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实践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实践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实践思考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提升这些行业的整个水平,尤其是美术设计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世,美术设计行业突破了传统的局限性,从二维转向了三维,提高了美术设计的美感和效率。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技术对美术设计的影响,并提出计算机技术在不同的美术设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确保设计人员合理使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美术设计的整体水平,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美术设计 ;应用 ;分析

从美术设计的角度来说,设计的内容过于复杂、步骤过于繁琐,需要综合利用大量信息技术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美术设计内容的整体质量,并提高美术设计的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大领域不断得以推广和普及,尤其是美术设计行业,相关人员必须精通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不仅大幅度提高美术设计的整体水平,并且相应丰富了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为美术设计开创了全新的别具一格的智能时代。

1 计算机技术对美术发展的影响

1.1 创作内容多样化

艺术创作一般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美术设计的发展也是如此,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融于美术设计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打开了美术设计者的视野,让艺术家能够在一瞬间领悟各地的风俗与人情,甚至能够了解地球另一边的实际情况,甚至开拓到宇宙,极大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生活阅历和经历也影响着美术设计者的创作,随着不断增加的阅历和经历,艺术家对于美术创作方面就会产生更多构想,进一步丰富美术的内容,通过美术的方式表达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产生较高的艺术价值[1]。计算机计算的发展不仅能够为美术设计者创造广阔的艺术环境,并且冲击着艺术家的思想,由于艺术家接受异于常人的新鲜事物较快,通过计算机技术更能够精准表达自己的构想,提高对于世界的认知,进一步提升美术水平。

1.2 丰富表达方式

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进一步丰富美术设计的表达方式,传统的美术设计表达方式一般为静态,无法采用动态的方式进行表达,展示的效果往往过于单一。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环境,设计人员采用多种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能够通过动态化的形式展现美术设计效果,常采用的表达方式包括动画、音频、视频等,便于观众和客户充分了解美术设计中蕴含的深意。美术设计工作一般具有互动游戏、网页等交互功能,能够让客户和观众共同加入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观众客户在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做出不同的选择时,一般能够展现出不同的活动过程和结局[2]。

1.3 提高创作效率

美术设计者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融合硬件和软件,合理利用计算机软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美术设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通过绘图软件创作出美术作品,并且使用的时间要小于传统美术创造。传统美术创作往往需要纸、笔、画板、颜料等美术用具,对于时间和空间具有一定的要求,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美术的创作效率,艺术创作者仅需要一台计算机便可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往往不需要其他多余的材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升绘图软件的性能,促使美术创作更加便捷化,艺术家也更能够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想,进一步促使艺术学科得以质的飞跃,促使我国的美术人才和学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4 设计工具先进化

传统的美术工具往往为颜料、纸笔和尺规等工具,采用这些传统、落后工具进行设计,由于精准度较差,经常在尺寸上出现较大的误差,进而影响到美术设计的整体质量。美术设计行业采用计算机技术以后,美术设计工作无论质还是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美术设计人员采用 Photoshop 软件进行设计时,通过“快照”“历史记录”面板随意修改艺术作品,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以便于设计人员根据需要和意图进行不断的修改。此外,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够进一步丰富美术设计效果,大多数软件上一般具有多种颜色,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客户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在满足美术设计标准的同时,也满足客户的审美需求,设计出精致、完美的效果图。为了展示学校的风采,学校参加一个区级活动,通过三大展板来表现,首先手机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再通过 PS 和 AI 等相关软件对文字资料进行图文版面的排版,并对相关图片进行美化和剪辑,为了增添适量的艺术性,还需要采用 PS 和数位板插入具有手绘感的校园矢量标识,将这些设计好的版面交给领导人员审核后,再进行相应的修改,采用计算机软件的制作能够对展板进行有效的修改,经过二次修订后再定稿,能够获得大分辨率的图片,直接传输给相应的广告企业,大大缩短了学校制作设计的时间,并且保证设计图的美感。

