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取向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取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取向

内容提要:研究“东北风”的舞台美术设计,既是为了突出“东北风”二人转表演中独特的艺术美感,也是为了与二人转舞台表演内容进行呼应,加强观众在欣赏表演时的代入感。无论任何艺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取向,才能获得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才能在广大群众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取向,是凸显二人转独特面貌和属性的视觉设计,并直接决定了“东北风”舞台的表演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宣传东北二人转表演艺术,本文对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取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东北风;舞台美术;艺术设计;审美取向

一、舞台美术设计审美取向研究的意义

吉林省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是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扶持的民营文化企业,是吉林省唯一一家以二人转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民营文艺团体。该团多年来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表演原则,努力打造健康、幽默的二人转品牌。同时,东北风舞台也一直坚持做到“净化舞台,杜绝脏口”,努力提高二人转表演的档次。经过多年的努力,东北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演出形式,获得了当地以及其他地区群众的认可。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成立至今已经超过五年,累计演出场次达56256场,观众人数达二千多万人次;曾先后被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先进集体”称号,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样一个成功的剧团,想要保持进步,继续在二人转的艺术表演道路上前行,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而对舞台美术设计审美取向进行思考和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对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取向进行研究,既是为了挖掘二人转艺术的潜力,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是为了突出二人转与其他地区的文化性差异,避免出现艺术表演上的雷同。中国国土辽阔,东北地区的文化习俗和表演需求肯定与广东、云南等地区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研究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取向,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其他地区的人民群众能够接触和了解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这样才能有机会在舞台上将二人转最核心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展现出来,从而获得观众的肯定和共鸣。

二、舞台美术设计审美取向的要素

(一)地方性

其实不仅是东北地区,在我国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极具特色的戏剧表演。例如河北地区有二人台,京津地区有大鼓书,还有陕西的秦腔、川蜀的川剧等,能够统计出来的共计三百余种地方戏曲。可以说,地方性是这些戏曲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能够深深扎根在所处的这片土地的重要原因。二人转在舞台美术设计上,也要突出地方性,即所谓的“东北味儿”。用著名吉剧作家与二人转理论专家王肯先生的话来评述二人转的地方性特点,“说它是戏曲,又不全是戏曲,演唱和舞蹈的成分不少;说它是歌舞,又不全是歌舞,戏曲的特点和比重十分突出。”可见,二人转舞台的地方性就是糅杂各种表演方式,在长期的实践表演和文化融合中形成的一种独特唯独属于东北地区的艺术特色。东北地方性戏剧色彩的内容与包装,区域特质的舞台剧审美是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审美要素之一。

(二)戏曲性

二人转既然归属于戏曲类,自然要在舞台设计审美取向上展现出其戏曲性的一面。所谓的戏曲性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布景和道具,利用这些元素来营造出戏曲的情境和氛围。以京剧为例,复杂的脸谱和华美的服饰很好地突出了京剧的戏曲性,能够使观众迅速代入到戏曲内容当中。二人转中的服饰也是如此,比如极具喜感的无袖短褂和肥大的裤子、色彩对比强烈的花棉袄,它们既可以让观众感到亲切,同时又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二人转虽然没有像京剧和川剧那般复杂的脸谱,但是演员会利用自身的外貌特点,通过简单的化妆和发型的变换来使地域风俗的特点得到放大,具有鲜明的个性,进而凸显出戏曲性。纯朴、幽默的东北方言配以色彩强烈的撞色视觉效果,还有其他道具如东北的火炕、贴着窗花的纸窗棂,都是利用简单的布景来制造出符合观众审美标准的具有强烈戏曲性的舞台形象要素。

(三)简易性

简易性既是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审美取向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二人转区别于其他地方戏曲的最大不同之处。由于二人转在发展初期只能在一些狭小的地方进行表演,这就决定了演员所处的舞台一定是十分简陋的。虽然二人转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正规的表演团队和表演场所,然而只有坚持舞台美术设计化繁为简的简易性,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二人转艺术最原始的魅力。以京津地区的大鼓书为例,一副鼓、一把弦就能演奏出最正宗的京味儿戏曲,如果加入其他的道具,那么这个舞台就变味了,失去了大鼓书自身的艺术魅力。在二人转表演中也是如此,两个演员借助简单的道具和服装,一把花扇、一方手绢,就能化出无数桥段,为观众呈现出最精彩的表演。另外,舞台美术设计的简易并不等同于简陋,简易是化繁为简、大象无形,用精心设计出来的看似简单的道具来营造出不同的环境。也只有这种写意式的简单布景,才能与二人转丰富多变、节奏欢快、场景转换迅速的戏曲进行搭配,且相得益彰。

