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平面设计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平面设计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践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对美术新课程的开发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平面设计作为设计课程的中的一个门类,有着独特的艺术研究价值,在美术教学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各种设计软件应运而生,平面设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将就平面设计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平面设计;高中美术;教学

0前言

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平面设计课程因其具有风格多样、感染力强等特点,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美术素养、启发创造性思维方面优势明显。教师教学实践中应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中的元素、主体、风格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交流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平面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给平面设计创作带来便捷和强烈的视觉传达效果,成为视觉艺术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较为完备的平面设计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性设计思维的方式方法,为平面设计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下是笔者对平面设计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研究和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总结。

1学习平面设计构成的元素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平面作品进行展示,重点对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和色彩等元素进行讲解,运用平面构成思维对其进行分析,充分理解和学习构成中各个元素的大小、体积、重量、浓淡、远近虚实、场的正负形关系等艺术表现形势。同时学习和理解平面所占据的“场”,比如在设计书籍的封面时,封面和封底的大小边界就是一个心理边界的场,如果对光盘的盘盒进行设计,那么整个盘盒就是一个空间立体的场。以几何抽象画派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为例,充分地运用了线条、线条的宽窄和不同颜色的色块来进行表现,通过面的分割与各种比例的矩形结构构成给人以理性秩序的抽象,该画面的场为画面本身以及画面延展出的色块未被完全限定的空间范围。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艺术作品的构成元素,体会艺术作品创作年代,还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和风格对后来艺术思潮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课程的开始可以选择简单易懂的平面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发展,课上鼓励学生对平面设计图形进行积极评价,交流和探索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所构成元素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课堂运用艺术语言表达的能心,激发其对平面设计学习的欲望。课程后期可以选择经典作品,如对电影海报、招贴、书籍装帧等艺术作品的交流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教师通过让学生赏析平面设计图片,让学生走进设计师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设计作品的创作意图。

2引导学生掌握构图方法,积极开展主题创作

构图是美术创作的基础,也是重要环节。美术作品中,每个元素的大小、远近等因素都对作品呈现有着重要影响。相同的元素进行组合,通过改变元素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数量,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两幅作品。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构图技巧,导致其作品缺乏美感。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受力,教师在设计课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图形的提炼和归纳。通过对元素进行大小调整、方向移动、颜色、明暗、质感、正负形调整其特性,对搜集到的设计元素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合理的一种画面关系。我们要尊重平面设计相应的形式法则,注重画面图形的面积比例和位置之间的关系。比如,重力的视觉感受,是由位置决定的,当图形或字体位于整个构图的中心靠上时他们所具有的视觉重力是一种向上的重力,相反如果靠在下半部分,那么他常常给人以压抑束缚,沉重或稳定的感受。也有采取对称形式,表达鲜明的直觉审美效应和稳定的审美心理感受,当然也有不对称的设计,其效果更为强烈,耐人寻味。所有平面作品都要讲究画面的整体均衡以及画面的留白,整体均衡给人的视觉传达效果强烈而舒适,留白给人带来的是自由和希望。通过学习平面设计的构图方法和形式法则,不断提升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在主题创作中,目前的高中学生掌握平面设计制图软件的较少,采用手工制作更具有可操作性。在这里笔者建议课前布置主题,要求自行搜集纸质图形、图案、以及综合材料,也可通过网络搜集打印,尽可能寻找符合主题创作的相关元素和符号,备好打印复印纸若干张、胶水、剪刀等工具。课上要求按照主题对搜集材料进行剪裁获得所需图形,主题文字部分可以打印、手写、剪裁获得。按照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和画面元素之间的协调与对比,完成相关主题作品创作。创作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尊重学生的设计构想,对作品表达不够成熟的也要给予肯定和引导。

3利用平面设计图形带领学生了解设计风格

风格是美术创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平面设计的作品大多数具有自身风格,每一位平面设计师都有自身的创作风格,所创作的平面设计作品都具备统一特质,这种特征区别于其他平面设计师。很多高中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并不能很好理解风格的定义。自己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大多为临摹或模仿性较强的作品,缺少作品个性的思考。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在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个人风格。在选择平面设计作品时,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也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以教师讲授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为例,教师同时选择具备该特点的平面设计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超现实主义风格特点,超现实主义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其影响最为深远,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这种风格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这与我们选取的平面设计作品从设计风格上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更利于学对作品设计风格的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作品,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展示出不同的设计风格。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利用设计软件将作品《廉.轻者自“莲”》进行风格的变化。原始的平面设计作品《廉.轻者自“莲”》是简单的写实作品,图案的构成比较简单,重点十分突出,清正廉洁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写实的方式也给人一种干净、简单的视觉效果。经过教师用电脑软件对该平面作品的二次加工,修改后的作品主体没有发生改变,构图也没发生改变,但是作品的表现手法从写实照片改为水彩效果。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发现作品的基本内容一样,但是艺术风格却完全不同。加工后作品在颜色方面,水彩效果浓重,莲花颜色稍微浅淡;在主题的表达上水彩较为含蓄,主题表现较弱,相比之下原作重点突出,主题表达也更写实、更直接。教师运用平面设计软件让学生看到明显的效果变化,对设计风格有了更多的理解。

4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在开展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增强美术基础知识,还能启发学生设计和创造性思维。以选取经典平面设计作品为例组织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其设计风格,丰富学生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美术能力。平面设计在高中美术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高中美术课程开发,通过课程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丽.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平面设计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9):92.

[2]王闽宁.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美术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J].考试周刊,2018(96):180.

[3]郜歌.心灵的舞台———谈在美术平面设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

作者:赵宇 单位:秦皇岛市廉政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