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域商业空间优化设计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铁站域商业空间优化设计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铁站域商业空间优化设计探究

【摘要】以BIM技术为代表的建筑数字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和形态,提高了工作效率。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有机要素,将其置入城市发展视角系统进行商业空间的优化研究,以期在BIM技术规划阶段就能够对商业空间进行整体认识和各要素的多样性感知提升,提高地铁站域商业体的经济潜力和商业价值。

【关键词】BIM;商业空间;规划;灯光

1.BIM技术在地铁设计中的应用

1.1BIM的发展。21世纪初,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开始广泛推广,工具间完全互操作性变得至关重要。何关培先生于2011年对美国总承包商协会就BIM的AGC分类法进行翻译和推介,将其分为八大类,具体包括概念设计与可行性研究软件、核心建模软件、计划软件等。近年来国家认识到BIM技术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颁布多项法规明确要求落实我国建筑行业和建设工程中BIM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

1.2BIM在地铁设计中的应用BIM。技术先进的可视性、模拟性和可出图的特性,颠覆性地提高了地铁设计和建造的效率,保障了地铁项目快速、高质量的完工。地铁建造作为一个系统化工程,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后期运营管理和BIM技术四个子系统中,BIM是在现代工业标准化作业中,对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借助计算机展开的可计算、可运算的形式表现,它的高效直观为决策提供可视化信息,帮助地铁项目更好地实现价值。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形成城市地下、地面和地上的三维立体化开发,庞大的客流也为相关站域带来巨大商机,BIM技术对于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的应用成为发展的必然,“地铁+商业”的组合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2.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的策划与创建

2.1地铁站域商业发展的必要性。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历程也证明,地铁是目前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地铁修建的高昂费用也是城市经济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为例,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必须进行高密度的城市建设才能容纳新增的人口。拓宽轨道交通的融资渠道和经营创收,对实现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是城市高密度环境的衍生结果,是现代技术和现代设计的综合展示,也是城市生活在消费时代新的表达。我国城镇化进程和一二线及省会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站域的商业综合体已经超越了商业建筑的意义,成为综合了城市、社会及供需关系等多方面的探索。

2.2地铁站域商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在日本和香港等人口高密度地区,地铁上盖商业综合体是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地铁站域商业空间的发展,依托于地铁高效便捷的交通。信息化时代城市转型也带来观念、审美和需求的变化,对地铁站域商业空间的功能、空间样式及管理模式都有新的设计内容和发展方向。基于对乘客需求的理解和研究可以转化为他们对商业空间高度集约化和一站式的娱乐、消费体验需求,以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消除城市空间在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隔绝关系,将消费的软性引导变为生活出行的有机联系。

3.地铁站阈商业空间的设计要素

3.1地铁站阈商业的模式分类。地铁站域商业空间按照规模可分为购物商业街、购物综合体、大型超市、百货市场、专卖店和小卖部等几种形态,它们不同的商业价值依附于自身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地铁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二空间,地面人流与地铁客流之间形成了一个复合型空间。地铁拓展了城市的边际,城市中心人口稳定,商业空间的发展也趋向饱和,地铁的站域商业空间发展中,城郊新建商业空间的成本会降低。

3.2.地铁与商业空间的连接方式优化。地铁的发展与站点带动了传统商圈的发展,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的连接形态一般分为四种,是地铁站与商业空间通过室外空间过度连接,二是地铁站与商业空间通过半室外形式连接,三是地铁与商业空间通过地下通道连接,四是地铁站与商业空间呈现多种形态的复合连接,以多种形式进行连接。天津小白楼地铁站和国贸购物中心,郑州关虎屯地铁站与丹尼斯商场,都是第一种通过室外广场的连接,这种方式视野开阔但是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基于天气、客流量、环境的优化,可以更发地引导客流。

3.3地铁与商业空间规划的消极化。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地铁站域空间成功的商业案例,也有一些让人非常惋惜的失败经验。这其中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缺乏可行性分析和逻辑判断的非理性编制,有的是平面规划图忽略了商业的本质仅一味追求经济价值但最后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以郑州的一号地铁线西元广场的失败为例,这一商业空间的规划是把地铁的出口与商场的地下部分商业空间相连接,希望以融为一体的设计打造商业街并引流至商场。但因为周边商业不够集中,唯一的商场并未能起到良好的引流和转化功能,导致相关所有商铺全部亏损并停业数年。与之对应的如东京六本木站的TOKYOMIDTOWN,其两处连接口分布于负一层和负二层,以立体化结构分散出入口并网状吸引客流,保证了商业经营的覆盖面导流。

