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年轻群体的智能汽车内饰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分析总结出面向年轻群体的智能汽车内饰设计方向。文章首先分析汽车智能化的必然性,从交互模式、智能表面、智能座舱与用户体验几方面对智能汽车内饰设计现状进行研究。而后通过深入访谈与调研,对年轻群体生活状态和消费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分析归纳基础上,总结出面向年轻群体的智能汽车内饰设计原则与设计方向。为面向年轻群体的智能汽车的内饰设计提供参考,以期总结出更详尽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汽车内饰;智能化;年轻群体;用户体验
引言
卡尔•本茨与哥特里布•戴姆勒是人们公认的现代汽车发明者,被称为“汽车之父”。从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到现在的汽车全球化,汽车设计在这一百多年里飞速发展。科技的革新和进步,使其应用在汽车上的技术越来越多样。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指出,传统汽车正逐步实现与人、车、后台等智能信息的交换共享,并具备更多的功能,逐步实现安全、节能,直至最终完全无人驾驶的目标[1]。年轻群体在消费市场上已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且有符合时代的独特看法。
一、智能汽车内饰设计现状分析
(一)汽车智能化的必然性
汽车设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现今是信息共享时代,大数据、工厂智能化、智能网联是其发展特点。麦肯锡曾在《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全面展望》中指出其对未来移动性的三种模式的畅想。清洁能源与共享、私人自动驾驶汽车、无缝移动性这三种模式将会适用于那些正处于移动性变革前沿的城市[2]。在此背景下,面对技术快速变革发展,面对人们相应生活水平和需求的提高,未来交通将会是更安全舒适、清洁智能、共享方便的交通体系。由此可看,汽车智能化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图1显示了汽车工程师协会定义的五种自动驾驶级别:驾驶员辅助;部分自动化;有条件的自动化;高度自动化以及全自动化。通过前期调研可知在自动驾驶研究领域,谷歌早在2009年便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到2013年,如通用、奔驰、大众、沃尔沃等各大厂商已开始进行无人驾驶车的测试。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中,个别企业已达到了高度自动化阶段,如宝马等。同时,那些主攻互联网的公司也开展了与汽车自动化有关的发展和研究。如苹果和谷歌,分别开发了车载智能交互系统。
(二)智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及发展
汽车内饰设计是汽车智能化设计中的重要角色。与以往不同,内饰设计不仅考虑功能性、舒适性、安全性等层面的要求,不仅仅专注于内饰材料、色彩、工艺的运用,如何将新技术完美融入到内饰中,赋予其更多功能,更多变化也是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自动驾驶的研发和个性化定制、可居住性趋势,赋予了汽车内饰新的定义。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半自动驾驶或全自动驾驶模式下,智能汽车的内饰设计的作用会更多、更复杂。既要满足驾驶员解放双手与大脑后的娱乐需求、与乘客更无障碍的交流等需求,也要能够在车辆出现故障或紧急情况时,及时让驾驶员转换状态进而接管车辆。1.多种交互模式:数字时代下,车内数字屏幕的增加,代替了部分传统机械仪表的显示,人与车的交互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按键交互逐渐增加为手势控制、语音控制、触点交互等多种交互方式。使用者开始用更加直观简洁的方式进行控制。HUD技术的使用不仅带来更强的沉浸式体验,也让驾驶员能更简便直观地注意到相关信息,从而做出调整,快速反应。各种交互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相对于单一的交互方式,多种模式下的交互质量更优。智能汽车的交互设计目标是能够实现自然交互,增强使用者的信任感,达到使用方式更方便、结果更精准的目的。通过诸多传感器和处理器的使用,让系统能够更快速地感知周围环境,做出更及时更好的策略选择。智能汽车的交互设计,应该提高操作者的易学性、降低认知复杂度,随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实现手动驾驶与自动驾驶切换自如、切换及时。交互模式的改变,为内饰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让其变得更加复杂。既要满足人机界面设计与内饰设计相匹配,又要满足其他交互方式的基本要求和融合度。2.汽车内饰智能表面:在2018年智能座舱及汽车内饰创新论坛中提出了智能表面的优势。汽车内饰智能表面是在材料表面增加电子功能的集装饰性与功能性为一体的产品结构,可由用户自主设置的灵活界面。理想状态下所有塑料表面都能够进行智能化设计[3]。智能表面不需要屏幕,能够在更多的位置显示不同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提供更直观、多样的使用体验。智能表面使用在汽车上的优势主要为:轻量化,设计自由度更大,多种集成照明方式,更具装饰性,更易操作,装配简单、成本较低。