要色调,理解色块之间的搭配习惯与手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比较传统鱼俗文化的艺术表现与现代设计的色彩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民俗文化艺术的色彩特点,为进一步在后续设计中的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在这种分析、分解原作形态的过程中,提炼出艺术形态的构造成分、元素、基因、色彩。利用第一阶段的各种联想创作方式,进行第二阶段的局部元素的再造想象,为后期的图形再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对各种作品的分析和分解能力。学生们在创作实践中,根据自己对审美意识的认识与理解,营造出一种自我满意的组合形式与效果。这一过程可以主要以重构再造的图形设计方法为主。所谓重构,就是在图形设计中,通过各种表现方式,把经过解构的局部形态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促成新型的产生,以提高学生的造型整合能力及造型表达能力。再造后的图形可以不完全拘泥于方形、圆形,可以有不规整形态的出现,也可以直接融入某个造型中,允许打破纯平面的界限,发掘一切创造的可能性。重构再造是出草图的关键,核心即做好“加减法”,在设计时需兼顾大小、节奏、虚实、对比、错位、空间等图形创意原则,来设计自己需要的图案。重构再造的表现方式可分为打散再构、置换构成、基本形变异与异形同构。加减法是打散再构的重点。加法是从前期分解的图案中选择三到五种不同类型进行主观的叠加,注意以某一种分解的图案为主,其他图案为辅,同时注意画面的节奏关系。减法即进行简化,最终以点线面为基础元素组成新画面,尽量弱化具体图案,使之看上去无限接近抽象作品,需学会保留原作中值得保留的特征图形。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鱼纹构思和线条极为简化,使鱼纹图案变成具有对称性与强烈动感的几何图案。在这些原始生态的鱼类造型中,重构再造的形态元素已被高度精简与符号化。除去鱼类自身的形状与纹理表现,很多鱼类所独有的鲜明色彩也是学习色彩构成很好的资源积累来源。在设计中可以抓住最具有特色的醒目条纹,单一的高饱和度纯色被具有鲜明反差效果的黑与白间隔开,强化效果更加鲜明,视觉表现力更加突出。作为一款儿童日用品包装,能够抓住儿童的吸引力,符合儿童对简单明快事物和物体的局部特征喜好的特点。同样是儿童用品包装,抓住了主要色调黄色,用大面积的黄色来衬托眼睛里局部的白色、黑色、蓝色。在色彩提取的过程中,先是模拟眼部的色彩构成得到一个图形,对其进行压缩与放大,然后从镜面反射中得到启发,把两个“眼睛”上下对称排列,富于一定的变化。同时,为丰富画面,在背景色中设置了等距离同样大小的黄色波点,使画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感。3)产品衍生。整个创作实践的过程即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为了能更好地培养综合性的创造能力,要求把前期解构再造的图形,衍生到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中去。《百鱼遒进》为双面漆屏风,获得了“1895当代漆艺奖”银奖,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的陆晓云教授所作。整个图形是在汲取了南通本土鱼俗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由抽象的点、线、面基本元素构成,一百多条造型各异的鱼以及鱼的组合,表现出个性与共性、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给人遐想的空间,趣味性浓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装饰性,体现出南通大学百年校庆中所有教职工、所有学生团结奋进的昂扬斗志与积极奋进。当然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材质,摒弃传统的手绘本、素描纸,结合织布、彩色棉线、窜珠等更为丰富的材质来进行辅助。在衍生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选择设计的载体。卡片的设计不再是纯平面,画面已经不完全仅仅局限于纸面上表现,可以选择靠垫、T恤、一次性纸杯等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载体。T恤上的图案颜料不再是染织颜料,烫画纸可以是平面转印烫画纸或者植绒转印烫画纸。选择范围包括平面印刷品和服装、鞋子、挂件、家居用品等,鼓励多重形式的出现,在生活中挖掘一切创造的可行性,利用新鲜的视觉去覆盖传统的观念。以手绘草图结合电脑处理的方式进行图片的整理,最后完成产品的制作。可以是平面类产品,如书籍封面、台历、礼品盒、徽章、扑克牌、相册,也可以是靠垫、帆布鞋、T恤等立体类产品。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对自我认定的一种肯定。“图形创意”课程当中的一个学习情境———基本形的设计,要求学生们运用提炼、概括、归纳的手法设计一组鱼形徽章。这是具体物象的抽象化形态表现,各种不同形态的点、线、面组成了标志化的图形。一个广告工作室的礼品包装袋设计,由高低明度各不同的三角形色块组成了极具透视感的鱼,姿态鲜活生动,蓝色正体现出该工作室锐意进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的良好面貌,让人过目不忘。除此之外,这种立体设计也能够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设计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案例的主题。
4课程交流与总结
通过设计过程中各种资料的整理,使学生对设计的思路更加清晰与完整,方便进行进一步的全面总结。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以学业报告书的形式把设计过程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并以学业报告书的形式进行最终展示。整个汇编过程也是一次重新温故、重新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过程交流”,而不仅仅是“成果交流”。即除去语言上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是草图交流、展厅布展交流,以此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与自我改进,这是对自身设计水平的提高,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5结语
作为设计教育工作者,教师应经常反思如何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如何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以南通本土民俗文化作为切入点进行案例性教学,通过对案例多视角的分析,注重自主性学习与交互性交流,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体验设计的乐趣。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尽量避免“唯一答案”、“最佳答案”,应允许学生有多角度的、自己独有的见解。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新的创意设计才能不断涌现。运用这样的案例教学,重点向学生传达一种设计研究方法,开拓思维,使学生能够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新的生命与寓意。
作者:赵安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