4.地铁站域商业空间的优化

4.1.商业空间认知的优化。人的思维本身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而商业空间也具有展示性符号的特征,对商业空间的优化,要注重情感效应。商业空间的认知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商业空间自身。结合地铁站域的特征,商业空间会带给人情绪、情调和移情效应。情绪的情景性强,人们进入商业环境中会有短暂的情绪改变,这和人们进入庙宇前的情绪体验或是参观古迹时所感慨具有某种生活方式相联系的情绪体验相同,移情是一种情景交融现象的主观性体现,人的情感和心境会受到所处空间环境的影响。二是商业空间的立体使用体系创建。高强度的商业开发为周边区域带来经济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这也引发对于空间立体开发利用的思索与展望。依照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经验,合理健康地建设城市地铁要做好商业空间利用与交通结构相结合的途径。

4.2商业空间的形态优化。使用BIM进行商业空间规划时,可以直观演示商业空间的平面布局,这决定了空间的识别性和导性。根据不同商业分区的空间特点,在BIM设计中,可以合理安排中庭空间、节点空间及疏散出口和路网等元素。优化路网合理布置,做好交通节点空间的扩容,注意疏散出口发挥的重要安全作用,用丰富的空间层次,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及商业活动服务。当前最为成功的是在限定的空间边界内将地铁站域范围内不同建筑功能与城市职能相结合,以高效便捷的连接抵抗分散所带来的影响。如香港的“湾仔--中环”空是步行体系,就是将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承载的功能,全方位地延伸至城市中心区,形成一系列的联动区域效应,对城市的商业空间结构和转型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区域和城市的发展活力。

4.3商业空间的层高优化。地铁的层高设计有着严格的设计标准。设计时结合矩形箱式结构地铁的特殊形态,以及天顶和管线设备所占据的空间高度,侧墙要承受极大的水平荷载,层高的调整涉及到墙板的跨度,也对站体的埋置尝试和建造成本都有要求。地铁的站台站厅一般设计为3米高,可以满足人流的一般行为需要。但是站域商业空间从公共空间的设计视角来看,客户在经历了地铁空间的压抑和拥挤感之后,商业空间的层高突然变高,空间也显得更加敞亮,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在规模和层高限定的前提下,也可以将设备管线进行整理,采用裸露吊顶方案和敞开式吊顶方案,让裸露的现代工业管线提升客户空间感受力和想象力。伦敦地铁朱利延伸线的车站设计,采用银灰色混凝土的建筑表层结构进行大面积装饰,辅以极少银灰色系的金属板材,在视觉上与车站空间中错综交织的混凝土管道结构相辉映,发挥其简朴、原始的魅力。这种无需多余修饰的顶棚设计应用于商业空间中,也是一种独特的装修设计风格。

4.4商业空间的装修设置优化。当前地铁修建采用全网络标准化装修设计,强调线路之间和车站之间的共性,形成地铁的统一视觉形象。这种设计确保了大规模建设时的设计规范,提高设计及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这种过于统一的标准化设计,也束缚了空间设计的创新,使得地铁空间内的差异较小,空间单调,识别性弱。商业空间受到形状、空间体量、空间质量的限定,必须超越买卖商品和塑造品牌,通过装修及装置提升的空间层次感,完成“造景——造境”的创造,从“做事”到“做局”,延长客户的在场时间,以鲜明而整体的体验印记成为有高价值感的审美体验。上海外滩、新天地、静安寺、徐家汇、淮海路等商圈就是以“绣花”般的功夫优化消费空间,通过商业空间的美学化与精细化、愉悦化、创意化、服务化,以及商业空间公共服务水平,商圈的信息、咨询、今后软件建设,以智慧商圈和时尚消费示范区的精品体验去吸引、留存客户。

4.5商业空间的灯光优化。商业空间的光线是空间的灵魂,它能够帮助人们感知空间的形态和质感,把空间的表现力和变化形成空间记忆和感知。地铁站内的光环境照度普遍较高,出于安全和提醒的要求,多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可以提醒乘客在地铁内快速通过减少停留时间。地铁商业空间设计中有一些采光棚引主自然采光,可以扫除地下空间的封闭和隔离带来的不适,如日本汐留站地铁商业空间照明。设计的原则要注重空间氛围的渲染,色调和色温在商业空间的虚实关系、光影关系中更好呈现整个空间的体量与比例关系。在进行灯光优化时,还要注意强调商业空间中的重点空间,在天花板和出入口、疏散节点等位置设置特殊光源,利用光的变化增加空间层次,在空间形成强烈的方向感更具指向性。

5.结语

地铁已经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交通工具,连接城市交通和地上、地下,现代城市的发展也赋予它文化传播的使命,地铁人文环境中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在地铁站域商业空间中也用设计语言讲述艺术和人文精神,在地铁空间世界中探索人性理念和哲学思辨。

【参考文献】

[1]刘文.基于城市视角下的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1).

[2]章莉莉.地铁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05).

[3]王瑞.基于疏散问题的地铁域地下商业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8.

[4]吴文高.BIM关键性技术在地铁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9)84-86.

作者:甘露 唐修国 单位:吉林建筑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