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室内设计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高校室内设计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高校室内设计论文(3篇)

第一篇:高校室内设计教育思考

一、注重师资力量,构建综合型教师队伍

在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和培养人才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以及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就是对本身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设计专业的教师要想胜任系统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要具备系统化教学的设计、实施和监控能力以及信息素养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多元化教学的研究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除包括理论学习、研究外,同时还包括企业挂职锻炼和参与课题项目研究或企业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申报等,并借此来锻炼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另外,高等学校还应注重对设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邀请优秀的从业设计师来校,针对本校的教师做学术报告,还可以请设计师到课堂中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让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的现状、市场需求和实际生产过程及设计师的生活工作方式等有更多地认识。由此可见,高等学校的室内设计教育师资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交叉性、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充分掌握现代的教育方法和艺术设计手段。

二、运用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我国目前的高等学校室内设计教育来看,多数还是采用“教师单纯授课,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高等学校要不断研究、探讨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室内设计项目的活动,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活动的大方向、步骤,还要给予学生某些建议和意见,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设计的实践中去。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和互相协作,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了充分地了解,同时为自己后期的学习明确了方向。此外,高等学校在设计专业教学方面,要始终遵循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实践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实际的设计能力。教师要想针对学生关于工程实践的近距离认识问题得到根本地解决,就应该保证自己课堂教学的质量并积极地充实自身专业认识阶段的信息资料和内容等,以及引导学生在专业设计阶段进行正确的应用性设计训练,进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实战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的环境氛围

我国高等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的环境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首先,学校应该构建适合学生生活、学习的校园文化,校园设施。比如,可以针对学生建设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社区教育功能;可以为学生建设一部分能实施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的教室或者是能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场所等。其次,学校要注重加强产学研合作,并积极的将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大力的拓展,进而将实践教学环境进行大的改善。另外,学校要为学生建设网络开放课程和构建教与学的可持续交互式使用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人才的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加强其网络学习能力。比如,我国北京市教委的特色资源库,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丰富网上的教学资源,已然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个图书馆”。最后,学校要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与国外建立稳定的实践项目或者短期交流,并邀请国外设计专家学者定期来学校进行讲学和交流等等。

四、开设相关学科的教学课程

由于现代设计所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广泛,加之现代设计本就是构建在多种知识综合运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充分掌握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涉猎与之相关的其他多种学科。比如,学校可以有选择的开设建筑、文史、民俗、宗教、人机工学、社会心理和经济以及自然科学等其中的某些相关课程,借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五、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针对室内设计师的要求也在逐渐地提高。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室内设计人才的主要阵地,要针对种种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张莹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第二篇:高校室内设计餐饮空间教学改革

1现状分析

就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设计的教学体系来看,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与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科或专业概念与社会行业的要求不符合。主要表现在:传统授课方式属于教师“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照教学课件和落后的章节式教材“灌输”理论知识,这个阶段学生并不知道这些理论知识在后期项目中如何具体应用。所谓“课程作业”也是授课教师自己随便模拟的房型和最终图纸要求,与工程实践的项目任务书要求也相差很大,学生在这种任务要求和教学环境中很难应付企业的面试和适应未来的挑战。

2新课改的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了解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学习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方式方法和流程,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加强设计表现的基本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室内设计专业更要注重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市场观念,具备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专业素养,这是本课程教学的独特性。前导课程为室内设计基础、专业表现技法、AutoCAD、3DSMAX、室内外效果图渲染与表现、家具与陈列、装饰材料与构造、装饰工程概预算、住宅室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后续课程为文化娱乐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3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餐饮空间室内设计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主要是基于项目导向式教学理念,改变原有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室内装饰装修企业真实项目,按照室内空间设计的程序,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对应设计过程的相应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做自主完成的任务。相关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提供,同时兼顾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室内装饰装修企业设计师工作流程的调研总结企业设计师的典型工作过程和设计过程,同时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认定针对室内装饰员和室内设计师的技能要求及知识要求,提炼出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总体设计的三点思路:

3.1创新基于工作任务引领“工作室”制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在仿真工作室环境下,项目任务引领课程内容,按照企业设计师承接一个设计任务之后的典型设计过程进行教学进程的安排,按照设计师需要完成一套项目方案图的工作程序推进教学过程,通过项目导入、实训任务、实训基础、工作任务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

3.2设计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

项目任务选择采用企业实际项目或者设计网站学生竞赛项目,以项目驱动为主导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设计能力要在真实项目的设计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设计实践逐步提高。

3.3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积极促进“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中,遇到理论问题教师及时补充,遇到设计表现与技能运用等综合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教学进程的完成,设计任务的相关图纸也随之完成,这种项目任务驱动教学进程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企业设计师项目实战中每一个工作细节。“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这样有利于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挖掘知识。二是指课程授课教师和学生一同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时时演示项目设计过程,分析和讨论教师自己在做设计时的思路和图例展示。学生通过观摩教师相关阶段表达的图纸或者电子文件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一个项目从接手到最终排版完成的全部细节和阶段遇到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同时,在项目制作过程中还能够接受授课教师对学生手绘、电脑等表现技能方面的提高。