三、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审美取向的发展

(一)娱乐和艺术并重

二人转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娱乐观众、服务观众而存在的,因此在舞台美术设计审美取向上,一定要把观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二人转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媚俗表演,即所谓的“脏口”。这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扭曲的表演形式,演员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不得不无底线地迎合观众的要求,将二人转的娱乐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却丢掉了艺术性的部分。随着观众观赏水平的提高,东北风舞台的场景样式必须追求艺术性,对二人转中存在传统表演中的糟粕,必须坚决地去掉,保留并发掘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艺术性部分。著名的小品和二人转演员赵本山,一直致力于改善二人转“低俗”的现状,他不但创作出了一批以二人转表演为核心的艺术作品,并且还带领自己的弟子数次登上了春晚以及其他晚会的舞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欣赏到二人转那些精彩的唱跳表演,也能感受到自然大气、突出东北地方特色的舞台美术设计风格,以及娱乐和艺术风格并重的形式,这才是未来东北风舞台设计审美取向乃至二人转领域的发展方向。

(二)夸张真实的民俗性

法国著名艺术家马蒂斯的观点认为,艺术永远可以夸张最为真实的东西。二人转的舞台艺术正是要把最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性舞台布景发挥到极致。“暗示”“隐喻”或者“文脉”的舞台呈现彻底不见,取而代之的老乡家的各种物品道具,直接而不需要接受者过多分析的艺术装置表现形式,烘托戏剧情境的灯光,对表演空间和画面自由的驾驭———夸张真实的民间文化经验,才是二人转真正的舞台美术精髓。正如赵本山老师评价他弟子的二人转表演,在表演农民时是要比农民更像农民的。目前很多活跃在大舞台上的二人转演员,其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丝毫不比其他领域的艺术家逊色,而二人转中很多的绝活,如大板、花棍,以及独具特色的高亢唱腔,在东北风舞台坚持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环境下也得以继承下来。因此,二人转舞台美术设计审美取向的发展,必须坚持“社会的本我文化”特征,坚守民间性原则,夸张真实的民俗风情作为舞台设计,就是东北风舞台美术应该追求的艺术原则审美取向,如此才能实现东北风舞台与观众之间真正的、无界限的情感交流。

(三)视觉设计的粗中有细

与精雕细琢显得过于“高大”的综艺舞台相比,二人转舞台视觉美感显得粗糙、大气别具一格,其舞台美术核心的审美价值观更是与我国其他地区文化舞台艺术有着显著的差异。东北艺术家群体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和文化融合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属于东北地区的文化艺术特色,不仅仅是二人转艺术,众多艺术形式传达的东北核心艺术个性是一脉相承的。“东北风”核心的审美价值取向通过舞台视觉设计展现给观众,形成不露痕迹独特的“粗糙”视觉美感,所谓的“粗糙”就是指接地气,这种状态能够快速获得观众的认同,加强观赏过程中的代入感。传统二人转正是凭借着这种不露痕迹的“粗糙”视觉美感,得以生存延续了三百多年。鲜艳大气的撞色,红色为主吉祥喜庆,金色为辅;大块面的色彩对比;粗犷的线条和对比强烈有节奏的大笔触色彩相结合;无限的时空表达;景随词走的情景没有过于具体的塑造。很多抨击二人转的人,其主要论点就在于“二人转是一种粗俗文化”,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且不说在二人转诞生的东北地区,群众对二人转的喜爱早已超越了对普通的表演。即使是在东南沿海等文化差异性较大的地区,二人转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早在2006年,二人转就被国务院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既是对二人转艺术的肯定,也是对从事二人转艺术行业演员们的鼓励。因此,未来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取向,就是要做到避虚就实和粗中有细。所谓避虚就实是指坚决不打擦边球,不搞媚俗表演,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创作上,努力创作出一批既符合观众口味,又能够体现二人转艺术精华的新作品。而粗中有细是要求在东北风舞台美术设计中要保留传统二人转“粗糙”的视觉设计部分,并用精心设计的表现技巧和心意呈现给观众。

四、总结

每一位上台表演二人转的演员,和每一位在台下认真观看的观众,他们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着这门艺术。无论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生活水平低下的过去,还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现在,二人转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了东北人的血液里,成为了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任何鲜活的艺术都会经历高潮和低谷,在辉煌中不忘初心,在低谷中砥砺前行,是推动二人转艺术乃至所有艺术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喜爱二人转艺术,这是一种好现象。

作者:张烨烨 薛孟如 魏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