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隔离防护在微小空间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隔离防护在微小空间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隔离防护在微小空间设计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与人们的生活起居带来了巨大冲击,高密度城市疫情大规模突然暴发凸显的建筑设计问题引起了建筑行业的反思。我们应把被动式应对策略转为主动式应对策略,充分考虑高密度城市中居住建筑隔离防护功能的微小空间设计,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提高生活住居质量。

关键词:肺炎疫情;居住建筑;隔离防护;微小空间;设计

前言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张载《西铭》2019年末2020年初,病毒的暴发,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破坏程度更甚于2003年的SARS,各方战疫群策群力、共克时艰。面对这种情况,让人不禁反思建筑学科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做些什么。在战疫时刻,一些建筑师和规划师有对建筑工业背景下传染病医院设计的探讨、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探讨、高校宿舍改造为隔离医疗点设计的探讨,也有对城市公共医疗设施体系建设的探讨,这些探讨对本文均有启示性作用。本文立足于居住建筑和微小空间的视角,以天津中新生态城万科锦庐园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在居住建筑中隔离防护功能的设计,旨在保护高密度城市中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1微小空间的设计价值

微小空间是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小尺度、市民化的空间,微小空间设计的包容性和前瞻性在一定尺度上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包容性和前瞻性。微小空间在城市层面通常指地形限制下形成的边角空间、闲置空间等面积相对较小、难以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空间,这些碎片化空间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建筑层面通常指建筑主要使用空间外的边角空间、闲置空间等。这些碎片化空间分散在楼梯底部、门厅侧通风处、双入口的另一封闭入口处和消防空间,大多是功能用途不明、使用率低的空间。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利用微小空间设计,提升原本使用率低的空间,提升居民的宜居性和安全性。

2自发性和计划性

计划性是自上而下,国家基于稳定和利益的需求集中资源去实现某一个目标。例如这次疫情,在面对不断上升的感染发病人数和医疗救治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转的实际情况时,国家参照小汤山医院的模式,新建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应急收治医院。自发性就是自下而上,公民基于对日常性生活秩序的需求而实现的一个目标。例如在面对不可知事件时,自我保护戴上口罩,自发地告诫其他社会成员自我保护,维持着日常生活的秩序。微小空间设计需要建筑师甚至是人民群众的自发参与,把被动式策略转为主动式策略,应对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

3隔离防护功能的微小空间设计探讨——以居住建筑为例

本文基于疫情正确隔离防护的路径进行居住建筑微小空间设计的具体探讨,以天津中新生态城为支撑的建议式改造,明确隔离防护设计的空间特质和系统性设计方法。

3.1基于疫情的隔离防护路径。以环境行为学的视角评估疫情期间不同类型空间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针对应对疫情而存在的功能缺失、空间缺失问题进行研究。

3.2居住建筑隔离防护功能的微小空间设计——以天津中新生态城万科锦庐园为例。天津中新生态城万科锦庐园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离中心城区45公里,位于中央大道以西、蓟运河以东、永定新河入海口以北、津汉快速路以南。本文从天津万科锦庐园的住宅户内、电梯间、门厅及规划总平面图四个方面对隔离防护功能的微小空间设计进行探讨。3.2.1住宅户内分析。住宅户内应采取防止传染病传播的系统性防控措施。住宅户内主要使用空间包括门厅、厨房、客厅、餐厅、书房、寝室和洗手间几个部分。本文主要分析门厅的防护空间和独立的隔离空间。(1)防护空间住宅户内缺少门厅的防护空间,在门厅设置临时更衣处,配置入户衣物单独存放;无门厅时增加灵活隔断,分割设置入户空间;门厅增加防护空间,配置必要的洗手台和放置消毒液的地方;入户门把手和灯具开关定期消毒;可以更换或设置感应式灯具。(2)隔离空间如果有体温异常或需要隔离的家庭成员,可以把靠近入口处的房间划为临时隔离空间,宜有独立卫生间。当没有独立卫生间时,如图3所示的天津万科锦庐园130m2和140m2的户型,可选用临近卫生间的卧室进行隔离,卫生间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或家庭成员使用主卧,隔离时不受影响。隔离房间的门应采取外侧粘贴密封条等措施加强密闭性,隔离房间应使用单独的空调系统。3.2.2住户之间分析。住宅住户之间采取防止病毒传播的系统性防控措施,如走廊完善排风系统、排水系统与水封、空调系统,提高厨房共用风道、卫生间共用风道的通风换气能力,尽可能使用自然通风等。电梯间增加防护空间,主要是增加一些防护设备,如配备牙签和消毒纸巾等。在高层居住建筑内部,可采用消防空间和隔离空间相结合的形式有效分流感染者和未感染者。同时,消防空间采用独立出入口,避免人群聚集。3.2.3门厅空间分析。门厅空间是主要提供居住人群出入建筑的缓冲区域,如门厅侧通风处和楼梯间底部为使用率不高的空间,可改为防护空间,增加洗手台和测温仪等设施,存放消毒液等。3.2.4社区规划分析。目前,我国已有规划并没有要求编制关于传染病的专项规划,居住建筑和居住社区缺乏卫生防疫的规划。同时,我们缺乏传染病控制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的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以及控制传染病流行的规划设计方法。从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布局来看,前期规划充分考虑相关绿色评价标准,总体布局与场地地形相适应,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色低碳的居住区规划设置,但缺乏公共设施在空间上的均匀布置,缺乏物业与居民更高效的沟通,基本没有住区调配和保障物资供应的渠道。因此,住区规划要基于分散聚集的趋势,构建多中心、网络化、间隔大的住区新形态,避免过分聚集,更好地对全空间要素进行规划布置,把住区公共卫生风险纳入住区安全保障系统中,提高物业管理质量,提高住区精细化治理。从天津中新生态城建筑布局来看,板式多层和点式高层组团相结合,空间层次丰富。万科锦庐园建筑呈正南和南偏东43度布局,保证了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有利于防止传染病在密闭场所加大传播的可能。因此,居住区规划要以居住性能为基础,提高居住建筑、结构和设备设施的专业化设计水平,提高居住建筑和人居环境的质量。应充分利用嵌入社区组团的卫生中心。数据表明,大部分病患式是通过住区聚集感染的,在住区入口处宜设置保安室和辅助用房,辅助用房可改为隔离室,分流感染者和住区健康的居民,感染者在等待救助的同时能对接社区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同时,住区应在社区医院服务的半径以内,考虑医疗救治的最快可达性,减少住区与社区医院的应急时间。

4.结语

居住建筑微小空间的利用对于应对疫情、隔离防护的需要来说具有一定意义,不仅能使建筑师进行前瞻性的设计,还能使人民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参与到设计中来,维护正常生活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利用居住建筑的碎片化空间也有利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安全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师和规划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有效利用微小空间,为建筑提供突发重大公共事件解决防疫需要的场所,为探索抗疫之路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作者:范小琳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