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专业设计课程创新力培养体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子竞技专业设计课程创新力培养体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电子竞技专业设计课程创新力培养体系

摘要:高校电子竞技专业主要培养集创新、应用、技能为一体的电子竞技人才。深入理解创新力、产教融合内涵,可以提升电子竞技专业设计类综合实践课程新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力;电子竞技专业;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产教融合;电子竞技人才

1创新力概述

1.1定义

创造力的内容十分复杂[1]38-44。人们通常从社会的物质积累与知识积累的角度理解创新能力。分析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内涵[2]的理解主要包括:1)创新能力是在现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主体能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创新主体的思维与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技能。2)创新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对现有知识与事物的改善,完全颠覆现有规律,创造新事物、知识的能力。3)现代社会发展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新主体具有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的工具、方法等。

1.2创新力培养的必要性

教育的灵魂是创新[3]。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4]强调高等教育要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并提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电子竞技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之一,市场对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电子竞技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5]。高校开设电子竞技专业主要是为电子竞技行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校电子竞技专业设计类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是优势资源,在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上具有明显优势[6],可以实现共赢。电子竞技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交叉性、综合性的特点,电子竞技人才需要结合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产业等解决实际问题。电子竞技专业要适应国际新形势下的人才、产品等竞争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加强电子竞技专业建设,培养多维即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电子竞技人才。实践是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检验知识、服务社会的舞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创新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灵感和想象。知识储备是前提,知识的激活是目的。当前,高校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但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或解决办法死板。因此,培养具有创新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7]。综合实践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电子竞技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相互交流和帮助,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2综合实践课程设置

电子竞技专业设计类实践指导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大部分电子竞技专业知识和基本的艺术设计软件应用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行业相关实践活动的类似课程。目前电子竞技语境下设计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全面,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对培养综合型人才理解不深刻,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1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有偏差

由于没有明确的主题目标,很多学生的实践活动是盲目的,没有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电子竞技行业看重实践能力,需要人员能够灵活、高效处理实际问题。高校的电子竞技专业应以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定位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目前高校电子竞技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有很大偏差。高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行业、企业需要。

2.2缺少完整的计划和活动周期

从目前的设计类实践课程来看,学生的实践活动缺少完整的计划和周期,而且很多实践活动需要在课堂中完成。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体验行业工作的完整周期、工作流程和工作需求。同时,学生作为行业新人,在实践活动中缺少经验,很难制订完整的工作计划。

2.3课程体系单一

电子竞技专业生源以艺术考生为主,他们的文化课基础、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高校电子竞技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参考了其他类似专业,如动画设计、平面设计、摄影摄像等,这些专业对文化成绩、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电子竞技专业课程设置上缺少短板的补齐或针对性的提升。电子竞技专业实践课程大多没有让学生深入产业体验的要求。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水平较高,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往往只能给予理论指导,不能给予实际工作指导,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选择忽视或放弃解决。课程体系单一,教学面面俱到,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层次与能力,缺乏针对性,学生的竞争力较弱。电子竞技行业发展特殊,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4学科课程分割严重

构建课程体系时,电子竞技专业常采用三段式,即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安排在第1学年,核心专业课、专业课程安排在第2和第3学年,核心技能课(即实训课)安排在第4学年。这种三段式课程体系能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1)对个别专业,三段式会彻底划分学科,而各学科会有相同的知识点,进而出现大量知识重复且个别知识点无法得到专门传授的问题。这种学科划分致使教学资源整合性不强,不仅浪费大量学时,还会影响教学成效。2)学科相对独立,在缺乏强化训练的情况下,学生无法牢固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无法整合知识形成框架并融会贯通,而这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后续发展。3)学科课程没有均衡分配,学生面临时而过多或时而过少的学期学习任务,不利于时间分配,也不利于知识的吸收、消化。

3培养策略

3.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体验

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明确实践课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亲身实践是实践活动之本。学生只有在实践中面对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才能强化学习,强化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制订科学的实践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质疑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升创新能力。

3.2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8]。企业具有行业一线资源,学校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学校和企业双向介入能够促进教学与生产结合,优势互补,所以校企合作是实现高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真正深入行业,切实了解并思考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3.3实训环境职业化、管理模式企业化

创新力的培养不能脱离实际。学生的实践要与未来工作相联系,以切实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产业、行业中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熟悉企业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要实现实训环境职业化、管理模式企业化。

3.4多专业融合,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专门针对复杂问题的教学模式,以自上而下的方式细化系统目标,划为若干教学模块,各模块具备相应的子功能(即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实现系统功能。国外发达国家已开启跨专业联合教学之路[9-10]。麻省理工学院凭借跨专业合作教育跻身全球顶尖名校。钱三多曾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交叉专业将成为一个时代趋势”。华南农业大学自2007年开始探究多学科联合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电子竞技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掌握实践需求,毕业后能快速进入岗位角色,而且思维的碰撞能提升创新力。

4结束语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实现实训环境职业化、管理模式企业化,可以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郑昱凡 陈江 陈飞 单位:南京传媒学院电竞学院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离退休管理办公室 江苏中森设计有限公司第三设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