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与平面设计模糊性的关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近视与平面设计模糊性的关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视与平面设计模糊性的关系

【摘要】本文以王明居先生对模糊特征的整理归纳为理论基石,结合视觉传达、美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将近视视知觉体验考虑到平面设计创作与传达之中,期望促进设计艺术向更人性、创意、传播便利化方向完善。同时,拓展前人对平面设计的模糊性理论的研究,为平面设计创作领域增添新方法、新思路。

【关键词】近视;平面设计;模糊性;设计创作

模糊理论的研究时间较短,从1965年起只有四十几年的研究时间。自1965年美国数学家扎德发表了论文《模糊集合》提出了模糊的理论及在数学上的运用,成功地为其他学科开拓了视野。20世纪80年代,我国王明居教授将模糊理论运用到文学艺术上并且出版了《模糊美学》以及《模糊艺术论》两本书籍,为美学中的模糊性整理了基本框架,形成基本的模糊美学思想。他将模糊美的特征整理归纳为不确定性、整体性,混沌性,互渗性。模糊美的范畴是:亦美亦丑,亦美亦高,亦悲亦喜,有无相生,知白守黑等。在平面设计领域,模糊性谨遵“混沌性”“渗透性”“多值性”“整体性”“变化性”等设计法则,无论从视觉体验或心理感知上,这些视觉表现都与近视视知觉体验颇为类似。因此,本文以近视人群基数普遍较大的社会现实为研究前提,意在创造性地为平面设计模糊性理论和应用敲砖引玉、拓宽思路,探索更具人性、创意、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新形式、新方向。

一、近视视知觉与模糊性设计特征的共性

模糊作为现代平面设计中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其借助图片的重叠、混杂以及边界模糊虚化等来产生梦幻朦胧美,这种视觉效果与映入近视者脑中的视觉图像有诸多相似之处。

(一)混沌性

平面设计的混沌性从外形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轮廓模糊,外形虚幻,给人以意味无穷,精神上的迷惘、恍惚、博大;另一种表现为外形的杂乱无章,反映出内心的迷惘混乱。混沌性的平面设计与映入近视者脑中的视觉图像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从精神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这种由于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对未知的混茫、迷失感也与近视的观看感受下对周遭事物看不清楚从而精神上转为不知所措、茫然一致类似。

(二)渗透性

渗透性,也可指事物的中介性和过渡性。平面设计中渗透性表现在图案的同构、透叠、渐变及呼应,特别是用透叠法表现出的平面图形,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图形进行重叠,重叠到一起的图形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又彼此互动产生新的图形,较之单个图形具有更丰富的意义。这种手法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感,不同的层次感又会产生一种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的模糊感,具有深邃的空间意义。

(三)多值性

多值性是从模糊数学得出的亦此亦彼的多值逻辑。平面设计中多值性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图形的同构、正负形、图底互换、视觉中的错觉等。近视的视觉效果首先在于整体模糊性,由模糊性引起的心理感受上的不确定性恰好与多值性的设计特征有共同之处。以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数字“2”为例,对于近视者来说他就不能确定看到的到底是“2”或者是几,所以这个数字就是“多值的”。这种由近视的视觉效果引起的“多值性”,更准确来说是一种不确定的心理导致的错觉和误判。

(四)整体性

平面设计中利用视觉规律或完形理论,可以在有限的空间,运用细节构成简单整体的图形,使观者由图形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视觉拓展到思维,给视觉更大的想象力。对于近视患者来说,映入他们脑中的视觉图像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极端:第一类是整体的,具有模糊性和朦胧感的简单图像;第二类是似乎用戴着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到的图片,将事物的局部一个一个的、仔仔细细的看清楚。近视的这种视觉观察模式与平面设计中的整体性设计特征相似。以埃及金字塔为例,金字塔是由许多巨大的石块堆垒而成的,就每块石块看,它是构成金字塔整体的一部分,它的细枝末节昭显于人们眼前。但只有当人们舍去它的细部,甚至舍去每个石块的具体形状、色彩肌理而从总体上去把握金字塔时,才能模糊地欣赏到金字塔恢宏弘的气势和整体美。

