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女性消费群体的汽车设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回顾过去,众多汽车品牌都曾推出过为女性打造的专属车型,希望用其撬开女性消费者们的荷包。但从市场反响来看,很少有哪家厂商真正达到了他们的预期目的,也罕有此类车型一直被消费者们传诵至今。究其原因,或许设计师们还没有真正找到女性消费者内心的正确打开方式,从而导致女性消费者们对他们的设计并不够买账。本文通过对一些典型女性车型和当前行业现象的分析,试图找出女性不爱女性车这一有趣现象的本质原因。另外,分析当前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女性元素又将如何开始新一轮的演绎,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有趣并值得思考的话题,希望可以通过此文章为汽车设计从业者们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关键词:她时代;女性元素
1汽车市场迎来女性消费群体——“她时代”
随着女性购买力的日趋强大,我们逐渐进入了“她经济”时代。数据统计,美国的新车车主中女性占49%,二手车车主中女性占55%;欧洲新车车主中女性占30%,二手车车主中女性占41%,这其中德国有57%的女性拥有自己的私家车,法国女性车主占汽车市场的35%。长久以来,沙特阿拉伯是唯一一个禁止女性开车的国家,但是最近情况出现了转机。沙特政府声明在2018年6月起允许妇女驾车。这意味着全世界的女性都拥有了驾驶的权利。不仅是国外,我国的女性车主也呈上升趋势。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市已经有近560万人持有汽车驾驶执照,其中至少40%以上是女性。毫无疑问,女性早已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群体,香车美人绝对是都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女人选车,不仅仅追求舒适和驾驶感,更要能展现自我个性和审美情趣。
2女性消费群体——“女性车”的现状分析
“女性车”则在“她时代”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女性车”泛指一些体积轻巧,颜色绚丽,造型可爱的微型或小型车。然而,这样的分类并非是官方的定义,它仅仅是由社会大众根据普遍理解和生活规律演绎出来的俗称。直到2004年由VOLVO公司首次提出女性车概念。紧随其后,在2006年国内首款女性车由华普公司生产的海尚206诞生。发展到今天,不少品牌都有几款“女性车”。但这些所谓的女性车与普通车型轿车相比销量差距悬殊,曾明确表示过女性倾向的威姿、雨燕等更是市场惨淡。并且国内首款女性车海尚206早已停产。众多数据表明“女性车”的市场接受程度并不是很理想。很多设计者在设计“女性车”时会参照甲壳虫或是宝马MINI这两款车型,把它们当做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甚至效仿,但是经过调查统计这两款车的定位其实是锁定在年轻人这一群体,而并非大众一直认为的女性消费者。这两款车的设计理念也颇为相似,大致可总结为经典、时尚、年轻、运动、个性。在它们的宣传过程中也并未体现到专为女性设计的定位,但是因为它们可爱的造型,小巧的车身经常会让大众误认为女性会更加青睐。然而调查显示,这两款车的消费者中男女比例呈大致平分状态,甚至在宝马MINI的消费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在国产车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最为典型的是曾经风靡的奇瑞QQ,从2003年奇瑞QQ问世以来就以“年青一代的第一辆车”和“最具亲和力的个性”为理念迅速发展,成为国产微型车的一个代表性案例。同样因为造型可爱,色彩绚丽,奇瑞QQ也被戴上了“女性车”的帽子。然而通过总结来自汽车之家数据对比,奇瑞QQ的男性消费者占67%,大大多于女性。
3女性消费群体——“她设计”
3.1女设计师越来越多并且扮演重要角色
“她时代”不仅仅体现在女性消费者队伍的庞大,女性设计师也逐渐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卡尔•本茨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但是鲜有人知的是这辆汽车是由其夫人贝尔塔第一个试驾的,也就是说,世界上第一个司机其实是女性。安全带的发明起因也是由于沃尔沃高层的夫人在医院看到太多因车祸酿成的悲剧,敦促了安全带的问世。汽车设计一直离不开女性。女性天生的细致、敏感在很多方面可以弥补男性视角的不足,为汽车设计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的可能性。德国籍设计师朱莉安•布拉西,是宝马集团设计团队中最有才华的设计师之一。她在2005年接下了Z4外观设计的重责,带领大多数成员为女性的设计团队开始着手她自2003年加入宝马后的第一款全车设计。这是宝马首次在量产车上采用女性设计师的方案。这款Z4在美国荣膺2009年度国际最佳工业设计奖(IDEA),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动感十足的跑车的外观与内饰设计都来自两位女性设计师之手,外观由35岁的朱莉安•布拉西操刀,内饰则由39岁的搭档美国设计师NadiaArnaud完成。2005年,刚毕业的克里斯滕森成为讴歌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设计师。在2012年NSX概念车亮相后,她加入NSX量产车的外形设计团队,并成为带领8人团队的负责人,实现了NSX从概念车型向量产车型的转变,她围绕着原先NSX概念车的“感性浪漫的3D视觉感官”展开设计,这也是从女性设计师手中更能体现出的独特魅力。转眼国内,现任北汽新能源ARCFOX品牌前瞻设计总监的乌琳高娃女士也是女性汽车设计师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她本科毕业于清华美院,而后获得德国普福尔茨海姆高等专业学院交通设计硕士学位,毕业后成为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技术中心第一位中国籍女汽车设计师,被Forbes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她的职业生涯可以用传奇来形容。另外一位是香港著名汽车设计师刘家宝(ChelsiaLau)女士,毕业于美国汽车设计名校洛杉矶艺术中心,她是现任福特汽车公司战略概念设计团队的首席设计师,为多款福特SUV车型制定设计方向,如Mercury(水星)MC4、福特FC5燃料电池概念车、ExplorerSportTrac概念车、福特Explorer等,而她最广为人知的设计就是福特蒙迪欧的“马丁脸”。虽然目前女性设计师在整体汽车设计师中仍占小比例,但她们在用实力和专业告诉社会。女性汽车设计师这个存在,并非弥补空缺,而是时代需求。汽车设计师这个职业一般是以男性为主要群体,因为辛苦而又烧脑。然而在当下,由女性参与汽车造型设计的设计师不在少数,又因为男性消费者在做购车决定时,通常超过三分之二会的人会受到他们身边的女性,如妻子或女友的影响。所以,如果本身是女性设计师的话,设计时候的先天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习交通工具设计的女同学的设计作品会比男生更加具有创造性和浪漫色彩,并且她们在故事性及设计推导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她们的设计更加容易打动观者。同时,在近些年的汽车设计赛事上获得头筹的也不乏女性设计者的身影。
