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山地大学校园人性化空间设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受用地规模、形状和地形的影响,紧凑型山地大学校园人性化空间的设计更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策略。文章以香港大学校园为例,从对外交通组织、公共空间、建筑单体、连接要素和景观场所5个方面分析总结人性化空间设计特征,以期为相关校园的设计实践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山地;大学校园;人性化空间;香港大学
引言
大学校园的选址与建设受到城市规模、地形地貌、地价以及交通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校园空间的设计还需考虑宜人环境的营造,以创造舒适的学习和交流场所。其中,山地型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往往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对高差的巧妙处理形成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形成人性化空间体系。例如,四川美术学院的规划设计以结合自然地形的生态理念为主导,形成了丰富多样、具有特色的公共空间[1];又如湖北理工大学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建筑群与坡度的结合,极大减少了对绿色植被的侵占[2];而中国香港特区人口高密度、土地稀缺等特点使得大学校园在节地性设计上特色突出,人性化的空间设计特征明显,集中体现在便捷的通达性、多元的公共场所、丰富的景观元素以及无障碍的交通设施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梳理总结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校园的基本建设特点,选取用地较为紧凑的香港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校园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特征,为紧凑型山地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与借鉴。
1香港大学概况
香港特区目前共有11所大学(截至2020年1月),分布在香港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的9个城区中。受校园规模、用地地形和形状的影响,校园布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王石[3]调研香港地区的大学后将校园的布局模式总结为组团式、动线式、分散式和网状式。虽然建筑群落的布局形式不同,但可以看到通过建筑组合、高差利用以及构筑物(如风雨连廊)的布置等设计方法,这些校园都创造了宜人、友好和多样的户外空间。香港大学(简称“港大”)位于港岛西北部的中西区,紧邻港岛东西向重要干道薄扶林道,港岛线也经过该片区,并设有香港大学地铁站,是一个典型高密度的城市型大学[4]。港大校园依山而建,由主校园和百年校园组成,面积共计约14公顷。现状校园基本形成了以横向主动线、纵向形象轴线以及多条步行路径共同串联起多个校园空间节点的结构体系,同时建筑群落布局充分利用了竖向空间,大致形成4个平台层,平台之间和平台内通过对高差的合理处理,有机联系起了校园各功能组成要素(图1)。
2港大的人性化空间设计
针对校园的功能需求和使用特征,港大主校园和百年校园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征以及功能性建筑在设计和排布上的可能,构筑起了紧凑和复杂用地环境上的人性化空间体系。通过“硬性”物质空间要素和“软性”环境元素的设计,为师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提供了便捷、开放和宜人的校园环境。
