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有效构建版式设计色彩教学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有效构建版式设计色彩教学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有效构建版式设计色彩教学探究

摘要:《版式设计》中是色彩设计是指运用各种视觉要素,藉色彩的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很多后续课程的创意设计最终都需要通过版式设计是色彩布局来更好的实现。在色彩设计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各种属性的理解深度和色彩在版式设计的应用。本文之中笔者从高职色彩教学改革倡导要求出发,对《版式设计》课堂有效的色彩教学做出相关探讨,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版式设计;有效课堂

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就是为国家大力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必须要落实的教育目标。学生未来从事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都离不开对色彩的有效利用,因此如何能够构建有效《版式设计色彩教学,落实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相关教职人员必须要思考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版式设计》色彩教学现状

《版式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极为重要,可不幸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其重要性,尤其是注重学生对色彩的个性理解。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千挑万选了几种颜色,还要考虑印刷时的预期效果。自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电脑俨然成了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工具。看着老师双手在键盘上飞快的跳跃,电脑显示器上的设计瞬间变化,色彩纷陈,情景煞是好看。无疑电脑使设计工作变得更方便,可以很快就把脑海中设想的东西具体化,轻易做出很多效果,可发挥的空间也相应增加。不过,在电脑应用普及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色彩设计中的人性部份越来越少,电脑占的比重越来越多,作品看起来好像缺少了点感情,欠缺情味。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现存《版式设计》课程色彩教学中的色彩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对色彩表达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下面笔者将对高职《版式设计》色彩教学现状及相关问题作出分析。首先,课程内容设计不尽合理,如色彩教学内容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职业需要,对色彩、素描等艺术内容比较重视,但对图形、字体等贴合学生职业需求的内容却比较缺乏[1]。其次,版式设计中色彩的教学较为死板,以填鸭式、保姆式的色彩教学方法为主,并未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启迪式的训练,这使得学生只能一味的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样的色彩教学组织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不利于学生对色彩理解深度的培养。最后,课程考核与高职教改不相适应,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高职院校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局之中,显然这种“一考定乾坤”的考核是不公正、科学的,扭曲了高职教育目标,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忽视,并使“高分低能”的现象越发突出,而这无疑也成为《版式设计》色彩教学的重要阻碍。

二、高职院校《版式设计》构建有效课堂建议

(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优化设计课程内容。色彩教学内容是课堂色彩教学的基础,在高职教改的新形势背景下,《版式设计》有效课堂的构建,应从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就业需要,优选色彩教学内容,将艺术与技术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立足学生职业,构建色彩教学模块内容。《版式设计》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涉及多个方面,如广告、网页、报刊、包装、企业形象(CI)等设计工作领域都需要板式设计知识的应用[2]。在构建《版式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职业就业为依据,优化设计色彩教学模块。高效课堂应以学生思维在先为原则,学生思维在先是常态,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色彩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为了保证学生思维在先,首先应该提倡学生预习在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必须明晰,以板式设计中色彩搭配及表现相关知识学习为例,在实际课程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色相、明度变化、纯度、色调等方面的知识,体会色彩与版面风格效果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预习学习,可为有效课堂构建奠定扎实基础。注重课程衔接关系,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有效的《版式设计》课程构建,要遵循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色彩教学规律[3]。首先,在高职《版式设计》课程开设前,所有与色彩设计有密切联系的课程都应该预先修订,如“字体设计”课程、“构成设计”课程、“色彩理论”等,要确保这些基础课程内容与《版式设计》课程内容之间具有连贯性,这样可帮助学生消除课程学习难度,促使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版式设计》课程学习结束后,还要注重与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如要通过与“书籍设计”“印刷设计”等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加强学生色彩设计训练,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学习思维的连贯性,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有裨益。

(二)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色彩教学组织方法。第一,创新理论色彩教学组织过程。《版式设计》需要学生学习各种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的编排理论,通过这些要素合理化组合和排列,最终实现视觉传达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课程色彩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授诸多板式设计理论方面的知识,如元素构成、分割方法、组合关系、语义编排等[4]。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板式设计理论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开展“案例+实战+总结”的板式设计理论色彩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关于“编排原则”方面的板式设计理论知识时,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成熟的板式设计作品引入课堂,并以此作为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如保罗克利、康定斯基等设计大师的作品,以及阿迪、耐克的范例产品目录,通过这些案例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重叠编排、散点式编排、均衡编排等编排等原则理论。然后让学生在结合自身的理解认识基础上,进行实战演练,最后教师从学生实战作品出发,教师进行全面的总结剖析,这样的色彩教学打破了传统理论色彩教学组织格局,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保障。第二,创新实践色彩教学组织过程。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职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的指出“要提升高职院校实践色彩教学比例,加大相对独立的实践教育体系探索”,在构建《版式设计》色彩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研究。如可以将仿真课题作为单独作业方式,创新组织开展仿真实践训练。即由教师为学生模拟设定一个仿真情景,如假设现在学生在一家数字媒体广告设计单位任职,要求学生为家电公司、舞蹈学校、政府部门等目标客户,设计一份宣传广告,教师是该公司的设计经理,对学生的设计的作品进行甄选。这样的仿真训练形式新颖有趣,易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在这个仿真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板式设计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好的进步提升[5]。还可以通过实践项目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板式色彩设计训练,如“某某刊物设计”“某某企业画册设计”等,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进行市场调研,全面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明确创意思维,应用科学的色彩设计方法。这样的实践色彩教学方式,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

(三)以高职教改原则为基准,优化评价考核体系。优化的评价考核体系,《版式设计》突出色彩教学,应以高职教改原则为基准,对评价考核体系做出创新优化,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在职教改革的新形势背景下,评价成为色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推进色彩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色彩教学评价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以人为本,注重评价的发展性,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质和潜能,因此除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态度方面的评价,评价中体现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其次,感受成功,注重评价的鼓励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版式设计》中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这可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保障。基于此,在今后的高职《版式设计》课堂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分阶段评价法”或“四级多元评价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评价及行业专家评价纳入到《版式设计》课堂评价体系。第二,优化课程考核体系。考核是检验学生所学、检查课程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背景下,有效的《板式设计》色彩教学,一定要有一套与教改相适应的考核体系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板式设计》色彩教学效果。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将《板式设计》色彩考核比重提高,色彩考核占30%-50%。除了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学生的考勤情况,通过平常的色彩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课程成绩,改变过往“一考定乾坤”的弊端,《板式设计》期末考试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板式设计理论答题考试和板式设计实践操作考试,两部分考试比例为4:6。显然这样的期末考试是更加客观科学的,不仅关注易于量化的、静态的浅层次成绩,还关注到了难以量化的,动态的、深层次学习效果,可有效的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6]。最后,至少有10%的整体考核,主要是指针对学生毕业设计最终作品整体效果(艺术效果、展览效果、装订效果)以及学生答辩能力方面的考核,是检测学生《板式设计》课程以及高职艺术设计学习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这样的《板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遵照了教改原则要求,也可以更好的提供色彩能力培养。

三、总结

在高职色彩教学改革的新形势背景下,《版式设计》色彩教学应将专业知识、个人艺术素养和市场经济集合,以职业岗位为需求、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高职教改原则为基准,优选学生职业需要的色彩教学内容,不断的对课堂组织过程做出创新优化,对考核体系做出革新。这样所构建的《版式设计》有效课堂,符合高职课改倡导,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刘慧卿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