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衔接空间设计中场所感营造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轨道交通衔接空间设计中场所感营造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轨道交通衔接空间设计中场所感营造研究

【摘要】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如何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处理好站点与城市单元空间的衔接,营造出特定的场所感,提高衔接空间的可识别性并改善衔接空间品质,是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任务。论文通过对轨道交通衔接空间场所感营造的探讨,从衔接空间围合界面的材质、色彩、装饰、地区性表达等方面入手,结合优秀实践案例,以期对轨道交通站点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轨道交通;衔接空间;界面;场所感

1引言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将轨道交通与城市不同功能单元衔接组合,实现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利用和促进,可以有效地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环境。轨道交通衔接空间的本质是实现交通转换,随着时展,人们对衔接空间内部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实际中,大部分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空间设计简单、大同小异,可识别性不高,因此,有必要加强衔接空间设计[1]。本文对衔接空间场所感营造方法的探讨,是优化站点内部空间环境、塑造特色空间的基础部分。

2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空间

轨道交通衔接空间(见图1)包括了站厅、连接转换空间、出入口3部分。站厅空间是站点人流集散的重要场所,连接空间起到人流转换、过渡的功能,出入口是轨道交通站点内外衔接的节点空间。

3空间界面的作用

本文探讨的轨道交通衔接空间界面,主要指站厅、连接空间、出入口空间的围合界面。“空间是由面围合而成的,一般空间呈六面体,6面分别指顶面、侧面和地面,处理好这3种面,既可以赋予空间以独特性,还有助于加强其整体统一性[2]。”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空间是由顶界面、侧界面、地界面3部分围合而成,因此,处理好这3部分对界面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特征的表达、商业氛围的营造以及标识系统的设置是衔接空间界面设计时需要表现的内容。在地铁站空间中,合理的界面设计有利于人们辩识周围环境。衔接空间人流量较大,空间转换频率高,在使用者对空间环境陌生的情况下,空间氛围的营造使空间具有可识别性,有利于交通转换和衔接过渡。

4衔接空间界面场所感营造

轨道交通衔接空间的界面由空间的质感、色彩、结构等物质要素构成,表达出抽象的思想内容和空间氛围。衔接空间的界面设计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因此,在设计时注重历史文化的表达可以体现空间特色和城市特征。

4.1材质

4.1.1材质选择

室内空间中材质的选择对室内环境、场所营造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材质的肌理、质地或者同一材质的不同运用手法都能表达出不同空间特征,产生个性化空间效果。混凝土材质表达出一种粗矿、浑厚的感觉,能塑造简约的空间质感。例如布达佩斯Fovamter地铁站,采用了混凝土材质,衔接空间内设置了骨骼系统式的结构穿梭其中,具有统一感和象征意义(见图2);石材表面的粗糙质感表达出材质天然的特性,例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厅空间,其灰白的色彩及彩绘形成了天然的艺术感(见图3);砖质地坚硬、简洁朴实,砌法多样,能表达出年代感,提高可识别度[3]。上海同济大学地铁站衔接空间采用红砖作为界面材质,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表现出同济大学的悠久历史(见图4);玻璃材质的透明性可以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室内,优化室内空间环境,其反射性又可以将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起来。例如苏州东方之门站,其衔接空间顶界面为玻璃材质,将自然光有效地引入到室内空间中,减少了室内空间的紧迫、压抑感,给人以舒适的空间体验(见图5)。在轨道交通衔接空间界面设计时,充分利用材质的不同属性,营造出朴素、庄重、历史感等不同空间氛围。

4.1.2色彩运用

柯布西耶曾说“色彩不是用来描述什么的,而是用来唤起某种感觉的”。色彩的认知性是指色彩被人们所识别的性质,不同色彩会引起识别性的差异。色彩不仅是一种装饰,也可以刺激情感感知,产生共鸣。在衔接空间色彩运用时,可结合地域性特征和历史文化,体现出轨道交通站点的特色,形成整体的空间效果。上海交通大学站衔接空间侧界面采用棕褐色石材,地界面采用浅色石砖,顶界面采用深灰色钢条。空间内整体颜色统一和谐,色调偏暗,与钱学森图书馆色调相统一,形成稳重、严谨的气氛。色彩统一可以起到很好的空间装饰效果,通过色彩呼应站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表现出地区历史文化等方面更深层次的内涵。上海中华艺术宫站站点衔接空间运用中国红作为装饰色彩,其颜色呼应了周边的世博会中国馆,红色的内部空间构件和出入口材质具有很高的识别性,表现出了站点所在区域的城市环境(见图6)。