2.1社区联系的便捷性。港大校园虽位于山上,但与周围社区的联系紧密,能够通过地面人行道路、空中人行天桥方便地到达校园周边社区或交通站点(如香港大学地铁站、周边公交站点)(图1)。通过步行台阶、无障碍坡道、垂直电梯和手扶电梯等方式,将4个高差平台以及校园外部空间有机联系起来。从图2中可以看到,校园通过垂直电梯、人行天桥和手扶电梯与城市交通连接,行人可以便利地到达城市道路层或地铁站内部。这样立体化的步行网络体系分流了行人和车辆,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2.2公共空间的系统性。总体而言,港大校园的公共空间可以分为大型活动类、游览休闲类、日常学习与交流类以及纪念和形象展示四种类型,并通过风雨连廊、步行台阶、无障碍坡道或者手扶电梯联系串联起来,形成有机体系。受到用地规模和地形特征的影响,港大的广场或公园的面积规模都比较小,因此校园内的公共空间都具有宜人的尺度。其中,建筑群落形成的一些围合式和半围合式的开放空间是最具活力的校园开放空间。例如,孙中山广场是校园内可供集会和活动的较大空间,但规模也仅有约410m2(图3-a);而百年校园建筑群落组成的内庭院,矗立了印有“香港大学”的纪念墙并种植了层次分明的植被,是学生和参观游客最喜爱的空间场所之一(图3-b)。同时,通过利用竖向高差、建筑的排布格局以及景观植被的种植,形成了一些相对私密的公共空间,例如蒙国平花园(图3-c)和主图书馆入口小花园(图3-d)。此外,港大历史建筑前有一定规模的、兼具交通与休憩功能场所空间,不仅为营造“百年港大”的历史氛围起到重要作用,也体现出了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2.3建筑单体设计的人性化。建筑单体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充分利用地形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入口的特殊处理以展现人文关怀。在地形的利用方面,港大的多数建筑都在10层左右,充分利用地形而形成了多个地面层,同时许多建筑的底层采用架空形式,形成宽敞空间,供学生学习和开展特定活动。例如,主图书馆底层有着架空的大面积“灰空间”,因有着良好的通风环境,成为许多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场所。在建筑入口的设计方面,通过设计建筑前广场、连廊与入口直接衔接以及建筑入口后退形成一定缓冲空间等方法,步行体验得到极大提升。例如,钮鲁诗楼北侧入口采用半地下形式,既具有底层停车功能,也形成了连接校园主要高架车道和东闸入口的步道[4]。
2.4功能要素联系的紧密性。校园功能建筑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风雨连廊和建筑底层衔接的形式连接起来,共同将校园塑造成一个有机整体。风雨连廊在地面层与步行通道紧密结合,能够为行人遮蔽风雨,同时通过步行台阶、垂直电梯和坡道等形式衔接不同的高差平面,提供给行人舒适的步行环境。另外,重要建筑单体的中高层通过天桥连廊联系,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上层交通便捷性(如钮鲁诗楼和主图书馆之间的天桥)。一些建筑单体通过底层构筑物连接起来,组合形成建筑群落,既增强了功能建筑之间的联系,又通过休闲、公共服务等功能的植入提升了校园活力。值得一提的是,风雨连廊的设计通过转折、局部放大和退层等手法形成了一些积极空间,提供了交通与学习、交流和休闲等复合功能。以连接港大本部和百年校园的大学街为例,它联系起了钮鲁诗楼、许爱周科学馆、黄克競楼和百周年校园,通过沿步行街设置餐饮和休闲设施、转角和屋顶开敞空间为师生提供了开展学习和社交活动的宜人场所,已成为港大校园最具活力的线性要素(图4)。
2.5景观场所的宜人性。香港属于热带地区,有着丰富和茂密的植被覆盖,总体而言,港大校园的景观植被布置呈现出层次化和精细化的特点。一方面,景观绿化与层叠式建筑群落相结合,利用垂直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平台,整体营造了绿色生态的环境效果(图5-a);另一方面,港大校园内类型丰富的植被与公共空间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交往场所,同时钮鲁诗楼东侧与梁据楼之间宽度约30m的校园绿带,与太平山流下的溪水结合形成林荫密布的宜人环境[4]。此外,在百年校园的景观设计中,草坪植被、水体、休闲家具以及小型广场通过精细化组合,营造出了精致、舒适的场所空间,成为师生课余喜爱的去处(图5-b、图5-c)。
3结语
港大校园的人性化空间设计为营造舒适、宜人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文章分析港大校园在局促和复杂的用地环境下的空间设计特点,归纳总结出六个方面的人性化设计策略。首先,与外部城市空间的紧密联系保障了校园的良好可达性。其次,充分利用地形,创造丰富多样、联系紧密的公共空间系统,为师生提供开展各类活动的场所。再次,建筑单体的设计中注重对地形的利用,并借此形成人性化的入口和建筑前空间,加强了建筑单体与校园公共空间、与周边街道的联系。最后,连廊和建筑底层构筑物将功能元素有机联系起来,使校园成为一个高度协调和紧密的整体。此外,景观和场所设计与建筑群落布置相适应,形成层次丰富、精致宜人、绿色友好的校园环境。这些设计策略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山地校园空间的系统性,从微观层面上优化步行环境和提供更多的交流场所,共同促进人性化山地大学校园的建设。
作者:叶丹 蒋希冀 单位: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