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平面设计祥云纹样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中华文明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底蕴,产生了灿烂辉煌、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其中祥云纹样是古代传统纹样的代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祥云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了解其内涵,深入地认识华夏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平面设计已经植入于城市的每个角落中,作为沟通交流的平台,已然不可或缺。作为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之海报、包装设计、招贴、图案设计等多种平面设计领域,对祥云纹样多有应用。分析其二者之间的联系,创造出新时代的设计语言,对祥云纹样及古代传统纹样在当今社会中的广泛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祥云纹样;传统;结合;传承
1对祥云纹样的认识
1.1祥云纹样的起源
从商代、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处于变化和发展中。快速发展的手工业,使得祥云纹样频繁地出现在各个不断完善的手工艺品中,其思想寓意是寄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螺旋纹作为一种图案符号,经常应用于彩陶、石器、玉器中,这既传达出吉祥的象征寓意,又与早期的祥云纹样的形成有很大关系[1]。旋纹的构成元素在外观上看比较单一,是将旋线和曲线等进一步在粗细上进行加工,再加以创新运用,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和谐的动态的效果,主要的样式包括同心圆形、涡形和“S”形。祥云纹样的原形以原始旋纹为基础,其本身具有的旋动感奠定了之后云纹的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面的旋纹,外观看起来装饰性强了很多,也更加有规律可寻。
1.2祥云纹样的发展
1.2.1早期的祥云纹样
部分专家认为,祥云纹样的最初表现形式就是出现于原始社会彩陶上面的旋纹。虽然这一观点没有得到全面的认可,但我们不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旋纹、商周的云雷纹、先秦的卷云纹与楚汉的云气纹之间有较明显的延续踪迹。其中附着于商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被人们认为是祥云纹样最早期的样式。云雷纹包括云纹和雷纹两种几何纹样,以涡形纹为主要结构,雷纹形态貌似方形。云雷纹对于祥云纹样的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它特有的艺术形态奠定了祥云纹样之后的发展动态。
1.2.2发展时期的祥云纹样
由最初发现的西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其简化式样呈勾卷形,这种纹样在春秋战国时期运用起来,并被人们称作卷云纹。简化了的卷云纹普遍运用于现代人的生活中,不过运用祥云纹样范围最广的时期当属于汉代。人们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云气纹。云气纹在勾卷的基本形态中有了创新之处,添加了“云尾”这个创新的部分,使得祥云纹样更具生命力,增加了动态的感觉,呈现出了汉代云气纹独特的气势。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流云纹。流云纹将云气纹的动态美与生气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把云雷纹的特点加强到了极点,使魏晋南北朝整体的装饰风格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生动性。
1.2.3成熟时期的祥云纹样
朵云纹的祥云纹样在隋唐时期开始流行。唐朝时期的祥云纹样更是达到了巅峰状态,其悠扬婉转的韵味流传于世。在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祥云渲染的“飞天”气氛更是给后人很大启发,仿佛在眼前呈现出一片仙境。宋朝时,祥云的形态趋于随性化,简单的形式、率真的笔调、明快的样式,让祥云纹样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明代出现了团云纹,它是由团块状的朵云形式构成,得到进一步提炼与升华。清代祥云纹样更加多样,在卷云、朵云、团云和如意云之外,发展起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叠云纹,不论是构图还是题材等多个方面,都让它具有更深意义。一般情况下,我们将祥云赋予吉祥美满的象征,而它在原有基础上造型的可塑性、形象化、层次感以及设计者对其细节化的领悟,让祥云纹样进入到了全新的图案化境地。
2祥云纹样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
2.1祥云纹样蕴含的设计理念
纹样的发展,与周遭生存条件、宗教信仰、地域习俗文化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不难发现,在祥云的产生衍化过程中,纹样一直在改变。最初,人们对古老图腾具有崇拜之情,祥云纹样被赐予吉祥的寓意。人们需要对风调雨顺、年年收获、吉祥如意的美满生活进行祈求。它既是想象中的,也是真实存在的。以美好的未来指引着人们辛勤地劳动,用吉祥美好的未来肯定现实的劳苦,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体。祥云纹样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继承着各个时代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祥云纹样的喜爱。
2.2祥云纹样融入现代平面设计的必要性
在当代中国平面设计中,众多设计思想受西方设计的影响。照搬硬抄的模仿最终会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消失殆尽。想扭转这一现象,必须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祥云纹样,在当代社会变得更具时代价值与意义。只有创作符合时代的发展,结合新时代的设计语言和手法,符合现代平面发展的需求,融入现代平面设计的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才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
3祥云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1祥云纹样在招贴海报中的应用
