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探讨

摘要:在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也逐渐由最初的保障手段,发展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作战力量。从本质上来说,电子对抗的水平,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输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战争研究中,除了实兵演练与战史研究之外,作战仿真实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现阶段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来进一步提出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军事强国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电子设备的重视,同时,也开始通过运用作战仿真实验的形式,来进行电子对抗作战问题的研究工作。在这当中,就针对于整个的实验研究来说,实验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能够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则将会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运用更加经济的物力与人力资源,来获得更加可靠的资料与结果。不然的话,如果出现了设计缺陷,就不但会使之出现浪费,还会不可避免的降低研究成果的价值。所以说,强化对实验设计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军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1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得出,在经过了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以后,我国对于实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不过,在笔者所查阅的各种资料中,并没有针对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进行专项研究。由此可得,在进行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而在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研究中,理论研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以胡晓峰教授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对于国外的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理论进行了充分的跟踪研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实验设计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对象等进行了更加透彻的剖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理论。比如说,在《作战实验设计原理与方法探析》当中,龙建国教授就提出了自然科学研究与作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将方法与理论运用到实验设计中。而别晓峰作为军事科学院的博士,也在《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讨论》当中,对于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的方法、原则以及步骤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实验设计的流程进行了规划。此外,在《作战实验设计与运筹分析方法》当中,卜先锦副教授也进一步展开了对实验设计核心问题的研究,并采用实例验证的形式,来对其设计中所运用的方法进行了验证。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研究对于我军进行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研究当中,设计方法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而且,实验设计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成败。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军在进行作战仿真实验设计时,所运用的实验设计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即:析因设计、分式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等。将这些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比较来看,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的降低实验的工作量,并且,其无论是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是精确性来说,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些设计方法的应用方法、流程等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其中,在《战争复杂系统仿真分析与实验》当中,胡晓峰等人就针对该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介绍,并且,在我军所进行的一些实际的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中,很多方法和理论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不过,就总体情况来看,其在实验因素的设置上,还过于简单,导致实验结果和实际的情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目前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2.1对电子对抗系统认识不高

通过调查得出,在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中,我们对于系统的一个主要的认识难点,就在于电子作战对抗系统,与火力作战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火力作战系统的效能,能够在交战结果中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体现,而电子对抗作战系统,则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分析,来结合其对于联合作战的影响,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除此以外,因为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其具有固有的病态结构,再加上其不具有充分的先验知识,从而导致其难以通过一种比较严格的数学形式,来对其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这样一来,我们就难以对其进行时间与空间上的有效分割,从而导致其出现边界模糊的问题。

2.2没有掌握各类实验的特点

在进行实际的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过程中,对针对于不同的设计目的,我们将会选择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而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于“探索发现实验、检验假设实验和演示验证实验”等,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分析,并且,对于其所具有的特点也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不过,就针对于仿真实验本身来说,其也有这独特的特殊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只能通过对实验内涵的认识延伸,来有效的去发掘其本质。但是,现阶段,我们并没有对其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2.3对实验因素的选择不科学

所谓的实验因素,也叫做实验因子,或者是自变量,其所指的,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所重点考察的对象。从本质上来说,实验因素的数量和种类,将会对实验设计方法的选择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而由于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因此,其实验也通常都是多因素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因素,将很难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即便有影响也是非常微弱的,而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将其有效的剔除。不过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所常用的实验因素效应分析方法,并不能够充分满足对实验因素的选择需要,导致其并不能够针对这些实验因素来进行全面而又客观的分析,也就难以找出真正敏感而又关键的实验因素,从而影响实验质量。

2.4缺少实验因素确定依据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称实验因素取值点的数量,为该实验因素的“位级”,而就针对于实际的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来说,实验因素位级的多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如果实验因素位级过多,则将会使得实验的工作量出现极大的增加,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实验因素位级过少,则又不能将实际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不过,就针对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我军对于电子对抗缺乏充分的实战经验,因此,在进行实验因素位级的确定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的参考依据,这样一来,就会使的其所设置的实验因素位级缺乏代表性,从而对实验的价值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3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发展思路

从本质上来说,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有着一般科学实验的流程,即“探索发现—检验假设—演示验证”。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实验阶段,来对仿真实验进行分类的话,则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探索发现实验、检验假设实验和演示验证实验”。明确各个阶段实验的实际特点,并结合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是确保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规范性的一个重要保障。要想进行有效的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才能确保我军的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水平,能够满足新技术的发展需求。而要想强化我军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能力,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3.1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

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往往能够直接决定实验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对相关技术人才与军事人员的培养。通过采取定期集训或者学习的方式,来确保其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电子对抗知识,并且,引导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来实现对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以此来培养出一批不仅懂电子对抗,就能够充分掌握计算机应用方法的综合型人才。

3.2强化对实验本质的认识

事实上,要想从根本上探寻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的本质内容,就必须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反复研究与分析,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通过这种不断的重复实验,来将其所存在的问题反馈出来,并进行实验因素的优化,选择科学的实验因素位级,才能够对实验本质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

3.3充分掌握实验设计方法

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就针对于不同的实验对象,其往往需要运用到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因此,当我们在进行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与掌握各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并明确其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其次,还要求我们加强对其在相关领域实验设计中的应用情况的分析,来对于各种实验方法的使用流程与特点,与一个明确的掌握,并在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中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3.4结合实验本质与设计方法

在日后的设计研究过程中吗,需要加强对各种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本质的分析,并充分了解设计方法所具有的特点,然后找出设计方法与实验本质之间的结合点,来实现两者之间的科学结合,并对实验因素、实验指标以及因素位级等进行充分的研究之后,来形成一个科学有效并且规范化的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流程,通过该流程,来为我军的电子对抗作战提供必要的参考。

4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使得我军的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还在起步阶段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进行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的设计时,就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也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的流程,来为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的开展提供指导。基于此,笔者就通过对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现状的分析,来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发展对策,日后还需要针对该方面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段伟.基于HLA的作战仿真实验规划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2]李华.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6.

[3]王枭,刘雅奇,齐锋.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子对抗作战实验寻优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41(08):155-159+164.

[4]万宜春,杜泽海.电子对抗作战行动方案时域冲突检测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5,35(10):133-137.

[5]邓健,王星,程嗣怡,陈游,商龙.基于组件的机载电子对抗仿真系统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40(08):47-51.

[6]耿松涛,刘雅奇,张顺健,李雪松.基于实验数据的电子对抗效能分析建模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39(01):63-67.

[7]杨娜,袁舒,侯磊,张永秀.陆军电子对抗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13,25(S1):187-190.

[8]陶玉犇,邓宝,葛江涛.对防空预警系统的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指标选择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13,36(01):69-72+113.

作者:尹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