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色彩规律对产品色彩设计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从认知的角度观察,人通过视觉器官得到对物体的认知,而物体是由形状和颜色两个方面组成的,形与色共同构成人对物体的认知信息。当两种信息输入大脑时,大脑意识产生对物体形的认知记忆和对色的认知记忆,这两种记忆形成两个概念,一种是形体概念,一种是色彩概念,姑且称之为概念色。当人获得并记忆这种概念时,就掌握了用概念判断事物的能力,当人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里看到和概念中相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时,就可立刻判定其与之前的物体相同。当仅仅看到相同颜色时,大脑意识通过记忆里的概念色会联想到之前认知的物体,并由物体联想到物体的形状。反之,如果只看到一个形状,人也可以联想到之前认知的物体,并由此联想到它的颜色。由此不难看出,对物体的认知是通过两条线路完成的,一条是形状,一条是颜色,两条线像灯芯一样既交错缠绵在一起,也各自独立,这就要根据人的生理机能来分析了。如,盲人不能通过颜色来判定物体,只能通过长期以来在意识里形成的物体形状记忆来判定物体,通过触觉完成对物体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单向的。而色彩认知必须由视觉器官完成,它的认知是双向的。色彩规律的形成就是“视觉器官—意识形成—记忆印象—概念判定”的过程,它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具有相对的主观性。客观认识和主观判定是色彩规律的两个重要特征,同时色彩规律还具有共性和个性特征,这两个特征来自色彩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决定了色彩的共性,主观性决定了色彩的个性。由于许多不同物体在空间中拥有相同的颜色,在形成概念色时会形成多重认知,所以人在看到一种色彩时会判断出多种拥有相同或相近色彩的物体,并受到个人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限制产生判断的偏差,这是由于受到“模糊概念”的影响。也正因如此,色彩规律不像其他事物规律那样一成不变,它的主观判定部分是随着社会、科技以及人文、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
二、色彩四个典型特征的规律
色彩规律是色彩客观存在的规律与人的主观意识判定共同形成的,其核心包含心理性、审美性、功能性、人文性四大典型特性。
1.色彩的心理性规律
一件物品在有色彩之前和之后,给人的感觉是有差别的,色彩对人的情绪、心理、行为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视觉器官担负着色彩信息的收集任务,人的意识在处理这些色彩信息时会产生心理反应,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表现为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涨缩感、进退感等。在色立体中接近纯色橘红的为暖色,接近纯色天蓝的为冷色。色彩的明度对比会使人产生一种轻重感觉,明度高的色彩给人一种“轻”的感觉,明度低的色彩则给人一种“重”的感觉。色彩的胀缩感是指色彩在对比过程中,某些色彩的轮廓给人以胀大或缩小的感觉。通常暖色和亮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和暗色具有缩小感。色彩的进退感是由于人眼错觉所造成的等距色彩给人非等距的感觉,是色彩对比中的“隐”“显”反映使人产生距离感。色彩的这些规律实际上就是色彩在心理上的反映。
2.色彩的审美性规律
色彩的审美性建立在色彩心理性基础之上,色彩的搭配组合形成了人对色彩的普遍审美标准。审美标准的主观性很强,它受历史沿革、民族风俗、国家地域、政治宗教等人文因素影响,同时也受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审美差异。有章可循的审美标准由大渐小形成不同的审美规律,如大众审美情趣、不同性别审美标准、不同年龄审美标准、行业审美规范等。人在生活中对事物有美的需求和欣赏要求,难以想象没有色彩的世界会是怎样。人用客观的标准和主观的意识来评价色彩本身,这种评价技巧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和对美感的培养。美感来源于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幻想。每一个颜色本身并无美丑之分,它通过对比、衬托、搭配等手段进行调和,从而产生审美愉悦。色相配色、色调配色、明度配色的规律是色彩调和科学、系统的理论。往往设计师、画家、艺术家是色彩科学体系规律的应用者,其作品以美的色彩搭配向大众传播色彩信息,给大众带来美的感受,从而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激发人的无穷想象。
3.色彩的功能性规律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最先进入观者视野的是物体的色彩,不是形状也不是其他的细节。色彩的功能性规律体现在色彩识别、警示、管理三个方面。识别是基础,警示是作用,管理是方法。识别功能就是利用人的色彩分辨能力,通过单纯的色彩完成对事物的判定和分类。警示功能是通过某类色彩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刺激,同时带给人不安的情绪,把这些方面运用到生活中达到警示和提醒目的。管理功能是通过对色彩分类建立起来的色彩管理系统,这个体系体现在很多计算机软件中,帮助解决在设计中遇到的色彩问题。这三方面功能之间互相作用,如通过色彩识别功能,把红、黄、绿运用到交通管理体系中来管理人的行为,起到警示和管理的作用。
