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商业空间设计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城商业空间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水城商业空间设计论文

1.日本博多水城商业空间设计中水元素的作用

博多水城又称博多运河城(CanalCity),建成于1996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私营地产开发项目,占地面积约9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3.45万平方米,也是日本最为典型的以水为元素进行开发的商业空间。水铸就了博多水城享誉世界的知名度,而水元素在博多水城商业空间塑造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传承历史文脉

Canal中文释义是运河,博多水城位于贯穿南北的运河东侧。博多水城依傍运河而建,将运河水引入地块内部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核心元素,体现了顺应地块周边环境发展的思想和对于历史文脉的传承。它为解决“如何把项目所在地的文化引入到项目中去创造一个令人难忘的、各具特色的不一样的场所”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1.2突出鲜明的商业主题

博多水城以“装水的容器”为最初的设计概念,通过把临近的运河水体引入地块内部,将水体与建筑连成一体,既在形态上给人以变化,又在心理上给人以放松。同时,柔软的水体与坚硬的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以水为商业主题的设计立意。

1.3串联商业空间

传统的商业空间通常通过中庭、连廊、步行街道等形式进行相互串联。依靠临近博多运河的先天优势,博多水城用一条长约180米的人工运河将商业空间在平面上串联起来,将三个步行街区融合为一个整体。周边商业建筑围绕人工运河展开,连接起包括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办公、宾馆等一系列不同功能的商业空间。沿着人工运河为月亮街和地球街,通过购物者的流线与水的流线合二为一的方式,在交合的流线上设置星星庭院、海洋庭院和太阳广场,将博多水城的五大主题区域在平面上通过人工运河这一“纽带”串联起来。

1.4保证商业空间的可持续性

水作为自然元素贯穿于整个地块的规划设计之中,使得博多水城的商业空间能够保持可持续性。同时,博多水城的规划设计还考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遮阳、绿化景观、绿色屋顶、微气候环境等因素来配合人工运河的设置,以保证达到商业空间的可持续性的效果。

1.5加强商业空间的活力

人拥有亲水的本性,博多水城利用人工运河的设计,将亲水空间与购物空间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在人工运河的沿线设置积极活跃的开放空间和场所来增加商业空间的吸引力、丰富了商业空间的活力。这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活跃场所为星星庭院、海洋庭院和太阳广场。海洋庭院和星星庭院分别位于人工运河南北两端,作为商业空间的开端和收束点。星星庭院采用不同形式铺装的硬质地面,拼凑成含有星星图案的小型场地,场地中央布设地灯和旱喷,周边以圆形排列的列柱为支撑,由底层至上层逐层对中央场地形成半包围的空间。在靠近人工运河的一侧,设置从底部向上收束的金属柱状标志物,提升星星庭院的视觉吸引力。海洋庭院位于人工运河南端出入口,利用高差通过踏步将购物者引入半地下空间。海洋庭院由水面和多种植物构成,滨水空间遍植草坪和低矮灌木,深入水面的圆形铺地内种植庭院内唯一的高大乔木,上层空间在东南侧的维护结构外部采用立面绿化的形式与地面绿化相呼应。庭院内水系中设置了水底灯管和小型喷泉,沿岸水面放置石头作为点缀。同样在水面内立有从底部向上部收束的金属柱状标志物。太阳广场作为整个博多水城的核心场所位于人工运河的中部。硬质铺地的中心广场嵌入人工运河,周边弧形的商业店铺呈半环绕状,从底层至上逐层递退再逐层收拢,在平面和立面都采用拱形,形成半围合的开放空间。广场几乎每天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表演秀等趣味活动,人工运河内设置大量的喷泉成为广场演出时的绚丽背景,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冲击。太阳宫广场是人流聚集的创造性场所,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元素之一,这是它位于整个博多水城核心位置的价值所在。

2.南京水游城商业空间设计中水元素的作用

南京水游城建成于2008年,占地面积约2.7公顷,总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位于升州路和中华路交叉路口的南京老城区,夫子庙商圈核心地段,距离南京商业集群新街口2公里,处在城市中心轴线上,是一座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与博多水城毗邻运河的地理位置不同,水游城没有紧邻河道的城市界面。但水游城地块原本也是一条运河河道,于1935年改河道,遂成地面。因为兴建于隋唐时代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江浙,并且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沟通南北的一条重要水道,所以在江浙地区的文化体系中人们有着深深的运河情结。因此,水游城地块的设计理念与灵感源自于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和民俗的延续,以运河水系为主线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水游城以博多水城的成熟经验为蓝本,深入挖掘地块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利用了水元素来创造活跃的商业空间。水游城占地面积仅2.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6.1万平方米,规模远小于博多水城,因此,虽然在设计理念上有相仿之处,在具体设计中也有一些“拿来主义”的元素,但南京水游城对于商业空间的设计和塑造,特别是利用水元素上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2.1水游城中的“静态水”与“动态水”