智能表面可认为是汽车内饰的下一个设计阶段和方向,能够轻松改变驾驶行为和交互方式,带来更好的移动体验,提供更多设计可能性。内饰智能表面可应用于方向盘、中控面板、仪表盘、天窗等位置,如图2所示。3.智能座舱与用户体验:杨劲松认为,针对近两年兴起的智能座舱,其创新方向主要为用户体验、云端解决方案与辅助驾驶;今后各企业竞争差异将更多体现在软件研发上,而竞争中用户体验的关注必不可少[4]。唐纳德最早提出了用户体验的概念,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倾向于更注重人的感受和使用体验更好的产品。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用户体验具有差异性、情景性和激励性。杨劲松针对智能座舱提出的用户体验并不是指简单的人机交互界面,而是包括用户在上车前的需求,驾驶时的需求,娱乐时的需求等具有情景和使用过程的综合概念。智能座舱已经能够做到将驾驶系统、娱乐系统、车辆信息等都展示在一个数字屏内,有效降低成本,网联下还能做到手机与数字屏的双屏共享。宝马概念跑车的研发又在内饰设计上引入了分层概念,利用光学纤维将座舱划分出舒适、安全、信息互动三个不同的工作区域,红色注重驾驶,蓝色以安全、信息娱乐为重点,绿色着重于和周围车辆的互动[5]。用户体验在座舱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引导和指向作用,以让用户使用时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为最终目标。
二、年轻群体生活状态及消费需求分析
(一)年轻群体生活状态分析
新兴事物的兴起、科技的变革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最大,为他们带来了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新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通过对受访者的深入访谈,总结出了年轻群体在出行需求、车辆偏好、娱乐休闲三方面的特征。出行需求中,占比最大的是回家和上下班两类行为。拥有车的年轻群体表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辆随时可用的车是非常方便的,除了日常回家和上下班,他们也会经常在休闲时间购物、访亲、出行游玩等,并且表示拥有车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休闲行为,会倾向于选择娱乐设施更好、更舒适温馨或充满科技感的车辆。因经常外出娱乐,也拉近了朋友之间的距离。未拥有车辆的受访者一部分有买车的欲望,认为拥有一辆车能够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多样;没有购买欲望的则倾向于公共交通工具所带来的便利,对共享汽车充满期待。车辆偏好上,主要针对售价、油耗、新能源汽车、娱乐系统、外形和内饰偏好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访谈。群体中大多消费者倾向于15-20万经济型的区间价格,但也会以分期付款等方式购买较高价格的车辆。相对于对油耗的关注,普遍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更高。如图3调查结果所示,外形与内饰上,追求充满流线感、科技感、个性时尚又现代简洁的设计风格,倾向于暖色系或中色系的色彩,材质上偏爱皮革类材质,喜欢新鲜超前的设计,并对娱乐系统、驾驶系统等的设计要求较高。娱乐休闲这一方面中,健身、看电影、打游戏、逛街几乎占据了年轻群体大部分的休闲时光。有车的群体更多的选择自驾游的旅行方式,无车群体则热衷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进行旅行或徒步背包旅行的方式。
(二)年轻群体消费需求特点
在前期调研中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乘用车市场增速超预期数值,在强大购买力来源中,90后年轻群体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成为新消费群体的主力军[6]。因互联网对其的影响,年轻群体和其他年龄段相比,在消费需求与生活习惯模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车辆的价格、油耗等因素,他们对车辆外观和娱乐设施的关注度是超过其他年龄段群体的,且更倾向于时尚、个性、科技感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群体形成了超前的消费理念,提高了其对车辆价格的承受力,同时也因为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年轻群体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定制汽车表现出浓厚兴趣和购买意愿。在麦肯锡针对中国汽车消费者报告中显示,我国下一代汽车消费群体将会是“联网”一族。他们不再将汽车视为生活必需品,一定程度的共享出行是可以接受的,且表示智能互联——手机汽车同步功能有很强吸引力。整体来看,年轻群体对车辆售价敏感度较低,偏爱具有科技感、个性化、现代时尚设计风格的车辆,对新能源与新技术关注度高。享受生活、愉快出行占主要方面,要求车辆具有较全面的娱乐系统和舒适的内饰设计。
三、面向年轻群体的智能汽车内饰设计方向
(一)面向年轻群体的智能汽车内饰设计原则