4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

通过教师模拟工作环境进行交流性实训,通过项目导入、实训任务、实训基础、工作任务进行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教师采用以项目驱动为主导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设计能力要在真实项目的设计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设计实践逐步提高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项目的练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在实训任务中,学生会遇到许多设计上的问题,如尺度、空间、体量、材料、结构等,这些问题能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从大量的草图到初设方案的建立,再到方案深化的掌握的过程中,达到职业技能的培养。

5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要求进行项目设计的全程记录与总结,课程结束后进行小型的作品展览及分组项目汇报。课程评价除了作品的质量和最终效果外,还要综合考虑整体设计工作的开展与安排效率、工作态度、合作意识等因素作为最终课程的评分依据,使课程不仅全面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质。课程评分主要包括:(1)项目设计的进程控制(计划与实施一致性等),占总分的20%。(2)作品的设计情况(创意性、功能性、美观性等),占总分的30%。(3)团队协作能力(工作主动性、团队意识、具体分工的完成效率等),占总分的20%。(4)设计表达能力(制图规范性、效果图制作质量、设计说明编写、方案汇报的语言表述等),占总分的20%。(5)制作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占总分的10%。

6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空间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为项目教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是主体、任务、载体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突出了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师徒制”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入,也极大地促进了授课教师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追求,将更新更好的技能带到课堂并传授给学生。课程考核多元化也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岗位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作者:白廷义 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室内设计课堂教学探索

一、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大学校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就目前来看大学校园是党员密集的地方之一,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也是党员发展的首选地点,党员干部的任用关乎高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思想教育和发展党员,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要不断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当下室内设计学生思想普遍活跃,信息广泛,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首先在高校集中显现。抓好高校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基本政策、方针的同时努力提高师生个人水平。纵观国内各地的高校都在不断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培养力度,与此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力求在潜移默化中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完善、贯彻高校奖励制度

高校招生计划迅速增长,各高校生源竞争愈来愈激烈。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发展输送人才,尤其是输送经济建设需要的技术人才,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够更加凸显其优势地位和作用。但从有限的教育资源出发来看,如何在教育投资相对还不完善的同时,一方面扩招,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所以在校期间高等教育激励制度的实施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价值观的认知。合理构建并优化学生激励机制,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益,节约相应的附属投资。可如今高校主要采取以建立在综合测评基础上的学生评优方法来激励学生,但由于评比过程不够透明、不够科学,“打擦边球”的现象频繁发生,影响了激励效果,再加上一些学校激励政策形同虚设,无法贯彻执行,并没有充分地应用好奖励与惩罚两种激励机制,所以在校期间,学生认知出现偏差,综上所述,应加大对大学生激励机制的投入力度和执行力度。

三、合理选取教材

教材是学习者增长知识和发展技能的重要材料,加强对选用教材的全方位管理就要加强对教材的选用、评价、推荐和撰写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因为现在大部分高校在认购选取教材时首选贵的再选对的,在很大程度上不排除利益上的考虑,众所周知,当下知识更新的速度飞快,在教材上知识的呈现形式也和以前有所不一样。编书人大多都是有“目的性”的被迫编制书本,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互相抄袭的嫌疑,更好笑的是,更改了别人的作品后怕被人发现,整天在如何掩盖抄袭套用痕迹上下功夫,比如当我们拿到书后,发现很多讲述的知识点在书本页数上跳跃比较大,上课学生只顾“乱翻书”,以至于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抱怨现在的教材编得不好了,所以我们在选取教材上应慎重。针对以上出现的弊端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选用教材必须优先以教材的质量为标准;2.选取教材时必须提取相应专业任课教师的可行建议,而不是走形式;3.鼓励使用当下与时俱进的教材;4.对相关专业教材的选取应从专业教学计划整体培养方案上统筹规划,避免累赘重复。5.从严掌握、选取与教材配套的高质量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助资料;6.电子课件选用操作简便并与教材配套的,要求人机交互性强,安装方便、兼容性强、可操作性高、后期保障可靠。7.电子课件要及时更新。

四、合理安排课程

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所以在校期间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还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必修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而每个课程都是带有相应学分的,不同的课程获得的学分也不同,而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修够学分才能毕业,这就对课程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学时和学分而言,一些学生认为专业课的课时可以稍微增加,不要间断,而某些非专业课的课时可以相应减少,多增加时间的机会和时间,同时不会对学习效果造成太多的影响。就现今国内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仍然最关心的是自己所修课程的学分,就对课程所占学分比重的设置任然是各高校的一大难题。比如在学分方面争议最大的就是:像思修、马哲这一类理论性很强的非专业课程占的学分比重比一些专业课程还重。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面,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师生持不同的意见,不同高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同,换句话说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得考虑教育资源的利用,因此课时课程设置不是非常合理,课时少内容多,有时候课程短期内集中,老师讲课速度不得不加快,学生们听课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在大学期间,就我所教室内专业而言,小班上课同学们不但发言机会多,而且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针对性指导,理论和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集中解决,同时也能促进大家共同进步。所以进一步合理统筹安排学生的课程至关重要。对于以上几点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应反思探索的方向是否偏离,反思改革的行为是否过激,反思改革的路径是否正确。只有在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控,才能始终坚持以“促进有效学习”为核心,坚持以有效“高校课堂改革”为目标,从而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大学新课堂模式。

作者:丁健 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