3.2女性消费群体——“走心”的女性元素
极端的性别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有些设计者选择并不那么激进的方法,加入一些女性元素。类似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但怎样将女性元素运用的恰到好处呢?在笔者来看,最重要的是掌握其分寸。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思想:“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运用在汽车设计中则是在原有的雄性特征明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女性的感受,从细节上,切实的为女性受众考虑。同时杜绝过分的形而上学,避免极端化的男女划分。把女性符号作为设计元素而非主题。女性元素的提取与发现体现在男女差异中。在生理上,女性身高体重都略小于男性,相对于骨骼肌肉都比较健壮的男性,女性的的特征显示在她们柔美的线条上。这有一部分原因是男性与女性的脂肪分布不同。在动作技能上男女也存在差异。男性擅长理性操作,而女性敏锐感性。有研究表明在一些精巧的操作上女性优于男性。故而女性更适合操纵更现代化、智能化的仪器。凡此种种,发现男女的差异才能更好的设计出更人性化的产品。例如雷克萨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设计凌志LX400时,就曾研究女人手指甲的长短。爱美的女性会经常打理她们的指甲,那是她们美丽的一部分。而男性就很少遇到这样的问题。凌志LX400团队就这一问题设计出了不会弄断指甲的电动车窗开关。基于对女性特征的考虑,从人机工程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使得产品更加立体,更加人性化。在心理上,从“女司机”是一个稀缺物种的时代,到今天女驾驶者占据了半壁江山。女性不再甘于只是坐在副驾驶上看风景,她们更希望自己操控方向盘,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现代女性更加趋向独立与个性,她们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有坚定的生活态度。故而用HelloKitty和粉色来代言她们并不一定合适。另一方面,现代女性追求的核心词之一——安全感。纵然个体之间的差别非常大,但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很多共性的。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都使女性在不同程度上缺乏安全感,所以无论从事业、择偶还是生活的各个方面,安全感都是大部分女性最终的目的和归宿。这也是为什么有一大部分女性更喜欢粗犷的SUV和狂野的跑车的原因。日常中,我们会戏谑,出门需要提防女司机。人们总是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样一个群体,甚至连女司机本人也会逐渐被心理暗示,从而产生“我开车不行”这样的自我定性。这些潜意识也会给女性在选择座驾和驾驶时带来无形的压力和不自信,造成恶性循环。其实女性渴望被认可,也乐意去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并享受驾驶带来的快乐,但这些细腻的想法还需要汽车行业的友好和设计师的发现与引导。
4结语
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设计师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发现和创造出更加多元的设计主题是每个设计师将面临的问题。“她时代”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更多种可能。但如何更好的发展还需要设计师们深入女性心理,切实考虑女性真实诉求,切忌盲目猜测和主观判断。现今的女性,追求平等、独立、个性,希望自己掌控命运,但与此同时又缺乏安全感。所以真正的女性需求绝不是简单的色彩绚丽和造型可爱。同时,在提倡男女平等思想的社会大趋势下,性别差异在逐渐缩小,有意的性别区分不再适应当今的社会潮流,所以这要求设计师们应恰到好处的将性别元素运用在汽车设计中,使设计更加人性化且更具包容性。汽车自上世纪末诞生至今,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它扮演着家人、朋友、战友、或是闺蜜等等角色。过去,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钢铁构成的汽车冰冷而强悍,似乎只属于男人,与女性好像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我们又看到女性独到的思维模式为墨守窠臼的汽车产品带来一了股清流,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人性关爱方面,都能让这“阳盛阴衰”的领域嗅到一些“她时代”即将来临的预兆。所以,“她时代”中的设计思想必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无限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埃托奥(Etaugh,C.A.),布里奇斯(Bridges,J.S.).女性心理学.苏彦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中信出版社,2016.
[3]EnricoLeonardoFagone.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美)邦萨克•林.汽车设计师成长记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丁剑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