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保险杠长亮条与大灯配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汽车前保险杠长亮条与大灯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汽车前保险杠长亮条与大灯配合

摘要:从造型、结构工艺及零件公差这三个方面,对汽车前保险杠上的长亮条与大灯的尺寸配合进行研究,从而提炼出有利于改进此配合的控制因素,为制造系统提供准确、稳定、可靠的尺寸价值控制方案。

关键词:长亮条;大灯;配合

引言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的外饰尺寸配合及感官质量越来越被消费者关注[1]。完美的整车外饰配合能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动力,因此尺寸配合的价值越来越突出。在目前汽车造型的潮流趋势中,前保险杠上的长亮条与大灯的配合成为最新最热门的造型,大量的汽车造型都存在此类配合,但实车配合却做得不够精致。本文以尺寸配合可达性和提高感知质量为目标,从造型、结构、工艺及零件尺寸公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尺寸控制方案,为最终客户打造良好的整车外饰配合印象。

1研究思路

针对前保险杠长亮条与大灯配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尺寸配合可达性和提高感知质量为目标,从造型、结构、工艺、零件尺寸公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有利于改进此配合的控制因素,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尺寸控制方案[2]。

2造型分析

在对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车型进行充分调研后,可以发现,前保险杠上的长亮条与大灯的配合,从造型上可以分成3种:一体式、分段式、长亮条+日间行车灯式。下面将对这三种造型,从尺寸配合的角度,进行逐一分析。针对一体式造型,基于长亮条与大灯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进一步细分,如图1所示。长亮条完全突出于大灯的造型,长亮条和大灯之间没有间隙及平整度配合要求,该造型弱化了尺寸配合的要求,值得推荐。长亮条全部集成在前保险杠上的造型,长亮条和大灯之间只有一个间隙配合要求,该造型界面相对比较简单,对尺寸配合的难度较低,值得推荐。长亮条部分嵌入大灯的造型,该造型界面相对有点复杂,但长亮条和大灯之间一般也只有一个间隙配合要求,有一点尺寸配合的难度,推荐程度一般。针对分段式造型,根据被分段的亮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进一步细分,如图2所示。当前保险杠上的亮条与大灯上的亮条成一个钝角时,两段亮条之间的平整度配合被弱化,只有左右向的间隙和高低向的直线度配合要求。该造型界面相对有点复杂,推荐程度一般。当前保险杠上的亮条和大灯上的亮条成一直线时,没有任何配合要求被弱化,造型界面复杂,同时存在前后向的平整度、左右向的间隙及高低向的直线度配合要求,该造型配合要求多,难度大,不推荐。针对一体式及分段式造型,还需要特别关注前保险杠和前盖、前盖和大灯的造型。这两处的造型如为屋檐式,则实现了配合的弱化,同时可以起到吸收零件尺寸偏差的作用,便于实现调整,值得推荐。如这两处的造型为朝天缝,则同时存在间隙和平整度的配合要求,结合长亮条的配合,整个外饰前部的配合要求将变得很高,非常不推荐。针对长亮条+日间行车灯式的造型,如图3所示,该造型的配合界面简洁,敏感度低,配合要求被弱化,非常值得推荐。同时,该造型由于亮条零件的长度变短,结构简单,因此成本也是三种造型中最低的。

3结构与工艺研究

针对上述造型的汽车,通过拆车分析,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内部的结构。针对长亮条全部集成在前保险杠上的造型,在亮条配合界面需要有连接大灯和前保险杠的结构。针对长亮条部分嵌入大灯中的造型,长亮条和大灯之间需要有卡接结构锁紧的前后向,并且布置定位销来控制高低向及左右向。针对分段式长亮条造型,大灯和前保在传统的定位结构及装配工艺的基础上,大灯及前保险杠均不能直接定位在车身上,在亮条配合界面附近的打紧孔均需为过孔。在打紧大灯和前保险杠前,需要根据实车配合状态,对其进行调整。如果分段式长亮条造型的配合界面特别复杂,还需要在大灯上有给前保险杠上亮条定位的结构和可调整的支撑筋。

4尺寸公差研究

前保险杠的长亮条与大灯的配合,为了实际达到完美的外观效果,整车制造企业需要按照精品车的标准来执行,尺寸配合的间隙及平整度公差需要小于1.0mm。为达到美观的外部配合效果,建议前保险杠的长亮条和大灯在该区域按照较为严格的公差来设置,通过调查零件生产商的工艺能力,零件公差设置为+/-0.5mm较为合理。由于前保险杠和大灯均是复杂的外饰零件,在零件向名义值改进的过程中,将耗费很多资源,建议前保险杠和大灯在图纸中定义此处配合界面调整要求,供应商模具设计时预留相应调整的能力,整车生产企业可根据最终的实车配合状态,调整零件的尺寸控制要求来满足配合效果。同时,在前保险杠供应商处,还需要制作环境检具,模拟实车配合情况,使前保险杠上的长亮条的最终尺寸表现服务于整车。

5结语

本文分析了三种前保险杠上的长亮条与大灯配合的造型,并研究了各种造型所能采用的结构及零件尺寸公差设置,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尺寸配合控制方案,有助于提高尺寸配合问题的解决效率与整车制造友好性,提升了整车感官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继华.门槛板与侧围配合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21):43-44.

[2]库赛克,瑞斯特.十步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作者:张顺鑫 刘彬 单位: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