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汽车直流驱动电机专利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以CNABS和VEN专利检索数据库进行汽车直流驱动电机相关专利检索,统计分析了汽车直流驱动电机的专利申请量趋势、专利申请地域分布、国内外主要申请人,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全球汽车直流驱动电机专利申请情况。
关键词:汽车;直流驱动电机;专利分析
对于直流电机驱动的车辆牵引电机,具有起步加速牵引力大,控制系统较简单等优点。传统的直流驱动电机重量大、效率低、造价高,其机械换向器在高速大负载下运行时表面产生花火,换向器需要经常保养因而不适合高速运转。目前,用于电动汽车的直流驱动电机改进了换流方式,取消了机械式换向器和电刷,采用由固态逆变器和转子位置检测器组成的电子换向器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采用永磁转子,对转子磁钢结构经过专门的磁路设计,使电机可以获得梯形波的气隙磁场,采用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保证各相绕组的正确换流。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具有效率高,起动转矩大,过载能力强,高速操作性能好的优点,无电刷,结构简单、牢固,免维护或少维护,体积小质量轻,特别适合于独立电机驱动尤其是轮边驱动的电动汽车。[1-4]通过对汽车直流驱动电机进行专利统计,分析相关专利申请趋势以及主要申请人、申请区域分布。
1专利申请时间分布
近年来,随着汽车驱动电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的直流电机的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相关的专利申请增长速度显著提高。图1统计了国内外专利申请量,其中2018年申请专利截止2019年4月尚有部分未公开,未被统计于此次数据。目前,从全球范围数据看来,汽车直流驱动电机的累积申请量已达1781件,其在中国累积申请量达924件,占全球总数的51.88%。通过图1对比国内专利申请量可以看出,1985年以前是直流驱动电机的起步期,专利申请来自于国外申请。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有直流电机的专利申请,1985年至2000年国内外的专利申请同步平稳增长,进入直流驱动电机平稳发展期,此阶段每年在国内的专利申请占全球的35%~64%。2001年至2008年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激增,进入直流驱动电机快速发展期,此阶段每年在国内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的51.56%~71.55%。2008年以后国内外专利申请量再次回落到平稳增长的速度,进入直流驱动电机发展成熟期,此阶段每年在国内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的60.49%~88.57%,同时在中国的专利申请相比国外有了更大幅度地提升,并保持每年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的状态。
2专利申请地域分布
可见在日本、中国、美国、德国的专利申请总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在日本申请的相关专利数量最多,占全球总量的28%,这同步反映了日本电机技术起步早,应用于汽车领域的研究也较早。其次较多的是在中国申请,占全球总量的23%,同步反映了自21世纪以来中国电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应用于汽车的专利申请量也不断激增。在美国、德国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对也较多,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5%、12%。江浙地区是汽车直流驱动电机主要申请地,二者申请总量达100件以上,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其次在深圳、上海、广东、北京、山东、湖南、河北地区都有相当分布的专利申请量。
3国内、全球主要申请人分布
国内主要申请人反映了在中国申请相关专利的主要申请人,德国、日本企业在中国进行较多的专利布局,这也说明了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很大,受到国外企业重视。来源于中国的申请人中以德昌电机专利申请量为最多,其他主要申请人还有江苏亚泰、大陆汽车。在中国进行专利申请较多的主要外企有德国的博世、日本的三菱、日立、马渊、电装、美姿。全球申请汽车直流驱动电机专利数量靠前的申请人主要来自日本、德国、法国,国内以德昌电机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多。对比图4、5可见,日本、德国在全球以及中国进行专利申请较多,以德国的博世、西门子,日本的阿斯莫、电装、美姿把、日立、三菱、松下为外国主要申请企业,中国以德昌电机为本国主要申请企业。
4小结
本文分析了汽车直流驱动电机国内外专利申请量趋势,得出我国近年来相关技术发展迅速,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提升。分析了全球、国内专利申请的主要企业,外国申请人以德国、日本企业为主,本国申请人以江浙地区企业为主。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很大,受到了国外企业重视,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较多。通过分析了解了汽车直流驱动电机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为企业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惠明.国内外电动车用电机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船电技术,2001(04):25-30.
[2]谭建成.无刷直流电动机发展综述[A].电气技术发展综述[C].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04:7.
[3]胡德森.车用直流电机技术发展新动向[J].重型汽车,1998(06):34-35.
[4]电动物流汽车驱动电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物流科技,2017,40(03):35-37.
作者:黄倩 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