从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的区别可以看出,智能汽车的内饰相较而言具有较多差异和设计空间。根据年轻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新消费需求特点,可总结出安全舒适、娱乐互动、无障碍的设计原则。安全,对于汽车或其他产品都是设计中最重要、最首先需要考虑的设计原则。对于智能汽车而言,多种交互模式的融入、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都以提高安全性为首要原则。智能汽车的安全舒适不仅仅是车身结构、材料等方面,也包括对自动驾驶时乘客的安全与舒适,自动驾驶与手动驾驶切换时的安全的考虑,以及怎样融合多种交互模式,让操作变得更简单易懂,提高用户体验。面向年轻群体,娱乐互动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它同时也是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年轻群体对车内的娱乐系统,以及乘坐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娱乐方式等与娱乐有关方面的体验很重视。注重提升情感方面的体验,增强互动感受、丰富娱乐模式也是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无障碍原则是与安全原则分不开的。主要指在融入多种交互模式和新技术时,以简单易懂为首要原则,通过设计使复杂的操作变得简单。若丰富功能的同时却增加了几级的操作,让使用者视线和注意力过于分散,则会增加危险系数。
(二)面向年轻群体的智能汽车内饰设计方向
1.内饰造型方向:年轻群体对于移动、时尚舒适、享受生活和便捷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对造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汽车更关注使用过程和用户体验,在造型设计上汽车动态使用过程也需要一种形式感和美学体验[7]。年轻群体偏爱酷炫、科技、时尚感,因此在色彩上强调整体感,以暖色系或中色系色彩为主,配色服务于整体高科技或时尚的氛围。在不改变基本色调下,突出细节。以主流的可变色氛围灯为主要搭配,使用者可依照爱好和心情自行调整颜色,符合个性化设计。同时可利用氛围灯将整个内部空间进行区域划分,如工作区域、娱乐区域、车辆互动区域等,建立归属感和空间层次感。形态上以群体偏爱的流线感为主,简洁设计风格。将内饰智能表面应用在设计上,能够增加片状结构的设计,如包围分割等,丰富设计层次感。材质选择上以群体偏爱的皮革材质为主,也可使用轻量化材料,能够使车辆质量更轻、能耗更低、空间更大,可设计性更强。2.空间布置设计方向:为满足年轻群体对科技感、出行体验和娱乐互动的需求,内饰空间布置应体现更多样灵活的特点。对车辆由交通工具到“移动出行”体验定义的转化,以及年轻群体上下班和休闲娱乐的出行需求,空间布置中可采用可调节座椅的新布局:车辆自动驾驶时,乘客可旋转座椅至面对面的形式,增强沟通互动,但同时要求车辆的设计能够做到手动驾驶与自动驾驶两种模式间的流畅切换,以及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唤醒驾驶者接管车辆。以休闲娱乐模式为主的车辆需要以增强乘客自由性、互动性、娱乐性为主的空间布置设计,也可设计大容量后备箱,提升休闲装置的容纳量。3.信息显示与交互方式设计方向:信息显示、交互方式设计与空间布置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以年轻群体偏爱的移动互联和新材料应用为主导,采用少量仪表与LED屏或触摸屏的两种方式融合为主。将驾驶系统、娱乐系统、调节系统等整合到一块或多块数字显示屏中显示。智能表面的应用,既能体现科技感,增加信息显示的空间区域,又可利用智能表面让空间设计更加丰富,满足年轻群体对前卫设计、个性化设计的需求。交互方式设计上,采用多种交互模式融合的设计方式,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降低操作层级为主。同时注重驾驶系统与手机端的移动互联,让使用者既能够通过手机完成更多操控指令,也能够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监控车辆驾驶模式和各项指数。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提高对于出行的要求。技术的飞速进步、汽车智能化,必然带来内饰设计上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的分析,从交互模式、新材料的运用、智能座舱与用户体验三方面对智能汽车内饰设计现状进行归纳。以年轻群体为主要研究方向,对群体生活状态及消费需求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安全舒适、娱乐互动、无障碍的设计原则,进而总结出面向年轻群体的智能汽车内饰设计方向。以期未来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出更详尽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J].中国公路学报,2017,30(06):1-197.
[2]麦肯锡.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移动性)的全面展望:
[3]江森自控与延锋汽车合伙打造汽车内饰智能表面技术[J].聚氨酯,2014(08):71
[4]杨劲松.智能汽车时代,智能座舱引领未来科技[J].产城,2018(08):18-19.
[5]caca.网络世界的新军:智能化汽车设计[J].设计,2011(03):82-85.
[6]2017年中国汽车消费关注度报告:http://www.sohu.com/a/147321061_180520
[7]方慧君.结合HMI的高度自动化智能汽车的多维度造型设计[D].清华大学,2016.
[8]谌璐,刘业宝.汽车内饰造型创新方法研究[J].设计,2017,30(19):18-19.
[9]包涵.汽车内饰设计趋势研究[J].设计,2017,30(21):58-59.
作者:孙彪 刘佳欣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