二、近视对模糊性设计的影响

除了视觉图像的共性,近视也从另外两方面与平面设计的模糊性相关联。一是近视本身会影响作者的模糊性创作,设计者由于自身的近视导致他们的观察方式和创作方法有别于正常视力的人;二是从近视受众的角度来说,设计作品的形式比如图案和字体的大小、字间距,线条的粗细等会影响视觉信息的有效传达,在他们眼中任何图像都具有“模糊性”特征。

(一)近视影响模糊性设计的创作

映入近视者脑中的视觉图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整体的、具有模糊性和朦胧感的图像,它们只剩下色彩的光和影,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另一类是似乎用戴着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的图片,将事物的细节一个一个的、仔仔细细的看清楚,这样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孤立的。而“观察与感受是创作的前提”,创作者会自觉地或情不自禁地乃至下意识的、敏锐地在社会生活中观察和捕捉住所需要的艺术创作的素材,没有他所看到的生活原型和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小泉八云曾针对近视如何影响艺术创作提出独到的见解。他在在文艺创作论方面提出的“近视艺术价值”论,推重将事物细节作近距离清晰描写的技巧,并强调丰富色彩和无限想象之重要。1887年,小泉八云在他的《近视的艺术价值》(TheArtisticValueofMyopia)中说:“拥有过好的视力,对于能够提升诗的想象的那些微妙情感来说反而是种妨碍。事实上,能否很好地欣赏自然景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而不是细节。——大的事物——一座山、一座塔、一片森林——它的细节看得越清楚,该事物就越渺小、越没意义。——越是形影模糊,就越是深刻。——人对细节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力,同样的风景在视力清晰的人眼里看来,肯定不如近视的人看到的多。视力越清楚,这个印象所能产生的深度就越小。——近视的人在想象力方面却受益匪浅。”小泉八云的“近视艺术价值”论与他本人高度近视以及由于眼伤自卑而产生的自闭、好幻想的童年经历有关。由此可以推论,从创作者的角度上来说,近视影响模糊性设计的过程大概就是从一开始的朦胧的观察视野,到艺术家融入自己的想象、情绪、心境构思,到最后自发性的运用模糊性表现技法展现心中所想,目中所见。

(二)近视影响模糊性设计的视觉传达

在一幅作品的诸多形式要素中,人与画的距离、颜色搭配、明度对比、图形大小、图形形状、排版疏密、线条粗细等都会影响它对近视受众的视觉信息接收。清晰的内容对于近视者来说是只有在一定距离内才可以接受到的,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便自动附上“模糊性”滤镜。所以,设计师在创作前就应考虑到近视的因素,尤其针对交通标识等公共场合的指示性设计,通过将图案放大,颜色对比加强等设计技法帮助所有视力范围的受众都能准确迅速地接收到主要信息。

三、结语

在近视问题普遍存在的当今社会,探究近视与平面设计模糊性的关系成为顺应潮流的必然话题。体现在设计应用中,或是以模糊性语言模拟近视者的视觉感受起到宣传和预防近视的作用,或是细心的提前将近视受众纳入设计作品优化体验的考虑之中,抑或是融合平面设计模糊性手法与近视视知觉创新出更趣味、多元多意的作品,都对平面设计朝向未来更人性化、创意化、现代化的发展起到莫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明居.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美学——模糊美学研究[J].学术界,2000(4):98-114.

[2]王明居.模糊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3]宋婷.平面设计中的模糊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

[4]余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模糊性[J].装饰,2003(7).

[5]顾明智.平面设计中模糊性的表现手法浅析[J].大舞台,2014(12):82-83.

[6]谭阳.小泉八云的“近视艺术”论——文学风格的生理学解释[J].艺术百家,2011.

[7]朱光潜.小泉八云[J].孟实文钞,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81.

[8]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9]贺莉浩.平面设计中模糊性的系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作者:方佳 单位: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