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优化中的实验设计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产线优化中的实验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产线优化中的实验设计论文

1DOE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实验设计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企业寻找最合适的运作条件及问题关键点.Byung-JuYi采用柔性铰链的设计与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合理分析,确保了零件的位置精度;DeNeve,H.通过对LED的设计与实验结果研究,对产品进行了合理定位,提升了工作效率;Taylor综合运用阶乘设计和田口设计,确定了最佳的磨削条件及车轮转速,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国内研究如刘晓剑等对无铅波峰焊工艺、DOE法及其在无铅波峰焊工艺优化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钱伟等应用正交实验方法(DOE)提升铜杆产品的体积电阻率合格率,对“打渣温度”、“提炼温度”、“打氧时间”和“搅拌频次”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得到最优炼制工艺参数,使得体积电阻率合格率提升至97.8%,也使铜杆产品的合格率得到改善;张贺等设计的检测设备是通过测量冲床、压力机合模高度的异常情况来实现对冲压件品质的检测,设备内置了大容量的Flash存储器,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统计,实现不良产品的可追溯性.综上所述,众多学者都是对于实验设计应用限制在了产品的开发与研究范围内,虽然这样可以有效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大大提升其产品的合格率,但是未能将实际应用突破现有应用范围的局限性.所以,结合上述所提到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以生产现场的质量检测误差率为研究对象,在掌握作业流程及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利用DOE中控制因素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探索问题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为改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从而推动精益生产管理.

2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DOE法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合理安排实验的一种方法论.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试验次数、提高试验精度、使研究者从实验结果中获取无偏的处理效应和实验误差的估计.DOE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应用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并不断丰富完善成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应用中,实验设计研究常常被用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善工艺条件或参数.本文采用的DOE研究方法即以y=f(x)基本模型为依据,左侧为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而实验设计就是在提供可供资源和期望信息的前提下,综合输入、可控因子和噪声变量,研究y与x的关系,并探索及确定对响应变量最有影响的变量,而一般情况下,由于需要保持过程的稳健性,使得外部(n)变异性来源影响较小。DOE操作步骤:

1)确定实验目标.在实践中,团队成员全体参与,要注意确定需要试验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都可接受的提案.

2)响应变量的选择.通常选择所测变量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差,如果存在多种变量,取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变量,确保该变量可为试验提供有用信息.

3)确定因子,选择水平.采取流程图、因果分析图等,结合5W1H法、头脑风暴法等筛选影响响应变量的因素,并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4)制定实验方案.结合实验目标,将实验分组、次数、顺序等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或方法进行安排.

5)实施实验.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并做好监督检测、记录工作,包括响应变量数据、环境、员工操作、实验材料等,注意数据收集的全面性.

6)数据的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排除实验者主观臆断,确保实验结论的客观性.

7)结果.依据实验,采用图解法等推出实施路线,并做好后续的跟踪实验,确保结论的正确性.

3实证检验

DVD制造是A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过近期对现场实际作业收集的数据统计分析可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DVD的一生产线M工站的瓶颈工时过长,严重影响生产线平衡.为了对生产线进行优化,提升生产线的作业效率,公司IE人员要运用DOE试验设计分析瓶颈产生原因,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而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a.光电异物检查及排线清查;b.光电检查+光电片预点胶;c.光电转换器和光栅调校;d.光电+光栅点胶;e.唱片马达和循迹马达装配;f.激光头组装;g.掛架装配;h.传动片螺丝调整;i.传动片点胶;j.蜗轮涂油和循迹测试;k.MDDVD评估;l.MDCD评估;m.DSP;n.贴标签和测试o.封锡桥;p.外观检查1;q.外观检查2.为解决上述问题,运用DOE试验设计分析瓶颈产生原因,步骤如下:

1)分析M工站(即上述k组)的作业流程.物料进入MDDVD工站后,首先对其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是不符合规格要求,如果不是则将其传递到正常作业流程中的下一工序;如果是则将其装盒运至其它同类型工站或者留在本工站,留在本工站的需要不同人员进行3次检验,如果检测结果是符合要求的,则属于误测,将该产品传递至正常作业流程中的下一工序,如果检测是不良品,则进行装盒处理,同理,被运送至其它类型工站的产品进行类似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对同“留在本工站”的产品进行相同处理.

2)根据统计得出统计误测率表。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来自于公司实际的现场收集,采用IE基础手法中秒表测时.通过对7月25日至30日连续6天的数据收集(29日由于调休无法收集数据),并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得到误测率统计表。由此可知,误测率过大是工时过大的主要原因.

3)寻找解决途径由上可知误测率是瓶颈工时产生原因,现在重点分析误测产生原因,解决办法是运用DOE试验设计法.首先运用因果分析法,结合头脑风暴法从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方面进行选择影响因素.由上可知,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的操作不熟练、设备精确度不高和碟片质量不良,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凭借团队成员的经验进行分析,而缺乏一定的客观性,所以,要找出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需要进行实验分析.

4)实验分析设计实验分析上述三个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实验条件:操作工人:两人(人+人-)设备:两台(设备+设备-)碟片:两张(碟片+碟片-)监督员:两名(工程人员)记录员:两名(IE人员)实验方法:控制因素法,控制其中两个因素,分析第三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由此可得出,设备是误测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所以,联系设备维修人员,指定详细设备维修与维护方案,设备维修后将误测率由原来12.2%降至4.2%,该工站工时由17.67s缩短为16.244s,減少了1.226s。

5)改善方案实施后效果对比.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改善,误测率由改善前的12.2%,降低到了改善后的4.2%,优化率达到65.6%,可有效降低检测过程中所出现误差的概率,提升作业效率,如果将该方法推广至更多的生产线及厂区,可实现更加可观的效益。

4结论及对策

通过因果分析法选取员工操作、设备和碟片作为三个因子,分别进行控制实验,研究M工站误测率影响机制,首先深入熟悉M工站的作业流程,并通过秒表测时,收集工站的大量数据,针对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DOE实验设计的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设备的精准度是导致误测率较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在针对该问题进行改善后,有效降低了误测率和瓶颈工时,提升了产能.综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第一,IE的改善工作要具有高度的全面性.生产线的改善要从人、机、料、法、环、检测等多项环节进行考虑分析,并将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分析透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善.第二,改善要抓关键点.生产现场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常常不允许对多个因素进行细致改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抓住导致问题出现的关键因素,对该因素进行改善,可大大提升改善效果.第三,选取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实验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选取何种实验、实验次数等,要从系统性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过程的整体效果,在此基础上,选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作者:田力军 张峰 程钧谟 殷秀清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