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物质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斥着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影子随处可见。相对以往人们把环境与人、物与人分割开来孤立对待,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室内的环境设计,事实上室内环境的设计已成为了高质量生活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围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这也使得人们对室内设计的广泛关注,因为其与人们的个性、品位、生活等密不可分。怎样在对室内环境设计时合理运用环境心理学,本文将做一个具体的讲解和分析,主要简单阐述有关创造稳定、宜人、安全和人性化的室内环境心理学的运用。室内设计在所有学科中是综合性较强,环境心理学、生态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艺术学、工程学等都是其所涉及的领域,其宗旨是为创造出令人们感觉舒适而稳定的室内环境。当然,室内设计过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就是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要解决心理与物理之间的问题,或者说是环境与人之间的问题,要消除两者之间的隔阂,使之融洽和谐不突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充分了解人在不同环境下相对应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同时也要求我们对室内设计中相关现状和概念有充分的了解。
1.我国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
钢筋混泥土的建筑,加上华丽壮阔的室内装潢,能给人以一种豪华的感觉,这也是我国目前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但这样的设计绝非能给人豪华的享受,总使人感觉到缺少点什么,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其实,在设计室内环境时,设计师往往将过多的注意力放置在环境的雕琢,但却忽视了人的因素,无意中把人的需求抛到脑后,最终使得设计出的产品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环境心理学已经开始丰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环境心理学对室内整体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满足自身对自然的渴望,不少人把自然界的景物复制到室内生活中,由此可见,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2.环境心理学至今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尤其应用环境心理学原理广泛的应用于环境设计的各个领域。
我将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做简要分析和阐述。
(1)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①人类作为高级物种,在理性思考、意志决定、语言表达与社会性等方面与普通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类在室内环境中进行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工作、生活、娱乐、休息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有自己单独的空间而不至于被外界纷扰的环境干扰。设计师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室内的人际交流以及人际交流的距离。[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场合的不同对具体的人际交流距离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交际的对象也有时应该纳入这一调整范围。当然,这些都导致了我们进行室内设计时必须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重要因素做重点考虑。②在室内环境的有关设计方面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尽量保留环境的私密性。作为使用者,都有最起码的要求——保证自身的私密性,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空间必不可少的要求。室内环境与外界的隔绝要求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考虑一点,那就是充分考虑使用者对于室内环境私密性的要求。③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另一重要要求就是安全感。要保证室内环境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就要求设计者对室内空间布局、室内环境的色调甚至室内气味都一一考虑。环境的人性化是设计者需牢记于心的设计准则,这就要求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突出环境的安全感,让使用者充分感受到设计的人性化。
(2)人体的感官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并对外界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状态,大脑进而对这种刺激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回应。
对环境的认知需要大脑和相关感官器官配合进行,缺一不可。在认知的过程中,心理行为也会为大脑提供相关的环境空间提示。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那么室内环境的设计就变得复杂化了,不是单一只从从实用功能、空间大小等方面来考虑。包括空间形状、地理位置、光照强度、温度等都应该作为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
(3)我们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使用者也一样。
我们应当重视使用者的个性,采取其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这是对使用者的最基本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其个性的尊重。不同的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点,了解使用者对外界的认知情况以及环境对使用者个性的影响。做到这几点,我们就能够在设计中合理的掌握分寸,做到游刃有余。
3.总结
综上所述,孤立、自成的系统永远不存在,每一个室内环境都是是我们生活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因素,它是整体中的一个点并构成了整体的综合性。室内环境设计应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都应予以重点考虑,使得设计出的室内环境能让使用者感到满意。室内环境设计时应充分融合感性与理性的因素,时刻第一位考虑人们的需求,从而设计出真正令使用者与室内环境协调融洽的优质作品。
作者:周晶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桂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