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餐饮空间设计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色餐饮空间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特色餐饮空间设计论文

一、市场现状

1、形式单一、千篇一律

从两地的市场调研情况看,几乎看不出什么不同之处。高档豪华型酒店中例如呼和浩特的“巴音浩日娲酒店”,“巴彦德乐海酒店”,和呼伦贝尔宾馆的蒙古餐厅,均以较高的市场定位出现,这些高档蒙古族特色餐饮空间从空间设计风格上,更多倾向于蒙古贵族风格,装饰设计上以追求豪华感、宫廷感、金碧辉煌感为主,在材料的选择上多以木材、石材、皮革为主,照明上以大型吊灯和整体照明结合,体现熠熠生辉的豪华感。装饰纹上多以繁复的纹饰为主,并辅以金银色,更加凸显奢华感受。依托旅游景区的度假村式酒店多以蒙古族传统建筑蒙古包为依托,形成营地式布局,不同之处是蒙古包数量的多少和排列形式的不同。近些年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更多的开发商开始追求大型的蒙古包建筑,将原来的蒙古包放大,形成很多现代民族建筑,但这一改观以偏离了蒙古族传统建筑的精髓,商业味十足,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已经渐行渐远。

2、文化符号的堆砌与组装

进入到当下的蒙古族餐饮空间,哈达、蒙古包、成吉思汗画像、皮毛装饰、弓箭等等比比皆是。蒙古族图案和纹样到处都有,没有任何的设计原则。色彩上红木色、金色、银色成为不变的组合。蒙古包的哈那墙、套脑成为不变组合。马鞍、服装、奶桶、车轮被摆放在各个角落。蓝天、白云、碧草、牛羊也是随处可见。很多蒙古族特色餐饮空间在陈设品的设置摆放上无法则、无目的,随意堆砌,结果出现了到处是毡画,到处是牛头,到处是车轮的现象,使消费者造成视觉杂乱。试想一下这些所谓的文化符号不停的出现在你的世界里,而且千篇一律,毫无文化可言岂不是很悲哀。

3、设计概念混乱

饮食作为一种文化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到,但怎样体现文化成为一个设计难点,在蒙古族餐饮空间设计上,很早就有人提出文化的介入,但究竟怎样介入确实要做深入研究的。目前市面上的设计师大多不了解蒙古族文化,作为设计参考的资料也是有限的,所以呈现了浮躁、浅薄的设计形态。蒙古族饮食文化中的烹饪工艺、服务礼仪、饮食习惯等表现出蒙古民族保护自然、敬畏自然、尊重长辈、崇尚自由、渴望平等的精神文化特点。这些文化只有真正的体验、经历才能转化成为设计符号。

二、设计改进

1、做减法设计

求全、求大是蒙古族特色餐饮设计理念中的一大共性,期望在一个空间中体现诸多的文化语汇,这就造成了混乱、拼凑的现状。改变这一现状的做法,首先设计师要选取单一的设计理念,提取单纯的设计符号。以少胜多是获胜的法宝。少即是多的理念不断的被设计大师实践着。蒙古族特色餐饮设计中提取一个设计概念很容易,能够代表蒙古族的符号很多,我们只挖取一点就能支撑整个空间。但少不是潦草简单,而是要精致、深入。当设计师仅仅针对一个概念进行深入时是不会出现堆砌、杂乱的现象的。而且可以对其进行深层的挖掘的研究。所以简化是设计理念修正的第一要素。

2、传统与现代的转化

蒙古族特色餐饮空间中大多数仍沿袭传统的造型、色彩、材质、结构。当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人们追求的方向发生了转化,两个极端出现,一是彻底的返璞归真,另一个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第一种返璞归真要求的是彻底,所以回归原始是第一要务,在蒙古族餐饮空间设计中度假村是最好的实践地点,传统的建筑、传统的材料、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游牧生活这些是现代人所追求和期望体验的。经过改良的超大型蒙古包、钢筋水泥的蒙古包、雕梁画栋的蒙古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不能展现蒙古民族的淳朴和智慧。第二种的现代转换也是彻底的转换,不再需要传统文化中的材料、肌理、结构,而是要用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材料、现代的技能展现蒙古族独有的精神气质。当然这需要设计师对蒙古族精神要热爱、要感动,所以,要想做出感人的空间,首先要感动你自己。

3、设计理念转换

市场是左右设计的一大重要因素,设计理念常常会市场所左右,所以改变蒙古族餐饮空间的设计现状需要从多方践行。首先设计师的理念转换,设计是能够改变人和影响人的,这一理念设计师必须要深知,当你的设计被人们所读取时,他已经在影响着受众的审美,所以设计师要有社会责任感,这样文化符号的堆砌、造型的杂乱摆布、理念的扭曲都不会出现。另一方面业主的理念也要转变,急功近利的设计是不会长久的,随意肤浅的拼凑不会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后就是消费者的设计理念转换,消费者是最能左右市场的,也是能够带动设计转型的力量,在当今蒙古族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很多错误是能够被消费者读取的,但很多消费者并没有在意,如果每一个消费者都带着挑剔的眼神去对待的话,相信这些设计乱象不会再有,所以消费者设计理念的转换尤为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蒙古族特色餐饮空间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错误需要设计师、业主、消费者共同纠正,民族文化不是单方的一厢情愿,是要大家共同营造和传承的。

作者:顾艳秋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