4.2界面装饰

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空间的侧界面,决定了空间的范围和功能性。侧界面除了墙体、隔断外,多布置为广告、装饰等。广告牌或者LED显示屏商业气息浓厚,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壁画、浮雕等装饰则表现出一定的艺术空间氛围[4]。常见的界面装饰有以下几种。

4.2.1彩绘

彩绘装饰造价低,活泼生动,突出个性,塑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一般在国外的站点衔接空间中较为常见,例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内部衔接空间彩绘,颜色鲜艳,形式多样,丰富了空间界面[5]。

4.2.2贴画

贴画内容多样,张贴合理能产生艺术效果。衔接空间地界面上贴有宣传广告或者导向性的标志,对这些元素进行特殊处理,人们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到。与商业空间衔接时,具有现代感的贴画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商业氛围。

4.2.3浮雕

浮雕有很强的艺术装饰性,其凹凸的质感丰富了单一平坦的空间界面。浮雕的样式、造型可以表达出地域文化和历史感,实现了某种艺术价值。例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站衔接空间通道两侧的浮雕装饰,造型生动,艺术气息浓郁。

4.2.4构件

构件是一种立体化的装饰,在界面上形成微空间,其序列感和光影变化丰富了空间界面,打破传统平整的顶界面和单一的侧界面。例如,东京饭田桥地铁站内衔接空间顶界面及侧界面采用了网架构件作为装饰,贯穿地下空间。连续的空间界面构件,既作为空间引导,形成连续性的整体空间,又塑造出具有强烈设计感的地下空间。

4.3地区性表达

随着时展,站点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设计时会将文化艺术运用到站点空间中。地区性反映在建筑对地域内文化的反应形式,不同的地区文化所表现出的形式会有共鸣和差异。轨道交通站点具有交通运输性,跨越了很多地区,其地区性反映在对每个交通站点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在满足建筑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在站点内衔接空间中采纳区域文化特征,形成特有的文化艺术内涵。衔接空间地区性的表达,需要考虑到站点本身空间与周边公共空间的和谐共存,有机地融入到周边环境中,而不是简单运用地区性符号。此外,在设计时还需考虑到结构、设备、节能等技术方面。南京多个轨道交通站点结合所在地区的特征,布置了不同的文化展示,既丰富站点空间,也展现出了南京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南京三山街站设置了主题为“灯彩秦淮”的艺术墙,作品中描绘出“天下文枢”大牌坊下繁荣的“天下第一灯会”———秦淮灯会,艺术气氛浓郁,在民俗传统中包含着现代气息;大行宫站站厅艺术墙的主题为“金陵十二钗”,站点周边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站点内艺术设计呼应了城市环境;再如南京鼓楼站,设计了“六朝古都”主题的壁画,吸取了六朝时期文化元素,表现了南京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注重与地区环境和景观的联系,保持空间和城市环境的连续性和渗透性。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传统的符号语言和周边环境因素,用抽象、变形的方法创造出既具有地方特色又不失现代感的空间形象。

5结语

本文从衔接空间界面着手,结合已建成的优秀案例,分析说明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运用、装饰的表现、地区性的表达,对轨道交通衔接空间场所感营造的重要影响和作用。通过对轨道交通衔接空间场所感营造的探讨,希望能借此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海翔,张健.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空间围合界面与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间关系的研究[J].建筑实践,2016(4):66-69.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熊傲雪.杭州市商业空间与轨道交通站点间的“媒介空间”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4】原伟.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空间的设计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10.

【5】吴晓云.地铁站内外衔接空间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作者:王淼 季京京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