4.色彩的人文性规律
色彩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始终默默陪伴着人类走过时间的长廊。色彩的人文性是精神、意识、价值观的提升,带有强烈的主观创造意愿,包括历史、民族、地域、政治、宗教等方面,对色彩使用产生影响。人文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民族色彩习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随着时间的沉积对色彩形成不同的使用规律,而色彩的使用规律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传承与保留中不断融合扩展,形成新的具有民族地域性的色彩规律。同时,社会、国家也给这一概念带来了政治层面的影响。宗教是人们意识形态信仰的产物,影响人对色彩的认知,色彩帮助人对宗教进行识别。此外,色彩帮助文化特征的形成,文化特征影响色彩的使用是一种辩证关系。
1.色彩规律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人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即人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某一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这足以说明色彩对于产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色彩对人心理与生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同一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影响与意义也不尽相同。在产品设计中,色彩往往用来体现产品的个性特征。除了产品功能以外,个性十足的色彩包装可使某一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更具市场竞争力。要想设计出好的产品色彩首先要了解色彩规律,在产品色彩设计中考虑心理性、审美性、功能性、人文性四个典型特征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色彩对产品设计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强化产品的风格特征;第三,进一步说明产品的某些使用功能。
2.色彩规律在产品色彩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产品的色彩设计是产品设计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色彩是产品走向市场、接受市场检验的第一视觉感。掌握色彩规律并在产品色彩设计中合理地运用,是产品色彩设计的精髓。色彩规律在产品色彩设计中的应用要遵循合情、合理、合适的“三合”原则。
(1)合情
所谓合情就是要符合色彩人文性规律。设计师在设计中要考虑地缘、民族因素,以及产品销售所在地的国情和民情。不考虑产品色彩的人文规律必然会遭遇市场的漠视。
(2)合理
合理性是指在产品色彩设计中符合色彩规律理论知识,遵循色彩的心理性、审美性和功能性规律原则。根据这些特征结合产品设计使用人群定位,再进行合理的色彩定位,以保证色彩不和产品脱节,同时合理应用色彩的识别功能、警示功能、管理功能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加深产品的色彩印象并理性地处理色彩搭配。合理性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对的,它是建立在某些定位人群基础上的对色彩的共识,这种色彩运用的合理性是产品立足市场的根基,也会给产品带来附加值。
(3)合适
合适原则是指色彩对于一件产品是以辅助的形式出现的,设计师不能一味地追求色彩突出,而要考虑哪一类色彩适合这一类产品。如大型机械制造产品,它的使用地点多半是在户外和大型厂房,它的醒目性和局部的提示作用是其重要的色彩设计层面。如果一味强调其审美视觉而设计出太多的色彩变化,则适得其反,容易造成使用者分心或混淆使用按键,同时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也不符合这类产品的设计需要。产品的功能决定产品的色彩,如隐形战机的外观色彩要考虑其隐形的需求,若靓丽的色彩与天空反差强烈,这样的色彩设计只能让它成为战场上的目标。儿童玩具产品要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对色彩的认知能力,用鲜艳的纯色来设计,如果用成人审美做依据,一定不会得到儿童的认可,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色彩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合适为色彩设计的原则。
三、结语
色彩规律的发展与完善需要设计者不断总结色彩认知的经验和成果,并在产品色彩设计中加以应用,但同时须注意不能教条、机械地运用,很多时候设计者应打破陈旧的规律,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并重组建立新的规律,本着“合情、合理、合适”的原则对产品进行色彩设计。
作者:郭宇承 王景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