招贴是承载着传播文化精神的媒体,文化内涵则是招贴设计的生命力所在。招贴设计中的古代文化部分就像植物的筋脉一样,不断地给作品输送营养成分。这为设计创造了借鉴意义,不过我们在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先充分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再找到新的图形和新的元素,进行合理的融合再创造。在招贴设计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具有新的气息又富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现代视觉设计作品。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系列山水风云海报,来进一步了解祥云纹样在海报设计中的方法。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对象是广大的中国群众乃至国际群众。在表达手法上加以创新,将塑造独特的意念融入文字里面,并注入现代情感,这是现代平面设计设计手法中的以情托物法。在素材的选取上,选用的符号素材采用抽象、单纯的形象造型,通过简单明了的形象向受众表达出深刻的信念。这种方法在图形设计上有很广的用途,选用的图形结构是复合结构,给人更丰富的画面感、更全新的视觉享受。“云”不仅是字,更像是一副水墨画,把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房四宝”中的砚揉合在一起,展露出行云流水的视觉效果。图形的风格采用原创风格,采用的是书法的形式,再掺杂水墨的形式,则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整个画面呈现出中国山水画里留白的高深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和思想情感都通过这一海报充分地被表达出来。
3.2祥云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标志不同于一般的装饰图案。装饰图案不是非要有什么内涵;而标志是表明事物特性的符号。标志设计既要表现出美的外观,又要具有实用价值。它本身具有特殊的艺术规律,同时也跟其它图形艺术表现手法有相似的地方[2]。在标志设计的创新过程中,我们需要提炼再重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表现出在独特的创作设计方法。现代标志设计里面有传统纹样的融入,标志被赋予的精神内涵加深了,标志所表达的信息量也增加了。义祥楼是始创于1939年的一个食品公司,其标志就使用了祥云纹样为设计元素。其标志具有其独特性和识别性,和一般的食品公司的大同标志区分开来,这和标志设计的原则相符合。标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为文化性,通过文化的传播与彰显,展现社会的流行风尚、企业蕴含的文化精神。义祥楼的标志采用祥云纹样,表现出其历史悠久的特点,设计形式使用抽象的表现形式,又不失时代感。视觉上采用的是圆形构图,容易让人产生注意力。在设计技法上呈现的是和谐的感觉,产生完整统一的视觉效果,也使祥云纹样的造型差异趋向统一。
3.3祥云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一种载体,包装设计与商品的销售和在大众心中的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份包装作品的成功表现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出该商品的综合价值,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提高商场的流通性,增加销售额度。就美化商品的装饰效果来说,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商品的包装装潢上,通过形与色构成视觉信息的因子,加上独特的构成方式,传达不同的意义与情趣。优秀的包装应该结合生活中的诸多元素和商品的特性,并为其注入独特的文化意蕴。例如,酒的市场定位直接反映在其包装水平上。五粮液属于中国名酒,10年回归的款式包装采用的材料是陶瓷,典型的汉代时期的云气纹应用的代表。色彩以传统的色调红色和本色向渐变,祥云纹样的以浅浮雕的形式应用在瓶子上面,体现了尊贵和威严。该设计不仅运用了祥云纹样,丰富了画面感,更是结合传统文化的一次突破创新。
3.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
北京奥运会火炬的整体由一个卷轴构成。卷轴上的祥云纹样是火炬的主题图案,中国红的颜色和祥云纹样结合在一起,火炬就被烙上了中国的印记。祥云在这里很好地传达了天地自然、宽裕豁达的中华精神,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是以祥云纹样作为中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奥林匹克的精神和祥云本身吉祥、和谐的形象统一起来,向世界各国人民表现出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情团结的民族精神。设计师结合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现代的时代特征,将古代文化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地表达了我国特有的文化底蕴。
4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设计家的立足点,是中国设计文化的根基。传统纹样中的祥云纹样以其饱含人类经久不息的传承及本身的独特面貌,引起广大设计师的热心关注与探求。在不断创新继承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设计是当代设计师研究的重点方向。在考究如何继承传统祥云纹样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我们应该开拓思维,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科技的碰撞点,设计出具有时代感、文化特质的艺术作品,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设计,让祥云这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
作者;谢朱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丽慧.中国历代云纹纹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05.
[2]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3.
[3]刘境奇,叶军,黄开云.图形创意[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4]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5]王宏建.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李宝龙.杨淑琴.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7]朱和平.中国设计艺术史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8]徐丽慧.中国历代云纹纹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9]徐雯.中国云纹装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10]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