1.5 降低创作修改难度

传统的美术创作往往局限于材料,大大制约了作品的修改,导致修改难度相对较大,耗费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很容易对作品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传统美术创作作品往往不能随意修改,需要艺术创作者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美术创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创作内容也更加丰富,设计人员采取的创作手段也更为多样化。对于艺术作品的修改是每个设计人员必须经历的环节,计算机技术能够保证这种修改不会太破坏原作品,通过计算机精确修改作品,并保证修改环节的流畅性,确保设计作品更加完美,更能精准表达艺术家的灵魂[3]。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美术的修改提供了一条便捷性的道路,也为美术创作开启了全新的时代。

1.6 优化保存方式

美术作品的保存在美术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油画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出现霉变、掉色、损毁等情况 ;而对于东方国家来说,尤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水墨画,保存条件更为苛刻。我们当今能够观赏到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过去年代没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没能传承下来的作品数不胜数,因此,优化美术作品的保存方式有利于美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完整复制美术作品,存储于硬件中,并且可以无限制复制。对真迹进行信息采集,做好科学的保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有效改变传播方式,尽量避免作品“颠沛流离”,对于美术作品的保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美术作品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对于人文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4]。

2 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2.1 在基础图案创建中的应用

美术设计过程中一般存在比较基础的图案,将这些基础图案放置于二维平面空间,再对这些图案展开设计,能够充分展现美术设计的特点,例如可口可乐的一张宣传海报中的图案便是由线条构成(如图 1)。这种设计方式一般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这些基础图案不同的摆放方式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效果,如果美术设计师采取传统的设计方式,往往需要具备高超的思维想象能力,而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简单解决这一问题,先进的绘画软件一般具备较好的绘画功能,不仅能够绘制二维图像,并且能够进行三维创作。创建出较为简单的基础图案,合理使用这些图案,通过使用复制等命令展示不同的组合方式,从中找到更适合创作精美作品的方式。

2.2 在色彩搭配中的应用

在美术设计的环节中,为了能够带给观众最佳的视觉效果以及较舒服的心理效果,色彩搭配往往是关键环节,它能够通过色彩的变化和组合调节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传统的色彩搭配一般由设计人员的主观意识决定,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设计出来的实际作品与理想效果相差较远,设计人员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色彩调配,才能找出最理想的色彩搭配方案,这种方案往往降低整个美术设计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hotoshop 的出现很好解决了类似问题,这种软件在色彩搭配方式往往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快速填充色彩,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意图更换色彩,在保证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调配出完美的色彩。

2.3 在立体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设计工作往往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但是,并不是所有设计人员都具备高超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些设计人员在构建设计作品时,往往会出现思路不清、混乱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整个美术设计出现失误情况。设计人员采取渲染技术、三维建模功能能够完整地将设计作品不同面的细节展示出来,便于作者仔细观察作品,找出作品的瑕疵,并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2.4 在动画美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动画美术设计方式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动画的发展水平。随着国外动漫产品的引入,国内的动画产业也曾跌落谷底,长期处于衰落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动画产业的相关人员奋起直追,通过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三维动画进行设计,完善美术设计理念,确保设计的动画作品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在动画美术的设计环节,设计人员根据动画设计的需求,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动画效果,给国内的观众带来美而真实的视觉享受,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画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美术设计领域而言,为了提高美术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我们应更注重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设计人员要始终与不断变化的时代相接轨,保持先进性,走在时代的前列,熟练掌握各类先进的智能绘画软件,保证美术设计发挥出设计者预设的美感,也提高了设计人员进行美术创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维.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粘接,2021, 46(6):77-80.

[2] 林海涛.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 2020,27(1):189-190.

[3] 蔡聂奎.计算机技术对美术发展的影响研究[J].艺术品鉴,2018 (30):79-80.

[4] 艾敬园,姜爽.探讨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53.

作者:屠丽娜 单位:柳州市交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