(1)静态水静态水是景观水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水体不流动或流动相对较为缓慢,水面相对静止。相比于动态水,静态水能够反映周围环境的倒影,丰富空间的层次性,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增添空间的虚与实、明与暗的对比,同时给人内心带来平稳安详、宁静舒坦的感受。在水游城中,静态水主要以薄水池、浅水河道、广场水湾等形式出现。静态水通常被塑造为较为静谧的空间,邻水空间布置休憩座椅或供店铺摆放餐桌,配合小型盆栽植物,顺其自然的打造幽静私密的空间。常有购物者、情侣、小孩子在水边休息、饮食、玩耍。(2)动态水动态水是处于迅速流动、跌落、喷涌等状态的水景。动态水可以活跃环境,在流动、跌落、喷涌过程中产生声音,因此给人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给人以清新明快、活泼兴奋、变化莫测的感受。在水游城中,动态水以主要以流动和喷涌等状态出现,最为普遍的是各种形式的喷泉,常结合各种商业节点进行布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整个水游城的“中央舞台”。舞台周边的水系内设置了喷泉,当舞台上举办活动和表演时,喷泉就成为广场舞台的“背景”。(3)动态水与静态水的结合在水游城中的动态水一般与静态水相结合,而并非以单一形式存在,多处采用了浅池喷泉、舞台喷泉和水幕喷泉等形式。通过动与静的对比,营造丰富的商业空间环境,能够赋予同一场所不同的含义,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使用性能。配合灯光和音乐的变化,动静结合的水元素在水游城内产生了多种变化,给购物者带来了轻松愉悦的感受,达到商业空间在时空上的不断变化和引人入胜的效果。

2.2水游城中的水元素与“城市意象五要素”

南京水游城通过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边界、道路、节点、区域、地标”运用到规划设计之中,将水游城塑造成为一个城市化的空间。(1)边界水游城沿南侧道路向地块内部退让,提供更多建筑沿街步行空间。以沿街水系作为商业建筑主体与城市步行道路的边界和缓冲,对建筑内部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划分和界定。在为水游城吸引大量人流的同时,也为内部商业空间提供了一个免受城市公共过多干扰的天然屏障,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商业消费环境。(2)道路滨水商业街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形式,水游城以水元素为主题,将水系引入地块内部,打造沿水系的商业内街。水系成为串联商业空间的道路和提升商业品质的元素,使得商业综合体中覆盖了城市化的市民空间,实现了商业建筑外廊与邻水内街的空间融合。(3)节点动态水对于吸引人的注意力、创造活跃的商业空间节点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水游城东南角的主要人行出口,通过广场配合地面层和地下层的“双首层”设计,迅速疏解人流。同时,在入口处地下层结合水系设置景观喷泉,喷泉高度可达20米,在地面层和地下层均可以起到聚焦购物者视线的良好效果,从而成功地吸引客流,创造出活跃的商业空间节点。(4)区域和地标水游城的中心处,水系形成扩大的水湾,配合变化的喷泉和各种活动聚集的中央舞台,创造了整个水游城的核心场所。通过水将中央舞台、外廊空间、商业内街有效地联系起来,同时,通过形成“区域”的元素,强化了中央舞台的核心地位。喷射高度可达5层楼高的喷泉,将中央舞台从平时购物者休憩交流的外廊空间转变为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演绎空间,凸显了中央舞台的“地标”性质。

3.结语

水元素作为一种自然元素,始终得到人们的青睐。孩子们喜欢水,因为水呈现了他们的活泼天真;青年人喜欢水,因为水充满了青春对外来的期盼;中年人喜欢水,因为水承载了时间对生命的思考;老年人喜欢水,因为水寄托了经年的回忆。水作为城市设计,尤其是城市商业空间的塑造中的一种主要元素,对于承载历史文脉、串联不同空间、创造城市活力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合理充分地在城市商业空间中运用水元素,可以塑造处充满活力和人气的城市商业空间。

作者:袁欣 运迎霞 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